-
〓 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
——马德斌教授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史学讲坛的讲演
【作者简介】马德斌,1998年获得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日本等多所大学任教与访问研究,现为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史系终身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海外联席系主任,新一届国际经济史学大会(IEHA)秘书长。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以及东亚的长期经济增长、制度与法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与东亚其他国......
-
〓 纪念梁思成诞辰110周年——走在现代规划与传统文明之间
1901年,梁思成在日本东京出生。当时的中国,外患与内忧纷扰、屈辱与自强并存。作为生长于那一特殊时代的知识分子,梁思成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走上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图存”的道路,用其一生的行动向世界阐释中国古代建筑的成就。他走在时代前列,心怀人类遗产,激励过无数人的思想。筚路蓝缕 创建中国建筑学学科体系梁思成是一位......
-
〓 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化多元丰韵传世——走进锡伯族之三
除了散布全县的物质文化遗产,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下简称“察县”)还是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县之一。《自治州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拟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的8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24项属于察县。记者拿到一本由佟加·庆夫和文健编著的《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书中收集了鲜卑瑞兽的传说、......
-
〓 大唐帝国的极盛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三章
第三章大唐帝国的极盛与运河高宗以后政府因长安物资供给困难而常常迁往洛阳办公的情形,自开元二十四年玄宗由洛阳西返后即告终止;此后他便长期住在长安,不再东幸。开元二十四年后政府所以能够长期驻在长安,主要由于关中的经济状况发生激剧的变化,即关中的物资供给由过去窘困贫乏的状态一变而为丰富宽裕,足以供应中枢因经费开支激增而起的对......
-
〓 从历史学到海洋人文社会科学——杨国桢先生的学术轨迹
【作者简介】陈思,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生,专业方向:海洋经济史。11年11月11日,“海洋文明与战略发展高端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就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性,海洋文明与中国历史的关联,海洋文明与中国未来的发展,发表精彩的演讲。他们呼吁人文社会科学界从战略的高度和文明的全局关注海洋......
-
〓 从东北到西北清代锡伯族慷慨大西迁——走进锡伯族之二
锡伯族本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族,其族源问题曾存在争议,目前已基本达成一致,认为鲜卑族为锡伯族的祖先。公元1764年,锡伯族等民族开始了一项伟大的事业,被后世称作“大西迁”。大西迁的结束,改变了我国民族的版图分布,从此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从东北来到西北。这次西迁,至今都是新疆锡伯族的一段佳话。每年四月十八日,察布查......
-
〓 地理环境与中国传统水利的特征
强调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水利文化的影响,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研究历史形态水利。马克思关于东方地理环境与水利文化的论述,引起学术界争议。本文从中国历史水利的实情,阐发对马克思某些论述的精神实质的理解;认为应从唯物的天人关系,即环境与人类水利意识的关系,去认识中国传统水利文化的特征,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由于中国治水的特定因素,......
-
〓 古希腊的思辨传统与科学精神(上)
对现实生活最有功利价值的科学,在它的发端处却不是出自功利的欲求。在西方文化的视野中,科学首先是作为一种探求世界本原、安顿人类心灵的文化而存在,其次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第一生产力”。也许,对科学抱有的功利性期待越多,距离真正的科学也就越远。今天,我们回顾古希腊思辨传统与西方科学精神的关系,正是要重新审视科学得以发展的文......
-
〓 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与敬畏生命的观点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节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与敬畏生命的观点蒙古族环境伦理思想与大地伦理学和敬畏生命的观点较为接近,用这两种观点去分析蒙古族环境伦理思想可以更好地把握这种思想的真实内涵。一、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也是立足于“各种生命体都拥有内在价值”之立论基础上的。这一点在早期蒙古人的伦理思想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据《史集》记载......
-
〓 我国古代税收名称略考
【内容摘要】我国古代关于税收的名称有很多,本文对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十多个税收名称一一作了简要考析,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过程。【关键词】古代;赋税;名称【作者简介】李波,夏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原文出处】《税收经济研究》(扬州),2011.5.69~72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
-
〓 开封犹太人对儒家文化的认同
开封犹太社团的消失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而开封犹太文化的儒化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内在因素。虽然在17世纪以前从整体上保持了犹太教信仰,但犹太教的儒化倾向早已肇始。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中,犹太人对儒家文化从局部适应发展到整体认同,犹太教的核心思想逐渐被儒教所涵化,也正是伴随着犹太教儒化进程的完成,不可阻挡的同化潮流最终改写......
-
〓 神话故事、英雄史诗、哲学、宗教中的生态智慧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第三章第二节
第二节神话故事、英雄史诗、哲学、宗教中的生态智慧自然界是由天、佛祖创造的还是物质自身发展的产物,这两种观点的对立和斗争一直贯穿在蒙古族自然观当中。同时,对以上问题所持的不同态度也影响了对自然界变化、发展的状况、动力等问题的回答。与所有民族的发展历程一样,早期蒙古族也经历了文史哲不分的历史阶段,故在此我们把这些问题放在一......
-
〓 关于传统经济的通信(下)
(十五)拜读大作前稿,我曾说多种资源配置机制的理论是一大创造。这次修订稿,提出各种机制之间及其主体利益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是又一创造。市场机制显然是最主要的调节器。这样,整个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有了一个系统的理论。这个理论的框架已形成,至于其完整化,恐怕要等发表后,听取时贤评论,再作修正补充。在“通古今之变”上,本文以......
-
〓 早期蒙古族游牧经济中的生态智慧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第三章第一节
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智慧。这种智慧不仅对当时人们生态保护之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国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都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由于篇幅关系,我们在这里只能简单分析早期蒙古族游牧经济生活、生业方式、生活习俗以及法律中的生态智慧。第一节早期蒙......
-
〓 新经济史革命:学术“场域”和现实条件
——《创新与融合——美国新经济史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1957—2004)》第二章
第二章新经济史革命:学术“场域”和现实条件第一节经济史研究发展之学术“场域”二战后,英美研究方向中所蕴含的理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学术空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历史学本身求新求变,而求变的指向就是社会科学化。所谓社会科学化是指在历史研究中越来越多地应用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在这样一种演化中,历史学对数学的感情日渐浓厚,......
-
〓 《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绪论
第一节本卷的基本内容和编写主旨本卷叙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中国家庭的起源、发展演变。远古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此漫长,占去了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在此期间,社会形态和文化阶段经历了多次巨大跨越,中国家庭亦起源于此一时期,并在此间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变迁,其中需要梳理的问题十分复杂、头绪繁多。而与以后时代相比,有关这一时期家庭历史......
-
〓 理解中国的小农——《四千年农夫》中文版序
2011年,是为辛亥百年纪念,也是《四千年农夫》英文版出版一百周年。在与中国这百年来诸多不谙洋务却食洋不化之辈相互印证的、近乎无慨而慷的作缅怀态中,愿意认真反思百年激进现代化历程中制度变迁成本的中国人之鲜见,竟使我的两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地做“在地化”生态农业试验研究的博士生抽空翻译出版的这本书《四千年的农夫》,......
-
〓 关于传统经济的通信(上)
【《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者按】著名经济史学家吴承明先生不幸于2011年7月8日与世长辞。吴先生学贯中西,淹通今古,给经济史学界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对本刊的成长发展,吴先生始终给予热情的关怀和指导。在吴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本刊特发表方行先生整理的吴先生《关于传统经济的通信》,并约请与吴承明先生有较多交往的学者撰写回忆纪念......
-
〓 西方现代民主社会欠下沉重生态债务
3月15日运动已经表明西方现代民主社会欠下了深重的债务。同时现代民主面对一项对政治生态隐蔽的债务,它扩大在空间(跨国的相关性)、时间(跨世代的相关性)和整个自然界(中心生物和物种间的相关性)为扩大个人的自主权和集体的团结斗争中的隐蔽债务。特别是这种民主不习惯于在它的进程中把某些方面结合起来,除了扩大我们团结的范围,为了......
-
〓 希腊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
【作者简介】黄洋,1965年生,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在对希腊城邦社会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其经济特征的评价,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影响到学者们对其它方面诸如城邦政治乃至希腊文明特征的评价。长期以来,国内史学界把希腊文明看成是一个手工业和商业高度发达的文明。虽然很少有人对古希腊的手工业和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