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之中国古代史家的通识与智慧
【原刊编者按】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刊作为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始终关注上述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历史学在理论建设方面进一......
-
〓 《流动与变迁》第一章选题与思路
一、学术回顾与研究地域的选择回首刚刚过去的20世纪,工业化浪潮激荡全球,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的枪声不断,经济全球化汹涌澎湃,贫困与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日趋尖锐,绿色和平运动悄然兴起,可持续发展问题风弥全球。身处贫困与落后、资源与环境、和平与发展等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大背景中,重新认识农民、重新认识农村社会、重新认识......
-
〓 千秋关塞遗山野铁马金戈知何去
时过境迁,关中四关作为古来征战要塞的历史地位已经消散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关中四关跨越了其历史使命最辉煌的时刻,已经归于宁静。关中四大关塞——东潼关、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重要关塞,见证了过往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岁月。如今,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它们又经历着怎样的变......
-
〓 评李玉贞《一部颠覆性著作:“二十世纪俄国史”》文
《炎黄春秋》2010年第10期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李玉贞研究员的《一部颠覆性的著作:“二十世纪的俄国史”》一文。文章是介绍俄罗斯由安德烈·鲍里索维奇·祖波夫主编的《二十世纪俄国史》一书的。据作者说,“2010年6月17-27日俄国史学家潘佐夫到北京做学术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著名专家陈铁健、北京市委党校研......
-
〓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的发展及其特征
【作者简介】徐国利,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安徽合肥230039)。国家起源问题是国家观中的重要问题,“国家的定义和起源问题是所有国家观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从哪个角度去认识国家的本质。”(王振海《关于国家起源本质与特性的再思考》,《文史哲》1999年第3期)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和史学家对......
-
〓 自然主义的哈尼稻作及其可持续发展
自然主义是一种影响广泛的哲学观点,它主张用严格的自然范畴来解释一切现象和价值,把自然看作是一切存在的最原初和最根本的源头。有自然主义的文学、自然主义的艺术、自然主义的政治学、自然主义的历史学、自然主义的社会学、自然主义的伦理学等。当然还有自然主义的农业。自然主义的农业主张适应自然,不要过多地干预自然,利用自然的生物循环......
-
〓 大象消失和现代人类的出现
直立人猎杀大象模拟场景图大象消失很可能导致了现代人类的兴起。大象是直立人的重要食物,占其肉食的60%。考古显示,大约40万年前大象消失,这改变了直立人的食物结构,对直立人有着巨大影响,最终导致现代人类的出现。和其他灵长类相比,人类从植物纤维中摄取能量、并将蛋白质转化为身体所需能量的本领一般。单靠植物、蛋白质不能满足身体......
-
〓 中国历史上的东西南北中
【核心提示】中国古代历史上就一直存在所谓东西南北中的问题;并且具体表现为文化区域的造就,经济重心的形成,政治中心的变迁。自从中华大地上有了人类,就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摆脱野蛮进入文明阶段后,中华先民就一直是活跃发展的。各地先民创造出绚丽的文化,随后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传播,进而汇聚在中原;经过凝结升华后,又从中原散发......
-
〓 《中国家庭史》第二卷《隋唐五代时期》目录
《中国家庭史·隋唐五代时期》,张国刚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作者简介:张国刚,l956年生,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中国......
-
〓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第一章总体概况
游牧生态是游牧中人、畜群与草原的关系。了解人口、畜群与草原本身的状况,是研究游牧生态的前提。长期以来,关于游牧人口的研究几乎没有什么进展,尽管有许多人研究历史上的牲畜数字,但很难用于生态环境史分析。目前可以运用的人口和牲畜资料,基本上是近现代的数据。这里所介绍的不单是游牧人口数据,而是与人地关系特别是放牧规模与草地负载......
-
〓 海洋与古希腊文明
十六世纪欧洲人的航海罗盘公元前6世纪雅典人的船编者按:欧洲古代文明是在大海中孕育出来的。在过去的500多年中,一个又一个欧洲强国先后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成为叱咤风云的主角:16世纪有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荷兰,19世纪有“日不落帝国”英国。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这些国家既是世界大国,更是海洋强国;一旦丧......
-
〓 敦煌遗书中所见的寒食、清明节习俗
【核心提示】寒食和清明是我国传统的两大节日,历史悠久。时至今日,唐宋时期的清明节俗活动不仅其包含的精神内涵,而且许多活动形式,如祭奠扫墓、踏青游赏、亲近自然等,也流传了下来。民间节日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明节俗活动联结着历史与现代,保存着民间民俗文化的基因,也自然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祖归宗的纽带。寒食和清......
-
〓 清明节自唐代起盛行祭品五花八门”赶时髦”
4月4日又是一年清明节。清明节从唐代开始盛行,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举家出行,祭祀祖先。然而,随着千奇百怪、价格不菲的祭祀用品越来越多,清明节的文化内涵逐渐被异化,变得浅薄低俗。对此网友呼吁,花钱买奢侈祭品祭祀先人的同时,更应孝敬在世的亲人,千万别在将来的清明节因自己做得不够感到后悔。清明节祭品“......
-
〓 论儒家思想对我国农耕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钟小明,男,厦门大学哲学系201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人类文明的起源无疑地是以农业为先导的,农业生产是文明产生的先决条件,农业文明本身就是初始意义上的文明。”[1]儒家思想在我国持续数千年,对我国古代乃至现代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它的影响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在农业领域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古代先贤......
-
〓 2012年度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发展综述
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建设与学术动向2012年第3期《世界历史》介绍了2011年8月由武汉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的“世界史学科建设暨学术前沿研讨会”。来自全国34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刊物和出版单位的近70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与会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者在会上发表了对学科建设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
〓 迈步田野之间——《四千年农夫》第八章
3月31号早晨八点,我们搭乘上海到南京的火车前往位于上海西面、离上海32英里的昆山考察那儿的土地。火车一等座的票价则是1.6元,二等座的票价是80分(墨西哥币),三等座票价是40分,换算成我们的货币则分别是每英里2美分、1美分和0.5美分。这儿到南京的距离是193英里,乘坐二等座的费用是1.72美元,换句话说,每英里不......
-
〓 作为基本经济区的黄土地区与黄河中游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第五章
正当中国在公元前三世纪结束古典封建时期,秦始皇征服各国并使整个中国置于单一的统治之下的时候,中国也就第一次形成了统一的局面。【1】秦国是在泾水和渭水流域(即现今中国北部,黄土地区的中心一一陕西省一带)逐渐强盛起来的。司马迁曾意味深长地把秦国这种成功的秘诀归因于在泾河流域发展了灌溉事业,特别是因为在公元前246年【2】(......
-
〓 《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周振鹤序
李庆新本书是以广州及岭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航海活动以及海外移民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探讨与之相关的社会变迁和政府组织及行为,并因之而透射出中外关系史的多个侧面的内容。研究时段则上从汉代下至19世纪,在在都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区域研究的结晶。尤其是明代以下部分更是作者倾注最多心血的成果与独具慧眼的心得,对于郑和下西洋研究的深化,......
-
〓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重要贡献(上)
中华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也是从古到今逐渐凝聚成的一个精神大系统。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大系中,在中华文化琳琅满目的鲜活内容中,少数民族文化所占的比例远远超出他们的人口比例。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贡献千百年来,少数民族群众将汉族文化或外国文化与本族文化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更富浓厚意蕴的民族文化......
-
〓 早期伊斯兰世界里的农业变革:发生和终结的原因及方式
本文的论题是在伊斯兰教诞生后的几个世纪里革新在伊斯兰世界的提出和扩散,更精确的说是什么成为阿拉伯世界。这个论题涵盖的地理范围从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向东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它的时间跨度始于约公元700年,终于约公元1200年。变化惭进而确定,以至于到最后它影响到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地区和许多的人们。它们是改造农业的重大变革......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