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红色文物:激情燃烧岁月的永久记忆
本报独家报道小组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88期5版“独家报道”文章之一。 西藏的“红色遗迹”是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领导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历史见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激情燃烧岁月的永久记忆,也是“老西藏精神”的浓缩。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到来之际,记者在拉萨实地参观了记录西藏和平解放历程的红色文化遗产。......
-
〓 江南开发中的大功臣——翻车
——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六)
上文已经指出,宋元诗文中有关翻车的记载大多数在江浙一带。江浙一带是《禹贡》中的“扬州”,土壤属于下下等的“凃泥”。这一地区原来地旷人稀、“火耕水耨”,气候湿热、时有瘴疠,北方人视为畏途,经过长期的开发,唐宋时代成为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开发取得这样的成功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翻车也功不可没。下面从......
-
〓 《中国家庭史》卷首语
摆在读者面前的《中国家庭史》(五卷本)是迄今公开出版的第一部关于中国家庭史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原本是我在南开大学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日“中国家庭史研究”的课题。2004年4月我调到清华大学历史系工作,获得了该校亚洲研究中心的资助。期间召开过若干次国际性和全国性中国家庭史学术讨论会。[1]本项目的最终......
-
〓 跨国公司用“内鬼”当顾问在华每年避税300亿元
跨国公司用“内鬼”当顾问 在华每年避税300亿元王超 避税造成巨额税收流失近日,全国最大单笔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所得税4.03亿元在山西省成功入库,这是由一家境外非居民企业BVI(离岸公司)间接转让山西省一家能源有限公司股权产生的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税款。这是继2011年日本某公司间接转让康师傅饮品(BVI)有限公司股权......
-
〓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绪论
第一节研究中国历史时期气候的意义一、历史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的背景当前全球环境变化是一个具有世界战略意义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e)(简称IGBP),不久国科联理事会正式通过了IGBP计划大纲,旨在研究整个......
-
〓 国家视野下的传统史学
【内容摘要】现代国家视野下的传统史学,名义上是一种“国家史学”,实际上是一种“朝廷/政府史学”。中国史学的直接源头是国家记事。历史意识的强化是历史编纂产生的内在基础。现实社会的权力中心也是历史书写的中心,帝王将相中心观决定历史书写的面貌。王朝史编纂成为主流,官修处于垄断地位,政府控制着国史的编纂与传播。国家史学保证了史......
-
〓 纳什博弈论的原理与应用
1950年和1951年纳什的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从而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然而,纳什天才的发现却遭到冯·......
-
〓 均田制的破坏
——《中国土地制度史论要》第六章
均田制的前史,就是计口授田。或者不如这样说,计口授田是在贫富贵贱间不太悬殊、阶级关系不太紧张情况下的一种均田制;而均田制则是在贫富贵贱间已经相当悬殊、阶级关系已经相当紧张情况下的一种计口授田。中原汉人的计口授田,秦简中已有反映;拓跋族的计口授田,拓跋珪时已经实行。可是正式的均田令到元宏时才颁布。所以,计口授田的情况往往......
-
〓 百年情殇下的历史真相
斯蒂芬尼·巴尔切夫斯基叙述了一个在灾难发生一百年后仍在人们心中回荡的集体记忆……值得赞颂的是,相比只在上面住了几天的乘客,她花了更多时间讲述建造、驾驶和操作泰坦尼克号的男男女女,因为是他们赋予了泰坦尼克号生命。这些记忆值得被纪念,向她致敬! ——丹尼尔·艾伦·巴特勒(Daniel Allen Butler......
-
〓 “世界历史”与世界史学科定位
【英文标题】World History as a Branch of Historiography【作者简介】俞金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100006【内容提要】 世界史学科定位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对世界历史概念的界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者们一直在界定世界历史概念。......
-
〓 中国南海疆域形成的历史考察
中国南海疆域是在历经两千多年历史,在中国人民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经营开发并最早由历代中国政府行使连续不断的行政管辖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这一发展过程拥有充分、确凿的历史依据。根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开始了在海上的航行活动。最晚在汉代,我国人民首先发现了南海诸岛,并对南海有了初步认识。在中国早期史籍中......
-
〓 宋金的对立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九章
第九章宋金的对立与运河北宋帝国崩溃以后,自隋以来的大一统的帝国遂长期分裂为南北两个政治组织。这时金国占据了淮河以北的土地,南宋则只保存着淮河以南的半壁河山。宋金既然以淮河为界,在政治上互相对立,运河遂被切为两段,不复是连络黄河与长江的水道。这样一来,运河在过去数百年间连系南北的作用便完全消失,从而陷于长期废弃的状态了。......
-
〓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目录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王建革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6目录绪论…………………………………………………………………………………………………………………(1)第一章总体概况……………………………………………………………………………………………………(15)一、游牧中的人地关系………………………………………......
-
〓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第九章人、物流与蒙古社会
近代东部内蒙古地区的耪青制度是从华北随移民传人东蒙的,由于宽松的人地关系、地权变化等因素,这种制度得到很大的扩展。在这种制度下,精耕细作的汉农业文化在蒙地获得了推广。在耪青传播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社会流动,各种类型的移民都在流动,同时也有蒙古游牧民和流民的固定。社会流动的第一波浪潮是在东蒙的南部地区,发生在清代,耪青......
-
〓 论两周时期农牧业地区的分界线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农牧地区分界编》之一
两周时期历年800余载。周室东迁,接着又是春秋和战国。周人初兴,以经营农业获得建立政权的基础,出自周人的诸侯封国皆据有宜农的土地,显示出农耕地区的广大。周人的西方和北方又环居着若干族类。这些族类大半皆从事畜牧生涯,所属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为畜牧业地区,和农耕地区迥然各异。农耕地区和畜牧业地区之间应该是有一条分界线的。这样分......
-
〓 草原文化的思维特征及其现代变迁
——以对蒙古族思维方式的分析为视角
把草原文化作为整体对象研究,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草原文化在理论建设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学理上研究草原文化的成果还不多见,特别是关于草原文化思维方式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上看,关于草原文化思维方式研究的专门成果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对草原文化思维方式的概括还处于抽象阶段,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理论......
-
〓 《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余论
发展与环境,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心的大事。可持续发展理论就是旨在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强调经济发展必须要与环境的承受能力相平衡,环境保护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持续发展。它包含着生态环境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三个层次。泾洛流域自然环境的变迁即是其中生态环境持续性的变化,它受人类社会经济......
-
〓 从地方资料看关中灌溉系统管理的演变
【内容提要】关中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和完善的灌溉管理系统,使得关中地区一度成为中华帝国的中心。本文系统回顾了关中悠久的治水历史,通过实地考察和图表绘制以及册簿、公牍和碑镌文字等地方资料,分别从地理和社会的角度对关中地区的灌溉管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关中灌溉系统管理的演变。千百年间,西安地区曾是中华帝国的心脏。关中充沛的人力资......
-
〓 历史上藏人向中原地区的流动及与西藏社会发展的关联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文明,每一个民族,其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相反,其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无不伴随着同周边民族及文明之间的密切交流与互动,并以此为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涉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的相关讨论中,有一个事实常被我们所忽视,这就是人的流动。事实上,人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联......
-
〓 《华北的农村》第三章园艺的分类
园圃者,种菜之所也。古人果木为园,菜蔬为圃,实有分别,后来园圃就相浑了。华北一带都说园,如果木园、菜园,说圃字时就很少了。按泛泛的说,菜园也是农业,似乎无需另谈,可是不然,可以说是完全两事,不但艺完全不同,所种的物完全不同,而其对物质取用的目的,也大不一样,所以自古对此就特别重视。例如《说文》曰种菜曰圃,《周礼·天官·......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