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洋文明与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
摘要:在封闭的庄园经济包围中,西欧内地没有市场,商业难以发展,所以商业的复兴,只能从沿海地区开始。13世纪,在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的推动下,货币经济终于代替自然经济占据了统治地位,也推动了文明的交流,从而把西欧文明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西欧社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海洋文明对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作用,引导整个西欧走......
-
〓 [宋元时期]家庭生活中的精神文化活动——《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三章第五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第五节家庭生活中的精神文化活动我国古时候的多数家庭终日为温饱而忙碌奔波,有暇顾及娱乐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是上层富贵家庭。不过,普通人家尽管生活压力大,生活单调,同样也需要休息、放松和调整,所以也有自己的休闲和娱乐方式,他们的家庭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呆板。总的说来,上层富贵家庭以琴棋书画之类的......
-
〓 [宋元时期]出门的习俗和工具——《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三章第四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第四节出门的习俗和工具宋元时期的乡村中下层家庭仍然生活在封闭的自然经济环境中,这些“田野山谷之民,止知蚕而衣,耕而食”;甚至“自少至老,足不履市门”,【1】外出很少。出远门较多的有两种人,一是商人,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商人相当活跃,足迹遍布城乡,甚至远赴异乡经商。形成了跨地区的区域性商品......
-
〓 黄河利害刍议
此文未公开发表,请勿转载云南大学中国历史文献学650500摘要:黄河产生了中华文化,不在黄河本身,而在与黄河交叉的各条水系所形成的桠杈地带;在春秋以前,黄河在繁衍我们先民、哺育我们文化方面是起着积极作用的,其泛滥为害是进入战国秦汉以后的事,而且其大规模的泛滥为害则起于唐天宝以后。黄河本身是中性的,不存在利害之分,关键在......
-
〓 [宋元时期]日常生活中的用具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第三节日常生活中的用具日常生活中家具的特点是简单实用,有的是自己做的,有的是购买的;而且不是年年买,因为家具可以使用很多年,特别是好一些的木制家具常是作为分家时候的“家产”,一代代地传继使用着。在一般的家庭中,除非结婚的时候买一些新家具,平常很少添置,所以不能把家具列人日常的消费开支中去。我们在......
-
〓 寻找古昆仑山——困扰中国学者两千三百多年的一个伪命题
引言众所周知,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圣地,海内外华人共祖的轩辕黄帝乃昆仑山之神。可是,这块圣地究竟在哪里?从2300多年前的屈原开始,就已经发生了疑问。此后,雄才大略、驱匈奴于万里之外的汉武帝;开创“康乾盛世”、奠定中国现有版图基础的康熙大帝,都曾动用国家的力量予以追寻,却并未取得令人信服的定论。此外,上至开创中国史书......
-
〓 欧洲资本主义危机
当前这场前所未有的全球资本主义危机涉及到三个层面:经济的、生态的和政治的。先来看看经济层面,这将是本文最为关切的问题。资本主义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利润实现危机——无法出售所生产的商品,即无法以利润形式实现从工人的劳动中所榨取的剩余价值。新自由主义最初可被看作是通过攻击劳工、抛弃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凯恩斯主义共识”(相对高......
-
〓 真实的故乡想象的家园:一株尽人皆知的大槐树
一、移民史上的洪洞大槐树现象在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大概要算山西洪洞大槐树了。“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一首广泛流传在华北民间、妇孺皆知的歌谣。与此相关的还有《胡大海复仇》、《燕王扫碑》、《三洗怀庆府》等传说故事,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政府下令从洪洞迁民......
-
〓 豪强论(一)
豪强一词在中国古书上、特别是史书上,是个司空见惯的词语。二十四史中,豪强一词从来没有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过。汉朝的《盐铁论》之中更是有众多对豪强的论述。豪强有时候也被称为:豪民、豪富、豪绅、大户、强人、门阀。近代所谓的土豪、劣绅、乡绅也是对豪强的称谓。可是今天这个词汇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对这个词汇已经相当陌生了,除......
-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生计和生活状态——《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第六章第四节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第四节家庭生计和生活状态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一系列社会历史变动,家庭生计模式和生活内容较之两汉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一,随着南方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以水稻生产为经济基础的“南方型”家庭生计模式最终形成,渐与以旱作为主的“北方型”生计模式相匹敌;其二,由于游牧民族的大量涌入,北方地区的经济结构发......
-
〓 [隋唐五代]家庭生计——《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五章第三节
第五章家庭生计第三节家庭生计现代社会我们常有中产阶级的提法,这是包括收入和职业身份、教育水平混合在一起的一个社会分层概念。古代社会的层级与现代不同,在某种程度上,政治社会身份与经济地位相分离的现象比较突出,就是说最贵者有时不一定最富,最富者也未必最贵。唐朝初年《氏族志》和《姓氏录》的编修,就是官方试图用政治手段强行确定......
-
〓 探访东巴:纳西族的民间“智者”(“走进东巴文”之二)
东巴,意译为“智者”。历史上,东巴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多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于一身,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东巴们写东巴文、诵东巴经、做祭祀活动,跳东巴舞、画东巴画、唱东巴歌曲。东巴文化指的就是这样一个文化体系。正如学者兼大东巴和力民所说,没有东巴,东巴文书写的经典会变成“机械的文字”;没有东巴,东巴文化......
-
〓 续驳“李约瑟问题”终结论
中国历来不缺少思想者,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静下心来对已有思想进行深入梳理、提升,拒绝浮躁、拒绝功利主义。这应该也是对待“李约瑟难题”的恰当学术态度。《新华文摘》(2011年11期)转载《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1期)程广云《泛李约瑟问题:无穷穷举——驳“李约瑟问题”终结论》一文,读后感想颇深。在此,笔者继续对“李约瑟问题......
-
〓 革命者马宾
他曾官至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如今年近百岁,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材料、见客人,保持着对社会事物的高度关注。围绕着他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99岁的马宾老人静静地坐在迎门的一张椅子中,身旁倚着拐杖,微笑着向前张望。这是一个衣着朴素、看似普通的老者。但谁能想到,这位外表沉稳的老者竟然有着一个复杂而传奇的人生:抗日战争期间,他是英......
-
〓 地理环境与中国传统水利的特征
强调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水利文化的影响,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研究历史形态水利。马克思关于东方地理环境与水利文化的论述,引起学术界争议。本文从中国历史水利的实情,阐发对马克思某些论述的精神实质的理解;认为应从唯物的天人关系,即环境与人类水利意识的关系,去认识中国传统水利文化的特征,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由于中国治水的特定因素,......
-
〓 传统生态治虫技术的再思考——以养鸭治蝗技术为例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民国时期的蝗害与政府应对机制研究——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中心》(批准号:10YJC770122)的阶段性成果。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苏北农业发展与农业灾害史研究”(编号:苏教社政[201012号)阶段性成果。南京农业大学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明清时......
-
〓 论中国古代社会的腐败与世风
综观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王朝的政治实践,不难看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大多高张惩贪倡廉的旗帜,并采取了一系列反贪倡廉措施,形成了一套日趋完善的制度。同时,历代仁人志士和普通百姓也都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对清官廉吏击节赞叹,并以各种形式褒廉贬贪,期盼弊绝风清的治世出现。然而,结果却总是与愿望相违。清官廉吏虽代不乏人,但贪官污......
-
〓 循化县撒拉族民族文化考察记
编者按:“西北民族走廊”是我国民族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最初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主要指青海、甘肃间的狭长地带。这里分布着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土族、裕固族五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他们与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杂居,具有大量值得深入研究的人文现象。本报“西部纵深行”小组行进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对这五个民族的人文风情进......
-
〓 再论敦煌农业雇工契中的雇佣关系
【内容提要】敦煌唐五代及宋初一批农业雇工契,是雇主与被雇人双方基于彼此需求、平等自愿订立的约定,其雇佣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价值交换关系。契约中的各项预防性条款,只作用于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并不构成对被雇人的人身束缚和依附。雇契中所给的报酬是可观的,雇主基本上没有占有劳作者的自用价值,对佣作者所创造剩余价值的占有也有限。雇与......
-
〓 神话故事、英雄史诗、哲学、宗教中的生态智慧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第三章第二节
第二节神话故事、英雄史诗、哲学、宗教中的生态智慧自然界是由天、佛祖创造的还是物质自身发展的产物,这两种观点的对立和斗争一直贯穿在蒙古族自然观当中。同时,对以上问题所持的不同态度也影响了对自然界变化、发展的状况、动力等问题的回答。与所有民族的发展历程一样,早期蒙古族也经历了文史哲不分的历史阶段,故在此我们把这些问题放在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