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古代稻的生物学知识——《中国稻作史》第二章
自从甲骨文中首次创造了象形的“禾”字以后,禾便作为代表禾谷类作物的总名而成了一个重要的偏旁(部首)。以后凡是同禾谷类作物有关的植物、局部器官、形态、生理特性等,都通过形声的手法创造出一系列新字新词,而且这些形声字往往还兼有含义,成为声义兼顾的字。如稻字的右边除发“舀”的音外,还有用手从臼中挹出米的意义,其他如采(即穗)......
-
〓 农牧业变迁及其影响——《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第七章第三节
历史时期泾洛流域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除自然原因外,人口的多寡影响土地承载力的变化,而人类要作用于自然环境,必须通过农牧业生产活动,毁林除草,引水灌溉,增肥耕耘,栽培作物,或在草原和水草肥美之地进行牧业活动。正是由于人们进行农牧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土壤、小的微观地形、植被、水文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从历史时......
-
〓 大唐帝国的中兴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五章
第五章大唐帝国的中兴与运河上述安史乱后大唐帝国日渐衰微的势运,到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又有了转机。宪宗自即位以后,于元和“元年,平夏州(在今陕西横山县西)。二年,平蜀斩(刘辟)。三年,平江东斩(李)锜……五年,擒史宪诚,得泽(今山西晋城县)、潞(今山西长治县)、邢(今河北邢台县)。七年,田弘正以魏博六州来受常贡......
-
〓 试论我国盐税的起源
【内容摘要】本文从“贡”的原生形态着手,分析了“贡”的产生、发展和转化的过程,并进一步研究了“贡”的动态变化与“盐贡”起源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阐述了我国盐税的起源问题。【关键词】食盐;盐贡;盐税起源【作者简介】黄天华(1950—),男,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433)。有关我国盐......
-
〓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绪论
蒙古的历史是游牧的历史,理解游牧史是理解蒙古社会的一把钥匙,蒙古的历史也是经常与农业民族打交道的历史,所以,理解蒙古草原上的农业问题也是理解蒙古族变化的一把钥匙。蒙古社会的传统,有很大的一部分与直接与草原、畜群和农业有关的。草原地区人、牲畜与作物的关系,实际上构成一个农牧业生态问题,研究传统时代游牧生态的状态,对解读传......
-
〓 蓝田人时期至两周之际西安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变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生态环境编》之四
我们祖国的锦绣河山,现在如此,过去也应该是一样的。不过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虽说过去和现在都是锦绣河山,其间却难免有一些差异。俗话说:“繁花似锦”。既然是繁花,就会万紫千红各呈异彩,在不同的角度观察都仿佛变化无穷。祖国的锦绣河山正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各种不同的变化。即令有所变化,其为锦绣河山则初无二致。我曾经有过这......
-
〓 洱海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微调与城市形态的规范化
——《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第五章第三节
第五章大一统政权下洱海区域的地方城市三、洱海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微调与城市形态的规范化(一)城址变动与城市形态的规范化这一时期,在洱海区域内无论是中心城市还是次中心区、边缘区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过城池兴筑或加固城池的活动。有的地方还伴随着城址的变迁(有的一次,有的则为若干次)。无论城池怎样变化,无论其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
〓 《中国土地制度史》新版导言
——《中国土地制度史论要》第一章
一土地,在阶级社会,是私有财产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但假如从远古看起,事情却不是这样。土地原本是一桩自然物,从抽象的道理讲,它可以跟人类是无涉的。但后来之所以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这中间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我们试想:当最早的猿人从树木上下来,最初践履到地球的表面时,土地已是他们的承受者。这些原始群是非常蒙昧的,......
-
〓 农具——《中国农学遗产要略》(五)
使用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项进步。工具无论怎样简单,一般来说,可以使劳动者避免受到直接的损伤,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果。劳动所用的工具,变化多端,归纳起来,可以总结成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利用器械,突破体力(特别是手足长度)及感觉器官所受距离的限制;一个是利用一些基本物理原理,提高人类体力劳动的效果,或利用这些原理来驾驭......
-
〓 试论明代土地、赋役问题症结之所在
——《中国土地制度史论要》第九章
一明朝,也如其他的朝代一样,是由于统治者和统治集团的更替而划定的一个历史段落。但即便在这人为的段落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因素,仍然起着规律性的作用,使这一人为段落具有自己的特点。那么,明朝社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明朝社会经济的衍变,应该是“洪武政令”对整个社会各个方面所加的强制,以及这种强制在洪熙、宣......
-
〓 夜郎文化 资源共享
——访贵州省政协原主席、著名作家龙志毅
在贵州夜郎学术研究中,有这么一位人物不可忽视,他集官员、作家、学者于一身,既是夜郎研究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坚定的参与者。他就是贵州省政协原主席、著名作家龙志毅。日前,一向很少面对媒体的龙志毅在贵阳的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82岁的龙志毅,听力不太好,但对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答复。谈到自己对夜郎的研究,他谦逊地说,在......
-
〓 《制度性干旱——论中国北方恶性水源危机的社会成因》目录
提要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北方陷入了持续的、规模空前的恶性水源危机。十河九干、大河断流、地下水位大尺度下降;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长时间以来,主流认为,“气候变暖变干、工业用水增多、森林植被减少”等因素是“大水荒”的主要成因。通过深入的量化研究,本文否定了这些成因。本文认为:“包产到户”终结了中国古典农业“......
-
〓 驯养动物——《中国农学遗产要略》(三)
上面谈过,我国驯养动物,和世界上其它古老的先进的民族一样,起始于远古时期,根据最早的文字记录(甲骨文字)来分析,我们的祖先当时驯养了的动物,至少已有马、牛,羊、猪、狗和鸡,可能还有象【1】。后来称为“六畜”的种类,那时都已全备。秦汉以后,黄河、淮河两流域的人们自己新驯养的和由南北各地引入的,有驴、鸭、鹅、骆驼等【2】。......
-
〓 论中国的生产方式与农民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之二一、叙言研究经济史难,尤其是研究中国的经济史,更不知有了多少的困难。经济的现象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常见在同一的社会里面,包含着许多不同的生产方式,很容易发生误会,错把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当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所以乌里亚诺夫对于1921年俄罗斯现存现象的经济关系,是这样地划分:第一——家长制......
-
〓 《华北的农村》第二章农工的分类
未谈农产及民食之前,先要谈谈农事的工作,不但工作在出产之前,且工作与农产有密切的关系,要想研究农产,则必须要研究工作,否则产品不会好的。兹把农事所有的工作,按前后的次序,写在后边。耕耕者,翻农田之土也。每年秋收之后,田中已无禾苗,斯时趁田地闲空,便须耕地一次,把今年所用长养禾苗之土,翻到下层,把下层之土翻到上面。因为农......
-
〓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陂塘灌溉工程的发展情况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编 大型渠灌及陂塘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第二章蓄水陂塘我国兴修陂塘的历史很早。传说夏禹治水时,曾从事“陂九泽”的工程。《诗经·陈风·泽陂》载:“彼泽之陂,有蒲与荷。”陈国西周已封,都宛丘,治今河南淮阳县。春秋中期,在淮南创建了大型蓄水陂塘芍陂。西汉时,陂塘工程在汉水、淮河流域得到较大发展,集中在汉中、南阳和......
-
〓 利用自然——《中国农学遗产要略》(二)
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一个方面。它的实质无非是依靠人力,合理地利用自然,以取得动植性物资的供应。农业生产技术上的许多复杂问题,归根到底,不外乎是:要取得哪些物资?应当如何依靠人力?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上面我们已经谈过,人类生活所需的物资,衣、食、学习、医药、战争等各个方面,除去一部分所谓“矿物”或“无机物”以......
-
〓 亚洲海峡的地理、功能和类型
【作者简介】普塔克,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研究所教授。译者罗皴英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一、港口、商人、货物以往有关亚洲海洋史的研究常常集中于以下主题,如港口与网络、商人类型、商品流动、海盗、制度变化、区域贸易体系中的政府参与及移民等。在许多案例中,比较的方法屡屡被采用,其目的或是定义类......
-
〓 无解——市场环境中的水源危机
——《制度性干旱》第五章
面对恶性水源危机带来的深重灾难,国家也试图采取措施缓解;除了已于2002年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外,还有“限额灌溉”、“节水灌溉”、“提高水价”等方案。但仍然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一、“南水北调”杯水车薪、成本昂贵“南水北调”是说从长江等外流域近期调200多亿、远期调400多亿m3的水到中国北方。然而,调水只能解决用......
-
〓 [明清时期]家庭消费——《中国家庭史》第四卷第三章第四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第四节家庭消费家庭消费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概念,既指日常生活所需的开销,也包括文化、教育、娱乐等力‘面的支出。在这里,我们主要考察前一个方面的内容,即家庭在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而其他的内容则留待下一章《家庭生活》中再予讨论。一、衣衣虽然在“衣食住行”中列在第一位,但其重要性,似乎远不如食。在前引方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