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把社会、经济、政治放回二十世纪中国史
二十多年前曾在哈佛大学以“中共农村根据地(1922-1949)”为主题举办过一次著名的会议。那次会上,霍夫海因茨(Roy Hofheinz)尖锐地批评了对他的观点进行质疑的众多年轻学者。他遭到质疑的观点是“革命或反革命之成功的条件基本是人们行动的产物,而不是社会结构、经济或人口学的确定不移的事实。”(霍夫海因茨,197......
-
〓 江南地区的“口岸”变迁:公元750—1840年
【内容摘要】唐宋以来,江南地区已逐渐成为传统中国社会经济最为发展的地区之一。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外经济吏往,这种经济吏往很大程度上依赖和得益于“口岸”的存在和发辰。在唐宋元明清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中,江南地区口岸经历了一个持续变迁的过程,影响这一变迁最基本的原因当推自然环境,主要是包括河、江、海综合作......
-
〓 充满魅力的西王母研究
昆仑山以其巨大的空间体量和文化容量横亘在中华文明的土地上,这是一座绕不开的大山。西王母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神祇之一。在时间上,西王母自上古迄今,一直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形象也随历史进程发生着复杂演变。在汉代,西王母曾是全国性信仰对象,并随着华人的足迹传播海外。中国人最熟知的西王母形象是“王母娘娘”,她状告孙悟空......
-
〓 “水利周期”与“王朝周期”:农田水利的兴废与王朝兴衰之间的关系
——《江汉论坛》2011年第8期环境变化与社会变迁笔谈之一
【作者简介】鲁西奇,男,1965年生,江苏东海人,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厦门,361005。冀朝鼎在其名著《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中曾经谈到水利与政治的关系,指出:发展水利事业或者说建设水利工程,在中国,实质上是国家的一种职能,其目的在于增加农业产量以及为运输,特别是为漕运创......
-
〓 屠牛之禁
牛,作为家畜,实在不可轻视。牛耕与铁制农具的导入,使生产力获得飞跃性的发展,带来的农业革命,甚至改变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阡陌开而井田坏,于是出现了“初税亩”。这主要是牛的力量。当时牛耕的普及,从孔子弟子名字上,便可见一斑。比如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迄至两千年后的今天,人类甚至可以登上月球,走向宇宙,却依然还未能完......
-
〓 到香港和广州——《四千年农夫》第三章
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些“古老”农民是如何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内以低廉的价格供应数百万人的吃和穿,他们的民族依靠这些“古老”农民的辛勤劳动维持了几千年。现在。我们渴望见到这些“古老”农民在田地里工作的样子。目前太阳仍然在赤道南方,每天往北移动12英里,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定了下一班轮船,马不停蹄地赶往香港,照这样安排行程,我们恰好......
-
〓 中国传统社会平均思想研究综述
在中国民族心理中,与仁、义、忠、孝等文化观念一样,均平观念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基本的文化要素之一,是中国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社会平均思想的研究十分重视,特别是关于农民阶层的平均主义更曾经是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有关社会贫富差距和社会公平与效益问题成为学术前沿,平均思想重新成为学术界研究的......
-
〓 从全球视野与生态视角来考察历史
——克罗斯比治史方法初探
内容提要:克罗斯比是美国知名的全球史学家和环境史学家,他的著作《哥伦布交流》、《生态帝国主义》和《病菌、种子和动物》等,从全球视野与生态视角来理解欧洲的兴起及其扩张,并试图构建起一种具有普遍解释力的历史研究的“脚本”。这一“脚本”的基本内涵包括:将人当作一个生物体来理解;关注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从全球生态系统来理解......
-
〓 《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序
《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乌日陶克套胡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序一蒙古族是人类中一个伟大分支,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其所建立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是东西方融合、文明进步的契合。我数次去过内蒙古的一些地方,蒙古族同胞的豪放、热情至今难忘,他们悠扬的歌声使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也为之倾倒。在北方辽阔的土地上,......
-
〓 日本一瞥——《四千年农夫》第一章
我们由美国的西雅图出发去中国的上海,经由北线航行,于2月19日到达日本横滨,3月1日到达上海。此次航行的目的就是了解沿途国家土地耕作以及作物种植的一些情况,并且亲自或者通过翻译与当 Jc,9的农民、园丁和果农进行交流。我们煞费苦心,在一季的不同休耕时间里对同一块地或同一个地区进行多次考察,以便知晓文化或者是耕作方式相同......
-
〓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及其特点(下)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及其特点》第三章(下)
二、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及其演变过程中诸要素分析众所周知,在人地关系系统中,“人”是最为活跃的、主动性很强的、居于能动主导性地位的一方,但“地”(自然资源与环境)也并不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而是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乃至“决定”着人类活动的方式及其结果。在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中,人口一直是人地关系系统中最为......
-
〓 [宋元时期]家庭生活中的精神文化活动——《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三章第五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第五节家庭生活中的精神文化活动我国古时候的多数家庭终日为温饱而忙碌奔波,有暇顾及娱乐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是上层富贵家庭。不过,普通人家尽管生活压力大,生活单调,同样也需要休息、放松和调整,所以也有自己的休闲和娱乐方式,他们的家庭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呆板。总的说来,上层富贵家庭以琴棋书画之类的......
-
〓 文明与文明的延续性
在中国史和中国考古学领域经常出现这样的说法,即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绵不断的文明。作为一名世界古代史研究者,笔者对此感到错愕。毋庸置疑,中华文明呈现出突出的连续性特征,其发展谱系明晰,作为中华文明主要载体的汉字和汉民族都没有出现根本性中断。然而这个命题仍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它包含着另一个判断,即世界上所有其他历史悠......
-
〓 [明清时期]家庭收支概况——《中国家庭史》第四卷第三章第二节
要细致地讨论明清时期家庭的收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各个家庭经济状况千差万别,且不论资料是否允许,即便有足够资料,我们也无法在有限的篇幅中对_丁^差万别的情况作出一个完整的说明。当然,若有完整的数据,就平均值作一计算和说明,倒是简便可行,但在历史上,毫无疑问,不可能找到这样的数据。所以......
-
〓 黄河利害刍议
此文未公开发表,请勿转载云南大学中国历史文献学650500摘要:黄河产生了中华文化,不在黄河本身,而在与黄河交叉的各条水系所形成的桠杈地带;在春秋以前,黄河在繁衍我们先民、哺育我们文化方面是起着积极作用的,其泛滥为害是进入战国秦汉以后的事,而且其大规模的泛滥为害则起于唐天宝以后。黄河本身是中性的,不存在利害之分,关键在......
-
〓 寻找古昆仑山——困扰中国学者两千三百多年的一个伪命题
引言众所周知,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圣地,海内外华人共祖的轩辕黄帝乃昆仑山之神。可是,这块圣地究竟在哪里?从2300多年前的屈原开始,就已经发生了疑问。此后,雄才大略、驱匈奴于万里之外的汉武帝;开创“康乾盛世”、奠定中国现有版图基础的康熙大帝,都曾动用国家的力量予以追寻,却并未取得令人信服的定论。此外,上至开创中国史书......
-
〓 [明清时期]治家观念——《中国家庭史》第四卷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家庭生计是指家庭生活的计划、安排与生活的状况,本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概念,大体属于经济的范畴。在以往的经济史研究中,虽然也多会涉及家庭经济,但关注点大都集中在土地赋税制度、工商业和租佃关系等虽与家庭经济有关但并非家庭内部的经济活动之类的内容上,对家庭生计的探讨较为缺乏。近来,一些研究者在关注农民经济史时,也开......
-
〓 从战国成语玺看先秦时期人的价值取向
一般来说,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人们的价值观必有不同。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君权神授”影响的日渐衰微,人们开始抛开身份约束,大胆展现并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一时期,儒家积极入仕的思想逐渐被世人接受,人们无论贵贱均志在博取利禄功名。这种变化不仅在传世文献中有大量的记载,而且在以战国成语玺(包括吉语玺和箴言......
-
〓 关于中世纪英国村庄共同体监督员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村规监督员是中世纪英国村庄共同体的重要执法者,是保证村庄共同体正常运转的重要成员,本文通过对监督员的选举、人数、身份以及职能等方面的阐释,试图揭示中世纪英国村庄共同体的内部结构,并通过其发展变化来进一步的了解中世纪的英国社会。【关 键 词】英国;村庄共同体;监督员;村规【作者简介】陈立军,男,1976年生,......
-
〓 真实的故乡想象的家园:一株尽人皆知的大槐树
一、移民史上的洪洞大槐树现象在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大概要算山西洪洞大槐树了。“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一首广泛流传在华北民间、妇孺皆知的歌谣。与此相关的还有《胡大海复仇》、《燕王扫碑》、《三洗怀庆府》等传说故事,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政府下令从洪洞迁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