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夏小正》与夏代生态环境研究(上)
一、《夏小正》是反映夏王朝中心地区的历书《夏小正》是研究上古史的重要文献,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法专着。其中包含有丰富的天文气象及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对其成书年代、地点和书中反映内容的阐解,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认为《夏小正》是夏代或夏人的历法,这是古人较为流行的看法。孔子十分重视夏代历法,主张“行夏之时[......
-
〓 照叶树林的农业文明之光
译者(赵玉蕙)按:“照叶树林”的概念即等同于常绿阔叶林,它涵盖了从喜马拉雅山南麓东经不丹、阿萨姆、缅甸、中国云南南部、泰国、老挝、越南北部、中国长江南岸直至日本西部的辽阔地域。自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起逐渐有学者提出“照叶树林文化论”的学说。持这一派观点的学者认为这一地带的文化具有相通性,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是以栽种......
-
〓 文明与国家起源新解
范毓周认为,“国家和文明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并非一致的概念”,这也是目前中国学术界尤其考古学界的主流观点。在这个问题上,笔者有些不同想法,提出来,与范毓周及其他学者商榷。从词源角度看,文明即国家。研究文明起源,也就是研究国家起源。文明社会,也即国家社会,而不是金属社会、文字社会、大型建筑社会、礼仪社会,等等。金属、文字、大......
-
〓 孔子对于法治的态度新探
《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其对于施政环境有所抉择可以理解,但对政治环境的要求过于理想化了。这里有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即“天下有道”局面,究竟应该是政治家治理的结果呢,还是其出仕为政的前提条件?孔子对“隐”与“见”的论述,似有颠倒因果之嫌。这也是他“遍干......
-
〓 荀子社会控制思想略说
荀子生活的战国末期,是新旧秩序交替的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正在朝着中央集权、全国统一的新局面逐渐转化。从这一现实出发,荀子提出了丰富、系统的社会控制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性恶决定了人们有共同的追求和无限的欲望,而财物又是有限的,二者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冲突和争斗。“欲恶同物,欲多物寡,寡则必争矣。”(《富国》)因......
-
〓 墨子与飞鸢
墨子,姓墨,名翟,楚国鲁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生卒年月不详,司马迁《史记》中说他“或孔子时,或孔子后”。史学界一般推测.墨子大概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的公元前468年至前388年之间(有关墨子生卒时间,众说纷纭,本文取詹剑峰先生在《墨子的哲学与科学》一书中的说法。人民出版社,1981)。墨子不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
-
〓 《诗经》中的狩猎文化研究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应当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原始的渔猎时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自然不能例外。渔猎这一文明阶段在世界各国的很多艺术及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映,比如历经成千上万年还能清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各地渔猎岩画壁画,数千年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依然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各种渔猎故事传说。而在中国,除了在绘画、传说等艺术形式中......
-
〓 真实的孔子
演讲人: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副院长,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主任。1962年出生,山东梁山人。先后在曲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学刊编辑、孔子文化学院院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兼任山东孔子学会秘书长、山东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山......
-
〓 《诗经》中的渔文化研究
《诗经》作为儒家经典,历来备受关注,关注点不仅仅在于它是儒家的思想宝藏,也在于它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正如孔子所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读《诗经》甚至可以多识鸟兽草木虫鱼,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可以说是当时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诗......
-
〓 早期儒学
“早期儒学”是指孔子与孔子弟子共同创立的原生态儒家思想。司马迁著《史记》时,撰写《仲尼弟子列传》,充分肯定了孔子弟子对早期儒学的贡献。此后,对于孔子弟子的记载不绝于史书。在孔子弟子中,有卓冠贤科的颜回、传孝道的曾参、教于西河的卜商、显达于诸侯的端木赐等声名显赫者,亦有大量只有姓名而无事迹,甚至连姓 名都没有留下的默默无......
-
〓 略论韩非子的消费思想
【内容摘要】韩非子作为我国先秦时期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在谈到法治问题时阐述了他的消费欲望观、消费道德观、消费与需求关系观、奢侈消费观,这些观点有对有错,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值得深入探讨。【关键词】韩非子;消费思想;以法治国;消费欲望【作者简介】尹世杰(1922—),男,湖南洞口人,湖南师......
-
〓 《中国农业通史·原始社会卷》序
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发祥地之一。在绵绵不息的历史长河中,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形成了土地上精耕细作、生产上勤俭节约、经济上富国足民、文化上天地人和的优良传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掘、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
-
〓 齐家文化:史前东西文明交流的中转站
【核心提示】齐家文化分布区恰是中国地理的中心区,生态多样性为孕育和接受文化多样性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这一地区成为上古时期东西文化交流和人类迁徒的要冲,其率先接受青铜、游牧文化的洗礼,逐渐成为了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中心。齐家文化在马家窑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年代约为距今4100—3700年。齐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过渡......
-
〓 羌人与大禹
现今的羌族有3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理县、茂县和松潘县,以及与这一带毗邻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羌族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民族。说其古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相传夏代的创始人、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大禹就生长和兴起在川西北的羌地。说其年轻,因为羌族正式作为一个民族确定下来,......
-
〓 “青铜社会”:古代王权的运转
——“冶金术与古代东亚文明”丛谈之七
《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者的话:长期以来,科学技术史揭示的文明观突出了西方的地位。金属的认识、开发和利用,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一定高度的产物。它不仅在极大程度上推动历史的进步,改写社会的面貌,也代表人们征服自然的非凡能力。古代中国以青铜冶铸为代表的冶金术起步较晚,但它在三代以降数千年的历史中日臻完善,后来居上。透过冶金术,人们......
-
〓 东胡林人
东胡林考古队(赵朝洪执笔)一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村西侧的清水河北岸三级阶地上,距北京城区约七十八公里。遗址区海拔高度为390—400米,高出现在河床25米以上。清水河是永定河峡区内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灵山、百花山,全长46公里,流域面积为535平方公里,于清白口注入永定河。河谷较窄,两侧分布着河漫滩和阶地。......
-
〓 礼器衰落与日用品高度发展:广延的青铜时代
——“冶金术与古代东亚文明”丛谈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者的话:长期以来,科学技术史揭示的文明观突出了西方的地位。金属的认识、开发和利用,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一定高度的产物。它不仅在极大程度上推动历史的进步,改写社会的面貌,也代表人们征服自然的非凡能力。古代中国以青铜冶铸为代表的冶金术起步较晚,但它在三代以降数千年的历史中日臻完善,后来居上。透过冶金术,人们......
-
〓 夏商分界、夏文化分期及“夏文化”定义诸题新探
【摘 要】夏商文化分界在二里头文化第三期与第四期之交,其年代为公元前1553年或公元前1572年,由此上推471年,则夏代开始的年代应为公元前2024年或公元前2043年。按照这样的年代,早期夏文化应为中原龙山文化晚期的遗存,中期夏文化应为“新砦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第一期的遗存,晚期夏文化应为二里头文化第二期、第三期......
-
〓 黄帝历史形象的塑造
【内容摘要】脱离传说境界以后,黄帝的形象是向神仙偶像与历史人物两个方向发展的。司马迁撰写《五帝本纪》,将黄帝塑造成中华正史第一人物,凝炼成虚实之间形象,尊崇为帝王样板,供奉为华夏始祖,从而适应了汉武帝构建大一统宏图和巩固家天下专制局面的时代需要。北齐史家魏收充分领会司马迁思想精髓,在《魏书》首篇首句中将拓跋氏初祖认作黄......
-
〓 微子封建考
摘要:微子启助周武王伐纣,被封于孟渚之滨(今山东曹县),筑庙曰薄(亳)邑,奉祀其父帝乙,不久老死其地,曹县因有微子墓以及亳邑之设。周公成王东征后,迁微子之侄、微仲之子稽于宋(今河南商丘),立为宋公亦即商公,奉殷先祀,另建宗庙于其国都,即南亳,以备日常之祀。后世附会汤之“景亳”或“景亳之会”在曹县,即北亳,以及成王封微子......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