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齐国奴隶考述
史学界讨论春秋战国社会性质的文章在一段时间内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具体讨论这一历史时期奴隶的论文却是凤毛麟角,至于在国别史的研究中,奴隶作为个案探讨,似更无人问津。究其原因,窃疑概由可征信的史料有限。本文拟以《周礼》等先秦文献为依据,探讨一下齐国奴隶的具体情况。说到《周礼》,可能有人怀疑其材料来源的可靠性。认为《周礼》是周......
-
〓 孙武的国防观
孙武的国防观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伟大军事家的政治智慧,具有宏观性、积极性、主动性的特点。孙武强调政治与民心对巩固国防的根本意义:阐明经济实力对于国防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强调立足于己、常备不懈的积极战略防御思想以及国际环境对国防巩固的重大作用等。从我国历史上看,许多名垂千古的军事家、政治家,灵活运用《孙子......
-
〓 说彝伦——殷周之际社会秩序的重构
【内容摘要】商周之际,周武王与箕子皆讲“彝伦”,表明对重构社会秩序问题的关注。构建社会秩序必须得到社会各阶层多数人的认可,据《尚书·洪范》,此即“彝伦攸叙”,反之就是“彝伦攸斁”。古今学者多重视《洪范》的内容,而忽略箕子进献的动机。其实箕子进献的目的并非为周王朝的巩固提供历史经验,《洪范》九畴也不是什么治国大法。在商周......
-
〓 齐国冶炼术:从青铜文明到铁器文明的转折
【核心提示】冶金铸炼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青铜铸造技术造就了辉煌的青铜时代,而冶铁技术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开创了全新的铁器时代。最近的研究证明,山东淄博的铁山是中国冶铁的发源地之一,被视为中国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演进的重要标志。从青铜冶铸走向冶铁锻铸淄博铁山古称商山、西山,东距齐国古都临淄城仅10余公里。因富含铁......
-
〓 浅论商朝时期的商业思想
【内容摘要】本文粗线条式地概述了夏代商品交换及商业的发展,探讨了商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础上对关于商代的商业思想与认识进行了研究。【关键词】浅论;商代;商业思想【作者简介】柳思维(1947-),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长沙410205)。【原文出处】《湖南......
-
〓 黑龙江地区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关庆凡,女,历史学硕士,齐齐哈尔大学文史学院历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东北地方史,中国经济发展史;崔建伟,男,硕士,齐齐哈尔大学哲法学院政治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发展史。*项目基金: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齐齐哈尔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12ZSY008)。黑龙江地区在中......
-
〓 战国时期的关市与山泽之赋
【内容提要】战国时期,关于工商业者的税收主要有关市之赋和山泽之赋。本文利用各类古文字资料,并结合传世文献的记载,对关市与山泽之赋的具体内容、关市与山泽之赋的纳税方式等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关 键 词】战国时期;关市之赋;山泽之赋;实物税;占租【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浙江杭州310036《周礼·天官·大宰》曰:“以......
-
〓 长江下游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
摘要:长江下游地区最近几年围绕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结合考古发掘工作,开展了实证性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发现了距今9000-11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稻作遗址;揭示了史前水稻在栽培环境中的驯化历程;发掘了河姆渡和良渚文化史前的稻作农耕遗迹,研究了史前稻作农耕生产法方式、生产力水平,以及该地区......
-
〓 中山出自鼓国考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随着平山中山王墓大量精美文物的出土,学术界对中山的起源和族属等问题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探讨和争论,至今无法定论。从发表的数十篇相关论文来分析,大体有三种观点:1.中山是白狄所建的鲜虞国的继续[1]; 2.中山系周王室所封,为姬姓,与鲜虞子姓国无关[2];3.中山为白狄别种,是一个很早就依附于晋的古......
-
〓 春秋末年晋国六卿田制和税制再研究——以临沂银雀山汉简《吴问》篇为中心
【内容提要】临沂银雀山汉简《吴问》篇反映的是春秋末年晋国六卿的田制和税制改革。其田制改革是改藉田制为授田制,并改100方步一亩的周亩制为160方步到240方步一亩的大亩制。五口之家(两个劳动力)的受田数是中地100大亩,实行耕一畹,休一畹的休耕制。其税制改革是实行按户征收赋税的制度,范氏等五卿有赋有税,惟赵氏在某些领地......
-
〓 “三农”新解
《周礼·天官冢宰第一》中有“三农。生九谷”句。汉儒释“三农”为隰、原、衍三种土地,此句变成“在隰、原、衍三种土地上,生产九种谷物,即黍、稷、稻、粱、瓜、麻、大豆、小豆、小麦九种谷物。”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杨天宇先生《周礼译注》,仍将此句译为“在三种不同地形从事农业,生产各种谷物。”可见,这一解法影响至今。但是......
-
〓 试论先秦时期的水灾与赈济
【内容摘要】先秦时期,水灾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为减少水灾的发生及危害,当时已意识到要重视农业生产,增加粮食储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护森林,从而达到防灾救灾的目的。在灾后采取祈天禳灾、散粟赈民、以工代赈、调粟平籴等赈济措施,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关键词】先秦;水灾;赈济【作者简介】程天宝,男,......
-
〓 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
目次 一生态交错带适应的一般模式 二史前文化适应方式的转换 三环境格局的变化与适应变迁 四结语 燕山—长城南北地区是考古学研究上有特殊意义的地区。其地处蒙古高原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河流域北部、滦河下游为其南区域,滦河上游、大小凌河、辽河上游地区为其北区域。我国400毫米降水分......
-
〓 河图洛书图说考:上古四时、五行历初探(一)
摘要:本文通过对《管子》中遗存的河图说和洛书说的解读,从民族学和考古学等多方面考证出:河图、洛书是一万至四千多年前的五行、四时太阳历图示。这种上古中国先民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历法,其优美、简洁、精确的理论构建令人惊叹。阴阳五行这类象从诞生伊始就具有纯粹科学的意义,在数千年的应用过程中,河图、洛书所表征的五行、四时历锁定......
-
〓 先秦以至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探析
粮食作为人生存的第一需要,自古人们就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国家把农业看作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君主常行“籍田”之礼,村社乡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土重迁,以耕垦为安身立命的依托。在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古代社会,粮食问题关乎国家、社会稳定,关系王朝兴旺昌盛。因此重农思想和粮食安全观念始终是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
-
〓 对《左传》中有关“中山”两则记载的解读
左丘明老人家也真会开后人们的玩笑:他在《左传》中只有两次记载中山,却都因为语焉不详,令后世之人疑窦丛生,成为聚讼千年的疑案!对这两则古文的正确解读,关系到能否揭开中山国历史上的一个谜团,即鲜虞与中山是否有前后承继关系的问题。故笔者不揣冒昧,试解析如下:一、“中山不服”一语隐含着怎样一段史实?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
-
〓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文明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作为大自然之子的人类,必然要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越是在人类的蛮荒时代,这种影响就越显著。全新世大暖期是地球演化史上进入第四纪全新世以来的第一次气候适宜期,它对人类的进化、农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有深刻的影响。一、“仰韶温暖期”及“中国全新世大暖期” “仰韶温暖期”的概念可追溯到竺可桢先生在......
-
〓 吴起变法前后楚国封君领地构成的变化
【内容摘要】吴起变法前后,楚国封君领地的内部建构发生诸多变化。战国前期封君的领地大小与县相当,其内部包括一个或数个城邑,城内划分为诸“里”,城邑之外,环有乡野,乡野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划分为诸“邑”,邑的规模和大小也有不同;战国后期,封邑规模受到压缩,常被割裂为两个或数个地区,以设立新的封邑或县邑,这一措施削弱了地方实力,......
-
〓 关于夏商周年表
【摘要】本文通过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考古测年得出的年代范围内几个研究所得武王伐纣的可能年代数据,以及据今本《竹书纪年》所得年代数据,用天文学推出的日食表数据对各种年代数据的行程日期推求月相(阴历日期),证实武王伐纣决战日为公元前1050年2月10日,只有今本《竹书纪年》所记年代数据是正确的。依据今本《竹书纪年》再加......
-
〓 中国家养黄牛的起源及其在宗教仪式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吕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方向:动物考古学。黄牛(Bos taurus)作为我国传统所称“六畜”之一,泛指牦牛(Bos granuiens)和水牛(Bubalus bubalis)以外的所有家牛[1]。黄牛是历史上的传统称法。就全国而言,黄牛的毛色虽以黄色居多,但也不乏黑、褐和红色等;就历史记载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