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说彝伦——殷周之际社会秩序的重构
【内容摘要】商周之际,周武王与箕子皆讲“彝伦”,表明对重构社会秩序问题的关注。构建社会秩序必须得到社会各阶层多数人的认可,据《尚书·洪范》,此即“彝伦攸叙”,反之就是“彝伦攸斁”。古今学者多重视《洪范》的内容,而忽略箕子进献的动机。其实箕子进献的目的并非为周王朝的巩固提供历史经验,《洪范》九畴也不是什么治国大法。在商周......
-
〓 羌人与大禹
现今的羌族有3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理县、茂县和松潘县,以及与这一带毗邻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羌族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民族。说其古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相传夏代的创始人、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大禹就生长和兴起在川西北的羌地。说其年轻,因为羌族正式作为一个民族确定下来,......
-
〓 “青铜社会”:古代王权的运转
——“冶金术与古代东亚文明”丛谈之七
《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者的话:长期以来,科学技术史揭示的文明观突出了西方的地位。金属的认识、开发和利用,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一定高度的产物。它不仅在极大程度上推动历史的进步,改写社会的面貌,也代表人们征服自然的非凡能力。古代中国以青铜冶铸为代表的冶金术起步较晚,但它在三代以降数千年的历史中日臻完善,后来居上。透过冶金术,人们......
-
〓 战国时期的关市与山泽之赋
【内容提要】战国时期,关于工商业者的税收主要有关市之赋和山泽之赋。本文利用各类古文字资料,并结合传世文献的记载,对关市与山泽之赋的具体内容、关市与山泽之赋的纳税方式等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关 键 词】战国时期;关市之赋;山泽之赋;实物税;占租【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浙江杭州310036《周礼·天官·大宰》曰:“以......
-
〓 专家谈中华文明探源
严文明:中原是“重瓣花朵”的核心中国文明起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其实,这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本不称其为问题,但是到了近代社会,很多两方思想传进来,对这个问题也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我们研究文明起源,至少要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开始,这是因为当时中国就已经开始了文明化的进程。中华文明的源头不是一......
-
〓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文明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作为大自然之子的人类,必然要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越是在人类的蛮荒时代,这种影响就越显著。全新世大暖期是地球演化史上进入第四纪全新世以来的第一次气候适宜期,它对人类的进化、农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有深刻的影响。一、“仰韶温暖期”及“中国全新世大暖期” “仰韶温暖期”的概念可追溯到竺可桢先生在......
-
〓 新石器时代粟稻混作区初探
粟和稻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种植的主要作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南稻北粟”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传统布局。一般说来,稻作物主要种植在南方,粟作物主要种植在北方。但是,根据考古与文献资料显示,历史上稻、粟作物的种植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有一个双方重叠的混作区。这个区域自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出现,晚期基本形成。大致位于北纬32°~37......
-
〓 人类学方法——作用与局限性
我国对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开展得很早,比较重要的时期也许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上半叶。而我国这项研究的特点是很注意吸收人类学研究成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主要是对19世纪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学说的借鉴和参考。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人类学相关成果参考的视野扩大到对当代西方文化人类学有关成果的了解上,对于推进国内......
-
〓 墨子与飞鸢
墨子,姓墨,名翟,楚国鲁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生卒年月不详,司马迁《史记》中说他“或孔子时,或孔子后”。史学界一般推测.墨子大概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的公元前468年至前388年之间(有关墨子生卒时间,众说纷纭,本文取詹剑峰先生在《墨子的哲学与科学》一书中的说法。人民出版社,1981)。墨子不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
-
〓 早期赢秦人生活方式的探索
【内容摘要】早期赢秦人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状态的课题,应当在秦史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传统上,人们认为早期秦人以游牧、狩猎为其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早期赢秦人的经济形态是农牧兼营。考之古籍文献,可知赢秦人在立国之前实际上是一支专门的从事商贸活动的部族。他们专以商贸为主的生活方式,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其祖先......
-
〓 长江下游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
摘要:长江下游地区最近几年围绕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结合考古发掘工作,开展了实证性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发现了距今9000-11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稻作遗址;揭示了史前水稻在栽培环境中的驯化历程;发掘了河姆渡和良渚文化史前的稻作农耕遗迹,研究了史前稻作农耕生产法方式、生产力水平,以及该地区......
-
〓 中山出自鼓国考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随着平山中山王墓大量精美文物的出土,学术界对中山的起源和族属等问题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探讨和争论,至今无法定论。从发表的数十篇相关论文来分析,大体有三种观点:1.中山是白狄所建的鲜虞国的继续[1]; 2.中山系周王室所封,为姬姓,与鲜虞子姓国无关[2];3.中山为白狄别种,是一个很早就依附于晋的古......
-
〓 东胡林人
东胡林考古队(赵朝洪执笔)一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村西侧的清水河北岸三级阶地上,距北京城区约七十八公里。遗址区海拔高度为390—400米,高出现在河床25米以上。清水河是永定河峡区内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灵山、百花山,全长46公里,流域面积为535平方公里,于清白口注入永定河。河谷较窄,两侧分布着河漫滩和阶地。......
-
〓 春秋末年晋国六卿田制和税制再研究——以临沂银雀山汉简《吴问》篇为中心
【内容提要】临沂银雀山汉简《吴问》篇反映的是春秋末年晋国六卿的田制和税制改革。其田制改革是改藉田制为授田制,并改100方步一亩的周亩制为160方步到240方步一亩的大亩制。五口之家(两个劳动力)的受田数是中地100大亩,实行耕一畹,休一畹的休耕制。其税制改革是实行按户征收赋税的制度,范氏等五卿有赋有税,惟赵氏在某些领地......
-
〓 《夏小正》与夏代生态环境研究(下)
《夏小正》也记录了一些昆虫,并据以记时和预报季节。计有嗀、蚕、札、蜩、匽、翕、唐蜩、蝉、蜮、浮游、虫氐、玄驹等13种。蚕,《夏小正》三月:“妾子始蚕。是说进入三月,妇女开始养蚕。这与三月“摄桑”正好相对应。蚕为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和天蚕蛾科昆虫的通称。有家蚕、柞蚕、蓖麻蚕、天蚕、樟蚕、樗蚕等。我国是养蚕的起源地,《夏......
-
〓 武王伐纣史实补考
【内容提要】武王伐纣的史实,在《世俘》所载之外,至少还有两项内容:一是武王在牧野之战胜利后离开商都时将一部分殷遗民上层分子迁居西土,二是武王在牧野之战胜利后返回镐京途中登临太室山以选择雒邑地址。前者见于《商誓》、史墙盘等,后者见于天亡簋、《度邑》等。武王迁殷遗民于西土,是为了利用其文化优势为新建立的周王朝服务;武王登临......
-
〓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离不开本土化创新
编者按:文明与国家探源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国内学者对文明与国家的认识日益深化,涌现出许多研究成果,但由于关注点不同,理解上仍有分歧。本期刊发范毓周、易建平两位学者的文章,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讨。强调理论方法的本土化创新,并不是要中国学者坐井观天,也不是随意杜撰和世界流行理论相对抗的理论方法,而是要在中国历史发展实际中把通......
-
〓 《诗经》中的狩猎文化研究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应当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原始的渔猎时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自然不能例外。渔猎这一文明阶段在世界各国的很多艺术及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映,比如历经成千上万年还能清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各地渔猎岩画壁画,数千年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依然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各种渔猎故事传说。而在中国,除了在绘画、传说等艺术形式中......
-
〓 论古史重构
【内容摘要】近年大量宝贵简帛材料的面世,为古史重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以五帝时代为中心的古史建构与重构,是古代中国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20世纪疑古思潮所疑所辨的重点所在。可以预见,新世纪学术的重大发展之一应当就是科学考古对于古史重构的推动。这方面的科学考古既包括田野考古,也包括对于地下出土的文字资料的整......
-
〓 长江三角洲的史前环境
内容提要:本文系统论述了晚更新世末期以来至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之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和史前文化的互动关系。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史前环境、考古学文化作者简介:吴锤,1970年12月生,男,安徽合肥人,金陵图书馆。曹柯平,1963年12月生,男,江西南昌人,扬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是近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