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儒家伦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批判继承儒家伦理思想的精华及合理成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加强新时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汲取“仁爱”的思想精华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核心是“仁爱”。儒家把“仁”概括为人的道德的最高原则,认为其他的具体道德准则都是由“仁”衍生出来的,这种“仁”的根本含义就是爱人。孔子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对人要温、良、恭、俭、让。孟子继承孔子的“仁爱”思想,认为人都应有“恻隐之心”,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推人及于万物,并认为仁是成人之道,不仁无以为人早期儒家的泛爱思想到了后来,就演变成了“博爱之仁”,强调仁爱的对象是天下人和万物。从儒家的仁农历思想看,其所强调的仁爱,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而且也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即对他人、对社会、对整个自然界都要有一种爱心。仁者爱人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这在当时是进步的。用“仁”这个基本范畴把其他的道 德规范统帅起来,爱人的道德意识也就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体现在具体的首德规范和礼仪之中了。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这些内容看,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充满仁爱之心。没有爱,也就无社会公德可谈。继承儒家的仁爱精神,以这种仁爱及其所体现的道德原则培养人们同情他人、关心他人和爱护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培关人们热爱、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对社会公德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然这只能是批判地继承。对儒家的“仁爱”及其道德思想,首先得分清糟粕的精华,并将它与新时期的社会需要,社会特点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新时期社会公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
倡导“诚信”的道德追求加强职业道德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关德,是中国文化追求的理想人格,在中国传统道德中,“信”是五常之一,“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诚”具有最高的道德境界。诚是儒家的道德和求。孔子主张 做人要诚信无欺,把“信”作为人的立身之本,将其看成社会关系中一种最起码的道德原则。儒家认为,人无信不立。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在世上就会寸步难行,讲究诚信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做人道理。此外,儒家不认为,诚信是产国之本,是治国的重要政治原则;诚信是完关人格的道德前提;诚信是沟通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精神纽带;等等。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儒家历来重农轻商,其关注的重点也不是工商经济活动,但儒家的诚信思想对今天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道德建设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估家所以反对经销人员做假,从道德价值的评判上说,就是因为它违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诚”德。儒家的“信”、本义就是“诚实不欺”。在经济领域,诚信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诚信本身不讲功利, 甚至超越功利,但它和功利以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诚信的双重性,即诚信的本质是利他的;反过来,在利他的同时以利己,“有德则有财”。从儒家诚信观念中汲取合理的营养成分,对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惩治造假售假的丑恶现象是有益的。
继承“孝悌”的合理内容加强家庭美德建设
孔孟的孝悌思想是针对当时人伦关系颠倒的混乱局面,从解决家庭内部伦理关系入手提出的,强调各守其道,各安其分,用孝悌来规范、协调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孝是子女对父母之爱的品德,强调子女对父母尊敬服从,扩展开来就成为家族系统中处理上下关系的道德规范,维系子辈对父辈的隶属。悌是弟对兄长敬重亲爱的品德,扩展开来就成为处理家庭系统中左右关系的道德规范。后来,儒家又把“孝”扩展到宗族、社会、国家,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道德准则。只要人人做到“孝悌”,就不会犯上作乱,天下就会太平。因此,从根本上说,儒家的孝悌思想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阶级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它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儒家的孝悌伦理思想至今仍对人们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产生着影响。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公关系到每个家家庭的关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亲情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赡关父母、爱护兄弟、尊重妇女、养育子女,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家庭这一社会细胞在存在,需要家庭道德的伦理规范,需要用这些道德规范去协调家庭成啼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新爱和睦 的家庭氛围。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家庭关德建设要体现时代特点,富有时代气息,特别是要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因此,对于儒家的孝悌伦理思想,我们所要汲取的只是其中“尊老爱幼”、“赡养父母”、“兄弟友爱”、“夫妻和睦”等合理内容,而对于那些所谓的“三从”、“四德”等封建性糟粕,则需要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和抛弃。
社会主义道德不可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孤立地产生,它是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继承中华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摘自2004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