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翔海 ·〖现代新儒学述评〗
一 现代新儒学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力图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和本位来吸纳、融合西学,寻求中国社会出路的一种文化思潮。现代新儒学之所以新,是相对于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学和宋明理学而言的。作为中国文化奠基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通过倡导“仁”即人之道德理性,充实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命,从而创立了......
-
〓 王艮、何心隐世俗化的儒学政治思想
王艮及其所开创的泰州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特色,在于其以阳明心学为契机,将儒学由庙堂之学变而为民间之学、由经院之学变而为大众之学(1)。兹从政治思想史角度对王艮、何心隐的世俗化儒学思想予以论析。一王艮(1483—1541)年,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他出生于黄海之滨一个世代灶户之家,是由经商(贩盐)致......
-
〓 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
性,本字为生。《说文解字》曰:“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从心,生声。” 阮元曰:“性字本从心从生,先有生字,商周古人造此字,已谐声,声亦意也。”(《性命古训》)何谓性?孟子引告子之言曰,“生之谓性”。《尔雅》曰:“性,质也。”性是物类天生之本性或特质。庄子曰:“性者,生之质也。”(《庄子·庚桑楚》)荀子曰:“生之所以然者......
-
〓 王阳明的格物实践及其本体论转变
在宋明理学中,圣人之道和为圣之方是圣人之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它们在一个成熟的儒家哲学体系中相互依赖,相互成就,构成一个以成就圣人品格为最高目的的包括宇宙论、生存论及方法论在内的有机的理论整体。圣人之道是指人的终极存在和终极意义问题,其中包含有宇宙本体问题,格物问题是为圣之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成圣成贤的方法论问题......
-
〓 儒学的使命 ———专访杜维明
编者按:数千年前一个老人认为“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但对于他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应该如何看待,1840年以来中国人却是数次变易,甚至倒转。悲观者认为孔子死了,正如“上帝死了”一样;乐观者则认为儒家思想必将为世界作出其应有贡献。当然,在此之前一定要浴火重生。相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思想的转型无疑更加缓慢且艰巨。但我们仍愿......
-
〓 评叶廷芳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及展望
在去年的光明讲坛上,刊登过中国社科院叶廷芳先生反思与展望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文章,我想就中国建筑传统与圆明园遗址两个问题,提出一些不同观点与作者商榷。第一,怎么看待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叶先生的文章有这么几个观点:第一是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以前人成就而自满”,“中国的木结构从形式到风格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发生过质的变......
-
〓 张汝伦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曾经是传统社会读书人必读书和传统教育核心文本的《论语》,今年来在一些高校的课程中也占有了一席之地,比如在我服务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中文系都开设了《论语》的课程,而且成了常规课程,几乎每个学期都有,但学生还是踊跃选修,我曾在一个学期同时开两个班,选课学生近五百人,但仍然有许多想修这门课的同学未能如愿。问题并不在今天的学......
-
〓 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如何可能
不仅要阐释正统儒学的传统,也要发掘非正统儒学的传统;不仅要梳理典籍里的儒学传统,也要研究实际中的儒学传统;只有这样来揭示和呈现儒学传统,讨论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才可能有全面的视野和坚实的根据。 正确运用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评价尺度并将两者相统一,就能化解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在评价儒学传统上的对峙,从而超越这对峙的两者。否则......
-
〓 私學與政治權力的結合
以王安石為核心的北宋「荊公新學」學派,自熙甯變法至宋末六十餘年間,在政治權力的庇佑下,獨享學界統治地位。由王安石領銜編撰的《三經新義》取代唐孔穎達《五經正義》,成為國家頒佈的、士子應考必讀的教科書。與當時的關學、洛學、蜀學等學派相較而言,「新學」的特殊性在於,其核心人物王安石身居相位,因而得以建立一套變私學為官學,以國......
-
〓 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及其借鉴价值
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在中国消费经济思想史上独具一格。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以节用论为核心。他提出打破等级界限的普遍的消费标准;主张以发展生产保证消费;警告统治者要全面实行节用以保证多数人的长远消费;阐明应加强消费品的积累而应时之急。因此,墨子提出“三患论”,揭露战争频仍的战国年间,人民没有起码消费保证。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
-
〓 《从政》重编校注
重编校注按:在试编的基础上,本重编进一步试图完善《从政》的编连。由于残简和缺简的关系,此编连仍待求证,个别简亦难以编连,惟望读者留意。根据重编,这里对《从政》亦进行了初步性的校注。注释参考了已有的初步研究成果,并注出。校读字以“{ }”号标出。由于个别字一时仍难考究其义,暂作阙疑。[第一简,42?5,35字]闻之曰:[......
-
〓 王珪、魏徵:儒家诗教观的履践
王珪、魏徵都是北方人[1],皆经历隋末的大动乱而进入贞观宫廷,他们不同于“虞(世南)、李(百药)、岑(文本)、许(敬宗)之俦以文章进”,而是象房玄龄、来济之辈一样“以材术显”[2],渐为太宗所器重,成为心膂。在唐初并存的关陇、江左、山东三大地域文化体系中,显然属于以经世致用、致身通显为特色的山东文化,因此二人倾注心力于......
-
〓 郭店楚简儒家礼乐文化精义辩析
内容提要:本文对郭店楚简儒家著作中有关礼乐文化的论述作了疏理和阐释,并与先秦其它儒家著作进行比较,以揭示这些思想观点的价值和意义。全文主要以礼乐的产生、礼乐文化的基本特征、礼乐的教化功能、礼乐与仁德、刑法的关系、礼与乐的关系等几个面来阐述的。关键词:郭店楚简 儒家著作 礼乐文化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解放、百家争......
-
〓 上博馆藏战国楚简(二)《从政》试编
试编按:本试编在张光裕先生释文的基础上,试图重新编排《从政》。根据各种因素考虑,所谓《从政》甲乙两篇,实应本为一篇。主要因残简(亦有可能缺简)的关系,使这一原本意义完整的一篇文字无法连读。张先生已经指出了个别简的连读或意义关联,但整体上他又把这部分简分为甲乙两篇,各简大都又以“简文前后皆无所承”加以分别处理。现初步试作......
-
〓 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大视野看儒学复兴
伴随着近年来的“国学热”,儒家思想开始了新一轮的回归。所谓“回归”,是反思,是回味,是恢复记忆,是再到祖宗的怀里吸吮民族的营养丰富的乳汁;现在这种回归是历史的必然,虽然还是点点滴滴的星火,但是其势不可挡——“儒家思想与跨文化交流”这个题目正符合儒家的思想,也正符合当今时代对儒家思想的期待。由于喜欢“它”,甚至是信奉“它......
-
〓 从“西学东渐”到“中学西进”
——当代中国哲学学者的历史使命【提要】讨论当代中国哲学学者的历史使命,“西学东渐”是绕不开的问题。“西学东渐”的观念实质是由现代性的、文明的西方来改造前现代的、不文明的中国,这种观念应接受批判性的反思。现代中国学者对于“西学东渐”的态度分为三个递进的阶段:形下的反应性的吸纳;形上的对应性的比照;全面的回应性的融通,最终......
-
〓 "煮酒论史"儒家的道德观
儒家的道德 一百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明以及其魂魄儒家精神。在时间、现实、历史的潮流中,历经沉浮跌荡,屡次跌入谷底深渊,被万般洗炼,在新世纪的今天终于洗尽一切污垢耻辱,而大浪淘沙的传承给自己民族的是金子般的荣耀和精华。 何以见得,中国的传统文明以及其魂魄儒家精神已经洗净污垢耻辱呢? 事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国耻--太监、......
-
〓 百年儒学的全景鸟瞰
孔子、儒学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中的身份和作用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但也十分有趣的问题,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这个问题,就必须联系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具体过程,并要联系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代表人物思想的具体内容,才能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作出合理的评价,才能理解孔子、儒学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中究竟处于何等地位,又究竟起到何......
-
〓 冯俊 ·〖浅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儒学因素〗
[内容提要]本文在系统分析了儒家知行观、民本观、和谐观、德治观、社会理想等几个方面重要思想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后,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播、生根、发展并被中国化,正是由于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思想和民族特性紧密结合,使其相互交融、发展,从而促进了马克......
-
〓 竹帛五行篇与思孟五行说
一九七三年冬,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众多帛书中,有一篇被名为《五行》篇。整整二十年後,一九九三年冬,湖北荆门郭店村第一号楚墓出土的众多竹书中,有一篇自名为 《五行》篇。 二十年前的研究已经指明,这个《五行》篇,正是荀子在《非十二子》中作为子思孟轲学派代表作来批判的那个“五行”说;二十年後它与《缁衣》等相传为子思......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