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视野中的龙文化
在欧洲历史上,中国龙曾被视为神圣地位的标志。图为1687年欧洲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夫子》一书中所载的孔子画像,此画上方配了一幅中国传统的“双龙戏珠”图案。西方龙(Dragon)与中国龙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完全不同,西方龙是毒龙,是丑与恶的化身。图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根据欧洲的一个著名传说——“圣乔治屠龙”而......
-
〓 隋唐宋元太湖平原的治水经验和治水理论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第三节太湖平原的治水经验和治水理论太湖平原是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大型碟形洼地,地势低平,洪涝潮灾威胁严重,历史上水网圩田的发展与治水工作密切结合。唐代至宋元都进行了不少治水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治水经验。而宋代以后,由于围垦逐渐加剧,围田与水利的矛盾激化,自然灾害增多,引起社会人士对太湖治水问题的关注,各种治水议论纷纷出......
-
〓 论秦郑国渠灌区的发展与演变
在战国时代秦人兴修的两大水利工程中,位于南方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因其经济效益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提高而闻名,至今已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方关中平原的郑国渠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声誉。我认为汉六辅渠、汉白渠、唐郑白渠、宋丰利渠、元王御史渠、明广惠渠、清龙洞渠与近现代的泾惠渠都是郑国渠持续发展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郑国渠也是几乎持......
-
〓 北宋前期动物保护诏令中的政治文化意蕴——以《宋大诏令集》为考察中心
【关键词】北宋前三朝;动物保护;诏令;新君即位;田猎;封禅【摘要】在《宋大诏令集》中,收录了宋太祖、太宗、真宗先后颁布的10条具有动物保护性质的诏令。综合分析这批诏令的文字内容和颁布背景,可以发现北宋统治集团是如何在新君即位、田猎兴废以及泰山封禅等政治事件中,通过禁猎、放生等法令来灵活地宣扬帝系正统、回护君主决策乃至强......
-
〓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第四章畜群与人群
在人与草原的关系中,人主要是借着畜群对草原产生影响。不同的畜种对草原有不同的影响,马和牛因为食草方式不同,对草地的损坏程度不同。不同的牲畜数量对草原的破坏程度更是明显不同。畜群与人之间的生态关系有许多反映到社会关系上,正是社会关系中草原与畜群的联系构成了蒙古社会的基本特色。一、畜群结构畜群结构指畜群内畜种比例和同种牲畜......
-
〓 隋唐宋元低洼平原水网圩田的发展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
第三编水网圩田和挡潮工程技术的发展第一章水网圩田我国在低洼平原开挖河道,筑堤围田的历史很是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太湖平原已有开发浅沼、筑堤围田的迹象,汉代开始局部修筑太湖湖堤,六朝时期开挖了众多的通江塘浦。但大规模建设水网圩田是在中唐以后,至五代吴越时期,太湖平原形成了水网圩田的系统格局,这是我国人民开发低洼地区水土资源的......
-
〓 鸦片战争170周年回眸:百年苦难百年抗争(二)
英军仗恃“坚船”肆行我沿海张建雄鸦片战争是当时中英两国综合力量的对决与较量,双方都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来打击对方,特别是杀伤力巨大的火炮和战船。鸦片战争时期,侵华的英国“东方远征军”派来了各式战舰共66艘,其中属英海军部者主要有Melville(麦尔威厘号)、Wellesley(威厘士厘号)、Blenheim(伯兰......
-
〓 18世纪英国个人消费分析
消费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是社会再生产链的重要一环。消费使需求得以实现,使生产得以完成,最终为生产创造动力。个人消费与社会消费成为带动社会发展的两只巨轮,消费以一种积极的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环节中,消费对社会发展至少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18世纪的英国,无论是个人消费还是社会公......
-
〓 收获、脱粒——《中国稻作史》第四章(八)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八、收获、脱粒最早提到水稻收获期与稻谷产量及品质关系的是《齐民要术》水稻第十一:“将熟,又去水,霜降获之。早刈,米青而不坚,晚则零落而损收。”到明代文献中出现利用后熟作用的记载,说是割下的稻株,其茎秆中的“膏泽”(相当营养物质)还能继续往稻谷中输送,可以提高米实的饱满度:“吴江农家,虽高田砟稻,......
-
〓 栽培植物——《中国农学遗产要略》(四)
狭义的农业,一切操作过程,只是将野生植物驯化栽培为“作物”,以提高它们的质与量,供给人类的需要。从生存期限的长短来说,人类首先栽培的野生植物,多数是一年生和所谓“二年生”、与少数多年生“宿根”的草本植物。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栽培驯化比较迟些。从应用方面来说,最初主要的是作为主食的粮食,蔬菜果品,以及一些纤维作物,然后发展......
-
〓 宁夏历代生态环境变迁述论
【关键字】宁夏;历代生态;环境变迁【摘要】历史上的宁夏,地处中原农耕与北方游牧民族融汇过渡的地带。游牧民族的南下与农牧界线推移密切相关,畜牧与农耕交替出现。西周时期,宁夏境内气候温和湿润,生态环境良好;秦汉时期,由于移民与屯垦,生态环境开始变化;南北朝时期,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时期;隋唐时期基本是农牧并举,生态平衡发展,安......
-
〓 宋元时期家庭类型的四个观察角度——《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家庭的类型和传延方式第一节宋元时期家庭类型的四个观察角度古代的人们与今天的我们一样,一代一代地在自己的家庭中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家庭自发地形成和逐步发展完善起来了。先秦以来的伦理说教只是对家庭的正面引导,官方律令是对家庭的规范和维护,都是以承认这种自发形成的家庭的合理存在为前提的。家庭在其自身......
-
〓 明代屯门地区海防与贸易
古代屯门包括今香港和深圳南头等地及附近海域。按照林天蔚先生的界定,古代的“屯门”(Tuman, Tumman)有两层意义:一是屯门镇,原指海道范围,由今日的南头,东延至大鹏湾,包括一切海岛。二是指陆地上的南头及香港的陆地[1] 。无论从海外交通与海防形势看,屯门地区都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它位于珠江口与南海交通要冲之......
-
〓 [宋元时期]家庭生活中的精神文化活动——《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三章第五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第五节家庭生活中的精神文化活动我国古时候的多数家庭终日为温饱而忙碌奔波,有暇顾及娱乐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是上层富贵家庭。不过,普通人家尽管生活压力大,生活单调,同样也需要休息、放松和调整,所以也有自己的休闲和娱乐方式,他们的家庭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呆板。总的说来,上层富贵家庭以琴棋书画之类的......
-
〓 从雅利安人到欧亚游牧民族:探索印欧语系的起源
【内容摘要】印欧语系语言学研究在其早期发展阶段,曾经纠缠于人类起源问题,最终导致宗教史观与科学史观的对立。英国殖民者语言与印度被殖民者语言之间存在相似性的发现将印欧语言研究引向人种学。但是,对于印欧语言发源地的研究也促进了对生活在广袤的欧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研究,并且证明游牧民族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这个......
-
〓 大唐帝国的中衰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四章
第四章大唐帝国的中衰与运河第一节安史乱后政府对江淮财赋需要的激增与运河交通的阻塞上述开元天宝间因运河把大唐帝国的军事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密切连系起来而造成的伟大的时代,自天宝十四年(755—756)给渔阳羯鼓惊破以后,便渐渐没落下去,从而盛唐的光辉也就为之烟消云散了。为什么安史乱后开元天宝时代的盛世不能继续保持下去?这固......
-
〓 历史上藏人向中原地区的流动及与西藏社会发展的关联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文明,每一个民族,其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相反,其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无不伴随着同周边民族及文明之间的密切交流与互动,并以此为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涉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的相关讨论中,有一个事实常被我们所忽视,这就是人的流动。事实上,人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联......
-
〓 贵德县境内的明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军事防备体系的典范,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历史上大部分王朝均修建过长城,我省贵德县河东镇上刘屯村西和周屯村分别残留着一段明长城遗迹,刘屯的长城在文献中屡有提及,是明代河州卫最西面的一道防御线,与管理今天黄南、海南部分地区的必里卫共同组成明代河州卫最西面的防御体系,周屯的长城则是在2008年进......
-
〓 中国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践
中国和埃及、巴比伦、印度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随着历史的推移,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相继衰落了。曾经登上古代文明巅峰的古希腊、古罗马,在公元5世纪蛮族入侵后,也进入了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起源早、成就大,虽有起伏跌宕,但始终没有中断过。造成世界文明史上这一奇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
-
〓 [宋元时期]日常生活中的用具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第三节日常生活中的用具日常生活中家具的特点是简单实用,有的是自己做的,有的是购买的;而且不是年年买,因为家具可以使用很多年,特别是好一些的木制家具常是作为分家时候的“家产”,一代代地传继使用着。在一般的家庭中,除非结婚的时候买一些新家具,平常很少添置,所以不能把家具列人日常的消费开支中去。我们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