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上藏人向中原地区的流动及与西藏社会发展的关联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文明,每一个民族,其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相反,其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无不伴随着同周边民族及文明之间的密切交流与互动,并以此为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涉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的相关讨论中,有一个事实常被我们所忽视,这就是人的流动。事实上,人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联......
-
〓 续驳“李约瑟问题”终结论
中国历来不缺少思想者,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静下心来对已有思想进行深入梳理、提升,拒绝浮躁、拒绝功利主义。这应该也是对待“李约瑟难题”的恰当学术态度。《新华文摘》(2011年11期)转载《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1期)程广云《泛李约瑟问题:无穷穷举——驳“李约瑟问题”终结论》一文,读后感想颇深。在此,笔者继续对“李约瑟问题......
-
〓 关于封贡体系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内容摘要】封贡体系的概念命名、指导理论与维系动力机制是封贡体系理论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看似毫不相关,实则密不可分;看似无足轻重,实则内在地左右着封贡体系的研究趋向。而国內外学界相关的认识、理解恰恰混乱不清。基于封贡体系的实际组成、运作情形、规律,重新强调封贡概念,确认华夷现在封贡体系理论框架中的基础性地位,凸显中原......
-
〓 典型形态:“宋型家庭”的规模和结构——《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章家庭的类型和传延方式第二节典型形态:“宋型家庭”的规模和结构血缘关系是划分家庭类型的主要标准,也是考察家庭形态的主要依据,社会学讲的核心家庭、扩大的核心家庭,就是按照家庭中只有直系血缘关系,还是同时含有旁系血缘关系来划分的。有关论著习惯讲“家庭的规模和结构”,把规模即家庭人口的数量放在第一位,反复查核计算,甚至精......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一)
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空前强大的国力,又善于继承、开放兼容,达到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高峰,成为中古世界与拜占廷、阿拉伯并称富强的大帝国。岭南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传统的外贸优势,广州、交州等港成为唐朝海上交通的主要通道,对外贸易无论在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都有众多进展。确实如日本学者中......
-
〓 论秦郑国渠灌区的发展与演变
在战国时代秦人兴修的两大水利工程中,位于南方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因其经济效益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提高而闻名,至今已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方关中平原的郑国渠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声誉。我认为汉六辅渠、汉白渠、唐郑白渠、宋丰利渠、元王御史渠、明广惠渠、清龙洞渠与近现代的泾惠渠都是郑国渠持续发展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郑国渠也是几乎持......
-
〓 隋唐五代复合型家庭结构及其时代特征——《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章家庭规模与结构第二节复合型家庭结构及其时代特征讨论家庭人口结构的意义在于,它涉及家庭的经济生活模式和家庭伦理关系模式。从实际的家庭生活来说,家庭结构比家庭规模更能说明问题。现代家庭社会学使用的家庭分类标准诸如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都是从家庭结构上出发而不是以家庭规模为主要出发点,其原因盖在于此。但是,现代社......
-
〓 [宋元时期]分家:传家的过程和方式——《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一章第四节
第一章家庭的类型和传延方式第四节分家:传家的过程和方式我们接着看普通的小家庭。家庭与家族、与同居共财的大家庭不同,后两者可以无限期地存在下去,家庭则有时限性,从一对夫妻结婚组成家庭到年迈或去世,一般只能存在三四十年的时间。【1】人们都忌讳自己身后门户灭绝,都有把家庭门户传继下去的本能愿望,分家就是家庭的传延过程,【2】......
-
〓 北宋前期动物保护诏令中的政治文化意蕴——以《宋大诏令集》为考察中心
【关键词】北宋前三朝;动物保护;诏令;新君即位;田猎;封禅【摘要】在《宋大诏令集》中,收录了宋太祖、太宗、真宗先后颁布的10条具有动物保护性质的诏令。综合分析这批诏令的文字内容和颁布背景,可以发现北宋统治集团是如何在新君即位、田猎兴废以及泰山封禅等政治事件中,通过禁猎、放生等法令来灵活地宣扬帝系正统、回护君主决策乃至强......
-
〓 隋唐宋元太湖平原的治水经验和治水理论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第三节太湖平原的治水经验和治水理论太湖平原是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大型碟形洼地,地势低平,洪涝潮灾威胁严重,历史上水网圩田的发展与治水工作密切结合。唐代至宋元都进行了不少治水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治水经验。而宋代以后,由于围垦逐渐加剧,围田与水利的矛盾激化,自然灾害增多,引起社会人士对太湖治水问题的关注,各种治水议论纷纷出......
-
〓 [宋元时期]日常生活中的用具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第三节日常生活中的用具日常生活中家具的特点是简单实用,有的是自己做的,有的是购买的;而且不是年年买,因为家具可以使用很多年,特别是好一些的木制家具常是作为分家时候的“家产”,一代代地传继使用着。在一般的家庭中,除非结婚的时候买一些新家具,平常很少添置,所以不能把家具列人日常的消费开支中去。我们在......
-
〓 汉武帝的财经整顿剑指何处?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开始收民间银、锡,铸行白金三品,正是这一年“初算缗钱”。元狩五年(前118年),废三铢钱、半两钱,行五铢钱(郡国五铢)。元鼎二年(前115年)又推出了赤侧钱。与白金三品并行一年后,白金三品废止。正是这一年,元鼎三年(前114年),“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又过了一年,元鼎四年(前113年)......
-
〓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第四章畜群与人群
在人与草原的关系中,人主要是借着畜群对草原产生影响。不同的畜种对草原有不同的影响,马和牛因为食草方式不同,对草地的损坏程度不同。不同的牲畜数量对草原的破坏程度更是明显不同。畜群与人之间的生态关系有许多反映到社会关系上,正是社会关系中草原与畜群的联系构成了蒙古社会的基本特色。一、畜群结构畜群结构指畜群内畜种比例和同种牲畜......
-
〓 隋唐宋元低洼平原水网圩田的发展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
第三编水网圩田和挡潮工程技术的发展第一章水网圩田我国在低洼平原开挖河道,筑堤围田的历史很是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太湖平原已有开发浅沼、筑堤围田的迹象,汉代开始局部修筑太湖湖堤,六朝时期开挖了众多的通江塘浦。但大规模建设水网圩田是在中唐以后,至五代吴越时期,太湖平原形成了水网圩田的系统格局,这是我国人民开发低洼地区水土资源的......
-
〓 它是“天下第一剑”!剑主人你一定知道
这把剑举世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剑”出土那一刻仍然剑气如虹、寒光闪闪穿越两千多年依旧削铁如泥、毫无生锈今天,一起认识越王勾践剑1剑主人鼎鼎大名你在课本里一定听说过1965年冬天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了一把春秋战国的青铜宝剑即使深埋地下数千年当剑从剑鞘中抽出时寒光凌厉,光洁如新在剑的近剑格处写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
-
〓 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对法尤姆地区的农业开发
【内容提要】为了发展农业经济和增强军事实力,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23—前30年)在埃及当时比较适于农业的法尤姆地区进行了系统的农业开发,不仅完善了灌溉系统和开垦土地,而且注重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农业物种的引进,并将土地开垦和军事殖民结合起来。这是托勒密王朝实施的一项长期工程,贯穿于王朝的始终。该项工程不仅缓解了尼罗河谷的人......
-
〓 栽培植物——《中国农学遗产要略》(四)
狭义的农业,一切操作过程,只是将野生植物驯化栽培为“作物”,以提高它们的质与量,供给人类的需要。从生存期限的长短来说,人类首先栽培的野生植物,多数是一年生和所谓“二年生”、与少数多年生“宿根”的草本植物。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栽培驯化比较迟些。从应用方面来说,最初主要的是作为主食的粮食,蔬菜果品,以及一些纤维作物,然后发展......
-
〓 论秦郑国渠灌区的发展与演变
在战国时代秦人兴修的两大水利工程中,位于南方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因其经济效益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提高而闻名,至今已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方关中平原的郑国渠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声誉。我认为汉六辅渠、汉白渠、唐郑白渠、宋丰利渠、元王御史渠、明广惠渠、清龙洞渠与近现代的泾惠渠都是郑国渠持续发展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郑国渠也是几乎持......
-
〓 浅谈英国庄园法
庄园法基本上是一部习惯法。它是用来协调庄园领主和农奴及庄园经济生产的一部法律。庄园法产生和发展过程同庄园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最早的庄园法就是庄园经济生活的一些规定和法则,它们更多的是一种被大家共同认可的约定俗成。庄园法的这一特征是由庄园经济生产结构所决定的,它是庄园领主和农民的关系及农业生产关系在法律层面的一种反映。通......
-
〓 宁波民营企业制度演变的历史考察
【内容提要】宁波民营企业制度自五口通商发轫至今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发展。从19世纪末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普遍采用古典企业制度,到20世纪前期资本扩张时期引进股份制等近现代企业制度,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新中国国有化浪潮的波折,再到改革开放以后重新寻找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宁波民营企业制度演变通过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实现了不断的积累、重聚......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