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病虫害和防治——《中国稻作史》第四章(七)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七、病虫害和防治病虫害的概念,古今不同,很难用现代的分类概念去找对口的种类。各地农民多用当地方言称呼病虫害,往往一虫多名或不知其确切所指。如湖南醴陵农民口语所称稻虫有车兜虫、绣叶虫、包叶虫、钻心虫,打屁虫、螟虫,牛屎虫等,贵州遵义农民口语所称稻虫有火*<虫厭>、水*<虫厭>......
-
〓 户与村——《江村经济》第六章
除了亲属关系的联结,另外一个基本的社会纽带就是地域性的纽带。居住在邻近的人们感到他们有共同利益并需要协同行动,因而组成各种地域性的群体。在这一章里,将加以分析。1.户家是由亲属纽带结合在一起的,在经济生活中,它并不必定是一个有效的劳动单位。家中的成员有时会暂时离去,有时死亡。在家中要吸收新的劳动成员,通过亲属关系,如生......
-
〓 隋唐宋元太湖平原的治水经验和治水理论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第三节太湖平原的治水经验和治水理论太湖平原是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大型碟形洼地,地势低平,洪涝潮灾威胁严重,历史上水网圩田的发展与治水工作密切结合。唐代至宋元都进行了不少治水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治水经验。而宋代以后,由于围垦逐渐加剧,围田与水利的矛盾激化,自然灾害增多,引起社会人士对太湖治水问题的关注,各种治水议论纷纷出......
-
〓 典型形态:“宋型家庭”的规模和结构——《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章家庭的类型和传延方式第二节典型形态:“宋型家庭”的规模和结构血缘关系是划分家庭类型的主要标准,也是考察家庭形态的主要依据,社会学讲的核心家庭、扩大的核心家庭,就是按照家庭中只有直系血缘关系,还是同时含有旁系血缘关系来划分的。有关论著习惯讲“家庭的规模和结构”,把规模即家庭人口的数量放在第一位,反复查核计算,甚至精......
-
〓 当代地域商人群体与古代商帮的差异
【内容摘要】商帮是明代至近代中国社会由亲缘组织、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结合而成的封建经济组织,是“他称”“他在”意义上的“客帮”;当代所谓“粤商”“闽商”“申商”“浙商”等则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当代地域商人群体,是一种“本称”“本在”意义上的非帮群体。当代地域商人群体内含古代都市经济、近代工业经济和当代草根经济三种经济元素......
-
〓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大型引水渠道工程的技术成就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二节
第二编大型灌渠及陂塘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第一章引水渠系第二节大型引水渠道工程的技术成就我国早期大型引水渠道工程漳水渠、都江堰和郑国渠,都创建于战国时期,之后经不断整修,工程逐渐完美。这三大灌渠工程取得的技术成就光彩夺目,是我国水利史上的奇葩,足以引起世人的瞩目。一、多首制引水工程——漳水渠漳水渠,又称漳水十二......
-
〓 诺思和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
——《创新与融合——美国新经济史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1957—2004)》第四章第二节
第二节 诺思和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西方世界为什么能够率先实现工业革命并进而转型为现代社会,是一个长期以来吸引大批学者的问题。作为经济史学家,诺思也需要对社会经济变迁尤其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做出解读。一、论点: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西方经济增长的关键诺思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西方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
-
〓 太行山地区与粟作农业的起源
太行山地区是中国粟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第四纪全新世前后,太行山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为粟作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早期人类经常的采集活动为粟作农业的诞生准备了技术条件;多种原因造成的食物缺乏为粟作农业的产生提供了契机;野生的尾草的存在为粟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生物依据。以上条件的具备,使得太行山地区的先民们约在距今一万......
-
〓 关于封贡体系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内容摘要】封贡体系的概念命名、指导理论与维系动力机制是封贡体系理论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看似毫不相关,实则密不可分;看似无足轻重,实则内在地左右着封贡体系的研究趋向。而国內外学界相关的认识、理解恰恰混乱不清。基于封贡体系的实际组成、运作情形、规律,重新强调封贡概念,确认华夷现在封贡体系理论框架中的基础性地位,凸显中原......
-
〓 [宋元时期]日常生活中的用具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第三节日常生活中的用具日常生活中家具的特点是简单实用,有的是自己做的,有的是购买的;而且不是年年买,因为家具可以使用很多年,特别是好一些的木制家具常是作为分家时候的“家产”,一代代地传继使用着。在一般的家庭中,除非结婚的时候买一些新家具,平常很少添置,所以不能把家具列人日常的消费开支中去。我们在......
-
〓 英国圈地运动的模式及其对土地分配的历史考察
【摘要】13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英国发生了一场渐进的土地变革——圈地运动。它以村社为单位,先后经历了早期协议圈地、议会圈地、一般圈地法令三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中世纪以来人们在土地上享有的公共权利,按照圈地前人们在土地上享有利益的多少,重新配置土地,使土地所有者原先在村社范围内分散的土地集中到一起,形成了整齐的地......
-
〓 [宋元时期]主户:有田产的农家——《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章“户”与家庭经济阶层第二节主户:有田产的农家观察宋元时期乡村农家经济阶层的分布情况,看看富裕人家、维持温饱的中等人家、连温饱都难维持的贫穷人家各占多大比例,一个比较现成而又相对准确的角度,是从户等制度入手。户等制度是户籍制度的分支,为了按各家的财产多少有差别地征派不同的税役,把各个家庭划分为不同的户等的时候,需要......
-
〓 郑和下西洋与朝贡体系
1905年,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以“中国之新民”之名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称赞郑和是与哥伦布、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并时而兴” 的“海上之巨人”,是“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1],藉以振奋人心,鼓动民气,为“维新吾国,维新吾民”创造氛围。其后,郑和下西洋研究备受中外学者关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领......
-
〓 天山走廊的发现
“杨增新要塞”的第一印象杨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导。从1984年开始,数十次在新疆作实地调查与研究,重点是新疆(西部)人文地理,同时涉及新疆探险史、绿洲文明、环境与资源等领域。以中外文献与实地考察结合,形成个人特点。著有《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新疆探险史图说》和《黑戈壁》等。主编“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等丛书......
-
〓 工业革命与英国妇女社会地位边缘化
英国步入工业化时代的18—19世纪是其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妇女地位亦受社会变动的影响。社会学理论认为,个体把对自身的性别认同有机地与社会所规定的性别角色整合起来的过程即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也是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的学习过程。在人类社会中,这种性别规范的制度——社会性别制度通过个体和社会的互动使性别不平等制度得以延续。工业化......
-
〓 隋唐五代复合型家庭结构及其时代特征——《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章家庭规模与结构第二节复合型家庭结构及其时代特征讨论家庭人口结构的意义在于,它涉及家庭的经济生活模式和家庭伦理关系模式。从实际的家庭生活来说,家庭结构比家庭规模更能说明问题。现代家庭社会学使用的家庭分类标准诸如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都是从家庭结构上出发而不是以家庭规模为主要出发点,其原因盖在于此。但是,现代社......
-
〓 浅谈英国庄园法
庄园法基本上是一部习惯法。它是用来协调庄园领主和农奴及庄园经济生产的一部法律。庄园法产生和发展过程同庄园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最早的庄园法就是庄园经济生活的一些规定和法则,它们更多的是一种被大家共同认可的约定俗成。庄园法的这一特征是由庄园经济生产结构所决定的,它是庄园领主和农民的关系及农业生产关系在法律层面的一种反映。通......
-
〓 隋唐宋元拒咸蓄淡堰闸工程技术成就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节拒咸蓄淡堰闸工程技术成就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潮汐差大,河流常受海水咸潮的倒灌,引起土地的盐碱化,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进行。唐宋元时期,随着沿海地区农业开发的加快,海堤工程系统的建成,为隔绝海潮的入侵,使内河咸淡分离,并蓄积淡水供给农田灌溉用水,在众多的通海溪河上相继修建堰闸,以拒咸蓄淡。拒咸蓄淡工程是我国东......
-
〓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第四章畜群与人群
在人与草原的关系中,人主要是借着畜群对草原产生影响。不同的畜种对草原有不同的影响,马和牛因为食草方式不同,对草地的损坏程度不同。不同的牲畜数量对草原的破坏程度更是明显不同。畜群与人之间的生态关系有许多反映到社会关系上,正是社会关系中草原与畜群的联系构成了蒙古社会的基本特色。一、畜群结构畜群结构指畜群内畜种比例和同种牲畜......
-
〓 中国古代花卉饮食考略
我国花卉栽培至少有七千多年的历史【1】,几乎贯穿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全过程。自古至今,花卉始终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美化了庭院居室。因此,学界对古代花卉的起源、引种栽培、新品种培育、花期控制及园艺古籍等方面的研究颇多,而对花卉的另一种重要用途——食用,则研究很少。我国历史时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