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元时期]日常生活中的用具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第三节日常生活中的用具日常生活中家具的特点是简单实用,有的是自己做的,有的是购买的;而且不是年年买,因为家具可以使用很多年,特别是好一些的木制家具常是作为分家时候的“家产”,一代代地传继使用着。在一般的家庭中,除非结婚的时候买一些新家具,平常很少添置,所以不能把家具列人日常的消费开支中去。我们在......
-
〓 循化县撒拉族民族文化考察记
编者按:“西北民族走廊”是我国民族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最初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主要指青海、甘肃间的狭长地带。这里分布着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土族、裕固族五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他们与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杂居,具有大量值得深入研究的人文现象。本报“西部纵深行”小组行进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对这五个民族的人文风情进......
-
〓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大型引水渠道工程的技术成就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二节
第二编大型灌渠及陂塘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第一章引水渠系第二节大型引水渠道工程的技术成就我国早期大型引水渠道工程漳水渠、都江堰和郑国渠,都创建于战国时期,之后经不断整修,工程逐渐完美。这三大灌渠工程取得的技术成就光彩夺目,是我国水利史上的奇葩,足以引起世人的瞩目。一、多首制引水工程——漳水渠漳水渠,又称漳水十二......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六)
六、海上航线与贸易伙伴唐初平西突厥,于西域设置北庭、安西两大都护府,建州置县,声威远播西域,与中亚、天竺、西亚的陆路通道相当畅通。则天朝与日益强大的吐蕃关系恶化。咸亨元年,吐蕃攻陷安西四镇,阻截中西交通。后唐朝收复安西,但阿拉伯人势力向东方推进,越过中亚,与唐朝发生直接冲突。天宝十载,大食人在怛逻城打败唐军,唐朝势力退......
-
〓 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
一中国在唐(618—906)及北宋(960—1127)时代,由于全国的统一,商业的发展,钱币的使用非常发达。在唐末至北宋中叶以前,当钱币使用的盛况达到最高潮的时候,中国的货币制度又复前进一步,即采用银两及纸币作为交换的媒介。纸币始于宋真宗(998—1022)时四川交子的发行。白银在唐、宋之际已经开始具有货币的用途,好些......
-
〓 江南地区的“口岸”变迁:公元750—1840年
【内容摘要】唐宋以来,江南地区已逐渐成为传统中国社会经济最为发展的地区之一。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外经济吏往,这种经济吏往很大程度上依赖和得益于“口岸”的存在和发辰。在唐宋元明清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中,江南地区口岸经历了一个持续变迁的过程,影响这一变迁最基本的原因当推自然环境,主要是包括河、江、海综合作......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八)
八、南海贸易与岭南社会经济变迁20世纪初叶,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中唐以后出现的前所未见的经济社会变迁,这种变动与宋代相衔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向近世转变的观点。1910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的命题;其后,宫崎市定对内藤氏的观点加以阐述与完善,形成系统的宋代“......
-
〓 工业革命与英国妇女社会地位边缘化
英国步入工业化时代的18—19世纪是其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妇女地位亦受社会变动的影响。社会学理论认为,个体把对自身的性别认同有机地与社会所规定的性别角色整合起来的过程即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也是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的学习过程。在人类社会中,这种性别规范的制度——社会性别制度通过个体和社会的互动使性别不平等制度得以延续。工业化......
-
〓 隋唐宋元海塘的修筑和塘工技术的演进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挡潮蓄淡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大陆岸线总长18000余公里。古代滨海平原的居民为了卫护农田和村庄免受海潮的侵袭,很早就创建了海堤(海塘)工程。又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常沿通海河港上溯,导致大片农田盐碱化,古代人民于是在通海的溪河上修建堰闸,隔断海潮入侵,并潴蓄淡水灌溉,积极开发海涂田,发展农业生产。海堤工程以潮灾为害严重......
-
〓 太行山地区与粟作农业的起源
太行山地区是中国粟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第四纪全新世前后,太行山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为粟作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早期人类经常的采集活动为粟作农业的诞生准备了技术条件;多种原因造成的食物缺乏为粟作农业的产生提供了契机;野生的尾草的存在为粟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生物依据。以上条件的具备,使得太行山地区的先民们约在距今一万......
-
〓 关于[隋唐五代]分家析产若干类型分析——《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四章第三节
第四章家庭财产的析分第三节关于分家析产若干类型分析究竟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家庭是如何发生分家的?其具体情况可能千差万别,敦煌文书中有一些分书或者遗书的样本,也可以叫做书仪,是供人选用的一种范文。既然是一种范文,说明它涵盖了比较多的现实情况,比较具有代表性。敦煌和吐鲁番文书中还有一些实际的分家契约类文书,弥补了作为样本书仪......
-
〓 英国圈地运动的模式及其对土地分配的历史考察
【摘要】13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英国发生了一场渐进的土地变革——圈地运动。它以村社为单位,先后经历了早期协议圈地、议会圈地、一般圈地法令三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中世纪以来人们在土地上享有的公共权利,按照圈地前人们在土地上享有利益的多少,重新配置土地,使土地所有者原先在村社范围内分散的土地集中到一起,形成了整齐的地......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一)
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空前强大的国力,又善于继承、开放兼容,达到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高峰,成为中古世界与拜占廷、阿拉伯并称富强的大帝国。岭南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传统的外贸优势,广州、交州等港成为唐朝海上交通的主要通道,对外贸易无论在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都有众多进展。确实如日本学者中......
-
〓 中国的土地问题——《江村经济》第十六章
上述一个中国村庄的经济生活状况是对一个样本进行微观分析的结果。在这一有限范围内观察的现象无疑是属于局部性质的。但他们也有比较广泛的意义,因为这个村庄同中国绝大多数的其他村子一样,具有共同的过程。由此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国土地问题的一些显著特征。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
-
〓 汉武帝的财经整顿剑指何处?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开始收民间银、锡,铸行白金三品,正是这一年“初算缗钱”。元狩五年(前118年),废三铢钱、半两钱,行五铢钱(郡国五铢)。元鼎二年(前115年)又推出了赤侧钱。与白金三品并行一年后,白金三品废止。正是这一年,元鼎三年(前114年),“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又过了一年,元鼎四年(前113年)......
-
〓 日本农业与农村的现状及危机
【摘要】在过去的近五个世纪里,日本农业维护了日本国民的生活和产业,而日本农村和农民不但维持了农业的发展,也为国民提供了粮食,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健康、勤劳的劳动力,还维护了山野、森林、河川和道路.为国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进入经济高度增长时期.农村过剩人口被工商业迅速地吸收,逐......
-
〓 中世纪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考察
【内容提要】航海活动的发达取决于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先进。还在古代,欧洲人就在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形成了一些独有特点,中世纪时更得到了全面进步。本文重点考察了欧洲在造船技术上南北两种不同风格,及其在中世纪晚期的结合与发展,并论述了天文导航、地文导航、风向导航、仪器导航、航海图等航海技术的演变,从而揭示了中世纪欧洲航海事业兴旺......
-
〓 同源于水:中国淤灌与西亚runoff农业试论
【作者简介】任博,英国诺丁汉大学地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建庭,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一、集流农业及其对古代沙漠文明的贡献(一)集流农业及其分布地区集流农业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通过收集从斜坡,或未耕种地域的降雨来灌溉的一种农业形式。下列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用了这种农业方式。非洲的埃及,突尼斯,利比亚,摩洛哥,索马里,......
-
〓 论中国古代借贷的产生及其演变
【内容摘要】借贷计利,并非社会的永恒存在,它有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原始农村公社时期,“贷”是一种无偿的给予、支援.,西周以后,随着农村公社井田制的破坏,私有制的发展,“贷”具有了“借”的内涵,此种借贷,需要归还。春秋时借贷需还已属常事,但少有计息者。春秋中后期,生息借贷逐渐增多,进到战国时期,借贷生息计利已成社......
-
〓 地方环境与民众经济行为的双重变奏——以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山东章丘县为例
【内容摘要】明清至民国时期山东章丘县的环境与民众经济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动,这种变动不是单一定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地方环境一度塑造了民众各具特色、自给自足的生活,但清中后期以降,人口激增引发了地方民众的生存危机,进而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变化了的地方环境,又反过来影响了民众的经济行为。【关键词】章丘;环境;经济行为;互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