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隋唐宋元海塘的修筑和塘工技术的演进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挡潮蓄淡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大陆岸线总长18000余公里。古代滨海平原的居民为了卫护农田和村庄免受海潮的侵袭,很早就创建了海堤(海塘)工程。又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常沿通海河港上溯,导致大片农田盐碱化,古代人民于是在通海的溪河上修建堰闸,隔断海潮入侵,并潴蓄淡水灌溉,积极开发海涂田,发展农业生产。海堤工程以潮灾为害严重......
-
〓 [宋元时期]家庭生活中的精神文化活动——《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三章第五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第五节家庭生活中的精神文化活动我国古时候的多数家庭终日为温饱而忙碌奔波,有暇顾及娱乐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是上层富贵家庭。不过,普通人家尽管生活压力大,生活单调,同样也需要休息、放松和调整,所以也有自己的休闲和娱乐方式,他们的家庭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呆板。总的说来,上层富贵家庭以琴棋书画之类的......
-
〓 宁波民营企业制度演变的历史考察
【内容提要】宁波民营企业制度自五口通商发轫至今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发展。从19世纪末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普遍采用古典企业制度,到20世纪前期资本扩张时期引进股份制等近现代企业制度,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新中国国有化浪潮的波折,再到改革开放以后重新寻找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宁波民营企业制度演变通过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实现了不断的积累、重聚......
-
〓 宁夏历代生态环境变迁述论
【关键字】宁夏;历代生态;环境变迁【摘要】历史上的宁夏,地处中原农耕与北方游牧民族融汇过渡的地带。游牧民族的南下与农牧界线推移密切相关,畜牧与农耕交替出现。西周时期,宁夏境内气候温和湿润,生态环境良好;秦汉时期,由于移民与屯垦,生态环境开始变化;南北朝时期,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时期;隋唐时期基本是农牧并举,生态平衡发展,安......
-
〓 环境变迁与大清河治理的“清浊分流”
——《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水环境与华北社会水是人的生命要素,也是动植物生产最重要的环境条件。水资源管理往往涉及到一个广大的地区,将河流改变方向,需要一个地域社会的共同努力,正是这种对社会组织的要求,导致了各种社会管理体制的产生。灌溉系统所涉及的地区,也是古代文明的中心区。16世纪以后华北水环境与早期社会稍有差异,对水的管理却有很大的变化。......
-
〓 明代屯门地区海防与贸易
古代屯门包括今香港和深圳南头等地及附近海域。按照林天蔚先生的界定,古代的“屯门”(Tuman, Tumman)有两层意义:一是屯门镇,原指海道范围,由今日的南头,东延至大鹏湾,包括一切海岛。二是指陆地上的南头及香港的陆地[1] 。无论从海外交通与海防形势看,屯门地区都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它位于珠江口与南海交通要冲之......
-
〓 作为基本经济区的黄土地区与黄河中游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第五章
正当中国在公元前三世纪结束古典封建时期,秦始皇征服各国并使整个中国置于单一的统治之下的时候,中国也就第一次形成了统一的局面。【1】秦国是在泾水和渭水流域(即现今中国北部,黄土地区的中心一一陕西省一带)逐渐强盛起来的。司马迁曾意味深长地把秦国这种成功的秘诀归因于在泾河流域发展了灌溉事业,特别是因为在公元前246年【2】(......
-
〓 元代以前的高梁河水利
【内容提要】本文综述从东汉至金代的高梁河水道及水利,亦即今北京城区及近郊的水利。三国时(公元250年),刘靖于桑干河上筑戾陵堰,开车箱渠,为最早见于记载的北京水利;北魏时(公元519年),裴延俊又重修该渠堰;再后北齐时(公元565年),斛律羡扩大灌区,引高梁水北通易京永,沟通高梁河及温榆河。唐代早期(公元650年),裴......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六)
六、海上航线与贸易伙伴唐初平西突厥,于西域设置北庭、安西两大都护府,建州置县,声威远播西域,与中亚、天竺、西亚的陆路通道相当畅通。则天朝与日益强大的吐蕃关系恶化。咸亨元年,吐蕃攻陷安西四镇,阻截中西交通。后唐朝收复安西,但阿拉伯人势力向东方推进,越过中亚,与唐朝发生直接冲突。天宝十载,大食人在怛逻城打败唐军,唐朝势力退......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八)
八、南海贸易与岭南社会经济变迁20世纪初叶,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中唐以后出现的前所未见的经济社会变迁,这种变动与宋代相衔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向近世转变的观点。1910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的命题;其后,宫崎市定对内藤氏的观点加以阐述与完善,形成系统的宋代“......
-
〓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第四章畜群与人群
在人与草原的关系中,人主要是借着畜群对草原产生影响。不同的畜种对草原有不同的影响,马和牛因为食草方式不同,对草地的损坏程度不同。不同的牲畜数量对草原的破坏程度更是明显不同。畜群与人之间的生态关系有许多反映到社会关系上,正是社会关系中草原与畜群的联系构成了蒙古社会的基本特色。一、畜群结构畜群结构指畜群内畜种比例和同种牲畜......
-
〓 隋唐宋元重要的陂湖工程技术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
第二节重要的陂湖工程技术隋唐宋元时期,东南地区的扬州五塘、宝应白水塘、丹阳练湖、余杭南湖、杭州西湖、鄞县东钱湖、昆明滇池等都有较大的改建整治工程,水利工程系统逐渐完善,水利效益大为提高,可代表这一时期陂湖工程技术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一、扬州五塘扬州以北有维扬蜀岗,为黄土状岗地,从仪征向东延伸,经扬州到邗江的湾头镇逐渐消失......
-
〓 大唐帝国的中衰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四章
第四章大唐帝国的中衰与运河第一节安史乱后政府对江淮财赋需要的激增与运河交通的阻塞上述开元天宝间因运河把大唐帝国的军事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密切连系起来而造成的伟大的时代,自天宝十四年(755—756)给渔阳羯鼓惊破以后,便渐渐没落下去,从而盛唐的光辉也就为之烟消云散了。为什么安史乱后开元天宝时代的盛世不能继续保持下去?这固......
-
〓 中世纪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考察
【内容提要】航海活动的发达取决于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先进。还在古代,欧洲人就在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形成了一些独有特点,中世纪时更得到了全面进步。本文重点考察了欧洲在造船技术上南北两种不同风格,及其在中世纪晚期的结合与发展,并论述了天文导航、地文导航、风向导航、仪器导航、航海图等航海技术的演变,从而揭示了中世纪欧洲航海事业兴旺......
-
〓 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日知录》顾炎武《汉书·地理志》班固《九章算术》祖冲之 王渝生 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 演讲人:王渝生时间:1月12日地点: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近几百年以来,西方......
-
〓 中国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践
中国和埃及、巴比伦、印度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随着历史的推移,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相继衰落了。曾经登上古代文明巅峰的古希腊、古罗马,在公元5世纪蛮族入侵后,也进入了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起源早、成就大,虽有起伏跌宕,但始终没有中断过。造成世界文明史上这一奇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
-
〓 栽培植物——《中国农学遗产要略》(四)
狭义的农业,一切操作过程,只是将野生植物驯化栽培为“作物”,以提高它们的质与量,供给人类的需要。从生存期限的长短来说,人类首先栽培的野生植物,多数是一年生和所谓“二年生”、与少数多年生“宿根”的草本植物。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栽培驯化比较迟些。从应用方面来说,最初主要的是作为主食的粮食,蔬菜果品,以及一些纤维作物,然后发展......
-
〓 贵德县境内的明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军事防备体系的典范,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历史上大部分王朝均修建过长城,我省贵德县河东镇上刘屯村西和周屯村分别残留着一段明长城遗迹,刘屯的长城在文献中屡有提及,是明代河州卫最西面的一道防御线,与管理今天黄南、海南部分地区的必里卫共同组成明代河州卫最西面的防御体系,周屯的长城则是在2008年进......
-
〓 论中国古代借贷的产生及其演变
【内容摘要】借贷计利,并非社会的永恒存在,它有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原始农村公社时期,“贷”是一种无偿的给予、支援.,西周以后,随着农村公社井田制的破坏,私有制的发展,“贷”具有了“借”的内涵,此种借贷,需要归还。春秋时借贷需还已属常事,但少有计息者。春秋中后期,生息借贷逐渐增多,进到战国时期,借贷生息计利已成社......
-
〓 明代海道副使及其职能演变
明初受沿海海盗与倭寇的侵扰,统治集团采取严厉的海禁政策,在法制与军事上加强对海上交往与防务的控制。明中后期,西方殖民者接踵东来与持续不断的海盗活动造成明朝海疆防御的长期压力,统治集团“对当时危局的反思也加强了国家政府控制外国人和限制私人贸易的传统倾向”[1]。明朝一方面调整对外政策,局部放开广东、福建的对外贸易,开放澳......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