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雅利安人到欧亚游牧民族:探索印欧语系的起源
【内容摘要】印欧语系语言学研究在其早期发展阶段,曾经纠缠于人类起源问题,最终导致宗教史观与科学史观的对立。英国殖民者语言与印度被殖民者语言之间存在相似性的发现将印欧语言研究引向人种学。但是,对于印欧语言发源地的研究也促进了对生活在广袤的欧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研究,并且证明游牧民族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这个......
-
〓 真实的故乡想象的家园:一株尽人皆知的大槐树
一、移民史上的洪洞大槐树现象在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大概要算山西洪洞大槐树了。“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一首广泛流传在华北民间、妇孺皆知的歌谣。与此相关的还有《胡大海复仇》、《燕王扫碑》、《三洗怀庆府》等传说故事,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政府下令从洪洞迁民......
-
〓 贵德县境内的明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军事防备体系的典范,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历史上大部分王朝均修建过长城,我省贵德县河东镇上刘屯村西和周屯村分别残留着一段明长城遗迹,刘屯的长城在文献中屡有提及,是明代河州卫最西面的一道防御线,与管理今天黄南、海南部分地区的必里卫共同组成明代河州卫最西面的防御体系,周屯的长城则是在2008年进......
-
〓 日本农业与农村的现状及危机
【摘要】在过去的近五个世纪里,日本农业维护了日本国民的生活和产业,而日本农村和农民不但维持了农业的发展,也为国民提供了粮食,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健康、勤劳的劳动力,还维护了山野、森林、河川和道路.为国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进入经济高度增长时期.农村过剩人口被工商业迅速地吸收,逐......
-
〓 元代以前的高梁河水利
【内容提要】本文综述从东汉至金代的高梁河水道及水利,亦即今北京城区及近郊的水利。三国时(公元250年),刘靖于桑干河上筑戾陵堰,开车箱渠,为最早见于记载的北京水利;北魏时(公元519年),裴延俊又重修该渠堰;再后北齐时(公元565年),斛律羡扩大灌区,引高梁水北通易京永,沟通高梁河及温榆河。唐代早期(公元650年),裴......
-
〓 传统中国的非讼与好讼——清代与近代英格兰社会比较
【核心提示】与英格兰近代的状况相比,民众健讼和官不言利,都不足以作为清代基层官员惮于受理词状、强烈非讼的关键理由。在冤抑—伸冤表达模式的背后,一个关键原因恐怕是其处理案件的程序和方式。在中国传统中,非讼与好讼并存。政府反复强调息讼,而民间则存在积极要求政府介入的诉求,这两种截然对立的思想观念和实践倾向,实际状......
-
〓 秦汉至唐宋时期遗嘱制度的演化
摘要:中国古代从遗令到遗嘱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早期的遗令含多方面内容,是亡者于生前对死后各种事务的安排及意愿的表达,涵盖甚广,外力和国家律令并不干预。隋唐以来,随着门阀制度的衰弱,同居共财大家族向单个独立小家庭经济体的过渡,家财的继承越来越现实而重要,遗令渐变为家长专门分配遗产的手段,这类专门赋予经济内容的遗令即遗嘱,......
-
〓 筒车源头何处觅(兼谈刮车)——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十四)
唐代出现了陈廷章撰写的《水轮赋》,虽然是文学作品,但对筒车的基本构造、推动力量、运作特点、所需条件以及用途功效等,都描述得相当具体生动。例如:水轮是利用河水推动的木轮:“水能利物,轮乃曲成”;“斫木而为,凭河而引”。木轮要部分浸入水中,以“破浪于川湄”,“斡流于浪面”,所以“多寄临川之郡”。水轮“常虚受以载沉,表能圆于......
-
〓 中国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践
中国和埃及、巴比伦、印度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随着历史的推移,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相继衰落了。曾经登上古代文明巅峰的古希腊、古罗马,在公元5世纪蛮族入侵后,也进入了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起源早、成就大,虽有起伏跌宕,但始终没有中断过。造成世界文明史上这一奇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
-
〓 大唐帝国的中衰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四章
第四章大唐帝国的中衰与运河第一节安史乱后政府对江淮财赋需要的激增与运河交通的阻塞上述开元天宝间因运河把大唐帝国的军事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密切连系起来而造成的伟大的时代,自天宝十四年(755—756)给渔阳羯鼓惊破以后,便渐渐没落下去,从而盛唐的光辉也就为之烟消云散了。为什么安史乱后开元天宝时代的盛世不能继续保持下去?这固......
-
〓 [宋元时期]主户:有田产的农家——《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章“户”与家庭经济阶层第二节主户:有田产的农家观察宋元时期乡村农家经济阶层的分布情况,看看富裕人家、维持温饱的中等人家、连温饱都难维持的贫穷人家各占多大比例,一个比较现成而又相对准确的角度,是从户等制度入手。户等制度是户籍制度的分支,为了按各家的财产多少有差别地征派不同的税役,把各个家庭划分为不同的户等的时候,需要......
-
〓 关于[隋唐五代]分家析产若干类型分析——《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四章第三节
第四章家庭财产的析分第三节关于分家析产若干类型分析究竟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家庭是如何发生分家的?其具体情况可能千差万别,敦煌文书中有一些分书或者遗书的样本,也可以叫做书仪,是供人选用的一种范文。既然是一种范文,说明它涵盖了比较多的现实情况,比较具有代表性。敦煌和吐鲁番文书中还有一些实际的分家契约类文书,弥补了作为样本书仪......
-
〓 天山走廊的发现
“杨增新要塞”的第一印象杨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导。从1984年开始,数十次在新疆作实地调查与研究,重点是新疆(西部)人文地理,同时涉及新疆探险史、绿洲文明、环境与资源等领域。以中外文献与实地考察结合,形成个人特点。著有《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新疆探险史图说》和《黑戈壁》等。主编“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等丛书......
-
〓 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日知录》顾炎武《汉书·地理志》班固《九章算术》祖冲之 王渝生 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 演讲人:王渝生时间:1月12日地点: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近几百年以来,西方......
-
〓 宋元时期家庭类型的四个观察角度——《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家庭的类型和传延方式第一节宋元时期家庭类型的四个观察角度古代的人们与今天的我们一样,一代一代地在自己的家庭中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家庭自发地形成和逐步发展完善起来了。先秦以来的伦理说教只是对家庭的正面引导,官方律令是对家庭的规范和维护,都是以承认这种自发形成的家庭的合理存在为前提的。家庭在其自身......
-
〓 中世纪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考察
【内容提要】航海活动的发达取决于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先进。还在古代,欧洲人就在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形成了一些独有特点,中世纪时更得到了全面进步。本文重点考察了欧洲在造船技术上南北两种不同风格,及其在中世纪晚期的结合与发展,并论述了天文导航、地文导航、风向导航、仪器导航、航海图等航海技术的演变,从而揭示了中世纪欧洲航海事业兴旺......
-
〓 隋唐宋元海塘的修筑和塘工技术的演进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挡潮蓄淡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大陆岸线总长18000余公里。古代滨海平原的居民为了卫护农田和村庄免受海潮的侵袭,很早就创建了海堤(海塘)工程。又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常沿通海河港上溯,导致大片农田盐碱化,古代人民于是在通海的溪河上修建堰闸,隔断海潮入侵,并潴蓄淡水灌溉,积极开发海涂田,发展农业生产。海堤工程以潮灾为害严重......
-
〓 环境变迁与大清河治理的“清浊分流”
——《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水环境与华北社会水是人的生命要素,也是动植物生产最重要的环境条件。水资源管理往往涉及到一个广大的地区,将河流改变方向,需要一个地域社会的共同努力,正是这种对社会组织的要求,导致了各种社会管理体制的产生。灌溉系统所涉及的地区,也是古代文明的中心区。16世纪以后华北水环境与早期社会稍有差异,对水的管理却有很大的变化。......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八)
八、南海贸易与岭南社会经济变迁20世纪初叶,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中唐以后出现的前所未见的经济社会变迁,这种变动与宋代相衔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向近世转变的观点。1910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的命题;其后,宫崎市定对内藤氏的观点加以阐述与完善,形成系统的宋代“......
-
〓 同源于水:中国淤灌与西亚runoff农业试论
【作者简介】任博,英国诺丁汉大学地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建庭,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一、集流农业及其对古代沙漠文明的贡献(一)集流农业及其分布地区集流农业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通过收集从斜坡,或未耕种地域的降雨来灌溉的一种农业形式。下列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用了这种农业方式。非洲的埃及,突尼斯,利比亚,摩洛哥,索马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