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业耗水率分析和市区耗水量计算——《制度性干旱》附文二
一、工业耗水率2005年,火电用水635亿m3占当年工业用水总量1277亿m3的50%[01]。火电厂的主要工作就是制造高温高压水蒸汽推动汽轮机,但是,火电厂的动力蒸汽(工质水)是在闭合的系统内循环使用的,理论上不存在蒸发耗水。火电耗水主要是冷却水的蒸发(包括风力吹散)。使用循环水冷的冷却水蒸发耗水率大约为2%(蒸发占......
-
〓 病虫害和防治——《中国稻作史》第四章(七)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七、病虫害和防治病虫害的概念,古今不同,很难用现代的分类概念去找对口的种类。各地农民多用当地方言称呼病虫害,往往一虫多名或不知其确切所指。如湖南醴陵农民口语所称稻虫有车兜虫、绣叶虫、包叶虫、钻心虫,打屁虫、螟虫,牛屎虫等,贵州遵义农民口语所称稻虫有火*<虫厭>、水*<虫厭>......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三)
三、市舶使及其管理制度唐初南海贸易管理仍然由岭南当局主导,但自从设置市舶等使之后,朝廷对贸易的控制加强,改变了以往地方包揽市舶之利的局面,市舶使的差遣具有开拓性意义。唐代诸使是皇帝或朝廷派出的主持某项专门事务的特使,市舶使其中之一种。诚如美国学者迈克尔·多尔比所云:使职“特别适于解决涉及朝廷和地方双方的问题,因为这种问......
-
〓 历史上藏人向中原地区的流动及与西藏社会发展的关联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文明,每一个民族,其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相反,其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无不伴随着同周边民族及文明之间的密切交流与互动,并以此为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涉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的相关讨论中,有一个事实常被我们所忽视,这就是人的流动。事实上,人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联......
-
〓 “韦伯命题”的徽商经验研究
【内容摘要】徽商有“超越性动机”,把宗教精神转化为社会责任感。徽商也有“理性化过程”,他们对世界不是消极适应而是采取一种积极的改造的态度。徽商勤俭持家,将诚信作为经商准则。按照韦伯和余英时的问题建构方式,徽商的经验研究支持了余英时的观点,徽商具备“入世苦行”精神。【关键词】徽商;韦伯命题;经验研究【作者简介】梁德阔,复......
-
〓 论泾渭清浊的演变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生态环境编》之二
泾河和渭河孰清孰浊?这是长期以来各家争论的老问题,似乎无再论述的必要。不过它关系到泾渭两河流域土壤侵蚀的演变,还应该提出来重新研究讨论,为当前泾渭两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一、有关泾渭清浊的论点泾渭清浊的问题可以追溯到《诗三百篇》。在《邶风》的《谷风》这篇诗中,曾说过“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这篇诗据说是春秋时期的......
-
〓 汉藏蒙之间的土族寺庙:艺术殿堂学术重镇
土族是一个主要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土族的几个族群分布很开,在语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将各族群凝聚起来成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有许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三川、同仁、互助等地,观察各地土族人文风情的异同,深入考察各地寺庙。通过朱家寺、吾屯寺、佑宁寺等代表性寺庙,不但可以看到不同......
-
〓 它是“天下第一剑”!剑主人你一定知道
这把剑举世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剑”出土那一刻仍然剑气如虹、寒光闪闪穿越两千多年依旧削铁如泥、毫无生锈今天,一起认识越王勾践剑1剑主人鼎鼎大名你在课本里一定听说过1965年冬天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了一把春秋战国的青铜宝剑即使深埋地下数千年当剑从剑鞘中抽出时寒光凌厉,光洁如新在剑的近剑格处写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
-
〓 灌溉——《中国稻作史》第四章(五)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五、灌溉水稻的灌溉用水最初必是利用天然的河流,如《诗经·小雅·白华》的“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和《战国策》:”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等。故《诗经》资料中只有灌溉资料,却无排水的记述。但《周礼·地官》中却有发达的排水系统记载:”稻人,掌稼下地”,下地即泽地。”以潴蓄水,以防止水,以沟......
-
〓 耘耥——《中国稻作史》第四章(四)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四、耘耥《诗经·鲁颂·閟宫》:“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又《小雅·甫田》:“或芸或芓,黍稷儗儗。”芸指除草,芓指以土培根。芸芋在后世通写作耘耔,是中耕除草的代名词。《诗经》的芸芓虽描述黍稷,不可能那时的除草只限于旱地而不及水稻。用手拔草称“薅”(音好)。《齐民要术》水稻篇:“稻苗渐长,复须薅。”注......
-
〓 中世纪城市对近代文明因素的孕育
内容提要: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具有越来越多的新品质,在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孕育着近代文明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适宜的环境和气候中进一步发展,最终促成了近代西欧文明的诞生。总的来看,中世纪城市孕育的近代文明因素至少包括新的经济理念、新的经济方式、新的社会力量、新的文化教育、自由平等观念和新的政治形式等方面。在......
-
〓 明代屯门地区海防与贸易
古代屯门包括今香港和深圳南头等地及附近海域。按照林天蔚先生的界定,古代的“屯门”(Tuman, Tumman)有两层意义:一是屯门镇,原指海道范围,由今日的南头,东延至大鹏湾,包括一切海岛。二是指陆地上的南头及香港的陆地[1] 。无论从海外交通与海防形势看,屯门地区都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它位于珠江口与南海交通要冲之......
-
〓 历史时期的“黄河清”现象初探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中游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导致下游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高,招致下游多次改道,洪水肆虐。黄河泥沙问题由来已久,从周秦以来,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古人曰,“黄河清,圣人生”,似乎黄河永无澄清的可能。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历史上确实有数十次关于“河清”的记载。遗憾的是“黄河清”作为一种自然和社会现象一......
-
〓 高成长、高风险态势下的银行治理——一个金融史的视角
【内容提要】通过比较近代中国(1911后)和未来(2020年)上海银行业业态特征发现,二者存在意识形态差异上的“竞争和发展”的国际经济主题、高成长和高风险的业态特征以及近似的业态格局等相似点。从非主流的、金融史的视角,采用历史—现实分析方法,研究近代中国上海商业银行业相关文献资料,归纳出近代中国上海银行外部治理经验主要......
-
〓 骑马民族文化渊源初探
——兼论与日本古坟时代文化的关系
【作者简介】王克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吉林大学客座教授骑马民族文化,把它置于一个考古学文化类型来研究,以期揭露古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又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近年来世界一些国家的学者,对此已有所尝试,并有著述披露于世。但是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我国还有待于去开发。之所以有如此局面,在笔者看来,是由于人们对游牧或畜牧民族和骑马......
-
〓 两宋之人对东南围湖利弊的认识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节两宋之人对东南围湖利弊的认识东南地区圩田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围湖成田。杨万里《诚斋集·江东集》称:“圩田元是一平湖,凭伏儿郎筑作圩。”王祯《农书·田制门》称:“围田,筑土作围,以绕田也。盖江淮之间,地多薮泽,或濒小,不时濞没,妨于耕种,其有力之家,度视地形,筑土作堤。环而不断,内容顷亩千亩,皆为稼地。……复有‘......
-
〓 隋唐宋元海塘的修筑和塘工技术的演进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挡潮蓄淡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大陆岸线总长18000余公里。古代滨海平原的居民为了卫护农田和村庄免受海潮的侵袭,很早就创建了海堤(海塘)工程。又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常沿通海河港上溯,导致大片农田盐碱化,古代人民于是在通海的溪河上修建堰闸,隔断海潮入侵,并潴蓄淡水灌溉,积极开发海涂田,发展农业生产。海堤工程以潮灾为害严重......
-
〓 明代海道副使及其职能演变
明初受沿海海盗与倭寇的侵扰,统治集团采取严厉的海禁政策,在法制与军事上加强对海上交往与防务的控制。明中后期,西方殖民者接踵东来与持续不断的海盗活动造成明朝海疆防御的长期压力,统治集团“对当时危局的反思也加强了国家政府控制外国人和限制私人贸易的传统倾向”[1]。明朝一方面调整对外政策,局部放开广东、福建的对外贸易,开放澳......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四)
四、岭南市阉珠玉使、押蕃舶使、结好使唐朝对外交聘会盟,涉外诸使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有一些是常设的,但不少属临时性的,因事而设,事毕则罢。岭南的涉外使职除了市舶使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使职,如岭南市阉珠玉使[1]、押蕃舶使、结好使等。由于资料缺乏,相关研究不多,在此略加辨析。(一)岭南市阉珠玉使岭南市阉珠玉使,唐代仅一见。严......
-
〓 唐宋时期武陵山区药材贸易初探
【内容提要】具有“天然药库”之誉的武陵山区,唐宋时期的药材资源具有品种多、质量优良、资源富给、遍及全区和采集者众、产出不訾等亮点。武陵山区丰富的药材资源除少数区内消费外,便是经由农村市场再通过区域市场运销区外;而区域市场的药材贸易可得而言者主要有施州市、沅州市、辰州市和黔州市。区域药材市场的兴盛及域内外药材贸易的顺利进......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