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泾渭清浊的演变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生态环境编》之二
泾河和渭河孰清孰浊?这是长期以来各家争论的老问题,似乎无再论述的必要。不过它关系到泾渭两河流域土壤侵蚀的演变,还应该提出来重新研究讨论,为当前泾渭两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一、有关泾渭清浊的论点泾渭清浊的问题可以追溯到《诗三百篇》。在《邶风》的《谷风》这篇诗中,曾说过“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这篇诗据说是春秋时期的......
-
〓 生活——《江村经济》第七章
对村子的地理情况和社会背景进行了综合调查之后,现在我们可以开始研究人们的经济生活了。我想先描述消费体系并且试行估计这村居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分析这一生活水平,我们可以了解普通生活的必要条件。满足生活的这些必要条件是激励人们进行生产和工业改革的根本动力。从消费的角度看,村里的居民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差别,但从生产上看,职业分化......
-
〓 骑马民族文化渊源初探
——兼论与日本古坟时代文化的关系
【作者简介】王克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吉林大学客座教授骑马民族文化,把它置于一个考古学文化类型来研究,以期揭露古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又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近年来世界一些国家的学者,对此已有所尝试,并有著述披露于世。但是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我国还有待于去开发。之所以有如此局面,在笔者看来,是由于人们对游牧或畜牧民族和骑马......
-
〓 隋唐宋元海塘的修筑和塘工技术的演进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挡潮蓄淡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大陆岸线总长18000余公里。古代滨海平原的居民为了卫护农田和村庄免受海潮的侵袭,很早就创建了海堤(海塘)工程。又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常沿通海河港上溯,导致大片农田盐碱化,古代人民于是在通海的溪河上修建堰闸,隔断海潮入侵,并潴蓄淡水灌溉,积极开发海涂田,发展农业生产。海堤工程以潮灾为害严重......
-
〓 “韦伯命题”的徽商经验研究
【内容摘要】徽商有“超越性动机”,把宗教精神转化为社会责任感。徽商也有“理性化过程”,他们对世界不是消极适应而是采取一种积极的改造的态度。徽商勤俭持家,将诚信作为经商准则。按照韦伯和余英时的问题建构方式,徽商的经验研究支持了余英时的观点,徽商具备“入世苦行”精神。【关键词】徽商;韦伯命题;经验研究【作者简介】梁德阔,复......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三)
三、市舶使及其管理制度唐初南海贸易管理仍然由岭南当局主导,但自从设置市舶等使之后,朝廷对贸易的控制加强,改变了以往地方包揽市舶之利的局面,市舶使的差遣具有开拓性意义。唐代诸使是皇帝或朝廷派出的主持某项专门事务的特使,市舶使其中之一种。诚如美国学者迈克尔·多尔比所云:使职“特别适于解决涉及朝廷和地方双方的问题,因为这种问......
-
〓 历史时期的“黄河清”现象初探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中游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导致下游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高,招致下游多次改道,洪水肆虐。黄河泥沙问题由来已久,从周秦以来,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古人曰,“黄河清,圣人生”,似乎黄河永无澄清的可能。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历史上确实有数十次关于“河清”的记载。遗憾的是“黄河清”作为一种自然和社会现象一......
-
〓 论秦郑国渠灌区的发展与演变
在战国时代秦人兴修的两大水利工程中,位于南方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因其经济效益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提高而闻名,至今已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方关中平原的郑国渠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声誉。我认为汉六辅渠、汉白渠、唐郑白渠、宋丰利渠、元王御史渠、明广惠渠、清龙洞渠与近现代的泾惠渠都是郑国渠持续发展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郑国渠也是几乎持......
-
〓 里坊——中国都城史上的华美亮相
“北魏平城坊”城建与管理模式,不啻是中国都城发展史上一个华美亮相,特别是这一模式经北魏洛阳移植放大——一石激起千层浪,微波碎漪绿无边;风影断续终无缝,水珠散落也成圆,对后廿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朝鲜半岛分布着的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国家,都接受了深远引领。里坊是中国古代城市民居一种独特形式,其经历卜个萌芽滥觞、成型发展、鼎......
-
〓 秦汉至唐宋时期遗嘱制度的演化
摘要:中国古代从遗令到遗嘱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早期的遗令含多方面内容,是亡者于生前对死后各种事务的安排及意愿的表达,涵盖甚广,外力和国家律令并不干预。隋唐以来,随着门阀制度的衰弱,同居共财大家族向单个独立小家庭经济体的过渡,家财的继承越来越现实而重要,遗令渐变为家长专门分配遗产的手段,这类专门赋予经济内容的遗令即遗嘱,......
-
〓 唐宋时期武陵山区药材贸易初探
【内容提要】具有“天然药库”之誉的武陵山区,唐宋时期的药材资源具有品种多、质量优良、资源富给、遍及全区和采集者众、产出不訾等亮点。武陵山区丰富的药材资源除少数区内消费外,便是经由农村市场再通过区域市场运销区外;而区域市场的药材贸易可得而言者主要有施州市、沅州市、辰州市和黔州市。区域药材市场的兴盛及域内外药材贸易的顺利进......
-
〓 关于服饰的起源及其变迁——社会史话之二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之七关于服饰,谁都知道起源可追溯到悠远的古代,但是原始人类是不是自有史以来,即为生理上的必要以及羞耻观念的作用,习惯于穿着衣服呢?这却需要讨论一下,根据社会史家的报告,知道有许多未开化的原始民族,如澳大利亚人、文奇比人(Mincopi)、波多古陀人(Botocuto)等,都不穿衣服,毫不知羞耻地裸......
-
〓 从“杀”老到敬老——社会史话之一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之六由于人类社会不断地在流变演进中,因此,我们的社会制度与道德习俗,亦不是一成不变:它常是由既成的秩序,向更高的阶段发展,而走着相反的不同的路线。社会道德的演变,常超出我们想象之外,老人在历史的地位底变迁,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论谁都承认对于老人的尊敬,是应该的、必须的。同时,......
-
〓 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对法尤姆地区的农业开发
【内容提要】为了发展农业经济和增强军事实力,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23—前30年)在埃及当时比较适于农业的法尤姆地区进行了系统的农业开发,不仅完善了灌溉系统和开垦土地,而且注重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农业物种的引进,并将土地开垦和军事殖民结合起来。这是托勒密王朝实施的一项长期工程,贯穿于王朝的始终。该项工程不仅缓解了尼罗河谷的人......
-
〓 洱海区域的城市形成
——《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第三章(选)
二、南诏部族的发展进步与城市形成应当指出的一点是,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与南诏势力的发展壮大同步的。这也成为洱海区域城市形成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一)南诏部族的发展进步唐朝初期,在洱海区域生活的居民主要是有由“僰人”和汉族大姓组成的“白蛮”,以及由“哀牢”、“昆明”、“麽些”等部族组成的“乌蛮”。其中,白蛮主要活动在乎......
-
〓 国际禁毒政策:一项历史的考察
自19世纪后期以来,国际管制成瘾毒品的方法被称为“供应管制”:一方面鼓励合法药品制造公司生产充足的医用药品,并经由各大卫生系统分发给患者使用;另一方面,它又要防范用于供应非法贸易的各种非法生产和分发行为。为达成两大目标的供应管制方法导致了一些棘手问题。首先,供应的有限导致合法医用药品的销售价格很难维持在合理价位。若要保......
-
〓 洱海区域城市化问题的分析
——《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第五章第五节
第五章大一统政权下洱海区域的地方城市五、洱海区域城市化问题的分析关于城市化的概念,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解释,且由于古代、近代和现代城市的发展有诸多不同,所以学术界对古代社会是否产生过城市化这一历史现象都存有争议。据我多年的城市研究经验,我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是发生过城市化现象的,且带有明显的阶段性。之所以这样肯定,是因为我赞同......
-
〓 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试论统一多民族中国及其疆域的形成
【内容摘要】由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及其政权多自称“中国”,以及当时一些政权虽没有自称“中国”,但为后来的“中国”所继承,并仍被称为“中国”等原因,致使中国古代自秦统一以后仍然存在复数“中国”的现象。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的发展,到了元朝统一全国,复数“中国”开始过渡为单数“中国”,明朝时期稍有反复,到了清朝......
-
〓 古代官方祈雨考述
【内容摘要】祈雨是古代农业社会重要的祭祀与礼仪活动,其本质是原始信仰,不同形式的祈雨活动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神灵祈祀。基层民众及地方郡县喻祈于祭,王朝及皇帝则喻祈于礼,透过一系列仪式化的符号和象征行为,祈雨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函,集中反映了古代人对于自然、天象、政治等方面的思想观念和官方多神信仰的意识形态。【关 键 词】祈......
-
〓 西方农业起源理论评述
【英文标题】Review of Western Theories about Origins of Agriculture【作者简介】张修龙,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 30074;吴文祥/周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内容提要】 自从柴尔德提出“新石器革命”的论断以来,农业起源成为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