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杀”老到敬老——社会史话之一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之六由于人类社会不断地在流变演进中,因此,我们的社会制度与道德习俗,亦不是一成不变:它常是由既成的秩序,向更高的阶段发展,而走着相反的不同的路线。社会道德的演变,常超出我们想象之外,老人在历史的地位底变迁,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论谁都承认对于老人的尊敬,是应该的、必须的。同时,......
-
〓 续驳“李约瑟问题”终结论
中国历来不缺少思想者,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静下心来对已有思想进行深入梳理、提升,拒绝浮躁、拒绝功利主义。这应该也是对待“李约瑟难题”的恰当学术态度。《新华文摘》(2011年11期)转载《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1期)程广云《泛李约瑟问题:无穷穷举——驳“李约瑟问题”终结论》一文,读后感想颇深。在此,笔者继续对“李约瑟问题......
-
〓 生活——《江村经济》第七章
对村子的地理情况和社会背景进行了综合调查之后,现在我们可以开始研究人们的经济生活了。我想先描述消费体系并且试行估计这村居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分析这一生活水平,我们可以了解普通生活的必要条件。满足生活的这些必要条件是激励人们进行生产和工业改革的根本动力。从消费的角度看,村里的居民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差别,但从生产上看,职业分化......
-
〓 秦汉至唐宋时期遗嘱制度的演化
摘要:中国古代从遗令到遗嘱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早期的遗令含多方面内容,是亡者于生前对死后各种事务的安排及意愿的表达,涵盖甚广,外力和国家律令并不干预。隋唐以来,随着门阀制度的衰弱,同居共财大家族向单个独立小家庭经济体的过渡,家财的继承越来越现实而重要,遗令渐变为家长专门分配遗产的手段,这类专门赋予经济内容的遗令即遗嘱,......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一)
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空前强大的国力,又善于继承、开放兼容,达到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高峰,成为中古世界与拜占廷、阿拉伯并称富强的大帝国。岭南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传统的外贸优势,广州、交州等港成为唐朝海上交通的主要通道,对外贸易无论在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都有众多进展。确实如日本学者中......
-
〓 西方农业起源理论评述
【英文标题】Review of Western Theories about Origins of Agriculture【作者简介】张修龙,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 30074;吴文祥/周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内容提要】 自从柴尔德提出“新石器革命”的论断以来,农业起源成为世......
-
〓 长城的意义指向及其所体现的边疆意识
得胜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明代大同以北重要关隘。明隆庆年间,明王朝与蒙古鞑靼部落化敌为友,在得胜口设马市,这里不仅成为边关人员往来的交通要道,也成为蒙古族与汉族进行物资交流的主要场所。 长城本身的位置是固化的,位置固定的长城是否可以作为边界呢?“中国的国家利益需要一个固定的边疆,包括一......
-
〓 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
一中国在唐(618—906)及北宋(960—1127)时代,由于全国的统一,商业的发展,钱币的使用非常发达。在唐末至北宋中叶以前,当钱币使用的盛况达到最高潮的时候,中国的货币制度又复前进一步,即采用银两及纸币作为交换的媒介。纸币始于宋真宗(998—1022)时四川交子的发行。白银在唐、宋之际已经开始具有货币的用途,好些......
-
〓 里坊——中国都城史上的华美亮相
“北魏平城坊”城建与管理模式,不啻是中国都城发展史上一个华美亮相,特别是这一模式经北魏洛阳移植放大——一石激起千层浪,微波碎漪绿无边;风影断续终无缝,水珠散落也成圆,对后廿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朝鲜半岛分布着的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国家,都接受了深远引领。里坊是中国古代城市民居一种独特形式,其经历卜个萌芽滥觞、成型发展、鼎......
-
〓 关于服饰的起源及其变迁——社会史话之二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之七关于服饰,谁都知道起源可追溯到悠远的古代,但是原始人类是不是自有史以来,即为生理上的必要以及羞耻观念的作用,习惯于穿着衣服呢?这却需要讨论一下,根据社会史家的报告,知道有许多未开化的原始民族,如澳大利亚人、文奇比人(Mincopi)、波多古陀人(Botocuto)等,都不穿衣服,毫不知羞耻地裸......
-
〓 稻的产量——《中国稻作史》第四章(九)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九、稻的产量水稻的产量在历史上虽然有所记载,但都属散见,缺乏一个地区的连续纪录和地区间横向的纪录。这就影响了对它们作系统的整理分析。加上历代的田亩和容量制度变动很大,必须将它们折算成同一单位才好进行比较。而度量衡的折算,学者间的看法常不一致,凡此都给整理比较历代水稻产量的发展动态带来困难。尽管如......
-
〓 隋唐宋元重要的陂湖工程技术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
第二节重要的陂湖工程技术隋唐宋元时期,东南地区的扬州五塘、宝应白水塘、丹阳练湖、余杭南湖、杭州西湖、鄞县东钱湖、昆明滇池等都有较大的改建整治工程,水利工程系统逐渐完善,水利效益大为提高,可代表这一时期陂湖工程技术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一、扬州五塘扬州以北有维扬蜀岗,为黄土状岗地,从仪征向东延伸,经扬州到邗江的湾头镇逐渐消失......
-
〓 收获、脱粒——《中国稻作史》第四章(八)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八、收获、脱粒最早提到水稻收获期与稻谷产量及品质关系的是《齐民要术》水稻第十一:“将熟,又去水,霜降获之。早刈,米青而不坚,晚则零落而损收。”到明代文献中出现利用后熟作用的记载,说是割下的稻株,其茎秆中的“膏泽”(相当营养物质)还能继续往稻谷中输送,可以提高米实的饱满度:“吴江农家,虽高田砟稻,......
-
〓 国际禁毒政策:一项历史的考察
自19世纪后期以来,国际管制成瘾毒品的方法被称为“供应管制”:一方面鼓励合法药品制造公司生产充足的医用药品,并经由各大卫生系统分发给患者使用;另一方面,它又要防范用于供应非法贸易的各种非法生产和分发行为。为达成两大目标的供应管制方法导致了一些棘手问题。首先,供应的有限导致合法医用药品的销售价格很难维持在合理价位。若要保......
-
〓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前言
灌溉工程技术是水利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所指的“灌溉工程”,即人们通常所称的“农田水利工程”,或“灌溉排水工程”,现在亦称为“农业水土工程”。修建的目的是通过工程设施和技术手段来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以消除水旱灾害,达到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并做到合理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我国北方降雨量少......
-
〓 试论唐五代敦煌寺院畜牧业的特点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根据敦煌文献,探讨唐五代敦煌寺院畜牧业发展的特点。敦煌寺院普遍拥有牧群,牧羊业是寺院畜牧业的重要内容。寺院畜牧业经营属于民间富裕地主型规模化经营方式,委派牧人进行放养,牧人身份不同享受不同的待遇。同一时期寺院畜牧业发展并不平衡,不同时期寺院畜牧业水平有很大的差异。畜牧业经营主要是满足生产、生活中耕种、......
-
〓 收获、脱粒——《中国稻作史》第四章(八)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八、收获、脱粒最早提到水稻收获期与稻谷产量及品质关系的是《齐民要术》水稻第十一:“将熟,又去水,霜降获之。早刈,米青而不坚,晚则零落而损收。”到明代文献中出现利用后熟作用的记载,说是割下的稻株,其茎秆中的“膏泽”(相当营养物质)还能继续往稻谷中输送,可以提高米实的饱满度:“吴江农家,虽高田砟稻,......
-
〓 施肥——《中国稻作史》第四章(六)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六、施肥稻田的施肥历史牵涉到施肥的起源问题。广义的施肥可指人们无意识地为土壤添加了额外的有机、无机物质,提高了土壤肥力,例如刀耕火种所焚毁的草木灰。如这样理解,施肥的起源是同农业起源密切相关的。也可以理解为知道清除天然杂草经过腐烂,有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如《诗经》的“荼蓼朽止,黍稷茂止”,也可以......
-
〓 古代官方祈雨考述
【内容摘要】祈雨是古代农业社会重要的祭祀与礼仪活动,其本质是原始信仰,不同形式的祈雨活动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神灵祈祀。基层民众及地方郡县喻祈于祭,王朝及皇帝则喻祈于礼,透过一系列仪式化的符号和象征行为,祈雨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函,集中反映了古代人对于自然、天象、政治等方面的思想观念和官方多神信仰的意识形态。【关 键 词】祈......
-
〓 洱海区域的城市形成
——《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第三章(选)
二、南诏部族的发展进步与城市形成应当指出的一点是,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与南诏势力的发展壮大同步的。这也成为洱海区域城市形成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一)南诏部族的发展进步唐朝初期,在洱海区域生活的居民主要是有由“僰人”和汉族大姓组成的“白蛮”,以及由“哀牢”、“昆明”、“麽些”等部族组成的“乌蛮”。其中,白蛮主要活动在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