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下往上看”:英国农业革命》绪论
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向人们提供一条重要的经验:由于农业在前工业社会具有经济主导性,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就不免要从农业变革人手,必须有“农业的先期或至少伴随的发展”[1]。英国的现代化模式正是一个例证。农业革命率先开始,通过对土地关系、生产组织和耕作技术的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保证了英国现代化的全方位展开。英......
-
〓 历史时期疏勒河水系变迁及相关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疏勒河是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河流,关于历史时期其水系的演变问题,前辈学者已从不同角度予以关注,但在方法与详尽程度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本文在充分发掘地方文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游记、考古材料,并结合自然科学相关研究成果,就历史时期各阶段疏勒河流域水系分布状况与演变过程进行了全面讨论,订正了一些广为流传的明显错误......
-
〓 中国古代槟榔的栽培技术及历史地域分布研究
槟榔(Af0Ca eateehu Willd.)为棕榈科(Palmaceae)槟榔属常绿乔木,是我国热带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槟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槟榔礼俗探源、槟榔药用价值方面,而且对槟榔起源问题形成了争议。而槟榔古代的异名、分布格局、栽培技术及古代对其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方面研究相对薄弱,本文立足古代文......
-
〓 高成长、高风险态势下的银行治理——一个金融史的视角
【内容提要】通过比较近代中国(1911后)和未来(2020年)上海银行业业态特征发现,二者存在意识形态差异上的“竞争和发展”的国际经济主题、高成长和高风险的业态特征以及近似的业态格局等相似点。从非主流的、金融史的视角,采用历史—现实分析方法,研究近代中国上海商业银行业相关文献资料,归纳出近代中国上海银行外部治理经验主要......
-
〓 隋唐宋元重要的陂湖工程技术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
第二节重要的陂湖工程技术隋唐宋元时期,东南地区的扬州五塘、宝应白水塘、丹阳练湖、余杭南湖、杭州西湖、鄞县东钱湖、昆明滇池等都有较大的改建整治工程,水利工程系统逐渐完善,水利效益大为提高,可代表这一时期陂湖工程技术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一、扬州五塘扬州以北有维扬蜀岗,为黄土状岗地,从仪征向东延伸,经扬州到邗江的湾头镇逐渐消失......
-
〓 皇室贵族园林中的筒车——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十三)
北宋建国之初即有宫廷利用筒车的有关记载:[开宝九年]六月庚子步至晋王邸,命作机轮,挽金水河注邸中为池。[1]开宝九年六月,上以晋王光义所居地势高仰,水不能及,庚子步自左掖门至其第,遣工为机轮,激水注第中。且数临视,促成其役。[2]这件事发生在北宋的首都东京,即河南的开封。金水河原为导自荥阳的京水。建隆二年(961),赵......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二)
二、朝贡与私商贸易唐承隋祚,对外持开放态度,发展友好关系。武德五年,唐高祖赐书高丽王高建武云:“朕恭膺宝命,君临率土,祗顺三灵,绥柔万国,普天之下,情均抚字,日月所照,咸使乂安。方今六合宁晏,四海清平,……方申辑睦,永敦聘好”[1]。尤其唐朝皇族颇染胡族血统,李昞、李渊、李世民三代,皇后孤独氏、长孙氏、文德氏,皆为胡姓......
-
〓 贸易——《江村经济》第十四章
1.交换方式交换是个人之间或一些人之间,他们的物品或劳务在某种等价的基础上,相互转换的过程。哪里有专业化的生产,哪里便需要交换。生产专业化甚至发生在家庭的不同成员间,但在家庭中,交换方式同在市场中所见到的不同。因为首先在集体经济中,分配和交换的过程不易区别。在田里劳动的丈夫靠妻子为他煮饭。从妻子对生产过程的贡献来说,她......
-
〓 现代环境主义视野下的“生态的印第安人”
【摘要】“生态的印第安人”是伴随现代环境主义运动的兴起而在欧美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假说。它其实是历史上白人视印第安人为“高贵的野蛮人”这一传统观念在生态主义时代的新版本。虽然从印第安人的环境伦理和白人到来前他们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来看,这种形象缺乏足够的历史根据,但却作为当前欧美社会批判西方文化以“征服自然”为特征的环境伦理......
-
〓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灌溉渠系工程的发展情况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
第二编大型灌渠及陂塘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第一章引水渠系春秋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井田制迅速瓦解,与之相适应的以排涝为主的沟洫工程也堙废了,代之而起的是兴修长距离引水灌溉工程。到战国、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开发更多的土地和增产更多的粮食,加上水利知识的积累和水工技术的提高,促使水利......
-
〓 保定11个村人均纯收入水平与结构的历史变化(1930-1998)
——基于“无锡、保定农村调查”数据的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保存的“无锡、保定农村调查”资料,分析了跨度近70年的保定11个村人均纯收入水平和结构的历史变化。研究发现,保定11个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除1946年是降低外,其他时点(1930、1936、1957、1986、1997年)都是增长的,改革开放后的1986年增长较快。人均纯收入结......
-
〓 论泾渭清浊的演变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生态环境编》之二
泾河和渭河孰清孰浊?这是长期以来各家争论的老问题,似乎无再论述的必要。不过它关系到泾渭两河流域土壤侵蚀的演变,还应该提出来重新研究讨论,为当前泾渭两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一、有关泾渭清浊的论点泾渭清浊的问题可以追溯到《诗三百篇》。在《邶风》的《谷风》这篇诗中,曾说过“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这篇诗据说是春秋时期的......
-
〓 骑马民族文化渊源初探
——兼论与日本古坟时代文化的关系
【作者简介】王克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吉林大学客座教授骑马民族文化,把它置于一个考古学文化类型来研究,以期揭露古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又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近年来世界一些国家的学者,对此已有所尝试,并有著述披露于世。但是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我国还有待于去开发。之所以有如此局面,在笔者看来,是由于人们对游牧或畜牧民族和骑马......
-
〓 从地方资料看关中灌溉系统管理的演变
【内容提要】关中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和完善的灌溉管理系统,使得关中地区一度成为中华帝国的中心。本文系统回顾了关中悠久的治水历史,通过实地考察和图表绘制以及册簿、公牍和碑镌文字等地方资料,分别从地理和社会的角度对关中地区的灌溉管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关中灌溉系统管理的演变。千百年间,西安地区曾是中华帝国的心脏。关中充沛的人力资......
-
〓 南北交汇的青铜文化
西周时期的古应国辖区大致在汝河以南与南阳盆地以北的河南省中南部,和如今平顶山市大体相若,包括平顶山市区、汝州、舞钢、郏县、宝丰、鲁山、叶县等,此外还有许昌市的襄县。在古代气候湿润、河流交错、沼泽湖泊遍野的地理环境下。古应国因地处秦岭东延向黄淮平原过渡的浅山区.是纵贯南北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成为连接我国南北方的一座天然桥......
-
〓 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与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结论
作者按:这是我一篇讲中国近代史的旧作,作于今年四、五月间,在箱底压了半年多,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故在十月间,放在博客上,供大家阅读批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走过的历史进程,还是富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这一百多年如果以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分界的话,前面我们是在民族危机和灾难深重......
-
〓 旧识新探说井车——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十五)
《太平广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邓玄挺入寺行香,与诸僧诣园,观植蔬。见水车以木桶相连,汲于井中,乃曰:“法师等自蹋此车,当大辛苦。”由于记载比较简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术界对这种水车的性质、特点、所属类型不甚了了。如何定位产生了分歧。刘仙洲先生称它为“井车”[1],但没有具体的论说,所以后来还是出现了认识的分歧。唐耕......
-
〓 东方的稻米种植——《四千年农夫》第十二章
中国、朝鲜和日本人民的主食是大米。 到1906年为止,日本连续5年平均每年的大米人均消费量达到302磅。 1906年日本的耕地面积总共是175428平方英里,大约有12856平方英里的耕地用于种植水稻。 其中12534平方英里的耕地上平均每英亩的产量都超过33蒲式耳,321平方英里的旱地上平均每英亩的产量是18蒲式耳。......
-
〓 灌溉——《中国稻作史》第四章(五)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五、灌溉水稻的灌溉用水最初必是利用天然的河流,如《诗经·小雅·白华》的“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和《战国策》:”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等。故《诗经》资料中只有灌溉资料,却无排水的记述。但《周礼·地官》中却有发达的排水系统记载:”稻人,掌稼下地”,下地即泽地。”以潴蓄水,以防止水,以沟......
-
〓 工业革命与英国妇女社会地位边缘化
英国步入工业化时代的18—19世纪是其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妇女地位亦受社会变动的影响。社会学理论认为,个体把对自身的性别认同有机地与社会所规定的性别角色整合起来的过程即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也是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的学习过程。在人类社会中,这种性别规范的制度——社会性别制度通过个体和社会的互动使性别不平等制度得以延续。工业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