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皇室贵族园林中的筒车——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十三)
北宋建国之初即有宫廷利用筒车的有关记载:[开宝九年]六月庚子步至晋王邸,命作机轮,挽金水河注邸中为池。[1]开宝九年六月,上以晋王光义所居地势高仰,水不能及,庚子步自左掖门至其第,遣工为机轮,激水注第中。且数临视,促成其役。[2]这件事发生在北宋的首都东京,即河南的开封。金水河原为导自荥阳的京水。建隆二年(961),赵......
-
〓 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化多元丰韵传世——走进锡伯族之三
除了散布全县的物质文化遗产,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下简称“察县”)还是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县之一。《自治州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拟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的8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24项属于察县。记者拿到一本由佟加·庆夫和文健编著的《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书中收集了鲜卑瑞兽的传说、......
-
〓 病虫害和防治——《中国稻作史》第四章(七)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七、病虫害和防治病虫害的概念,古今不同,很难用现代的分类概念去找对口的种类。各地农民多用当地方言称呼病虫害,往往一虫多名或不知其确切所指。如湖南醴陵农民口语所称稻虫有车兜虫、绣叶虫、包叶虫、钻心虫,打屁虫、螟虫,牛屎虫等,贵州遵义农民口语所称稻虫有火*<虫厭>、水*<虫厭>......
-
〓 以驯鹿为生的沙米人——兼论游牧社会若干问题
今日世界完全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已很少,生活在欧洲北极圈内部分沙米人现在仍靠牧养驯鹿过活。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是复原和研究人类历史上游牧社会的重要资料。1991—1992年承挪威国家人文科学基金会(NAVF)邀请,我除在几所大学任教外,还对北极地区的沙米人进行了考察。友人勃克曼、刘白沙夫妇驱车数千英里,带我们遍访沙......
-
〓 论泾渭清浊的演变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生态环境编》之二
泾河和渭河孰清孰浊?这是长期以来各家争论的老问题,似乎无再论述的必要。不过它关系到泾渭两河流域土壤侵蚀的演变,还应该提出来重新研究讨论,为当前泾渭两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一、有关泾渭清浊的论点泾渭清浊的问题可以追溯到《诗三百篇》。在《邶风》的《谷风》这篇诗中,曾说过“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这篇诗据说是春秋时期的......
-
〓 傣族的历史文化与戏剧艺术
傣族历史悠久,与古“百越”人有渊源关系,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元江、新平等自治县。他们自称“傣”,意为热爱自由和平的人。不同地区又有“傣泐”、“傣那”、“傣雅”、“傣绷”等称谓。一、傣族的历史文化傣族的语言分三种方言,即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泐语、德宏地区的傣那语和孟连等地的......
-
〓 江南开发中的大功臣——翻车
——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六)
上文已经指出,宋元诗文中有关翻车的记载大多数在江浙一带。江浙一带是《禹贡》中的“扬州”,土壤属于下下等的“凃泥”。这一地区原来地旷人稀、“火耕水耨”,气候湿热、时有瘴疠,北方人视为畏途,经过长期的开发,唐宋时代成为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开发取得这样的成功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翻车也功不可没。下面从......
-
〓 近代以来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就相伴而生,而且每隔若干年就要爆发一次的经济危机给整个社会生产造成严重的破坏,沉重打击了原有的生产力体系,甚至造成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瓦解和崩溃。尤其从15世纪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原有封闭的区域经济体被逐渐打破,各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加速了世界经济体的形成,经济......
-
〓 北美印第安人与当代美、加社会
按:印第安人是美洲早期居民的一部分,他们曾创造了辉煌的美洲古代历史文化。美洲古代历史文化,被称为世界三大文明史之一。但15世纪末欧洲殖民者的到来,打断了印第安人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印第安人的社会组织、文化传统乃至种族生存,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如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印第安人的命运如何,本期《中国社会科......
-
〓 明代海道副使及其职能演变
明初受沿海海盗与倭寇的侵扰,统治集团采取严厉的海禁政策,在法制与军事上加强对海上交往与防务的控制。明中后期,西方殖民者接踵东来与持续不断的海盗活动造成明朝海疆防御的长期压力,统治集团“对当时危局的反思也加强了国家政府控制外国人和限制私人贸易的传统倾向”[1]。明朝一方面调整对外政策,局部放开广东、福建的对外贸易,开放澳......
-
〓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农林牧分布编》之三
关于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曾经有过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说,黄土地区根本不宜于森林的存在[1]。有的人说,黄土地区并不是没有森林,像中条、太岳、贺兰诸山和洮、湟、大夏诸河的下游也是曾经有过森林的,不过都是公元500年前后的事[2]。有的人则说,只有干旱地带才不能有森林。这些说法都未必与实际相符合。在悠久的历史时期中,黄河......
-
〓 [宋元时期]客户:租地租牛而耕的佃农——《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二章第三节
第二章“户”与家庭经济阶层第三节客户:租地租牛而耕的佃农宋代的客户从官府征派税役的角度而言,是无资产无赋税负担的民户;从租佃关系看则大都属于佃农雇农,以至于有“佃客”连称的习惯。佃农,自战国秦汉以来就是指“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自己没有土地,需要租地而耕的农民。[1]在宋代,他们在租地的同时又加上了租牛,以至于当时称......
-
〓 技术演化与中西“大分流”
——重工业角度的重新审视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430079内容提要:彭慕兰等“加州学派”学者认为煤铁等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并强调中西方的“大分流”发生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但是,作为工业革命标志的蒸汽机的出现,是以西欧16世纪机床工业技术积累和传承为基础的,相反,明代中国尚不具备类似的机床技术。晚明以后,西欧......
-
〓 西方农业起源理论评述
【英文标题】Review of Western Theories about Origins of Agriculture【作者简介】张修龙,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 30074;吴文祥/周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内容提要】 自从柴尔德提出“新石器革命”的论断以来,农业起源成为世......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五)
五、蕃商、蕃坊与外侨管理唐朝以富强文明闻名世界,对海外有强大的吸引力。大批海外人士重译而至,游历、经商、学习,有些还参加科举,在唐朝当官。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指出:唐朝随着国势的昌盛,东西交通日益频繁,很多外国使者和商贾来到唐朝,而唐朝对此采取相当开放的政策,虽属外国人,只要是人才,便尽量加以任用。日本的安倍仲麻吕和藤原清......
-
〓 两宋之人对东南围湖利弊的认识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节两宋之人对东南围湖利弊的认识东南地区圩田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围湖成田。杨万里《诚斋集·江东集》称:“圩田元是一平湖,凭伏儿郎筑作圩。”王祯《农书·田制门》称:“围田,筑土作围,以绕田也。盖江淮之间,地多薮泽,或濒小,不时濞没,妨于耕种,其有力之家,度视地形,筑土作堤。环而不断,内容顷亩千亩,皆为稼地。……复有‘......
-
〓 再论唐代长江上游地区的荔枝分布北界及其与气温波动的关系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提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全面梳理和研究,本文认为唐代长江上游地区的荔枝分布北界并非此前学界所普遍接受的成都和万州一线,而只到达忠州(今重庆忠县)和涪州乐温县(今重庆长寿区)。唐代该地区的荔枝分布呈现集中于川江两岸峡谷的特点,这种分布格局与川江峡谷地区特殊的区域小气候直接相......
-
〓 依国际法看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中国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不仅有古今中外的大量文献可资佐证,而且早为世界各国所承认。近来,越南主要以“历史主权”,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则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某些规定为由,谋求长期侵占我南沙岛礁。从国际法角度看,上述国家所谓的南沙群岛主权依据站不住脚,相反中国对南沙群岛主权及权利主张有充足的法理依据。在国际法上......
-
〓 隋唐宋元低洼平原水网圩田的发展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
第三编水网圩田和挡潮工程技术的发展第一章水网圩田我国在低洼平原开挖河道,筑堤围田的历史很是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太湖平原已有开发浅沼、筑堤围田的迹象,汉代开始局部修筑太湖湖堤,六朝时期开挖了众多的通江塘浦。但大规模建设水网圩田是在中唐以后,至五代吴越时期,太湖平原形成了水网圩田的系统格局,这是我国人民开发低洼地区水土资源的......
-
〓 北宋帝国的崩溃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八章
第八章北宋帝国的崩溃与运河北宋时代的运河,曾经长时间把军事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连系起来。已.如上述。可是,到了北宋末徽(1101—1125)、钦(1126—1127)二宗时代,由于种种的原因,运河却渐渐丧失它这种连系南北的作用,以致中央政府不能得到江淮物资的大量接济,而北方和西北的国防上的需要也无从满足。在这条沟通南北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