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僰人,僰人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僰(音“伯”),是我国古代称居住在西南地区的某一少数民族。在云南省丘北县,有一群人称自己是僰人的后代。他们说:“我们的祖先为躲避战乱从‘江外’逃到这里,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我们的婴儿出生都要放到冷水里过一次‘江’。”独特的妇女服饰丘北境内的僰人自称“锅泼”、“僰族”,其他民族称他们“海巴族”、“伯......
-
〓 地动仪的历史真实和科学价值
【中国经济史论坛编者按】最近有人否定张衡地动仪,代表人物是方舟子。他从否定现实生活中地震预测预报的可能性进而否定历史上地震预测的科学成就。不少学者反对这种观点。本坛曾刊登中国社会科学报的系列文章。现在再刊登冯锐在科学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时把方舟子和何祚庥的质疑文章作为附录。近期,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彻底否定张衡......
-
〓 在广东发现“郑和”——以地方文献与民间信仰为中心
“郑和”是百年以来备受中外学者关注的重大课题,相关成果汗牛充栋,似乎已经题无剩义。然而,如果把视角做一些调整或扩大,例如原来没有注意的领域,原来缺乏注意的地区,原来缺少关注的海外,进行跨学科、跨地域、跨文化研究,仍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其中广东(含海南),就是长期被忽略而实际上与郑和远航颇有关系的区域,笔者认为有必要作进一......
-
〓 阿Q画圆圈与中西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个画圆圈的细节怎么能够与两个文化的发展模式联系起来呢?这就是大作家与小作家的区别:小作家只热心编优美动听的故事,而大作家的故事里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阿Q画的圆圈不是一个普通的圆圈,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我们知道,西方的时间观是直线的,是一种朝向一个目标的时间观。这个世界有开头,有发展,然后演进,并且有结......
-
〓 [隋唐五代]农家经济生活——《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五章第二节
第五章家庭生计第二节农家经济生活唐代的农村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生产单位和经济单位。农村经济生活受到地域条件的影响,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与周遍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差异足很大的。同样是南方,东南地区与四川盆地也很不一样。张泽咸《汉晋唐时期农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对于各个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里不准......
-
〓 论泾渭清浊的演变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生态环境编》之二
泾河和渭河孰清孰浊?这是长期以来各家争论的老问题,似乎无再论述的必要。不过它关系到泾渭两河流域土壤侵蚀的演变,还应该提出来重新研究讨论,为当前泾渭两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一、有关泾渭清浊的论点泾渭清浊的问题可以追溯到《诗三百篇》。在《邶风》的《谷风》这篇诗中,曾说过“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这篇诗据说是春秋时期的......
-
〓 欧亚草原东部的考古发现与斯基泰的早期历史文化
【关键词】欧亚草原东部;斯基泰早期文化;三道海子文化遗存;游牧经济【作者简介】郭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710)【原文出处】《考古》(京)2012.4,56~69斯基泰(Scythians,中文亦曾译作西徐亚人、斯奇提亚人)是公元前7世纪至前3世纪活跃一时的著名游牧民族。公元前3世纪,萨尔马泰人的兴起逼......
-
〓 只有农民自己能够代表自己——《毛泽东视野中的农民问题》结束语
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在研究法国农民阶级后得出结论:农民“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而且“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1]。又过了将近一个世纪,毛泽东在研究中国农民问题后指出,农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但却只能是历代统治阶级“改朝换......
-
〓 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绪论第一节
绪论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这个民族自形成以来就是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并曾经凭借其游牧经济的优势建立了蒙古汗国,为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和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自清代之后,蒙古族游牧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转变为半牧半农经济以至部分地区基本变成了农业经济区。因此,有必要就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过程进行研......
-
〓 从骑士饮食看西欧经济
骑士是西欧中世纪的军事精英,总体处于社会上层,他们对肉类有很大消费量,这必然会在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有所反映。在古代漫长的历史中,以农耕为主的地区,什么人可以常吃肉,什么人能够吃更多的肉,受到社会的限定。在中世纪,能经常大量吃肉是一种身份象征。社会地位成为食肉的保障西欧中世纪的骑士们偏好肉食,这与日耳曼人早年游牧生活有关......
-
〓 西王母文化考察记
西王母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神祇形象,西王母信仰起自远古,绵延至今,并传播到海外华人世界。在昆仑神话世界中,青海湖是昆仑主神西王母的居住地,被称为仙海、瑶池。在今天的青海湖环湖地区,不但有许多与西王母信仰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而且西王母至今仍受到民间的敬奉,香火不绝。近日,在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文物考古......
-
〓 “中国模式”研究之新动向与再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100009内容提要:从“北京共识”提出开始,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围绕“中国模式”的有无、内涵、特征、性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但近几年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中却表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本文尝试以近三年来的相关文献为分析重点,对“中国模式”研......
-
〓 古老的羌历年:“日美吉”
羌碉 资料图片我国影像人类学先驱庄学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拍摄的在成都平原打工的羌族背夫。彩陶上的羊角纹和太阳图案。庄学本拍摄的为庆祝羌年而舞的羌族人。羌族,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茂县、汶川县、理县及周边地区,这四县的羌族人数占了全国羌族总人口的80%以上。2008年5月12日,强震猝然袭来......
-
〓 废物利用——《四千年农夫》第九章
迄今为止,中国、朝鲜和日本农民实行的最伟大的农业措施之一就是利用人类的粪便,将其用于保持土壤肥力以及提高作物产量。要理解这个措施的演变过程,首先要知道,在西方现代农业生产中使用旷物肥料就如同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煤一样广泛。但是,旷物肥料也仅仅是在近几年才在西方国家普及,供给短缺才得到一定的缓解。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东方国......
-
〓 《中国稻作史》目录
序言第一章中国稻作的起源、传播与分化一、中国稻作起源和历史神话传说二、中国野生稻的古今分布(一)中国古书上关于野生稻的文字(二)中国古代野生稻和现代野生稻的地理分布(三)中国古书中野生稻的问题三、考古发掘中所见的中国原始稻作(一)新石器遗址出土稻谷遗存的概况(二)考古发掘所见的中国原始稻作四、中国稻作起源与南方少数民族......
-
〓 从阿兹特克到墨西哥:艰难的独立
2010年对墨西哥人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是其独立200周年,而且还是墨西哥革命100周年。从1810年到1910年,再到2010年,墨西哥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00年。西班牙人入侵1518年至1521年西班牙殖民军彻底摧毁了阿兹特克王国,占有了广袤的土地和印第安人劳动力。今天的墨西哥在殖民地时期一般被称为新西班牙,是当时新西......
-
〓 气候变化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早期稻作农业
一、黄河中下游地区早期稻作的认识过程关于黄河流域的稻作问题,由于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的滞后,尤其是人们对气候变化认识的淡漠,着实经历了一个绵长的衍变过程。早在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进行考古发掘,出土有大量的石器和陶器,当他将这些文物带往瑞典进行整理研究时,发现一块陶片上附有植物遗骸,经植物学家......
-
〓 历史时期疏勒河水系变迁及相关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疏勒河是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河流,关于历史时期其水系的演变问题,前辈学者已从不同角度予以关注,但在方法与详尽程度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本文在充分发掘地方文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游记、考古材料,并结合自然科学相关研究成果,就历史时期各阶段疏勒河流域水系分布状况与演变过程进行了全面讨论,订正了一些广为流传的明显错误......
-
〓 《中国家庭史》卷首语
摆在读者面前的《中国家庭史》(五卷本)是迄今公开出版的第一部关于中国家庭史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原本是我在南开大学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日“中国家庭史研究”的课题。2004年4月我调到清华大学历史系工作,获得了该校亚洲研究中心的资助。期间召开过若干次国际性和全国性中国家庭史学术讨论会。[1]本项目的最终......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二)
二、朝贡与私商贸易唐承隋祚,对外持开放态度,发展友好关系。武德五年,唐高祖赐书高丽王高建武云:“朕恭膺宝命,君临率土,祗顺三灵,绥柔万国,普天之下,情均抚字,日月所照,咸使乂安。方今六合宁晏,四海清平,……方申辑睦,永敦聘好”[1]。尤其唐朝皇族颇染胡族血统,李昞、李渊、李世民三代,皇后孤独氏、长孙氏、文德氏,皆为胡姓......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