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动仪的历史真实和科学价值
【中国经济史论坛编者按】最近有人否定张衡地动仪,代表人物是方舟子。他从否定现实生活中地震预测预报的可能性进而否定历史上地震预测的科学成就。不少学者反对这种观点。本坛曾刊登中国社会科学报的系列文章。现在再刊登冯锐在科学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时把方舟子和何祚庥的质疑文章作为附录。近期,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彻底否定张衡......
-
〓 制订统一的税收政策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二章第三节
第三节制订统一的税收政策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秦汉时期也确定了以后2 000余年封建国家赋税和财政体系的基本框架。在我国封建社会政府经济决策中,奉行“量入为出”[1]的原则,这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视为封建社会社会自始至终坚持的一个原则。实际上,人们对此理解是不全面的,其中......
-
〓 我国古代税收名称略考
【内容摘要】我国古代关于税收的名称有很多,本文对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十多个税收名称一一作了简要考析,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过程。【关键词】古代;赋税;名称【作者简介】李波,夏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原文出处】《税收经济研究》(扬州),2011.5.69~72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
-
〓 [隋唐五代]其他农家与城市居民家庭生活状况——《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五章第四节
第五章家庭生计第四节其他农家与城市居民家庭生活状况“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同样,在任何时代,家庭之间的经济水平和生活状况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唐朝把城乡居民分成九等。九等广虽然不完伞是按照财产划分,户与现代的家庭也不一样,但基本上可以作为我们考察家庭经济情况的一个参考。关于唐......
-
〓 南诏大理国中心城市的发展
——《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第四章
在云南的历史长河中,南诏大理国政权的统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公元739年至1254年的五百余年间,大理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政权中心所在地就是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最好见证。在这漫漫岁月里,大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也领导着云南城市从萌芽状态到破土而出、从稀稀疏疏到雨后春笋般的形成、从弱小纤细至茁壮成长,走向......
-
〓 《“从下往上看”:英国农业革命》绪论
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向人们提供一条重要的经验:由于农业在前工业社会具有经济主导性,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就不免要从农业变革人手,必须有“农业的先期或至少伴随的发展”[1]。英国的现代化模式正是一个例证。农业革命率先开始,通过对土地关系、生产组织和耕作技术的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保证了英国现代化的全方位展开。英......
-
〓 战国秦汉史总论
前言战后中国古代史学史上最具冲击性的事件,是批孔运动。最初,在1972年7月,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氏在《红旗》杂志同年第七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的论文,认为中国自古代进人中世的分界点在于春秋、战国这一过渡时期。郭氏的这一论点,在他1952年出版的《奴隶制时代》中已经作了详细阐释。此时此刻,他为什么......
-
〓 熙宁大放淤的改土效益和技术经验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第二节熙宁大放淤的改土效益和技术经验一、大放淤的改土效益从熙宁二年至元丰元年短短的十年中,仅就有放淤面积的九处资料统计,共淤田645万亩。据此推测,当时淤过的农田总面积可能有数千万亩。放淤的结果,使大量的盐碱瘠薄低洼地得到改良,产量大幅度增长。黄河平原地势低平,河道排水不畅。宋代时不少河流如黄河、汴河、漳水、御河等因泥......
-
〓 《中国稻作史》目录
序言第一章中国稻作的起源、传播与分化一、中国稻作起源和历史神话传说二、中国野生稻的古今分布(一)中国古书上关于野生稻的文字(二)中国古代野生稻和现代野生稻的地理分布(三)中国古书中野生稻的问题三、考古发掘中所见的中国原始稻作(一)新石器遗址出土稻谷遗存的概况(二)考古发掘所见的中国原始稻作四、中国稻作起源与南方少数民族......
-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生计和生活状态——《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第六章第四节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第四节家庭生计和生活状态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一系列社会历史变动,家庭生计模式和生活内容较之两汉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一,随着南方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以水稻生产为经济基础的“南方型”家庭生计模式最终形成,渐与以旱作为主的“北方型”生计模式相匹敌;其二,由于游牧民族的大量涌入,北方地区的经济结构发......
-
〓 屠牛之禁
牛,作为家畜,实在不可轻视。牛耕与铁制农具的导入,使生产力获得飞跃性的发展,带来的农业革命,甚至改变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阡陌开而井田坏,于是出现了“初税亩”。这主要是牛的力量。当时牛耕的普及,从孔子弟子名字上,便可见一斑。比如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迄至两千年后的今天,人类甚至可以登上月球,走向宇宙,却依然还未能完......
-
〓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与近代科学革命——以达芬奇和布鲁内勒斯基为中心
作者简介:何平,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100083)欧洲近代科学在方法论、理论形式和宇宙观上区别于欧洲古典科学和其他文明的前现代科学。库恩曾用范式革命来概括欧洲近代科学变革。为什么这种以实验和数学方法而著称的范式在17世纪欧洲出现?这个问题从科学史在20世纪初成为一门学科时就受到关注,几乎每一部科学史都要触及......
-
〓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农林牧分布编》之三
关于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曾经有过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说,黄土地区根本不宜于森林的存在[1]。有的人说,黄土地区并不是没有森林,像中条、太岳、贺兰诸山和洮、湟、大夏诸河的下游也是曾经有过森林的,不过都是公元500年前后的事[2]。有的人则说,只有干旱地带才不能有森林。这些说法都未必与实际相符合。在悠久的历史时期中,黄河......
-
〓 工业耗水率分析和市区耗水量计算——《制度性干旱》附文二
一、工业耗水率2005年,火电用水635亿m3占当年工业用水总量1277亿m3的50%[01]。火电厂的主要工作就是制造高温高压水蒸汽推动汽轮机,但是,火电厂的动力蒸汽(工质水)是在闭合的系统内循环使用的,理论上不存在蒸发耗水。火电耗水主要是冷却水的蒸发(包括风力吹散)。使用循环水冷的冷却水蒸发耗水率大约为2%(蒸发占......
-
〓 催人泪下的家书——谷景生将军致女儿们的信
谷景生将军谷景生(1913-2004),山西人,中学在太原度过,1931年到北京,1935年参与领导“一二·九”爱国抗日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昆明市委书记。抗美援朝时在秦基伟任军长的十五军担任政委,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都出自这支部队。从朝鲜归国后,谷景生担任国防部五院政委、党委书记,院长是钱学森,负责我国导弹事业的......
-
〓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观
人口观即人口思想,一般指人们对人口现象的认识或看法,自有人类社会,就会有人口观。中国传统人口观是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在现在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研究中国传统人口观的发展及变化,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我国人口政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华封三祝”——“多福、多寿、多男子”,最早可......
-
〓 从地方资料看关中灌溉系统管理的演变
【内容提要】关中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和完善的灌溉管理系统,使得关中地区一度成为中华帝国的中心。本文系统回顾了关中悠久的治水历史,通过实地考察和图表绘制以及册簿、公牍和碑镌文字等地方资料,分别从地理和社会的角度对关中地区的灌溉管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关中灌溉系统管理的演变。千百年间,西安地区曾是中华帝国的心脏。关中充沛的人力资......
-
〓 皇室贵族园林中的筒车——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十三)
北宋建国之初即有宫廷利用筒车的有关记载:[开宝九年]六月庚子步至晋王邸,命作机轮,挽金水河注邸中为池。[1]开宝九年六月,上以晋王光义所居地势高仰,水不能及,庚子步自左掖门至其第,遣工为机轮,激水注第中。且数临视,促成其役。[2]这件事发生在北宋的首都东京,即河南的开封。金水河原为导自荥阳的京水。建隆二年(961),赵......
-
〓 江南开发中的大功臣——翻车
——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六)
上文已经指出,宋元诗文中有关翻车的记载大多数在江浙一带。江浙一带是《禹贡》中的“扬州”,土壤属于下下等的“凃泥”。这一地区原来地旷人稀、“火耕水耨”,气候湿热、时有瘴疠,北方人视为畏途,经过长期的开发,唐宋时代成为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开发取得这样的成功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翻车也功不可没。下面从......
-
〓 历史时期的“黄河清”现象初探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中游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导致下游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高,招致下游多次改道,洪水肆虐。黄河泥沙问题由来已久,从周秦以来,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古人曰,“黄河清,圣人生”,似乎黄河永无澄清的可能。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历史上确实有数十次关于“河清”的记载。遗憾的是“黄河清”作为一种自然和社会现象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