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权交易、资源配置与社会流动
——以19世纪台湾范家土地交易与家族兴衰为中心
【内容提要】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反思关于近世地权市场的传统成说,然而所利用的资料缺乏具体鲜活的案例。台湾范氏家族一百多年的土地文书,弥补了这一不足。本文还原该家族19世纪的地权交易与经营,再现范氏四代人的资产变迁以及家族兴衰,并结合部分其他案例,探讨传统地权市场在促进土地开发、配置生产要素上的机制。文书中丰富多样的契约关......
-
〓 论古代河西走廊屯田对绿洲生态的影响
关键字:河西走廊;屯田;绿洲生态;影响摘要:古代河西走廊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始屯田到清道光五年(1840年)至,历数一千九百多年,大规模的屯田促进了河西走廊政治、经济的发展,但这一系列的屯田过程中由于忽视了生态效应及相关的生态建设,造成绿洲植被萎缩减少,河流下游尾闾湖泊萎缩甚至干涸;过度的屯田及不合理的耕作方......
-
〓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陂塘灌溉工程的发展情况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编 大型渠灌及陂塘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第二章蓄水陂塘我国兴修陂塘的历史很早。传说夏禹治水时,曾从事“陂九泽”的工程。《诗经·陈风·泽陂》载:“彼泽之陂,有蒲与荷。”陈国西周已封,都宛丘,治今河南淮阳县。春秋中期,在淮南创建了大型蓄水陂塘芍陂。西汉时,陂塘工程在汉水、淮河流域得到较大发展,集中在汉中、南阳和......
-
〓 洱海区域城市化问题的分析
——《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第五章第五节
第五章大一统政权下洱海区域的地方城市五、洱海区域城市化问题的分析关于城市化的概念,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解释,且由于古代、近代和现代城市的发展有诸多不同,所以学术界对古代社会是否产生过城市化这一历史现象都存有争议。据我多年的城市研究经验,我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是发生过城市化现象的,且带有明显的阶段性。之所以这样肯定,是因为我赞同......
-
〓 洱海区域城镇经济的发展
——《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第五章第四节
第五章大一统政权下洱海区域的地方城市四、洱海区域城镇经济的发展如果说南诏大理国时期城市经济中工商业发展还不够成熟的话,那么1274年以后的数百年里,云南城市工商业大多开始有较明显的发展,逐步形成一个以大理为中心的城市市场体系。(一)手工业生产及其市场的发展1.中心区城市——大理城的手工业元朝以后,一些新兴的手工业生产出......
-
〓 中国稻作起源和历史神话传说——《中国稻作史》第一章(一)
第一章中国稻作的起源、传播与分化中国稻作起源的问题,是一个有待于不断探索的问题。迄今为止,明确了不少以前不清楚的或被忽略的方面,澄清了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观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开拓,更产生了以前没有预见到的问题。扼要的加以回顾,可以看出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最早是根据古书上有关神农氏教民种植五谷的传说,五谷之中包括有稻,神......
-
〓 蓝田人时期至两周之际西安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变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生态环境编》之四
我们祖国的锦绣河山,现在如此,过去也应该是一样的。不过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虽说过去和现在都是锦绣河山,其间却难免有一些差异。俗话说:“繁花似锦”。既然是繁花,就会万紫千红各呈异彩,在不同的角度观察都仿佛变化无穷。祖国的锦绣河山正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各种不同的变化。即令有所变化,其为锦绣河山则初无二致。我曾经有过这......
-
〓 [宋元时期]坊郭户:城镇居民和工商家庭——《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二章第四节
第二章“户”与家庭经济阶层第四节坊郭户:城镇居民和工商家庭城镇工商业家庭称作坊郭户,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其他市民。[1]宋代官府对坊郭户也划分户等,目的与划分乡村农家的户等一样,也是为了更方便地征派税役,与乡村农家的户等划分出现在汉代的情况不同,坊郭工商家庭的户等划分出现比较晚,《魏书》卷一一○《食货志》记载北魏孝明帝......
-
〓 隋唐五代家庭规模的总体分析——《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家庭规模与结构第一节家庭规模的总体分析隋文帝时期的家庭人口政策有一个矛盾的现象,即一方面限制三代同居的家庭必须析籍,比如隋初针对北朝末年北方地区户籍申报不实的情况,大力推行“大索貌阅”的人口普查活动,就曾经出台“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的措施。[1]在另一方面,在开皇末年,隋文帝又对于“家门雍穆,......
-
〓 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转与社会心态
【内容提要】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土地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以贵族、乡绅等为代表的土地阶级垄断了土地、掌控了政权,使土地获得了超经济价值的社会属性,成为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的基础。为获取政治权力,永久性地融入中上层社会,旧的土地家族、工商业者及其他职业者竞相购置土地。以土地为介质获得贵族和乡绅头衔,融入土地阶级,进而掌握政权成为......
-
〓 传统中国的非讼与好讼——清代与近代英格兰社会比较
【核心提示】与英格兰近代的状况相比,民众健讼和官不言利,都不足以作为清代基层官员惮于受理词状、强烈非讼的关键理由。在冤抑—伸冤表达模式的背后,一个关键原因恐怕是其处理案件的程序和方式。在中国传统中,非讼与好讼并存。政府反复强调息讼,而民间则存在积极要求政府介入的诉求,这两种截然对立的思想观念和实践倾向,实际状......
-
〓 太行山地区与粟作农业的起源
太行山地区是中国粟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第四纪全新世前后,太行山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为粟作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早期人类经常的采集活动为粟作农业的诞生准备了技术条件;多种原因造成的食物缺乏为粟作农业的产生提供了契机;野生的尾草的存在为粟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生物依据。以上条件的具备,使得太行山地区的先民们约在距今一万......
-
〓 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试论统一多民族中国及其疆域的形成
【内容摘要】由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及其政权多自称“中国”,以及当时一些政权虽没有自称“中国”,但为后来的“中国”所继承,并仍被称为“中国”等原因,致使中国古代自秦统一以后仍然存在复数“中国”的现象。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的发展,到了元朝统一全国,复数“中国”开始过渡为单数“中国”,明朝时期稍有反复,到了清朝......
-
〓 从古典著作看罗马的土地耕种方式
内容提要:农业是罗马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耕种又是关乎农业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罗马古典著作家的作品中,对于土地耕种方式,除传统的休耕外,还提到土地的翻耕、轮种和套种。这些耕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罗马农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关 键 词:古典著作;罗马;土地;耕种方式作者简介:范秀琳(1978-),女,辽宁大连人......
-
〓 [宋元时期]坊郭户:城镇居民和工商家庭——《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二章第四节
第二章“户”与家庭经济阶层第四节坊郭户:城镇居民和工商家庭城镇工商业家庭称作坊郭户,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其他市民。[1]宋代官府对坊郭户也划分户等,目的与划分乡村农家的户等一样,也是为了更方便地征派税役,与乡村农家的户等划分出现在汉代的情况不同,坊郭工商家庭的户等划分出现比较晚,《魏书》卷一一○《食货志》记载北魏孝明帝......
-
〓 蚕丝业——《江村经济》第十二章
蚕丝业是这个村里的居民的第二主要收入来源,这是太湖一带农民的特点。农民从事家庭蚕丝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近十年来,由于上面已讲过的原因(第二章第3节)有所衰退,并引进了蚕丝业的新改革。蚕丝业的衰落深深地影响了农村人民的生活。政府和其他机构已经作了各种尝试来控制这个变化,以减轻或消灭其灾难性的后果。我们所研究的村庄,是蚕......
-
〓 皇室贵族园林中的筒车——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十三)
北宋建国之初即有宫廷利用筒车的有关记载:[开宝九年]六月庚子步至晋王邸,命作机轮,挽金水河注邸中为池。[1]开宝九年六月,上以晋王光义所居地势高仰,水不能及,庚子步自左掖门至其第,遣工为机轮,激水注第中。且数临视,促成其役。[2]这件事发生在北宋的首都东京,即河南的开封。金水河原为导自荥阳的京水。建隆二年(961),赵......
-
〓 古代稻谷(米)的贮藏——《中国稻作史》第五章(一)
第五章中国古代稻谷(米)的贮藏和加工一、古代稻谷(米)的贮藏古代稻谷(米)的贮藏有临时性和长期性的不同。临时性的贮藏没有固定的地点,便于随时取用或运输,其贮存的器具有蓧、蒉、筐、筥、畚、{竹屯}等。长期性的贮藏有固定的场所和构筑,供大量谷物的蓄贮。王祯《农书》把临时性的贮放谷物的器具归入“蓧蒉门”,而把长期性的蓄积谷物......
-
〓 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贯穿与体现着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饮食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内含着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与特征,而且也述说和传达着该民族的文化传统。由中国饮食与中华文化的结合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的“美食”文化,是在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中经过无数前贤思想和智慧的熔铸与打造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
-
〓 明代屯门地区海防与贸易
古代屯门包括今香港和深圳南头等地及附近海域。按照林天蔚先生的界定,古代的“屯门”(Tuman, Tumman)有两层意义:一是屯门镇,原指海道范围,由今日的南头,东延至大鹏湾,包括一切海岛。二是指陆地上的南头及香港的陆地[1] 。无论从海外交通与海防形势看,屯门地区都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它位于珠江口与南海交通要冲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