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南北文化互动看江南地域精神
谈到江南社会的传统意识,人们讨论最多的是其强烈的“经世致用”倾向,并归之为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其实,“经世致用”并不是实用至上,而是注重从实际出发,开放包容,灵活应变,开拓创新,其中蕴涵的是求真务实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南北文化互动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成为江南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自主开放:从“化外”到“化内”从历史的角度......
-
〓 政府的水利建设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节政府的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灌溉和排涝两个最基本的功能,是获得农业丰收的重要保证,故水利工程在我国封建社会自始至终受到政府的重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古今社会的一个共识。“水利”一词较早见于战国末期问世的《吕氏春秋》中的《孝行览·慎人》篇,但其所讲的“水利”,与后来的水利工程概念有比较大的差异......
-
〓 大逆转:“保水农业”的终结和“大水荒”的降临
——《制度性干旱》第四章
一、建国以来田亩制度回顾继70年代中国发生人类历史上最为恢弘的农业灌溉革命之后,在80年代,中国农业再次发生了令史家瞠目结舌的巨大变故:中国农业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制”——“包产到户”,农田被分割为人类农耕史中从未出现过的“极度细碎化”,其细碎程度甚至影响到了汉语语汇系统—连描述土地的不定量词都由“块”变成......
-
〓 迈步田野之间——《四千年农夫》第八章
3月31号早晨八点,我们搭乘上海到南京的火车前往位于上海西面、离上海32英里的昆山考察那儿的土地。火车一等座的票价则是1.6元,二等座的票价是80分(墨西哥币),三等座票价是40分,换算成我们的货币则分别是每英里2美分、1美分和0.5美分。这儿到南京的距离是193英里,乘坐二等座的费用是1.72美元,换句话说,每英里不......
-
〓 中国园林西传研究
16-18世纪,以西方传教士为主要媒介,中西双方展开了大规模平等的建筑文化交流,就实际效果来看,西方从中受益的程度远大于中国:“中国热”席卷西方,丝绸、陶瓷、茶叶等中国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对西方洛可可艺术的诞生产生了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园林艺术的西传,打破了西方古典主义园林艺术一统天下的局面,......
-
〓 论中国古代借贷的产生及其演变
【内容摘要】借贷计利,并非社会的永恒存在,它有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原始农村公社时期,“贷”是一种无偿的给予、支援.,西周以后,随着农村公社井田制的破坏,私有制的发展,“贷”具有了“借”的内涵,此种借贷,需要归还。春秋时借贷需还已属常事,但少有计息者。春秋中后期,生息借贷逐渐增多,进到战国时期,借贷生息计利已成社......
-
〓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的发展及其特征
【作者简介】徐国利,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安徽合肥230039)。国家起源问题是国家观中的重要问题,“国家的定义和起源问题是所有国家观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从哪个角度去认识国家的本质。”(王振海《关于国家起源本质与特性的再思考》,《文史哲》1999年第3期)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和史学家对......
-
〓 西夏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核心提示】要全面提高西夏社会历史研究水平,释读西夏文字、考释西夏文献固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熟悉和认真掌握汉文献也是极不可或缺的。实际上,目前在考释西夏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常识性错误,或不能进一步深入考释的诸多问题,其深层原因之一,就是不熟悉汉文献资料。1908年黑水城西夏文献出土之前有西夏社会历史研究而没有西夏学......
-
〓 长江流域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第七章
东晋(公元317—420年)南朝(公元420—589年)时期,作为农业生产中心的长江流域,由于明显地承担着基本经济区的作用,。因而其重要性增加了。自唐朝(公元618—907年)以后,这里就成了基本经济区。但从政治上看,重心仍然在北方。由于北部边境的游牧者入侵的不断骚扰,则提高了北方各省在战略上的重要性【1】。尽管基本经......
-
〓 海洋与古希腊文明
十六世纪欧洲人的航海罗盘公元前6世纪雅典人的船编者按:欧洲古代文明是在大海中孕育出来的。在过去的500多年中,一个又一个欧洲强国先后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成为叱咤风云的主角:16世纪有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荷兰,19世纪有“日不落帝国”英国。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这些国家既是世界大国,更是海洋强国;一旦丧......
-
〓 长芦盐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工具
【内容摘要】长芦盐区古为幽燕之地,西周初期海盐生产已有相当规模,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长芦盐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生产方式不同。从早期的“煮海为盐”到滩晒、民国的晒盐制直至解放后的集中式盐田生产,彻底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取得了高产、稳产、高效率。【关键词】不同时期;长芦盐业;生产方式【作者简介】王惠仁(1944—),......
-
〓 岩画与岩画研究
【核心提示】岩画是史前无文字时期人类活动的遗留物,距今或许几千年,或许几万年,它的存在给我们提供了了解史前人类的证据。把岩画仅仅作为艺术形式,在今天看来有失偏颇,岩画是史前人类用艺术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一个综合体,是我们了解早期祖先活动的一扇窗口,是记载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的历史书。岩画是史前无文字时期人类活动的遗留物,距今......
-
〓 把社会、经济、政治放回二十世纪中国史
二十多年前曾在哈佛大学以“中共农村根据地(1922-1949)”为主题举办过一次著名的会议。那次会上,霍夫海因茨(Roy Hofheinz)尖锐地批评了对他的观点进行质疑的众多年轻学者。他遭到质疑的观点是“革命或反革命之成功的条件基本是人们行动的产物,而不是社会结构、经济或人口学的确定不移的事实。”(霍夫海因茨,197......
-
〓 《华北的农村》第一章总论
民食有许多人说,中国人是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面者乃指的是小麦面粉。按南方人吃米,这句话是不错的,而北方人吃面,就绝对靠不住了。这件事情,不但值得谈一谈,且是极应该谈一谈,因为这于治国安邦,有绝大的关系。在未谈军国大事之前,先谈谈吾国人的食品。南方人吃米,是不错的,可以说是绝对的吃米,虽然偶尔也有些面食,然不过是点缀......
-
〓 西王母研究从一般走向深入
西王母是昆仑神话中的女主神,也是中国千百年来最有影响的女神之一,因此历来为学界所关注,下面仅就国内西王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作一简述。民国时期的初步研究汉魏以来,文人编辑校注《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到近代,随着对世界地理的认知和西方学术思想的输入,学界开始运用新的知识理念、现代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重新审视西王母神话......
-
〓 《唐宋帝国与运河》节略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一篇
【说明】《唐宋帝国与运河》是先师全汉升院士在1944年出版的代表作,在中国经济史学界具有非常重要地位。谨将逾十万言之原书节略为二万余字,供研究中国经济史及唐宋史的同道参考。第一章 绪论 隋炀帝因为要游幸江都而开凿的运河,完成不久之后,由于历史上其它因素的影响,在此后的六百多年内变为唐宋帝国的大动脉。这一条动脉的......
-
〓 寻找古昆仑山——困扰中国学者两千三百多年的一个伪命题
引言众所周知,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圣地,海内外华人共祖的轩辕黄帝乃昆仑山之神。可是,这块圣地究竟在哪里?从2300多年前的屈原开始,就已经发生了疑问。此后,雄才大略、驱匈奴于万里之外的汉武帝;开创“康乾盛世”、奠定中国现有版图基础的康熙大帝,都曾动用国家的力量予以追寻,却并未取得令人信服的定论。此外,上至开创中国史书......
-
〓 [宋元时期]家庭生计的安排——《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三章第二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第二节家庭生计的安排我国古代农民的“家庭生计”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的物资设备和条件,如田地、房屋、生产生活用具、衣食及其他消费资料;二是基本的生产与生活技能和经验知识;三是日常生产生活的全部制度性与习惯性安排。[1]后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其他章节叙述,这里只考察第一个方面的内容。一、修房......
-
〓 中国社会经济史上的法则问题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法则到现在为止,我们已有理由,已有根据,把历史看作一个统一的,有规律的,异常多方面的和矛盾性极复杂的过程。但在过去,在一般史学家眼光上,历史即使不是太单纯的,不是没有矛盾的,但其不单纯与矛盾,却正好被看为没有规律,和不能统一来说明的症结。18世纪19世纪上半期的有名著作家,罕有注意历史的因果关系者......
-
〓 大唐帝国的中兴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五章
第五章大唐帝国的中兴与运河上述安史乱后大唐帝国日渐衰微的势运,到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又有了转机。宪宗自即位以后,于元和“元年,平夏州(在今陕西横山县西)。二年,平蜀斩(刘辟)。三年,平江东斩(李)锜……五年,擒史宪诚,得泽(今山西晋城县)、潞(今山西长治县)、邢(今河北邢台县)。七年,田弘正以魏博六州来受常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