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唐帝国的极盛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三章
第三章大唐帝国的极盛与运河高宗以后政府因长安物资供给困难而常常迁往洛阳办公的情形,自开元二十四年玄宗由洛阳西返后即告终止;此后他便长期住在长安,不再东幸。开元二十四年后政府所以能够长期驻在长安,主要由于关中的经济状况发生激剧的变化,即关中的物资供给由过去窘困贫乏的状态一变而为丰富宽裕,足以供应中枢因经费开支激增而起的对......
-
〓 说宰相
“宰”、“相”之称,分别见于殷、周、春秋之时,但连称则始于战国。如《韩非子·显学》:“宰相必起于州部。”秦汉以后,宰相制度确立,自此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历代统治事务中发挥了仅次于君主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宰相设置的必要性所谓宰相,在中国古代除辽朝外一直不是正式官名,而只是约定俗成的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一个或数个经过精选......
-
〓 秦汉时代“分家析产”与亲属关系——《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第五章第二节
第五章秦汉时代的家庭面貌第二节“分家析产”与亲属关系亲属关系,包括家庭内部关系和家庭与家族、家庭与姻亲之间的关系,是家庭史研究应该着力考察的重要内容。在秦汉时代,这些方面都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就家庭内部关系来说,父权独尊、夫主妇从的关系模式,在秦汉时代已经完全确立下来。不过,妻子的地位尚未降至历史的最低点,母亲(特别......
-
〓 “行业组织”抑或“服役名册”?
——宋代“团行”和明代“铺行"的性质与功能
一、引言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中,广泛存在着商人或手工业者的同业组织,不同语言里其称呼各不相同,英语称之为“9ui]d”或“gild”,中文通译为“行会”,有时也译为“同业公会”,或音译为“基尔特”。欧洲不同城市的行会组织差异颇大,但又有共同的特征,正如皮雷纳所说:“尽管各地的同业行会在内部自治权的限度上、在政治势力上都有所......
-
〓 典型形态:“宋型家庭”的规模和结构——《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章家庭的类型和传延方式第二节典型形态:“宋型家庭”的规模和结构血缘关系是划分家庭类型的主要标准,也是考察家庭形态的主要依据,社会学讲的核心家庭、扩大的核心家庭,就是按照家庭中只有直系血缘关系,还是同时含有旁系血缘关系来划分的。有关论著习惯讲“家庭的规模和结构”,把规模即家庭人口的数量放在第一位,反复查核计算,甚至精......
-
〓 循化县撒拉族民族文化考察记
编者按:“西北民族走廊”是我国民族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最初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主要指青海、甘肃间的狭长地带。这里分布着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土族、裕固族五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他们与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杂居,具有大量值得深入研究的人文现象。本报“西部纵深行”小组行进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对这五个民族的人文风情进......
-
〓 隋唐宋元陂塘工程和修筑管理技术的进步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节陂塘工程和修筑管理技术的进步一、陂塘工程技术的进步隋唐宋元时期,南方大、中、小型陂塘堰坝大量修筑,在工程技术上取得不少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在陂坝的类型上有发展除普遍修建土坝外,还筑有土石混合坝。如东钱湖的湖堤,有的堤段临水面用条石砌筑,背水面夯筑土体,成非溢流挡水坝[98]。这种坝型能很好地抵御风浪的......
-
〓 关于传统经济的通信(下)
(十五)拜读大作前稿,我曾说多种资源配置机制的理论是一大创造。这次修订稿,提出各种机制之间及其主体利益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是又一创造。市场机制显然是最主要的调节器。这样,整个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有了一个系统的理论。这个理论的框架已形成,至于其完整化,恐怕要等发表后,听取时贤评论,再作修正补充。在“通古今之变”上,本文以......
-
〓 关于[隋唐五代]家庭财产析分的若干问题——《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家庭财产的析分第一节关于家庭财产析分的若干问题我们在分析家庭结构的时候,曾经指出三代是否同居是一个关键概念。换句话说,父母在,成年兄弟结婚生子后是否分家,是判定家庭结构的关键所在。从家庭生活上说,成年兄弟结婚之后是否仍然在一起生活,最大的变数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成年兄弟已经有自己的经济收入或者比较独立的劳动能力,不......
-
〓 《中国家庭史》第四卷《明清时期》目录
《中国家庭史·明清时期》,余新忠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作者简介:余新忠,l969年生,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2005年在日本京都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明清以来江南区域社会史和医疗社会文化史。著有《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
-
〓 草原文化的思维特征及其现代变迁
——以对蒙古族思维方式的分析为视角
把草原文化作为整体对象研究,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草原文化在理论建设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学理上研究草原文化的成果还不多见,特别是关于草原文化思维方式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上看,关于草原文化思维方式研究的专门成果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对草原文化思维方式的概括还处于抽象阶段,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理论......
-
〓 西方现代民主社会欠下沉重生态债务
3月15日运动已经表明西方现代民主社会欠下了深重的债务。同时现代民主面对一项对政治生态隐蔽的债务,它扩大在空间(跨国的相关性)、时间(跨世代的相关性)和整个自然界(中心生物和物种间的相关性)为扩大个人的自主权和集体的团结斗争中的隐蔽债务。特别是这种民主不习惯于在它的进程中把某些方面结合起来,除了扩大我们团结的范围,为了......
-
〓 中国历史上的救灾思想与政策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灾害的博弈中,产生了一系列针对农业生产特征,维护社会再生产的救灾、抗灾的思想、政策与措施,可以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为救荒而事先建立的仓储制度;救荒的国家赈济措施;政府的实蠲和灾赈;政府用以恢复生产的政策措施。【关键词】救灾;抗灾;以工代赈;农贷;华洋义赈会【作者简介】刘方健(1954一),男......
-
〓 论草原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文化交流大通道,千百年来,围绕着这条大通道,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东西方文化以此为纽带碰撞、融合、升华,对人类文明的产生,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商贸通道的雅称,以丝绸贸易为商品流通标识。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有4条:其一为“沙漠丝绸之路”,从洛阳......
-
〓 智慧讲义:古希腊的思辨传统与科学精神(下)
有限与超越在古希腊时期,对哲学思辨的崇尚之所以最终升华为一种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还在于古希腊人对人性本质的理解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态度。这就意味着,带有浓厚科学探索意味的哲学思辨不仅是少数贵族哲学家把玩的思维游戏,而且还是一种能为人提供安身立命之所和个体生命价值的文明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意义上的科学,本身就是文化传......
-
〓 亲属关系的扩展——《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第五章
使得家的各个成员联系起来的基本纽带便是亲属关系。但家并不把它自己只限制在这个群体之内。它扩展到一个较广的范围,并使亲属关系形成较大社会群体的联系原则。1.父系亲属关系的扩展家是一个未分家的,扩大的父系亲属群体,它不包括母亲方面的亲戚和已出嫁的女儿。父系方面的较大的亲属群体是这样一个群体:即其成员在分家后,仍然在一定程度......
-
〓 《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周振鹤序
李庆新本书是以广州及岭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航海活动以及海外移民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探讨与之相关的社会变迁和政府组织及行为,并因之而透射出中外关系史的多个侧面的内容。研究时段则上从汉代下至19世纪,在在都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区域研究的结晶。尤其是明代以下部分更是作者倾注最多心血的成果与独具慧眼的心得,对于郑和下西洋研究的深化,......
-
〓 财产与继承——《江村经济》第四章
1.所有权在开始讨论财产和继承问题以前,有必要在本章加述一节所有权的问题。关于土地所有权问题,我将在以后章节中论述。所有权是一物与个人或一组人之间的一定关系。所有者根据惯例和法律规定,可以使用、享有和处理某物。关于这一问题有下列三方面需要研究:所有者、物、所有者与物之间的关系。我们从村里的人了解到他们对财产的一种分类办......
-
〓 《四千年农夫》部分章节摘录
【提要】在我们乘船或是乘火车游历上海、嘉兴和杭州的过程中,经常看到人们将稻田里的土壤挖出,之后将其堆放在运河沿岸或是直接倾倒进运河里。迄今为止,中国农民实行的最伟大的农业措施之一就是利用人类的粪便,将其用于保持土壤肥料以及提高作物产量。保护自然的第一课在我们乘船或是乘火车游历上海、嘉兴和杭州的过程中,经常看到人们将稻田......
-
〓 关于农业与文化的关系
【作者简介】唐珂(1969—),男,中国农业博物馆馆长。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延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创造了上下五千年的灿烂辉煌历史。作为泱泱农业大国,有着上万年的农业文明史。农业生产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衣食物品,也为中华文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