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佃制下土地买卖的演变及其影响(下)——以皖南徽州地区为例
四、地租买卖的零碎化、日常化和计价标准的变化地租买卖数量不受田号、丘块的限制,可以随意抽取和拆卖,又无须勘验、交割土地,契据则往往因“同他产相连,不便缴付”,多不验交,地租买卖变得异常灵活、简便。卖主为了减缓田底的流失,通常在满足现金需求、解决家庭困难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零敲碎打的办法,减少每次售卖租额的数量。一般每次......
-
〓 [明清时期]治家观念——《中国家庭史》第四卷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家庭生计是指家庭生活的计划、安排与生活的状况,本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概念,大体属于经济的范畴。在以往的经济史研究中,虽然也多会涉及家庭经济,但关注点大都集中在土地赋税制度、工商业和租佃关系等虽与家庭经济有关但并非家庭内部的经济活动之类的内容上,对家庭生计的探讨较为缺乏。近来,一些研究者在关注农民经济史时,也开......
-
〓 蒙古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生产方式——《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几个基本问题任何民族和国家的一定生产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因每个民族和国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而产生了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息在蒙古高原为中心的蒙古族,在继承了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游牧经济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人与牲畜、牲畜与草场、人与野生动物协调发展的关系,保护了生态环境和......
-
〓 大唐帝国的崩溃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六章
第六章大唐帝国的崩溃与运河宪宗元和年间以后,运河对于南北的连系又渐渐由密切变为松懈,其后更完全失却它的作用。在唐末运河不能把军事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连系起来的形势下,大唐帝国遂跟着本身力量的丧失而整个崩溃下来。宪宗死,穆宗立。穆宗长庆二年(822—823),久已停止的汴州军乱又再死灰复燃[1];在过去不像汴州那样常常叛变......
-
〓 中国社会经济史上的法则问题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法则到现在为止,我们已有理由,已有根据,把历史看作一个统一的,有规律的,异常多方面的和矛盾性极复杂的过程。但在过去,在一般史学家眼光上,历史即使不是太单纯的,不是没有矛盾的,但其不单纯与矛盾,却正好被看为没有规律,和不能统一来说明的症结。18世纪19世纪上半期的有名著作家,罕有注意历史的因果关系者......
-
〓 淮汉流域陂塘水利的衰败
一、南阳陂塘水利的衰败南阳盆地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汉水流域,盆地西、北部系伏牛山区,东靠桐柏山地,盆地内河流发育,自山区东南、西南流,汇聚于唐、白河,唐白河于扇形盆地南端出境。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富足充沛的地上与地下水资源,加上悠久的荆楚农业文化和南北通衢的条件,使得南阳盆地的水资源开发自古以来就是得天独厚的。西汉召信臣......
-
〓 探访东巴:纳西族的民间“智者”(“走进东巴文”之二)
东巴,意译为“智者”。历史上,东巴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多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于一身,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东巴们写东巴文、诵东巴经、做祭祀活动,跳东巴舞、画东巴画、唱东巴歌曲。东巴文化指的就是这样一个文化体系。正如学者兼大东巴和力民所说,没有东巴,东巴文书写的经典会变成“机械的文字”;没有东巴,东巴文化......
-
〓 从历史学到海洋人文社会科学——杨国桢先生的学术轨迹
【作者简介】陈思,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生,专业方向:海洋经济史。11年11月11日,“海洋文明与战略发展高端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就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性,海洋文明与中国历史的关联,海洋文明与中国未来的发展,发表精彩的演讲。他们呼吁人文社会科学界从战略的高度和文明的全局关注海洋......
-
〓 说宰相
“宰”、“相”之称,分别见于殷、周、春秋之时,但连称则始于战国。如《韩非子·显学》:“宰相必起于州部。”秦汉以后,宰相制度确立,自此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历代统治事务中发挥了仅次于君主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宰相设置的必要性所谓宰相,在中国古代除辽朝外一直不是正式官名,而只是约定俗成的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一个或数个经过精选......
-
〓 革命者马宾
他曾官至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如今年近百岁,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材料、见客人,保持着对社会事物的高度关注。围绕着他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99岁的马宾老人静静地坐在迎门的一张椅子中,身旁倚着拐杖,微笑着向前张望。这是一个衣着朴素、看似普通的老者。但谁能想到,这位外表沉稳的老者竟然有着一个复杂而传奇的人生:抗日战争期间,他是英......
-
〓 探寻人类文字的“活化石”——东巴文(“走进东巴文”之一)
祖国西南边陲,距离赤道最近的大雪山——玉龙雪山四周,聚居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纳西族。千百年来,纳西人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并创造了神奇的纳西语和东巴文。纳西语是纳西人自己的语言,而东巴文则是纳西人发明的文字。东巴文具备图画和象形文字的双重特点,用生动曼妙的图形勾画出纳西族先民对世界万物的认识。作为世界范围内......
-
〓 绪论——《唐宋帝国与运河》第一章
绪论隋炀帝因为要游幸江都而开凿的运河,完成不久以后,由于历史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此后的六百多年内变为唐宋帝国的大动脉。这一条动脉的畅通与停滞,足以决定唐宋国运的盛衰隆替,其关系的密切简直有如真正的动脉之于身体那样。本书写作的目的,就在从动态方面考察这条动脉与唐宋帝国的关系。隋炀帝自大业元年(605—606)起开凿的运河......
-
〓 开封犹太人对儒家文化的认同
开封犹太社团的消失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而开封犹太文化的儒化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内在因素。虽然在17世纪以前从整体上保持了犹太教信仰,但犹太教的儒化倾向早已肇始。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中,犹太人对儒家文化从局部适应发展到整体认同,犹太教的核心思想逐渐被儒教所涵化,也正是伴随着犹太教儒化进程的完成,不可阻挡的同化潮流最终改写......
-
〓 论中国古代社会的腐败与世风
综观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王朝的政治实践,不难看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大多高张惩贪倡廉的旗帜,并采取了一系列反贪倡廉措施,形成了一套日趋完善的制度。同时,历代仁人志士和普通百姓也都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对清官廉吏击节赞叹,并以各种形式褒廉贬贪,期盼弊绝风清的治世出现。然而,结果却总是与愿望相违。清官廉吏虽代不乏人,但贪官污......
-
〓 礼仪、习俗与气候变迁和环境演变关系的思考
——《江汉论坛》2011年第8期环境变化与社会变迁笔谈之三
【作者简介】潘晟,男,1975年生,江苏常州人,历史地理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天津,300387。一、目前利用历史文献资料研究气候变迁与环境演变存在的区域局限自从竺可桢开创利用历史文献资料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科学方法以来,无论是气候的冷暖序列重建,还是干湿序列重建,都得到了十分深入的讨论,在文献的认......
-
〓 《四千年农夫》部分章节摘录
【提要】在我们乘船或是乘火车游历上海、嘉兴和杭州的过程中,经常看到人们将稻田里的土壤挖出,之后将其堆放在运河沿岸或是直接倾倒进运河里。迄今为止,中国农民实行的最伟大的农业措施之一就是利用人类的粪便,将其用于保持土壤肥料以及提高作物产量。保护自然的第一课在我们乘船或是乘火车游历上海、嘉兴和杭州的过程中,经常看到人们将稻田......
-
〓 神话故事、英雄史诗、哲学、宗教中的生态智慧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第三章第二节
第二节神话故事、英雄史诗、哲学、宗教中的生态智慧自然界是由天、佛祖创造的还是物质自身发展的产物,这两种观点的对立和斗争一直贯穿在蒙古族自然观当中。同时,对以上问题所持的不同态度也影响了对自然界变化、发展的状况、动力等问题的回答。与所有民族的发展历程一样,早期蒙古族也经历了文史哲不分的历史阶段,故在此我们把这些问题放在一......
-
〓 《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绪论
第一节本卷的基本内容和编写主旨本卷叙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中国家庭的起源、发展演变。远古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此漫长,占去了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在此期间,社会形态和文化阶段经历了多次巨大跨越,中国家庭亦起源于此一时期,并在此间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变迁,其中需要梳理的问题十分复杂、头绪繁多。而与以后时代相比,有关这一时期家庭历史......
-
〓 隋唐宋元南方陂湖塘堰的发展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编水网圩田和挡潮工程技术的发展第三章陂湖塘堰山丘高亢地区,地表水易流失,干旱是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而一降大雨,又易发生山洪,毁坏农田和房屋。因此需要修建蓄水工程,拦蓄水流,达到滞洪和灌溉农田的目的。陂湖塘堰是南方山丘地区农田水利的主要工程形式,有利用环山抱洼的有利地形,修筑长堤,围成陂湖的;有在平地凿池,或......
-
〓 “天下之中”与古代中原生态环境的变迁
自全新世以来,尽管中原地区地貌略有变化、气候也不断波动,但总体而言中原的生态环境是优越的。一、“生态过渡带”的气候特征(一)新石器时代至殷商时代——温暖湿润的适宜环境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距今约1万年左右,在此期间,地球的发展经历了更新世最末一次冰期之后进入了全新世时期。在此之后,气候不断回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