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过年回家是陋习?看问题岂能只重功利
春节回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尊重它,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应允许它在社会博弈中,逐步调整归位。贸然贴上“陋习”的标签,未免粗暴。一年一度的春运正紧张地展开,网络名人罗永浩在微博上表示:“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陋习。”引来各方争议。表面上看,此观点有合理一面:如大家不是集中在春节,而是分散回家,交通压力将大......
-
〓 儒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创新是指继承往圣和诸子基础上,度越往圣和诸子,既不是照着讲,也不是接着讲。不管哪种学术文化、哲学理论思维,若封闭自我,自我设限,便是一条自杀之路。创新的核心是儒学哲学理论思维的创新,即理论体系的创新,学术观点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网络普及化、文化多元化的情境下,宇宙性、世界性已成为......
-
〓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校内36位教授,用六年多的时间,撰写了《中华文明史》(四卷本)。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和此书的主编之一,袁行霈教授在撰写过程中不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华文明的历史究竟能给21世纪的人类什么启示?在2006年北京论坛开幕式上,袁行霈教授以《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为题作了主题发言。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
-
〓 语言文字立法是百年大计——访毕可生
毕可生1927年出生,曾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甘肃省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分部副主编。近年来主要研究语文社会学问题,先后发表《汉字社会学研究》、《汉字发展规律社会学考辨》、《走出西方语言学的误区》等论文。记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并付诸实施。请您从社会学角度谈谈对......
-
〓 李汉秋:人伦情义是年味儿的源头
“要想让过年有年味儿、有吸引力,恢复和保护传统习俗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为过年注入一种精神力量,那就是人伦情义。”我国著名人文学家李汉秋这样认为。“你看春运路上的人山人海。”他说,“不远千里,不辞劳苦,再苦再累也要赶回家,与亲人一起过年,这中间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人伦情义。”年味儿承载着民族自信“年味儿淡了。”近年来,每逢......
-
〓 今天仍在受凌辱的伟大逝者
《收获》杂志设立了“走近鲁迅”专栏。我想,这是十分及时的。因为,直到今天,鲁迅仍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具有最大影响的一个,但他同时也是受歪曲、诬蔑、攻击最甚的一个。为了不辜负鲁迅留下的这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现在确是到了应该“走近鲁迅”的时候了。深具讽刺意味的是:鲁迅在晚年最赞美的几个青年作家(包括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从四十......
-
〓 岁月坚硬 人情温暖 精神传承——读詹福瑞《俯仰流年》有感
《俯仰流年》,詹福瑞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6月第一版,38.00元 岁月坚硬:追忆似水年华的叙述方式阅读《俯仰流年》,我们可以看到,亲人的乡土生活、童年的乡土记忆、学者的命运沉浮、同辈友人的生活遭际,通过追忆的叙述方式,一一在詹福瑞先生笔下展现。在文学史上,对岁月流逝的感怀是......
-
〓 话说儒家思想与人权标准
一本月18日上海《东方早报》第16版刊登了一则题为《中国官方首次表态:儒家思想同人权标准同等重要》的消息,消息称新任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日内瓦的常驻代表何亚非先生于前一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亚洲价值观或者说儒家思想同人权标准同等重要,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而是一种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肯定人权具有......
-
〓 孔子不是包治百病的江湖郎中
9名省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建议在广州海心沙广场立个孔子像。昨天有报道说,消息传出两个小时内网友评论数已有150多条,可惜“大多数为批评的声音”。小子不敏,却亦想战战兢兢地加入“大多数”之列。胡乱猜测,这应该是受了前些天天安门广场那儿已经立了个孔子像的启发吧?那里要干什么不大清楚,这里开宗明义,而且意义非凡,要借此引导......
-
〓 我们从儒家那里继承什么,又该怎样继承
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雕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在天安门广场地带引人注目。雕像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题字者为饶宗颐先生。对此,有学者说,孔子回来了。以共同价值为标准,抽象继承为方法,现代阐释为途径,大约就能解决“继承什么”和“怎样继承”的问题。孔孟的“仁学体系”,它有一......
-
〓 所谓“民国范儿”到底是什么?
所谓“民国范儿”,是一种独立、开放的精神,具体说,就是容易与人合作,但不容易被奴役。我们今天看民国时期的年画或者其他广告图片,会发现那个时代的女性同样信心满满,有独特的风味。最近,台湾与新加坡的媒体都在关注大陆的“民国热”。台湾一家媒体如此描述:“被大陆学者称为‘民国范儿’(范儿,北京话,意谓气质、情调,也有风格的意思......
-
〓 学术商品化批判
商品,意指可以用金钱购买的物品,是为了盈利而制造出来并投诸市场,进行现金交易的产品。学术商业化就是把学术研究视作赤裸裸的盈利的工具,把研究成果作为冷酷无情,只具有交换价值的东西,在社会上兜售。如此,学术神圣的灵光变为利己主义的交换价值,作为公器的学术研究也沦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学术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尊严,而消减了它的......
-
〓 儒学与当今全球性三大难题
要了解儒学对当代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先得了解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些什么要解决的问题,而儒学能不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那么,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有哪些呢?我认为,归纳起来有三大问题: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目前人与自然的矛盾已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二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这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
-
〓 《天下粮仓》逗你玩
我看清宫戏,无论是正说还是戏说,都从不较真,只是当作消遣。包括那被评论家斥为庸俗低俗媚俗之最的“还珠格格”小燕子,我也禁不住诱惑,总是一面检讨自己鉴赏品味太低,难登大雅,一面暗骂这琼瑶真会编戏,明知她在不断地设套,却就是心甘情愿地往里钻,津津有味地一路看下来。《还》剧何以有如此魅力?细细想来,就因为那“戏说”情节虽几近......
-
〓 追星也成学界风
眼下最为抢眼的是一帮明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受到媒体与大众的格外的关注,风头之劲,不出绯闻的总统也无法与之争锋。而明星的耀眼,也并非自己真的有多少闪光之处,主要是有一大帮追星族宠着他们,让他们找不着北了,于是便有某歌星的让歌谜为其系鞋带的狂态,便有某球星对球迷拳打脚踢的勇武亮相。对于少男少女的追星倒也无可厚非,......
-
〓 21世纪佛教研究之我见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多元复合的传统文化结构中,儒、释、道三家是最重要的三大板块。中国的佛教虽源自印度,但在漫长岁月的流传中已经与中国旧有思想文化和习俗密切结合,演变成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佛教不仅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也传播到东亚的朝鲜、日本等国,并作为文化载体为......
-
〓 不必对中国“口述历史”的未来悲观
国内媒体纷纷报道,以睿智、幽默的主持风格而闻名国内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认为中国的口述历史制作被世界各国“远远地被抛到了后面”。并由之提出,中国口述历史制作呼唤更多有识之士。(据新华网)崔永元不是第一次公开讲“口述历史”。早在2008年11月,他在国内一家媒体主办的讲坛上就主讲过“口述历史”。据说,那是崔永元第一次事......
-
〓 国学何须时尚化——从“汉服运动”说起
当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以文化为资本的新经济时代,商业愈来愈凸现主导社会时尚的趋向。商家的炒作,已经长驱直入到从不以商品论处的国学领域。全民汉服21世纪以来,学术界一大盛事是国学的复兴,一个深藏在图书馆、寂寞良久的学问突然兴起,国学院、国学班、从幼儿到大学的国学教育遍地开花,并很快走向民众,形成社会思潮,这足以说明它已赢......
-
〓 关于加强人间佛教理论研究的建议
当代中国佛教在建立和发展与社会主义相协调适应的体制的过程中有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其中宏观的人间佛教问题是带有指导意义的理论问题,是有必要组织力量进一步加以研究和阐明的。中国曾是历史上北传佛教的中心,对亚洲各国的佛教文化发生过极为重大的影响,在当前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
-
〓 呼吁一个读《论语》活动——钱逊先生谈阅读国学经典应从《论语》开始
著名哲学史教授、中国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前主任钱逊先生近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他提倡全社会成员身体力行,通过阅读经典,培育全社会良好的道德规范。在国学领域,他尤其注重对《论语》的学习。本刊记者近日就“重读论语”的问题,对他进行了访谈。为什么要提倡重读《论语》?问:钱先生,您是近年来提倡重读经典、是主张要重读《论语》......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