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向西方学习与弘扬民族文化
一八四○年发生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到今年整一百五十周年。在这一百五十年中,前一百一十年是世界帝国主义列强疯狂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丧权辱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但同时,也是中国人民不断觉醒,不屈不挠地反抗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压迫和统治,结束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
-
〓 请平民进入史书
2000年1 月1 日在北京的九华山庄召开了全国第一届“1949年的中国”国际研讨会,这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划时代的年份,可对这一年的研究却姗姗来迟,历经半个世纪才有了第一次会议的召开。会议的时间又安排在千禧年的元旦,在步入21世纪的第一天,回顾20世纪的风风雨雨,那是什么感觉? 如果这一年又......
-
〓 学术商品化批判
商品,意指可以用金钱购买的物品,是为了盈利而制造出来并投诸市场,进行现金交易的产品。学术商业化就是把学术研究视作赤裸裸的盈利的工具,把研究成果作为冷酷无情,只具有交换价值的东西,在社会上兜售。如此,学术神圣的灵光变为利己主义的交换价值,作为公器的学术研究也沦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学术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尊严,而消减了它的......
-
〓 大学如何告别“维持型”?专家称应清晰高校定位
“考大学的多如牛毛,能考上的凤毛麟角”,这是多年前,社会上对高考形象的评述。当千军万马走过独木桥,顺利通过的学子便成为“天之骄子”,他们通过上国内大学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近期,一个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每到高考咨询会,能提供双文凭或讲授美国等国家课程的学校展台前都会挤满家长。出国读大学,正成为更多家庭的选择。与此同......
-
〓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校内36位教授,用六年多的时间,撰写了《中华文明史》(四卷本)。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和此书的主编之一,袁行霈教授在撰写过程中不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华文明的历史究竟能给21世纪的人类什么启示?在2006年北京论坛开幕式上,袁行霈教授以《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为题作了主题发言。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
-
〓 追星也成学界风
眼下最为抢眼的是一帮明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受到媒体与大众的格外的关注,风头之劲,不出绯闻的总统也无法与之争锋。而明星的耀眼,也并非自己真的有多少闪光之处,主要是有一大帮追星族宠着他们,让他们找不着北了,于是便有某歌星的让歌谜为其系鞋带的狂态,便有某球星对球迷拳打脚踢的勇武亮相。对于少男少女的追星倒也无可厚非,......
-
〓 语言文字立法是百年大计——访毕可生
毕可生1927年出生,曾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甘肃省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分部副主编。近年来主要研究语文社会学问题,先后发表《汉字社会学研究》、《汉字发展规律社会学考辨》、《走出西方语言学的误区》等论文。记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并付诸实施。请您从社会学角度谈谈对......
-
〓 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许田:教育改革千万别把老祖宗的东西丢了
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标志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在传统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弊端日益显现的今天,从民间到政府,教育改革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2月8日,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许田教授在赴美前一天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他对中国正在......
-
〓 圆明园:究竟如何拯救你?
今年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回顾圆明园300年来的风雨沧桑和悲欢离合,圆明园就像是一面聚光镜,聚焦了三百年来人类现代文明对古代文明的摧残和颠覆,折射出资本主义的掠夺本性与丑恶面目。圆明园罹难是中华民族的“国耻”,也是人类社会的“公耻”。圆明园罹难是人类文明的毁灭和人类道德正义的沦丧,是人类良知的“墓志......
-
〓 国学学科建设系列访谈:国学=中国古典学
岳麓书院时务轩六位学者提出以“中国古典学”来定义原来的“国学”以推进“国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学科建设问题国学可以用中国古典学这样一个具有学理性更为清晰,并且能在中外学术交流中通用的概念来重新界定时 间:2010年9月3日地 点: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昌阁主 办:光明日报国学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访谈嘉宾:林庆彰(台湾......
-
〓 《天下粮仓》逗你玩
我看清宫戏,无论是正说还是戏说,都从不较真,只是当作消遣。包括那被评论家斥为庸俗低俗媚俗之最的“还珠格格”小燕子,我也禁不住诱惑,总是一面检讨自己鉴赏品味太低,难登大雅,一面暗骂这琼瑶真会编戏,明知她在不断地设套,却就是心甘情愿地往里钻,津津有味地一路看下来。《还》剧何以有如此魅力?细细想来,就因为那“戏说”情节虽几近......
-
〓 纪念敦煌风雨百年
6月22日,我国有关部门为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百年,和”世界显学”敦煌学走过的百年历程而举办的一系列规模空前的纪念盛典活动,终于拉开了帷幕。1900至2000,一个世纪,百年风雨,百年沧桑,中国的敦煌,走过的又是怎样的一条漫漫不平路?敦煌劫难公元1900年6月22日,敦......
-
〓 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诠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这个工程当然要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来考虑,就文化方面而言,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借鉴或者参考,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中国历史上有儒、释......
-
〓 汉学研究与逻辑的“通”及语言的“隔”之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田晓菲博士回国在北大作了个《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近况》的讲座,登载于2000年12月20日第72期《国际文化》。田博士是“当年赫赫有名的神童”(刘东语),我是早有耳闻的。拜读之余,获益良多,也有些感想不吐不快,以就教于田博士及广大读者(特别是对汉学研究有兴趣者)。文章题目是对鲁迅一篇名文的戏拟。此文提及国人......
-
〓 沈荣华:拔尖创新人才如何产生
CFP供图今天,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等和过去有天壤之别,在一定程度上讲,我们不缺科研经费,不缺高端仪器设备,但严重缺乏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的科技体制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年轻优秀科学家的成长,也使许多海外高端人才不愿或不敢全职回来。我认为,我国从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
-
〓 对当前书法“新帖学”热的一点看法
当代书法创作,主要还是针对各类展览赛事而展开的。为了适应展厅的展览效应和现代观众的欣赏口味,参加展览的书法作品,大都注重在幅式章法、字形结构、墨色变化乃至用纸用色等方面求新求异,以打破固有的均衡与常态,意在平面构成式的设计制作中,来满足对视觉张力的需求,有明显的美术化倾向。 当代书法创作,主要还是以继承创新为主流。在“......
-
〓 与学术进步相关的几个概念
学术环境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虽一直如鱼骨鲠喉,终不敢轻谈。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因是《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葛剑雄、曹树基的文章《是学术创新,还是低水平的资料编纂》。该文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学所研究员杨子慧主编、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一书作为学术研究著作的资格提出质问,从四个方面论证了这部洋......
-
〓 孩子要不要学国学?忍让不争不适应激烈竞争?
据《山东商报》报道,日前山东省、湖北省教育厅要求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一时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复旦教授钱文忠则称,按国学经典标准培养孩子,到社会上90%要吃亏。虽然后来钱文忠说他被误读,其原意是吃亏是因为社会面临严重问题,需要改变的是社会。然而,......
-
〓 儒教之说可以休矣
儒学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天堂不在彼岸,而在此世。儒学的高度入世性使得它要全面安排人间秩序,因而它的道场不在教堂或寺庙里,而在此世间。如果我们对儒家传统在安排人间秩序、安顿人们心灵、重铸现代文明等方面的现代价值缺乏自信,那么也不要寄希望于建立一组织来解决问题。历史上儒家传统为无数代学人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和人生......
-
〓 “非遗”传承:莫让“绝活”成“绝唱”
严邦镇表演绝活的资料照片。传承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因普遍存在高龄化、后继乏人和生活困难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面临挑战。我们保护“非遗”,首先要保护传人。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绝非一时之举,也非一日之功,目前尤须构建更加成熟、科学的传承人保护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能够赋予“非遗”项目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