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儒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创新是指继承往圣和诸子基础上,度越往圣和诸子,既不是照着讲,也不是接着讲。不管哪种学术文化、哲学理论思维,若封闭自我,自我设限,便是一条自杀之路。创新的核心是儒学哲学理论思维的创新,即理论体系的创新,学术观点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网络普及化、文化多元化的情境下,宇宙性、世界性已成为......
-
〓 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宝贵思想资源——访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
记者:从一些社科著作与论文中得知,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您作为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专家,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楼宇烈: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两度被重视。一是在西方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启蒙运动时期,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狄德罗等都十分推崇中国儒家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并借此来批判西方中世纪以来的神本主义文化。同时,......
-
〓 单靠科学能够战胜迷信吗
随着法轮功一类的伪气功、真迷信的骗术的大曝光,全社会重新兴起了弘扬科学、反对迷信的新风,许多科学家纷纷出来,揭露伪科学的真面目,也有不少报纸设立了用科学战胜迷信的专栏,这表明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重新树立科学的权威的意义,当然是一件大好事。然而,人们在宣扬科学的价值、树立科学的权威之时,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似乎科学是......
-
〓 把传统文化的根栽回心里去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离开自己的传统文化而生存下去。假如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灭亡了,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在某些特定时期,却有人执迷不悟。比如十年文革期间,在伟大领袖的号召下,我们就挥动锄头,成功地把传统文化这棵大树给挖倒了,用魏书生老师日前给沪上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做报告中的话说,“文革期间,我们把传统......
-
〓 我们的上流文化哪去了?
2月18日,法国里昂证券有限公司发布预测报告称,到2020年,中国在全世界购买奢侈品价值将近1700亿欧元,全球44%的奢侈品将被中国人买走,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买下世界”,将成为“世界工厂”之后,中国拥有的另一个全球化身份。一方面,我们用低附加值创造着财富;另一方面,我们用高附加值消耗着财富。需......
-
〓 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许田:教育改革千万别把老祖宗的东西丢了
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标志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在传统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弊端日益显现的今天,从民间到政府,教育改革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2月8日,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许田教授在赴美前一天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他对中国正在......
-
〓 李景端:“经典中国”出版工程推选前后
由中国政府出版主管部门——新闻出版总署资助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正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出版界的关注。什么样的图书才能入选“经典中国”,代表中国形象走出国门?出版家、“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评委李景端先生为本报读者解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为了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外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中......
-
〓 不必对中国“口述历史”的未来悲观
国内媒体纷纷报道,以睿智、幽默的主持风格而闻名国内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认为中国的口述历史制作被世界各国“远远地被抛到了后面”。并由之提出,中国口述历史制作呼唤更多有识之士。(据新华网)崔永元不是第一次公开讲“口述历史”。早在2008年11月,他在国内一家媒体主办的讲坛上就主讲过“口述历史”。据说,那是崔永元第一次事......
-
〓 元宵节,能否再现昔日狂欢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这首名词描述的是宋代都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夜景。 如今,在京城,元宵节早已没有历史记载中的热闹景象,赏花灯、猜灯谜、跑旱船、舞狮子等活动不见踪影,只剩下吃元宵了。老人们无比惆怅地拾起儿时的记忆,而年轻人,则更醉心于春节后到......
-
〓 过的是春节还是“春劫”
对于这个春节,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复杂情绪。有网友总结:春节回家,是对大多即将踏上旅程的国人的人生综合能力考试。考试内容包括社会交际能力,经济能力,人格承受能力。近日,在新浪微博上,“春节过年你都会把钱花在什么上?”和“春节回家你会给父母多少过年钱?”这两组投票引起网友关注。截至1月10日,已有近四百人参与投票。结果显示......
-
〓 国学究竟有什么用?
经常有人问我:“国学究竟有什么用?”要说没用也真没用,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资赚钱。但其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国学无用之大用,也是人文无用之大用。试想,如果我们的心灵中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中没有历......
-
〓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校内36位教授,用六年多的时间,撰写了《中华文明史》(四卷本)。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和此书的主编之一,袁行霈教授在撰写过程中不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华文明的历史究竟能给21世纪的人类什么启示?在2006年北京论坛开幕式上,袁行霈教授以《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为题作了主题发言。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
-
〓 中国武侠小说会沉寂但绝对不会灭亡
前些年我国武侠小说创作出现了奇幻、穿越、玄幻等新类型,这些新的因子浸润到传统武侠小说中,形成了面目新鲜的武侠作品,我戏称为武侠小说的“转基因”。转基因的武侠小说,其奇妙的构思、出人意料的故事、复杂多变的情节、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为当代青年读者所喜爱,由此得到流行,为武侠小说创作带来了一个小小的高潮。网络刺激武侠文学创作数......
-
〓 文化研究与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与文化研究联姻是个全新的命题,新是新在文化产品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进入研究领域,促使书斋式的文化研究面向市场,这对传统的研究格局是一大冲击。什么是文化产业? 简而言之,是以文化产品作为商品进行资产增殖。应该说,从有商品以来,就有经营文化产品的商人,但是君子耻言利的传统使得文化研究者与商业行为自古就有一道鸿沟。现代......
-
〓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发现与新探索
现在许多人在谈“夏商周断代工程”。“工程”是“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在九月中旬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也已经于10月出版。这是本不厚的书,连同附录、后记在内,只有118页,约10万字,但确实是200余位专家学者五年来心血的结晶。常有新闻媒体的朋友问我......
-
〓 汉学研究与逻辑的“通”及语言的“隔”之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田晓菲博士回国在北大作了个《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近况》的讲座,登载于2000年12月20日第72期《国际文化》。田博士是“当年赫赫有名的神童”(刘东语),我是早有耳闻的。拜读之余,获益良多,也有些感想不吐不快,以就教于田博士及广大读者(特别是对汉学研究有兴趣者)。文章题目是对鲁迅一篇名文的戏拟。此文提及国人......
-
〓 张鸣:“虎妈”的中国式尴尬
美籍华裔女教授蔡美儿高调张扬中国式家庭教育,点爆了美国,当然可以理解。但是,这位被称为“虎妈”的华裔所引起的争议,居然延烧到了中国,却让美国人感到有些意外。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就是虎妈式的。他们不知道,现在的中国,至少在城市,虎妈式的教育,已经早就变味了。 说起来,几千年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基本就是虎妈式的,不......
-
〓 呼吁一个读《论语》活动——钱逊先生谈阅读国学经典应从《论语》开始
著名哲学史教授、中国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前主任钱逊先生近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他提倡全社会成员身体力行,通过阅读经典,培育全社会良好的道德规范。在国学领域,他尤其注重对《论语》的学习。本刊记者近日就“重读论语”的问题,对他进行了访谈。为什么要提倡重读《论语》?问:钱先生,您是近年来提倡重读经典、是主张要重读《论语》......
-
〓 中国城市改名风起云涌是寻回记忆还是经济噱头
2010年,湖北襄樊经过多年努力,把名字改成了襄阳。事实上,在此前的一二十年,中国城市改名的冲动从未停止。一个小小的县市,区区两三个字的名字,有多大的含金量?名字改来改去的背后,相关各方到底有哪些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的考虑?改名风起云涌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联合湖北仙桃籍“两会”代......
-
〓 “清华简”鉴定可能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再谈对《保训》篇的疑问
一、作伪与防伪之博弈古代竹简文献作伪突出表现在《古文尚书》上,说起来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汉成帝时张霸伪造《尚书百两篇》献给朝廷,当时即被识破。而东晋梅赜献伪《古文尚书》,却蒙蔽了后世无数大学者。南宋时朱熹虽然怀疑此书为伪书,但又担心因此“倒了六经”,所以其弟子蔡沉作《书集传》仍把它当作“圣经”。明中叶梅鷟作《尚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