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鄢烈山:对孔子也要中庸点
所谓“中庸之道”,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个贬义词,即折衷调和的意思,是当权者提倡的“斗争哲学”的对立面。现在,我们知道,它是说要不偏不倚,行无过无不及之常道;它相当于佛教语汇里的“中道”,即不堕极端。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今天,我对此言极表赞同。中庸之道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儒学对孔夫子的评价。秋风先生发表过一篇......
-
〓 过年回家是陋习?看问题岂能只重功利
春节回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尊重它,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应允许它在社会博弈中,逐步调整归位。贸然贴上“陋习”的标签,未免粗暴。一年一度的春运正紧张地展开,网络名人罗永浩在微博上表示:“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陋习。”引来各方争议。表面上看,此观点有合理一面:如大家不是集中在春节,而是分散回家,交通压力将大......
-
〓 提出我们自己的宗教学理论来——楼宇烈教授访谈录
学生(以下简称“学”):楼老师,请您对于当前中国宗教学——尤其是东方宗教学的总体研究状况作一个概括和审视。楼宇烈教授(以下简称“楼”):宗教学本身当然是一门很古老的学科,但是由于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特殊情况,宗教学的研究在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陷于停滞状态。近些年才开始慢慢恢复。从全国范围来看,1963年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主要......
-
〓 就《清诗话考》回应吴宏一教授
作者简介:蒋寅,1959年生。1982年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1988年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3月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7年受聘为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生院中国文学专业首任客座教授,1999年任日本大谷大学真宗研......
-
〓 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宝贵思想资源——访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
记者:从一些社科著作与论文中得知,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您作为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专家,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楼宇烈: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两度被重视。一是在西方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启蒙运动时期,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狄德罗等都十分推崇中国儒家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并借此来批判西方中世纪以来的神本主义文化。同时,......
-
〓 今天仍在受凌辱的伟大逝者
《收获》杂志设立了“走近鲁迅”专栏。我想,这是十分及时的。因为,直到今天,鲁迅仍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具有最大影响的一个,但他同时也是受歪曲、诬蔑、攻击最甚的一个。为了不辜负鲁迅留下的这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现在确是到了应该“走近鲁迅”的时候了。深具讽刺意味的是:鲁迅在晚年最赞美的几个青年作家(包括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从四十......
-
〓 最美的是和平
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五月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然而就在和平鸽高翔在蓝天上的时候,一群吃人的铁鸟却在呼啸着冲上南斯拉夫的天空,扔下一颗颗闪光的炸弹,就在中国人民在四季长春的春城昆明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之时,三枚罪恶的导弹却乘着黑暗的掩护,在”人权卫士”的授意之下,同时飞向中国驻南斯拉夫大......
-
〓 国际中国学(汉学)的范畴与研究者的素质
对我们中国学术界来说,对国外Sinology(中国学或汉学)的关注和研究,正在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学术。它意味着我国学术界对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的认识愈来愈深化;也意味着我国学术界愈来愈多的人士开始意识到,中国的文化作为世界人类的共同的精神财富,对它的研究,事实上具有世界性。——或许可以说,这是二十年来我国人文......
-
〓 清华国学研究院何以人才辈出
讨论老清华的人文学术史的人一般都是从清华国学研究院谈起的。这当然是很对的。在1925年国学研究院成立之前,清华的人文学术研究大体是零星的、浅陋的,在学术界不占什么重要位置。国学研究院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才第一次真正地给清华带来学术上的声誉,树立了清华作为学术重镇之一的地位。每每想起国学研究院,我心里总是充满了一种复杂的......
-
〓 21世纪佛教研究之我见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多元复合的传统文化结构中,儒、释、道三家是最重要的三大板块。中国的佛教虽源自印度,但在漫长岁月的流传中已经与中国旧有思想文化和习俗密切结合,演变成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佛教不仅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也传播到东亚的朝鲜、日本等国,并作为文化载体为......
-
〓 文学批评何处去——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在学科建设,前沿批评,史料发掘,更新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当代文学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和影响,使其成为近20年来的一门显学,同时,当代文学研究也引起了国际汉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当新的世纪已经来临的时刻,当我们有可能平静理智地审视当代文学这一学科的时......
-
〓 学术造假与学术打假——谈中国学术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形象塑造
20世纪的最后一个20年是中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两个10年。反思这20年的初始期,中国学人着实体验了从极端的学术封闭心理面对瞬间而来的开放所无法承受的文化惊恐感;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理论话语像西方高科技工业产品一样,迅猛地涌进中国,让中国学人在一种短期的非适应性中产生了文化休克症。他们在个人的心理意识上甚至无法也......
-
〓 诉国学时代侵权案胜诉中华书局对此作出回应
2012年9月7日8月31日,中华书局诉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侵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案中称“二十五史”)著作权一案,历经一年半审理后,由北京海淀法院宣判。法院判决被告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停止生产、销售含有涉案作品的“国学电子馆M218C+”电子书,同时判决被告自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赔偿中华书局经济损......
-
〓 儒学是哲学,何必为宗教!
儒学到底是不是宗教?这是一个争论已久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虽然每一次争论都未能取得一致看法,但是继续深入讨论这些问题,对于认识儒学的本质很有意义。给宗教下定义很困难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有必要对宗教进行简要的概述。宗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它对于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无论哲学、文学,还是建筑、艺术,乃至社......
-
〓 我们的上流文化哪去了?
2月18日,法国里昂证券有限公司发布预测报告称,到2020年,中国在全世界购买奢侈品价值将近1700亿欧元,全球44%的奢侈品将被中国人买走,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买下世界”,将成为“世界工厂”之后,中国拥有的另一个全球化身份。一方面,我们用低附加值创造着财富;另一方面,我们用高附加值消耗着财富。需......
-
〓 呼吁一个读《论语》活动——钱逊先生谈阅读国学经典应从《论语》开始
著名哲学史教授、中国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前主任钱逊先生近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他提倡全社会成员身体力行,通过阅读经典,培育全社会良好的道德规范。在国学领域,他尤其注重对《论语》的学习。本刊记者近日就“重读论语”的问题,对他进行了访谈。为什么要提倡重读《论语》?问:钱先生,您是近年来提倡重读经典、是主张要重读《论语》......
-
〓 怎样让礼回归精神本质?
年终岁尾,送礼大军再一次出征起航,送亲戚、送朋友,送领导、送客户……不少网友在网上哀叹,过年到底送什么?与此同时,各类商家也挖空心思地推出各种礼品,千奇百怪、价值不菲的礼品再一次被人们所关注。针对当下的“送礼热”,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说:“在当今社会,礼正在变质,甚至变态,当礼和利益挂钩之后,它就变成了一种考......
-
〓 儒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创新是指继承往圣和诸子基础上,度越往圣和诸子,既不是照着讲,也不是接着讲。不管哪种学术文化、哲学理论思维,若封闭自我,自我设限,便是一条自杀之路。创新的核心是儒学哲学理论思维的创新,即理论体系的创新,学术观点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网络普及化、文化多元化的情境下,宇宙性、世界性已成为......
-
〓 大学如何告别“维持型”?专家称应清晰高校定位
“考大学的多如牛毛,能考上的凤毛麟角”,这是多年前,社会上对高考形象的评述。当千军万马走过独木桥,顺利通过的学子便成为“天之骄子”,他们通过上国内大学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近期,一个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每到高考咨询会,能提供双文凭或讲授美国等国家课程的学校展台前都会挤满家长。出国读大学,正成为更多家庭的选择。与此同......
-
〓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吗?——评二十世纪末新“化西”论
“近百余年来,中国与欧美文化接触以后,国人时时讨论我们对外来文化的迎拒问题,……围绕着所谓‘西化’作激烈的辩论”(【美】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第1版,第197页)。其实,这百年中,除去“西化”之外,国人还有一种“化西”论,即主张要用儒家文化拯救西方、或在儒家文化基础上“重建新的世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