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见中国》,柏松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68.00元
一本趣味舌尖故事集,半部中华饮食文化史。《食见中国》一书围绕“食”这个中心,以故事作为承载体讲古代饮食文化,让逸闻趣事滋味丰富,颇具新意。
全书共分四篇:进食有礼、筷子传奇、肉香倾城、面食流芳,涉及饮食文化中礼仪、器具、美食等不同侧面,以时间为脉络,讲述不同时代饮食文化中的典故传奇。
书中的故事立足史料,有所演绎,通过探源式讲述,梳理习俗流变线索,细缕传承经过,引发读者更好地感知古代饮食文化在今天绵延不绝的影响力。“进食有礼”篇聚焦古代中国人的宴饮场景,力求探寻中华礼仪的源头——食礼,以及围绕食礼绵延发展出的礼仪中那些充满仪式感和美感的道德法则、行为规范。像汉人“拥慧迎宾”、唐人“背袋赴宴”、宋人“戴花饮酒”等情节描写,让食礼变得饶有趣味。
“筷子传奇”篇讲述筷子这一最具中国文化象征意义的标志性食器的起源、名称、外形、文化内涵、使用礼仪以及与筷子相关的故事。其中关于筷子所蕴含的方圆组合、阴阳变化与七情六欲、和合观念,生动地阐释了筷子中丰厚的文化沉积。“肉香倾城”篇肉香四溢,故事中鸡、鸭、鱼、肉俱全,蒸、煮、烹、炸、炒齐有,珍馐美味在笔墨间穿越,直教人垂涎欲滴。在这一部分孔子、张骞、曹操、李白、杜甫、苏轼、忽思慧、张岱、李渔、袁枚……一个个文化名人纷纷变身美食达人,讲述自己与美食之间奇妙的相遇。
“面食流芳”篇围绕各式各样的面食展开,讲述面条、馒头、包子、饺子、馄饨等的逸闻趣事。屈原吟唱过的“甜甜圈”,白居易夸赞的辅兴坊胡饼,宋神宗赞许的“太学馒头”,以及插着小旗的重阳糕、无国界美食饺子、元宵节煮的浮圆子,等等,中国人的“面食”是相当的酷!
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书中的插图,避免了笼统模糊作示意的插图方式,在美术设计上尊崇传统文化原貌,重视插图中建筑样式、家居陈设、食器、服饰、色彩、发型、各色菜肴等细节的仿古刻画。插图中青铜器与出土文物同样,唐代女子穿着半臂服饰,“辅兴坊”前有少数民族的身影,元代宴会上侍者戴着口罩……无疑,出版者严谨的做书态度,让插图也颇具文化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