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求生存而不苟活者的生命源——作为出版资源的鲁迅先生
鲁迅的作品不是畅销书,是常销书,能够这么被出版的中国作家并不多。对于那些求生存而不苟活的人,想庄严的工作的人,鲁迅能够激发人的生命力,是生命力的能源,无论你领会多少或深浅如何。本期新书解读为您推荐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丛书“回望鲁迅”。清光绪七年辛巳,公元1881年9月25日,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周家产一男婴。由于这......
-
〓 用整体综合的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楼宇烈先生访谈录
问:楼老师,请您为我们谈一谈,北大哲学系研究东方哲学特别是佛教哲学的历史传统,以及您为恢复和发展这个研究传统所做的工作。答:北大哲学系有重视东方哲学特别是佛教哲学研究的传统。“五四”前后,蔡元培请梁漱溟到北大讲印度哲学。后来周叔迦、汤用彤、胡适、熊十力等先后在北大讲印度哲学和佛教哲学。北大还请过德国的钢和泰讲佛教文献学......
-
〓 南橘与北枳——乱弹汉学与国学
时下关于汉学的研究似乎颇显热闹,在不太景气的人文学术中虽然谈不上一枝独秀,然而追捧者确实有日渐增多的势头。只要看看坊间出版的各种海外汉学研究著述,瞧瞧不断创刊的多种与汉学有关的刊物和丛书,还有院校当中那许多投标命中的汉学课题,都足以证明这一学科在当下有那么一点牛市的味道。回想“文革”刚收场不久,钱钟书先生在数个国际会议......
-
〓 敦煌学百年:海外汉学的奉献
今年6月22日,是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就像一道无形的动员令,从五月份以来,国内的学术界举行了一系列的学术会议、演讲、展览、座谈,大小媒体更是乘机炒作,报刊杂志上面“敦煌”、“藏经洞”等字眼扑面而来,应接不暇。国内媒体的炒作,大有帮助中国学者夺回“敦煌学中心”的气势。但头脑清楚的学者,自然知道“敦煌学”......
-
〓 学者何为
何为学者这个题目有模仿海德格尔的嫌疑,不过每个做学问的入门之前或在门中已久,都会有此一问,故我也就不避嫌疑了。要问学者何为,首先要问何为学者?在现代社会中,学者是一种人数屈指可数的少数民族,他们做的事既没人懂也没人关心。这么说像是故作惊人之语,因为在世界范围内,被视为或称为学者的人并不少——多如牛毛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
-
〓 敦煌学:21世纪还是“学术新潮流”吗?
1930年, 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说:“一时代之学术, 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 以研求问题, 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正如陈寅恪先生在文中指出的那样,在当时,“吾国学者其撰述得列于世界敦煌学著作之林者,仅三数人而已”。但刚刚从国外游学回来的陈先生,站......
-
〓 大学古代史教材更新滞后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经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系列中,文科传统的三大门类里惟独缺少中国通史。与此同时,在一些重点高校的历史系,成书于六七十年代的教材还被作为古代史教学的指定用书。旧教材有什么样的“长生术”?新教材为什么迟迟不露面?请关注——前一段时间,个别媒体将中学历史教材有多处硬伤炒得沸沸扬扬。当初第一个站出来发......
-
〓 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在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古代文学的研究,积累最为丰厚。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其重要标志是:第一,研究队伍空前扩大,学术梯队逐渐形成,既保证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所具有的较高的学术品格,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古典文学的普及工作。在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中国古典文学工作者起到了不可或替的重......
-
〓 敦煌文献:新材料与新问题
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说:“一时代之学术, 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 以研求问题, 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敦煌学之所以一直作为世界学术之新潮流而长盛不衰,原因之一是敦煌文献材料在不断地公布。虽然说敦煌文献早在1900年就由王道士在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但是,敦煌......
-
〓 20世纪中国油画:从碰撞到融合
油画在中国走完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它从外来的、陌生的画种变成了中国艺术的一部分;它从稚嫩的枝芽成长为相当结实的枝干,开花结果,且果实累累。它取得的成绩受到了中国人民大众的承认,也受到了世界艺坛应有的关注。它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至今它也面临着许多问题。20世纪的中国油画史生动地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从碰撞到融合的过程......
-
〓 李学勤与夏商周断代工程
举世瞩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历时5年终于告捷,其重大成果《夏商周年表》近日向世人公布。主持这项宏大系统工程的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成为人们关注的人物,笔者最近采访了他。工程首席科学家今年67岁的李学勤坐在他的书房里,周围堆满了书,书柜里放不下,用纸箱装着摆在地上。他说起话来目光流露着睿智的神采,反应灵敏,且说话节......
-
〓 香港最大网上书店博学堂突然倒闭——网上书业领袖细说前车之鉴
由于股东未能就注资问题达成共识,香港最大网上书店博学堂本月初宣告倒闭。成立于1997年的博学堂是香港第一家网上书店,原计划今年3月上市,受纳斯达克股市低迷的影响,该公司上市计划延至今年底。上市集资无望,导致博学堂资金周转不灵,而为博学堂重组资本架构的建议又遭股东反对,只得清盘宣布倒闭。初步估计博学堂负债总额为3000万......
-
〓 纯文学期刊:改版能带来什么
70年代末、80年代初,“伤痕文学”掀起的热潮波及纯文学期刊的兴起,一时间,各地文学期刊蓬勃发展,其中《收获》、《人民文学》、《十月》、《当代》脱颖而出,被誉为“四大名旦”。发行量最大的是《人民文学》,曾达100多万册。这种红红火火的状况并没能维持多久。《收获》最先声明告急,80年代、90年代两次提出难以为继,引起人们......
-
〓 余音绕“网”古韵悠长——国学网印象
行走于喧嚣的网上世界,你也许会被眼花缭乱的信息冲击得辨不清方向。在你累了倦了的时候,有这样安静的一隅,它让你仔细品味唐诗宋词的韵味,悉心聆听国学大师的教诲,令你在纷乱浮躁的信息时代中重新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便是“国学网”(www.guoxue.com)。今年4月开通的国学网是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网......
-
〓 史论文章重在史料和观点——比附不是研究历史的目的
写文章、读文章,这是由思想转为文字,再由文字转为思想的过程。搞社会史、思想史的研究时,作者经过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综合与提炼,最后写成了史论文章。读者则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章还原为思想。这种从文章中还原出来的思想,当然带有读者自己的主观色彩,理解之中同时亦包含着不同程度的歪曲,这本是难以避免的,也符合”解释学......
-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漫说分科过细给古典文学研究带来的弊端
在目前的高等学校和文学研究机构里,对古典文学进行分段研究和教学,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方式。有的分成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四段,有的分成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五段,等等。分段研究和教学的最大好处,是推动断代的古典文学研究越来越细,越来越深入,一本本大部头的断代文学史愈出愈多,一册册关于某一作......
-
〓 台岛拼音之争
台湾岛内长达数月并数度引起轩然大波的中文译音之争日前终告结束。10月30日,台湾当局“教育部”正式宣布采纳“汉语拼音”方案,从而终结了主张采用国际通行的“汉语拼音”与台湾自创的“通用拼音”系统的两班人马间的争吵与对抗。争议的起因采用何种拼音系统的争议在台湾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台湾省内的地名、街名、人名等没有一个统一的译......
-
〓 中国敦煌学:回顾·现状·展望
以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敦煌学”,是二十世纪世界学林中的一门显学。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材料分散、内容庞杂、语言多异等种种困难的影响,但敦煌学的研究仍成果辉煌。同时,它还为宗教、文学、语言、艺术、考古、科技等其它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敦煌文献早在1900年就被发现,但其真正为学界所知,是从1909年伯希......
-
〓 关于马勒《大地之歌》唐诗歌词之解译研究的综述
1998年5月,一支由德国艺术家组成的交响乐团访华演出,曲目为著名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的代表作品《大地之歌》。该作完成于1909年10月,表达了作者浓重的世纪末情绪,首演于1911年11月20日的慕尼黑,其时马勒业已逝世。1989年后《大地之歌》的访华演出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那就是围绕该作品的创作基础——......
-
〓 在西单上班的鲁迅,是如何以饭局建构朋友圈的?
我们常见的鲁迅形象,简直就是烟草公司的最佳广告代言人,比如这个样子:或者这个样子:鲁迅吸烟的形象实在是深入人心,以至于鲁迅故里浙江绍兴的宣传画,都是这个样子:世人都知道鲁迅喜欢吸烟,却很少有人知道,身体瘦小的他还是位美食家,本期明清书话就聊聊鲁迅和他的那些饭局的事儿。袁世凯1912年任总统后,成立了新教育部,继续任命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