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孟宪实:冯其庸的“大国学”
冯其庸先生如何评价冯其庸先生的学术,这是一个难题。冯先生是书画家,其书法被认为是“远宗二王”,在一次研讨会上,听到专家们评说冯其庸与饶宗颐的画艺,他们认为,基于多年在大西北旅行的经历,冯先生的画作意境阔达。冯先生是汉画像砖的研究者,他是中国汉画学会首任会长。他还是中国戏剧学会副会长,撰写的剧评甚为戏剧大家重视,袁世海先......
-
〓 寻访陈独秀在北京的足迹
民国初年,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核心,许多颇有才华的作家渐次聚拢在北京,他们共同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五四”一代的带路人无疑当推陈独秀,鲁迅曾回忆说:“《新青年》的编辑者,却一回一回的来催,催几回,我就做一篇,这里我必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有力的一个。”从1916年11月到1920年初,陈独秀在北京生活......
-
〓 严安生:奋而再起,高歌凌云
【求索】 151年前,中国开始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历史走到今天,每年有超过70万人出国留学。2021年,留学归国就业学生第一次超过百万人。成千上万的留学生,成了中国和世界联系的纽带,正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站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回头看一百多年前的留学史,心中别是一番滋味。 我想起20世纪90年代初赴......
-
〓 同盟会首任会长陈楚楠
陈楚楠与孙中山在新加坡陈楚楠、张永福和林义顺是同盟会中很关键的人物,陈楚楠为历史中记载的同盟会第一任会长,实际上是同盟会创立初始的会长,转年其将会长之职转任张永福,自己退任为副会长。他们既是生意上的伙伴,又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林义顺也是他们的工作伙伴兼战友。陈楚楠(1884-1971),原名连才、连材,别号思明洲之少......
-
〓 酒事江湖5·孟繁华:酒坛高谊——看文坛大师们喝酒
我喜欢看写喝酒的文章,尤其是文坛巨匠们写喝酒的文章。喝酒和喝茶不同,喝茶历来是雅致的事情。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饮茶又称作“品茗”,而且有《茶经》名世,可见喝茶的风雅。但喝酒不一样,喝酒也有叫“品酒”的,当然也有《酒经》传世,《酒经》三......
-
〓 罗久芳:先父罗家伦的藏书
先父罗家伦的藏书数量共约一万四千册。这批累积了九十多年的藏书,曾长期滞留欧、亚、澳、美四洲,搬运经过地中海、印度洋、长江、台湾海峡和太平洋,却都平安无损,没有遭遇天灾人祸。 中国的私家藏书有很悠久的历史,对文化的传承作出过极大的贡献。历代的京都和江南的富庶地带,曾出现过很多著名的藏书世家和他们的藏书楼。可......
-
〓 偶入红尘里,诗戏结为盟——郭汉城的戏曲情缘
学人小传 郭汉城(1917—2021),浙江萧山人,戏曲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1937年肄业于浙江省立杭州农业职业学校,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入华北联合大学学习,毕业后在敌后从事抗战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察哈尔省文化局副局长兼察哈尔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任,华北行政委员会文艺处副处长,中......
-
〓 严耕望先生史学述略
严先生安徽桐城罗家岭人,名德厚[1]字耕望号归田,以字行[2],所谓归田者,取陶野人“归园田居”之意[3],可见其心意指归大抵在于恬淡自然、不与世事,观其一生治学亦以躬自砥砺、勤耕不辍垂范后世,余英时谓其为史学界的“朴实楷模”[4],诚然也。先生论著精当,且卷帙煌煌,如《两汉刺史太守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唐仆......
-
〓 “京剧票友”叶秀山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家、美学家和京剧理论家叶秀山先生遽尔仙逝,使我感到万分悲痛,不由得想起在干校时和他相处的日子。在干校时,我们文学所和哲学所毗邻而居,两所人员时相往来,因为都是上海人,又都爱好京剧,所以我和叶秀山先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叶秀山先生长相端丽清秀,眉眼间酷似京剧大师梅兰芳。我想象着倘若让他扮上戏装......
-
〓 夫唱妇随——钱锺书和杨绛的两则故事
往昔钱锺书先生曾在医院嘱我,“办完那点儿事”,便可“退休”。如今报刊网络正反话语似都已说尽,计划之外为文,宜选新题,那就写早就想写的《夫唱妇随》吧。“夫唱妇随”,杨绛先生说过,且自然而然地做着。一1980年下半年,杨绛先生在改革开放的秋凉中,一口气写好《干校六记》,那时《管锥编》新书上市,《围城》旧版重生,留英的钱瑗归......
-
〓 张琴:唤醒中国蓝夹缬工艺
张琴 资料照片 在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展厅内,为期两个月的“中日夹缬联合展——中国蓝夹缬·日本蓝板缔、红板缔”正用绚丽的蓝红色彩为观者呈现一种跨越千年的技艺。这次展出的两国雕版防染印花工艺精品,均代表了夹缬的不同分支。这种工艺,盛行于我国的唐代,后传至日本。我国的工艺在18世纪后向单色蓝夹缬转变;而日本夹缬也朝单......
-
〓 学人小传:史金波
史金波,1940年生,河北高碑店人。西夏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6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西夏文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长......
-
〓 杨雪:李约瑟与李约瑟之谜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最近正在播出纪录片《李约瑟之谜》。李约瑟,作为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创立了科技汉学新流派,打通了古今中西以及科学与人文的壁垒,堪称天下达人。回顾他的一生,你会感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最好融合其实是体现在人的身上。 1900年,约瑟夫·尼达姆出生于伦敦,父亲是职业医生兼麻醉师,母亲是画家兼......
-
〓 他在“黄昏”里漫步远去——忆杨宪益先生
2009年初冬,杨宪益先生去世,曾慨叹:这样的老人,以后稀有了。 一晃三年过去了,常怀念他。 记得送别杨宪益先生那天,听到一首风笛曲,那温柔、悠扬、舒缓的旋律伴着孩子清新纯真的歌声,让人想到夏日黄昏,想到辽远的牧场;似觉微风拂面,嗅到青草的芳香;又如眺望远方一抹霭气,四野一片迷茫……那天,许多裹着棉......
-
〓 雅韵琴音——东汉音乐家蔡邕
【内容摘要】蔡邕是东汉末年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卓绝的天才音乐家,他写过许多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本文试图从《琴赋》的文学和音乐两个角度入手,探讨《琴赋》的美学风格和音乐价值,从而对蔡邕的音乐和文学关系做一个较为全面的关注。【关键词】蔡邕;《琴赋》;典雅;音乐;文学【作者简介】汪青,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一、蔡......
-
〓 学人小传:吴作人
吴作人(1908—1997),祖籍安徽宣城泾县,生于江苏苏州。画家、美术教育家。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系学习,后在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中央大学学习,师从徐悲鸿。1930年考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转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1935年回国,任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
-
〓 早熟而不衰——试论丰子恺书法艺术特色
丰子恺是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木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身负多种才艺,且在不少领域具褴褛筚路之功。 当前对丰子恺的研究,多集中在漫画与散文领域,而他的书法成就则较少为人提及——诚然,书法于丰子恺而言,似乎用力最少。虽然丰氏曾言“(在)诉于眼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书法”,并认为“书法......
-
〓 陈寅恪先生:行走于学者之外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陈寅恪先生是我最景仰的人物之一。先生生前名重当时,然颠沛流离,以孤傲敏感之心,倍尝社会动乱之苦痛;先生病逝之后,寂寥甚久,成为一个被时代淹没的人。然在先生辞世数十年之后,国人又象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先生的人品和学识,于是竞相论述学习,然傅会攀引之风也不绝于途。不知先生倘若地下有知,......
-
〓 傅斯年
摘要:人曰孟真“毁誉参半”而余以为甚为不当,孟真之弊在政治,而其实乃文人,故以政务得失评文人之毁誉可邪?如以僧家之道论屠户之善恶可邪?况古今文士,能政务及学术者几何?由此观之,孟真失于政务而于学术,犹史学、文学,为领袖之人物而吾辈宜尊之。明星查查,亦有其暇;日月昭昭,未见其糙,恒宇之宙尚不能完,今人何以求全而责备?苍莽......
-
〓 傅抱石的故园情
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以山水画名世,他祖籍江西新喻县(今新余市),一生曾数度回到故乡。淳朴热情的乡亲以浓浓的乡情,抚慰了游子的乡愁,也滋养了他的艺术。每当有佳作问世,欣喜之余,他常以“新喻画人”“新喻县人”“新喻”印章题款,昭告世人。而他的家国情怀和艺术精神也一直被家乡人民纪念与传承。一 仲夏时节,我又一次寻访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