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人小传:张谷若
张谷若(1903—1994),原名恩裕,字谷若,山东烟台人。翻译家,英国文学专家。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曾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国际关系学院特聘教授。译有哈代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狄更斯小说《大卫·考坡菲》、散文《游美札记》,莎士比亚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亨利·菲尔丁小说《弃儿汤姆......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1952年,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艾森豪威尔,在一次会议上请拉比教授(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演讲,说:“在众多雇员里,您能够获得如此重大的奖项,学校深以为荣。”拉比教授当即回敬:“尊敬的校长,我是这个学校的教授,您才是学校的雇员。我们就是哥伦比亚大学。”宗白华在中央大学任教时,常到夫子庙文玩市场访书觅古,曾慧眼......
-
〓 瑞典汉学第三代知名学者罗多弼——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十七
罗多弼(TorbjornLoden,1947-),瑞典第三代著名汉学家。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主任和中国语言与文化的教授,亚太研究中心的执行主席。还分别是“国际瑞典笔会”(SwedishPen)、“中国研究欧洲协会”和总部设在纽约的“中国人权”的董事。罗多弼早年对20世纪初的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感兴趣,注重于中国革命......
-
〓 消失的和永不消失的·杨绛:我和谁都不争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2016年5月25日,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如果说傅璇琮先生气质近乎纯然儒者,为了理想信念可以积极入世,弘道不止,百折不回;那么杨绛先生则近乎粹然道家,她的一生,似乎都在诠释着“不争”二字,活得干净洒脱,智慧透彻。“不争”,是杨先生......
-
〓 速写两会人物·吴江委员:“我老了,但京剧不老”
图为吴江委员。本报记者 焦健摄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吴江在说“京剧还很年轻”这句话时,并没有笑,而是双眼直视记者,一脸的真诚。似乎是怕别人不信,他又有点着急地解释道:“中华文明几千年,戏曲历史800多年,而京剧才不足200年,现在正值青壮年呢。” “您这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讲的,还是从艺术的角度呢?”......
-
〓 胡文彬:甘当学友不为师
胡文彬 笔名鲁子牛、行余,辽宁大石桥人,农工党成员,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著名红学研究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代表作:《红楼梦叙录》《红楼梦子弟书》《红楼梦说唱集》《红楼放眼录》《红楼梦探微》《梦香情痴读红楼》《酒香茶浓说红楼》。年近八旬的胡文彬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红学研究专家。作为一个普通的红学研究爱好者,我从未想过能够结......
-
〓 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
张一清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人或许会记得张一清,他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专注于语言教学与测试研究。在这档中央电视台与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电视节目中,张一清作为点评嘉宾持续参与。近年来,原创文化电视节目颇受欢迎,从《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汉字英雄》《中国灯谜大......
-
〓 韩再芬:在黄梅戏的路上一直跑
韩再芬 资料图片 8月26日至31日,韩再芬带着原创黄梅戏《徽州往事》再度来到国家大剧院,连续献演六天。她在舞台上精力旺盛,外形出众,被“韩迷”们称为“神仙姐姐”。 “我们都撑不下来的时候,她却能撑下来。”剧院里的年轻人好奇: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韩再芬?她笑着说:“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精神力量。人活一口气,唱戏尤......
-
〓 让古老不再遥远 敦煌壁画乐器“复活记”
2019年,在维也纳中国新年音乐会上,琵琶、箜篌、筚篥、胡琴、鼓、琴、瑟等来自敦煌的声音回响在市政大厅礼堂。身着彩裳、手持古乐器的演奏者们仿佛穿越时空,将敦煌壁画中描绘的音乐盛宴带到了丝绸之路的另一端。这些乐器正是莫高窟壁画中所描绘的乐器。据统计,在敦煌莫高窟有壁画的492个洞窟中,240个洞窟的壁画绘有乐舞场面,出现......
-
〓 梁晓声:为我教过的学生们写一本书
《中文桃李》 梁晓声著 作家出版社 继近年来推出《人世间》《我和我的命》等作品后,作家梁晓声又推出长篇小说新作。 “电视剧《人世间》的主题曲,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它说,人的一生像雪花,飞很高,又融化。我要在自己‘快融化’的情况下,看看还能做点什么。”在梁晓声新书《中文桃李》媒体见面会上,他的一席话,将人们引入了他的......
-
〓 斯人本色是书生——从卢作孚赠友人联语谈起
人生是短暂的,却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卢作孚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这是公认的事实,但不是全部的事实。卢作孚在1948年的时候说:自己前半生的时间,几乎都花在办教育上,“现在所办的实业,也等于是在办教育”(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其实卢作孚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他在年轻时“爱编演话剧,吟咏诗文”(丁芦:《......
-
〓 全国政协常委、艺术家韩美林:要为传承文化瑰宝做些事儿
人物素描:郭红松韩美林在博山设计指导制作的琉璃制品 资料图片 前不久,在北京通州,韩美林艺术馆翰墨飘香,群贤毕至。第二届“韩美林日”系列活动在此举行。 这个以全国政协常委、艺术家韩美林的名字命名的主题日活动,本质上是一个奉献日。2013年6月,韩美林出资2000万元,成立了韩美林艺术基金,用于奖励、资助对民......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人在年轻时多半思想偏激,但随年龄增长,又会有所转变。俞大维尝谓自己幼年时读线装书,青年时读洋装书,晚年又重读线装书。 黄焯,黄侃侄子,专治音韵训诂。抗战时,日军轰炸武汉,大家跑防空洞,黄焯仍端坐屋中,以朱笔一丝不苟圈点《毛诗》。 语言学名家赵元任内向幽默,他的神仙伴侣杨步伟则热情开朗。赵元任后来在解......
-
〓 通会之路——于安澜的学术与艺术人生
于安澜是我国20世纪不可多得的学术大师,在长达近百年的人生历程中,他在学术和艺术两个领域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他以《汉魏六朝韵谱》和《画论丛刊》两部巨著,成为国内理所当然的音韵学家和画学文献学家。之后60多年,他在这两个领域里继续深耕,继续收获。他编纂的《画论丛刊》一书,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再版重......
-
〓 大陆时期的殷海光
思想家殷海光的文集,在内地已经出版过规模大小不一的五六个版本了,他对真理的热情追求,对自由、民主、理性、仁爱的执着,已经为读者熟知,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关系认识上的自我反省也启导人们加深思考。也许可以说,世间对于殷海光思想的了解,更胜于对于殷海光人生的了解。殷海光知命之年离逝,前30年在大陆生活,后20年在台湾......
-
〓 苏北:汪曾祺的“家常菜”
汪曾祺先生在《家常酒菜》中说: 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偶有客来,酒渴思饮。主人卷袖下厨,一面切葱蒜,调佐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显得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方有意思。如果主人手忙脚乱,客人坐立不安,这酒还喝个什么劲! 看过汪先生一张照片,穿着毛线背心,系着有图案长围裙,站在一个案子......
-
〓 【专家风采】张岂之:人文“春草”绿芳洲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思想学说史》张岂之近影 王斯敏摄一九九○年,侯外庐先生的弟子们在西安。(左起:步近智、何兆武、林英、张岂之、祝瑞开、卢钟锋)童年时的张岂之张岂之致学生的书信(节选) 3月13日下午,清华园。红砖穹顶的大礼堂内,一场讲座正在进行。主讲者是87岁的思想史家张岂之。鬓发如霜的老人声音清扬,把“中华文化......
-
〓 肃南县黄土坡村——安维智老伯的草原书屋
车子驶过茫茫草原,终于抵达黄土坡村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这个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西缘的村落,隶属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南县面积为20176.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65人,不足4万人口中,约有1万人是裕固族群众。 年近古稀的裕固族老伯安维智早已等候在路边。车子刚一停稳,他便急急走上前来迎接,脸......
-
〓 走近文艺家·王平:学艺该拜名师还是明师
他是当今京剧界为数不多的文武老生名家之一,曾两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尤擅《野猪林》《挑滑车》《击鼓骂曹》《打金砖》《战太平》《康熙大帝》《华子良》等剧目。在他60年的艺术人生中,既遇到过明白的师傅,亦遇到过有名的师傅,明师和名师共同成就了今天的他。近日,湖北省京剧院首排传统大戏《野猪林》精彩上演。在这出戏的宣传海报上,“著......
-
〓 学人小传:李伯谦
李伯谦,1937年生于河南郑州。考古学家。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留校任教。曾任北大考古系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曾兼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等职,“九五”国家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参加和主持过河南偃师二里头、安阳小屯殷墟、山......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