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轼如何带学生
苏轼是中国古代天才式的大作家,也是北宋文坛宗师级的人物,著名的“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都出其门下。苏门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与宗师苏轼的用心培育分不开。阅读苏轼与其弟子们的书信文章,我们可以发现,苏轼非常注重因材施教,能够根据弟子们的不同情况予以切实的指导。 微箴晁补之。苏轼在给黄庭坚的一份信中说,晁补之......
-
〓 白居易在渭南的乡居岁月与诗作
山川壮丽的关中平原东部名城渭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故里。曾经两度在渭南的乡居生活,是白居易难以忘怀的人生阶段,也对其诗歌题材的拓展与审美倾向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卜居渭上 白居易的家世及迁徙历程,据《旧唐书》之《白居易传》云:“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建生士通,皇朝利州都督。士通生志善,尚衣......
-
〓 齐白石与年画
中国古代,将正月初一称为“岁朝”。文人们在此日喜欢将鲜花、蔬果、文玩供于案前,以求春意盎然、新年好运,被称为“岁朝清供”。但是,当时能在隆冬时节摆上鲜花、果蔬之类的鲜物者毕竟是少数,于是文人们便将这些“清供”之物绘成画悬挂室内,称为“岁朝图”,成为祈福纳祥的“年画”。此类画作通常以静物画的面貌出现,采用的画法也是写......
-
〓 1903年,刘师培和他的朋友圈
1903年,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大事发生,但这一年对经学大师刘师培却格外重要——正是在这一年,虚岁二十的刘师培来到上海,结识了章太炎、蔡元培、陈独秀、章士钊、林獬(即林白水)和邹容等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并很快成为至交,从此走上一条全新的人生之路。说起来除却邹容其他人都年长于刘师培,但他们却能成为......
-
〓 曾祖荫的“学术根据地”
一 曾祖荫教授是我读硕士时的第一导师,我则是他的开门弟子之一。 1985年6月,我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作为首届推免研究生,接着攻读文艺学专业古代文论方向硕士学位。当时是三个导师组成一个指导组,周伟民教授担任组长,另两个成员为王先霈教授和曾老师。学生4人,除了我是应届、脱产,范明华、王济民、李建中皆为往届毕......
-
〓 学人小传:曾祖荫
曾祖荫,1933年出生于湖南益阳。文艺理论家。1949年考入益阳地方干部学校,1950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益阳军事干部学校学习,后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文教研究班学习,1957年9月进入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全国优秀教师。著有《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国佛教与美学》......
-
〓 钱钟书的法学功底
钱钟书先生被誉为“学术昆仑”,也是当之无愧的语言大师。其实,他对文史哲以外的学问,也有广泛涉猎。比如法学,仅从《围城》一书,就可看出,钱钟书对法学知识的了解并不肤浅。钱钟书的岳父杨荫杭还是著名法学家。 钱钟书对法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小说所写时代的法治概况都很熟悉。他对一些法律事实和术语信手拈来,他在《围城》中写道:......
-
〓 学人小传:樊发稼
樊发稼(1937—2020),上海崇明人。文学评论家,诗人。1957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诗集《小娃娃的歌》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批评著作有《儿童文学的春天》《樊发稼儿童文学评论......
-
〓 男儿称意得如此 骏马长鸣北风起——岑参的诗与人生
不同于南朝宫体诗歌的靡靡之音,唐诗从诞生的那一刻便充满了雄浑的阳刚之气,这在唐代大量涌现的边塞诗中体现尤甚。从军边塞,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是很多唐代文人的人生理想。写下“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的岑参,便是其中的一位,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边塞诗的绝唱,也为大唐盛世留下珍贵的速写......
-
〓 哲学研究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开拓者——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
【哲人追“思”①】 开栏的话哲学承担着传承知识、启迪思想、引领时代的重任。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中,我国一大批老一辈哲学家曾作出过卓越贡献,他们德业双馨,致力于在为国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加大对他们哲学思想的学术研究,本身就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题......
-
〓 伯乐先生 斗南一人——我心目中的李伯谦老师
【述往】 我本名何努,北京生人,自1981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依次改为考古系、考古文博院、考古文博学院),便与李伯谦先生结下了亦师亦友、形如父子的情缘。我是李伯谦先生的硕士和博士,在李老师的弟子们当中与李老师(我及我的家人都习惯尊称李伯谦先生为李老师)交往的历史最久,李老师对我倾注的心血也最多。我......
-
〓 翻译之火毕生燃烧——追忆我的父亲张谷若
【述往】初崭头角的父亲 先父讳张恩裕,字穀若。20世纪50年代推行简化字后,“穀”为“谷”所替代,其同年代文人、与鲁迅先生有嫌隙之张若谷先生,大名与我父亲的名字仅呈字序之差,至今常遭误读讹解。 父亲1903年生于胶东半岛濒临渤、黄海之交的芝罘岛,是海山日月氤氲哺育的儿子。他未满七足岁束发入塾,四书之《孟子》尚未读......
-
〓 傅抱石的故园情
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以山水画名世,他祖籍江西新喻县(今新余市),一生曾数度回到故乡。淳朴热情的乡亲以浓浓的乡情,抚慰了游子的乡愁,也滋养了他的艺术。每当有佳作问世,欣喜之余,他常以“新喻画人”“新喻县人”“新喻”印章题款,昭告世人。而他的家国情怀和艺术精神也一直被家乡人民纪念与传承。一 仲夏时节,我又一次寻访新......
-
〓 独臂多面手叶廷芳
叶廷芳(1936年11月23日—2021年9月27日)去世一年了。他是残疾人,独臂。可是他有多方面的业绩,是为多面手。他是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德语文学专家,还有建筑方面的专著,等等等等,方面很多,他的影响不是我能了解的。叶廷芳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做了一件关系重大的事,就是在政协和几十位委员一起提出建议,修改计划......
-
〓 哲学门里的“中国哲学”景象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北京大学哲学门,创造的景象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其中“中国哲学”的景象也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审视它需要古今贯通的眼光。这里说的“中国哲学”有两个所指:一是指过去发生在中国的经历了诞生、突破和不断演变的源远流长的历时中的一种哲学(相对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等),它也被称为“中国哲学史”;一是指以主题化(如......
-
〓 尚长荣:做平常的人,演不平常的戏
又见尚长荣。83岁的他,双目炯炯,一亮嗓,声如洪钟、字字铿锵,一抬脚,大步流星、英气勃发,让人不由想起东坡先生的名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股扑面的少年气,任谁也要被感染。 “这十年,看过您的戏,也听过您给学生说戏,在戏曲舞台见过您,也在电影片场、京剧连环画、大银幕和网络直播......
-
〓 古诗里读中国——墨西哥诗人帕斯的东方畅想
“渔夫的歌飘荡在静止的岸边,王维酬张少府,在其湖心的茅庵中,然而我却不愿在圣安赫尔或科约阿坎有个智者隐士的居所。”结束多年外交官和国外旅居生活后,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年—1998年)借用中国唐代诗人王维作品意象,写下了长诗《回归》。 帕斯曾将许多中国诗歌译成西班牙文,他在《双重火焰》一书中写道,古......
-
〓 饮水思源忆饶公——关于饶宗颐先生的点滴回忆
饶宗颐先生是名满天下的学术大家,有人把他与钱钟书先生并称为“南饶北钱”,也有人把他和季羡林先生并称为“南饶北季”。 饶公天资聪颖,自幼酷爱读书,其诗、文、画及目录学和儒、释、道等方面的知识、学养以及治学方法等均来自家学。他家中藏书丰富,有十万部之多,因终日浸淫其中,以至进入正规学校读书时发现老师所讲的他都已经知道......
-
〓 苏学士与王安石
人们总是希望天才能和天才相遇,并想象着他们相遇的情景。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记载了苏轼(1037-1101)和王安石(1021-1086)之间的三个故事。一为苏轼擅改菊花诗。苏轼拜访王安石未果,见到文几上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认为菊花并不落瓣,于是信手依韵续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
-
〓 “与中国文学打交道是一辈子的事”——访德国汉学家吴漠汀
“与中国文学打交道是一辈子的事。”德国知名汉学家吴漠汀(德文名马丁·韦斯勒)说,“新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我想尽可能地多去阅读,把有趣的作品译介给德国读者。” 吴漠汀是欧洲科学院院士、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他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首部完整德文译本的主要译者之一,还曾翻译鲁迅、巴金、钱钟书、王蒙、韩少功、贾平......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