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志摩、徐悲鸿的美术观念之争
1929年,民国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在上海举行,全部展品分为七大项:“书画”“金石”“西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美术摄影”,总共万余件。为此次展览还印有《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出品目录》和《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特刊》,蔡元培为特刊作序并撰文《美术批评的相对性》。另有讨论文章编入《美展》(亦名《第一次全国美术......
-
〓 钱逊先生的两次学问转向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许多事,但并非所有的事都对我们产生同样大的影响。有些事情,其性质严重到挑战自己多年形成的人生观,被迫反思几十年来的事业,怀疑久已选定的道路。这时我们骑虎难下。有的人缺乏勇气,不敢面对,不愿挑战自我。有的人敢于面对,自觉挑战自我,终于开出了新天地,绽放出新光彩。在意想不到的遭遇面前,能重新选择人生道路的......
-
〓 陈垣不仅仅是一个考据大师
我最近因为在做“陈垣史学思想与20世纪中国史学”的课题,看得比较多是我们老校长陈垣的书:《陈垣全集》。陈垣是20世纪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以前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考据大师,史学思想不多,因此缺乏深入研究和挖掘这方面的材料。 其实陈垣的史学思想很丰富,比较突出的是他以中华历史文化为本的民族文化史观。......
-
〓 布罗茨基译唐诗
约瑟夫·布罗茨基在美国 喜欢外国诗歌的读者,想必知道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的名字,知道这位俄裔美籍诗人198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知道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写出过跟中国有关的诗歌作品《明朝书信》;可是未必知道他翻译过中国诗歌——早期跟汉学家合作,翻译中国古诗,后来学习汉语,直接依据原作把唐诗翻译成俄......
-
〓 一个香港编辑眼中的三大家——艾青:我爱这土地
第一次见到艾青是在1978年夏天。那年大陆刚开放,国侨办主任廖承志邀请香港出版界代表团访问内地(团长是香港出版家蓝真先生),我也是代表团的成员。第一站是首都北京,其中由官方安排的活动之一,是让“文革”后新复出的文艺家与我们会面,画家有李可染、黄永玉、华君武等等;作家、诗人有姚雪垠、贺敬之、臧克家等等。我与同行的香港诗人......
-
〓 影响我学术人生的良师——傅璇琮先生
在我书房案头的玻璃台板下,摆着一张傅璇琮先生与我的合影。那是2007年3月,在北大举行的“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会”上的留念。我特别珍惜这一张合影,这是因为它联着直接影响我学术人生的两位贵人——邓广铭先生与傅璇琮先生。关于邓广铭先生,我已写过专文《北大名师奖掖后进之典范》,缅怀邓先生在我宋史研究道路上的奖掖和勉励......
-
〓 “文化国宝”守护人
【新春走基层】 从福建武夷山市区向南出发,在连绵起伏的丘陵山路上驱车约40公里,就来到了位于兴田镇城村的汉城遗址。 春节前夕,在城村汉城遗址西城墙外侧,考古人员正对这里的杉树下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在四五米深的壕沟底部,考古项目负责人、福建博物院副院长、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馆长楼建龙正小心翼翼地对沟内的一片炭化竹编遗......
-
〓 学林新语
◎胡适从来不在人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而且也不喜欢听人在他面前说其他人的坏话。相反,人有一善,胡辄津津乐道,真是口角春风。徐志摩在给梁实秋的信里有“胡圣潘仙”一语,是因为胡适向有“圣人”之称,潘光旦只有一条腿可跻身八仙之列。 ◎叶公超在某校任教,邻居为一美国人家。其家顽童时常翻墙过来骚扰,叶不胜其烦,出面制止......
-
〓 “读书人的淡定和自持”——格非眼中的钱谷融先生
钱谷融与铁凝(左)在第九次作代会上。杨扬摄清华大学教授、作家格非,师从钱谷融先生,是其关门弟子之一,著有《欲望的旗帜》《塞壬的歌声》《褐色鸟群》等作品。2015年,他的作品“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格非第一次上课,是在钱先生家里。先生给每个人泡了茶,端上来曲奇饼干,弟子们......
-
〓 丁则良先生
彼岸的杨振宁先生光荣退休,以其人之功德圆满,引起一片喝彩,杨先生也以朱自清当年诗句自勉:“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是人生绚烂归于平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新境界,着实令人企慕又感动的。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归宿,比如杨先生回忆少年读书情节,他是清华成志小学和北平崇德中学的学生,清华教授杨武之先......
-
〓 书人书事:忆金开诚二三事
《金开诚文选》 金开诚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金开诚先生 1985年春天,我在欧阳中石先生处谈一部书稿,其间他突然问:“北大金开诚是什么人?”我知道他们认识,而且很熟,便说:“就是金申熊。”他说:“那太熟了,我们在京剧社……”欧阳先生是1950级哲学系学生,金公是1951级中文系的,他们都爱好京剧。曾经听金公说起......
-
〓 毛泽东喜欢读什么书
资料图片 毛泽东博览群书,不只表现为数量大,领域多,他还注重阅读一些在特定环境中流传不广,作为革命家和政治家可以不去关注的书。其阅读视野,常常越出各知识领域“大路货”,喜欢阅读专业性很强的文史和自然科学论著,以及古代笔记和各种笑话作品这类“闲书”。在这个意义上说,他的阅读不仅广博,而且专深。 阅读范围虽然广......
-
〓 大家·同心同行·杨东莼:从新青年到燃灯者
杨东莼(1900—1979),湖南醴陵人。历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华中师范学院院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人类的历史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独特印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固有使命。回望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艰苦卓绝、光辉灿烂的发展奋......
-
〓 蔡元培与清末《中学修身教科书》
蔡元培 提要: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课题批号:10&ZD095),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共预其事。廓清百年教科书发......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黄侃父亲黄云鹄,清光绪二甲进士。黄侃天资高,乡里人呼黄侃为圣童。黄云鹄即作书诫之曰:“尔负圣童之誉,须时时策励自己,古人爱惜分阴,勿谓年少,转瞬即老矣。读经之外,或借诗文以治天趣,亦不可忽。” ◎鲁迅的孩子海婴已经会说话时,有一次郁达夫到鲁迅的书斋去,海婴正在那里捣乱,翻看书里的插图。鲁迅一见郁达夫,就......
-
〓 张伯驹:坦荡超逸,慷慨率真
书法 张伯驹1977年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举办这个简短却又隆重的座谈会,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5周年,深切缅怀他为祖国文物保护事业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追思和学习他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首先,我代表文化部,向张伯驹先生的亲属和参加今天座谈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 张伯驹先生是我......
-
〓 李兆顺:以画疗“心”
资料图片李兆顺的《荷塘月夜》被清华大学赠予比尔·盖茨收藏。资料图片在英国的泰晤士河上,有座历史悠久的波利菲尔大桥,原本是黑色的。曾几何时,一些抑郁的人常常在这里自杀。专家建议把桥身漆成绿色,此后的一年来此轻生的人开始大量减少。古时的隋炀帝曾多病缠身,御医百药无效,民间医生莫群锡只是送上一幅青绿山水画,请隋炀帝反复观赏,......
-
〓 “一代棋圣”吴清源走完传奇人生
吴清源 赵和平画 11月30日凌晨1时11分,被日本媒体盛赞为“昭和棋圣”的一代围棋大师吴清源于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医院因衰老去世,享年100岁。 日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产经新闻》和共同社等主流媒体都迅速报道了吴清源去世的消息及其详细的生平事迹。吴清源的葬礼将于3日举行。 得知吴清源去世的消息......
-
〓 《中华读书报》2021年度出版人·黄强: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10月,刚刚颁出的国家教材领域最高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全面丰收,斩获61项奖项;尤其基础教育类教材评出特等奖3项,其中两项由人教社出版,再次展示了新中国教材建设基地的70年积淀和新时代的风采。谈及往事,黄强的语速适中,不快不慢,语调平和。回顾五年的人教岁月,纵有惊涛骇浪,然纵浪大化中,不喜不惧,应......
-
〓 沈鹏:澄怀观道 翰墨仁心
猴年贺岁:千钧棒启百花春,草芥陈年八股文。立地抛开紧箍咒,蟠桃盛宴乐尝新。二○一六年一月2015年11月,北京初冬,小雪翩翩。“三馀笺韵——沈鹏自书诗词展暨新书首发式”上,镁光灯频频闪烁,年逾八旬的沈鹏先生款款走上舞台,白发红唇,一袭黑底布面外套,暖红色围巾。光影变幻的书画艺苑,所谓“名家”,多如短促的流星,划过夜空仅......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