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略谈明清徽商的休闲生活
内容摘要:徽商从商经营之余,以各种方式来消遣余暇。其休闲生活,或怡养情性,或注重品位,或显示风雅,或追求风流,或夸示豪富,等等。这些体现了明清时期士商交融、雅俗合流的趋势和特色。关键词:明清;徽商;休闲生活作者简介:秦宗才,男,1974年生,安徽繁昌人,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中国古代史200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
-
〓 中国历代名刹、高僧简介(四)
十、上海40、静安寺位于上海南京西路1686号。为国内外知名的历史古刹。1983年,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传说静安寺建于247年(三国吴大帝赤乌十年),但经历代史家考证,此说并不可靠。初建时名“沪渎重玄寺”,建寺者为高僧康僧会。唐代更名永泰禅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更名静安寺(清代乾隆《上海县志......
-
〓 佛教在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机遇与挑战——兼论当代中国宗教的若干理论问题
统计数字表明,传播媒体时时使用的“宗教热”一词,是在文革中处于冰点以下的宗教,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升向常温的社会现象。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和现实商品大潮的冲击,表现为“热中有冷”和“热中有乱”的两种困局。文章分析了鸦片论、特区论、适应论、文化论、相容论、制衡论这六种相互矛盾的理论框架,由于理论上的暧昧不清,使正统宗教徒不敢......
-
〓 韩偓与道教
内容摘要:韩偓是晚唐五代之际的著名诗人,其与道教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从全唐崇道的社会风气与韩偓的家学渊源、韩偓与道士的交往及其对道教的态度,韩偓思想中的的道教生命意识,韩偓诗歌的道教文化意蕴等方面看其与道教的关系。关键词:韩偓;道教;修炼;重生意识;文化意蕴作者简介:张伟利(1982-),男,山东临沂人,文学硕士,主......
-
〓 宋代官俸简表
品级官职名称年俸一品诸王,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南宋末左右丞相1000两从一品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郡王,国公900两二品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开国郡公,上柱国800两从二品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传、少保,御史大......
-
〓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一):新石器时代陶器彩绘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彩绘是我国最早的工艺类绘画。其彩陶大多是红色陶质的盆、瓶、盘、豆一类盛器,原始艺术家用一种刷笔,醮了黑色、白色以及红色画在器表上。制作的年代在大约距今3000年至5000年间。着色可分为单色装饰纹样和彩绘装饰纹样两样;彩绘内容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抽象的图案,一类是具象的人、动物或昆虫。其纹饰的种类也......
-
〓 有关神会的两篇铭文《神会塔铭》和《慧坚碑铭》的注释
一、神会和中国禅宗在中国禅宗史上,神会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禅宗奉北魏时来华的菩提达摩为初祖,经过慧可、僧璨两代相传,至道信、弘忍时正式形成禅宗——“东山法门”。但此后成为禅宗主流的是由弘忍弟子慧能创立并由其弟子发扬光大的南宗,而曾经在北方广大地区盛行的以弘忍另一弟子神秀及其弟子普寂为代表的北宗却逐渐衰微。禅宗的这一重大变......
-
〓 六家七宗与般若性空论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六家七宗的社会背景、理论学说和代表人物,进一步论证本无宗的代表人物为竺法汰而非道安,指出僧肇的中道说为“合两边”而非“离两边”,亦未究竟,道安的“性空宗”则在当时最接近般若空义。关键词:佛教;六家七宗;般若;空一、六家七宗兴起的社会思想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汉王朝的崩溃,农......
-
〓 各地方志所载“六尺巷”故事都是真的吗?
在2014年11月王岐山低调造访后,位于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知名度再度走高,以其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也集中涌现。诸如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歌曲《六尺巷》等,都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歌曲《六尺巷》直接取材于六尺巷典故,融合了黄梅小调、京剧及现代流行音乐等元素,是一首展示“六尺巷”互敬礼让、和谐包容文化内涵的民族调式......
-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2012年11月——2013年5月)
1、第十届亚洲新人文联网会议:廿一世纪的亚洲人文与高等教育时间:2012年11月1至3日(周四至周六)地点:国立成功大学国际会议厅(台南市东区大学路一号)主办单位:国立成功大学文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研究所内容简介:台湾,是第一个加入「世界人文学联合会」CHCI的亚洲成员,并于2004年创立「亚洲新人文联网」ANH......
-
〓 《孟子》疑难句读辨析一例
一杨树达先生的名著《古书句读释例》最后列有12条“数读皆可通”的例句,都是千古以来未曾解决的难题。其中一条见于《孟子·尽心下》,其文为:晋人有冯妇者善博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上文从“卒为善士”到“有众逐虎”,历来有两种句读。自汉儒赵岐以来的传统句读为:“卒......
-
〓 国学争鸣:《庄子》“之”证明庄子非楚人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只说庄子是“蒙人”,没有记载国属,于是后来就有庄子为宋人和楚人两种主要观点(其他还有鲁人、齐人、梁人等说法,因这些说法没有得到学界响应,不再讨论)。从宋代开始,就有人把庄子视为楚国人,如苏轼的《庄子祠堂记》、王安石的《蒙城清燕堂诗》,朱熹也说:“庄子自是楚人,……大抵楚地便多有此样差异底人......
-
〓 “举本统末”与儒道“和解”
儒道的融通互补是魏晋时期思想家面临的时代主题。作为开玄学风气之先的重要代表,王弼通过界定和说明儒道思想谱系中所涉及的无与有、自然与名教等的相互关系,对此进行了创造性的回应。为理清无与有、自然与名教的相互关系,王弼在注《论语》《周易》《老子》等经典的过程中“发明”了“举本统末”的观念和方法。在“举本统末”的观念和方法下,......
-
〓 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解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中国学者陈众议的采访时断言,他所有的作品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孤独,而且他计划今后每年一部的新作也将有同样的主题。在同朋友门多萨的对话中,加西亚·马尔克斯指出,孤独是一种“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他自己则正是“专门表达这种情感”的作家。从他的著作来看,这一声明并非虚言。他的作品确实从各个角度描绘了......
-
〓 《八琼室金石补正》石鱼朱子诗辨伪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八琼室金石补正》一书作为宋代涪州石鱼题刻收录的“朱子诗”,虽确为朱熹《观澜》绝句,但既非宋刻抑或朱子真迹,也不在石鱼所在地白鹤梁,而是大约在清代中期才刻于北岩石壁的作品,当地人称作《北岩题壁》。关键词:《八琼室金石补正》;石鱼题刻;朱熹;《观澜》;《北岩题壁》作者简介:李胜,重庆市垫江县人,196......
-
〓 生存智慧、人文理性与中和精神——论礼乐起源与发展的内在理路
摘要:中国礼乐起源于上古先民日常劳动与生活的各个层面,是人类生存智慧的体现。礼乐同源,二者之间既交融互补又维持着固有的张力。至春秋战国时期,礼乐的发展出现重要突破,由对生存智慧的总结与抽象转向对人文理性的关注。先秦诸子对三代礼乐传统的理论诠释与重构,是为解决当时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而在社会文化思想层面作出的努力,在这一过......
-
〓 《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与评论
作者简介:何明凤,男,四川南充人,现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07级汉语言文学试验班。关于《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已有不少学者做过研究评论,或是研究其类型差异,或是探讨其叙事艺术,或是讨论其特点作用,或是分析其体现出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或是追溯源流褒贬优劣,张学忠的《写议相辅 主客互托——论<聊斋志异>的......
-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五十四)
2015·7—2015·121、「台湾白色恐怖口述历史访谈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时间:2015年7月18日(周六)地点: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馆北栋8楼802室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主办单位:台湾口述历史学会联 络 人:Tel: 02-2652-5350连结网址:http://www.t......
-
〓 吉祥的图腾与地狱的信使——谈中国、希腊神话中蛇意象的不同
【内容摘要】无论是恢弘壮丽的中国古典神话还是神秘浪漫的希腊神话,都有很多关于蛇的神话故事。而蛇意象在两种不同特质的神话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和意义。中国神话中的蛇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图腾崇拜,而希腊的蛇在《圣经》的文化底色中,依旧禁锢于耶和华对于它们原始的诅咒,永远摆脱不了诱惑和邪恶的本性,是祸乱之始、灾难之源。由此......
-
〓 贞观公私画史
序叙曰:伏牺氏受龙图之后,史为掌图之官,有体物之作,盖以照远显幽,侔列群象。自玄黄萌始,方图辩正,有形可明之事,前贤成建之迹,遂追而写之。至虞夏殷周及秦汉之代,皆有史掌,虽遭罹播散,而终有所归。及吴魏晋宋,世多奇人,皆心目相授,斯道始兴。其于忠臣孝子,贤愚美恶,莫不图之屋壁,以训将来。或想功烈于千年,聆英威于百代,乃心......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