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良百一歌
夫,马者,兽也,虽由刍饲。亦禀五行。且,龙驹骨骏,驽力干慵,或重之以千金,或免之以十驾,非伯乐之相,孰能有分。且,肝、脾、肺之源,安、则以脏腑匀和,逆、则以血脉弗顺,非师皇之术,其何明哉。况兹,为戎事之本,代人之劳。今撮其要略,共成一卷,号曰疗马百一歌,自前病患,悉在卷中,损异毛骨,总存篇内。书云:义深罕测,学浅难周,......
-
〓 史林镜鉴:我国古代救灾制度的演变特征
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度,总体而言,古代灾害的发生频率及次数呈逐渐增加趋势。在以小农经济为生产基础的古代社会,灾害的破坏显而易见。《新唐书》卷52《食货志二》所说“凶荒不遑赈救。人小乏则取息利,大乏则鬻田庐。敛获始毕,执契行贷,饥岁室家相弃,乞为奴仆,犹莫之售,或缢死道途”,即为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如何救济灾荒......
-
〓 1995年中国大陆佛教研究综述
<p>A、学术会议</p><p>1995年中国大陆重要的学术会议主要有以下几个:</p><p>一、1995年3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法门寺博物馆发起,邀请首都学术界、佛教界专家学者在北京中山公......
-
〓 理学视域中的礼乐文质论——以朱熹为中心的研究
内容提要:朱熹以“敬”与“和”为礼乐之“质”,最终则将其上升到了“仁”与“天理”的层面;而礼乐之“文”涵括了礼乐实践的各个方面,为礼乐本质内涵的外化形式。他主张礼乐应当文质兼备,并符合中庸之道,对现实的礼乐实践则强调“质先而文后”的主次关系。朱熹关于礼乐文质论的辨析所形成的主要观点,与其礼学思想的基本性质及其实践哲学息......
-
〓 百年中国因明学研究概况
自中世纪以来,因明从印度传入中国汉地和西藏,又东渐朝鲜、日本、蒙古。近代以来,又弘传至欧美诸国,形成了一门国际性的学术。中国是因明的第二故乡,因明在中国分为藏汉二支。藏传因明侧重于知识论,故又称为藏传量论(“量”是指认识和知识)。汉传因明的研究则是以逻辑为中心,只是隋唐初法相宗的衰落,宋、元以后汉传因明几成绝学,研习的......
-
〓 唐代贬谪永州地区的文士考略
内容提要:贬谪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与此相关联的贬谪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州作为当时相对偏僻落后的地区,是古代特别是唐代贬谪人士较为集中的地方。考证以柳宗元为主的贬谪永州地区的唐代文士贬永的原因、时间、在永的活动,了解以柳文化为主的永州文化的底蕴成因有一定意义。对作家来说,贬谪不仅是他们人生经......
-
〓 从不死药到释迦牟尼
——浅析汉晋之际士人生死观的转变与佛教此一时期在华传播发展间的关系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力图通过对汉晋之际士人生死观的改变作一简要的勾勒,同时与汉晋之际佛教发展情况相比照。不难窥见,汉晋之际佛教的大发展恰是出现在士人生死观发生重要转变的时刻。从追求长生不老的灵药到接受释教的生死轮回观点,中国的部分士人完成了自身对于生死理解的蜕变,从而也为佛教在其后一个时期的繁荣和发展埋下了伏笔。本文的最......
-
〓 神会的顿悟说
一“顿悟”法门是禅宗(南宗)提倡的根本解脱法门,它的提出和确立在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这一“曹溪宗旨”地位的真正确立和广为傅播,则是经过神会和尚的拚死斗争和竭力鼓吹,才得实现的。因此,当我们谈论禅宗顿悟法门时,神会的顿悟是首先需要给予充分注意的。唐宗密在《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中说:(慧)能和尚灭度后,北......
-
〓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为其渊薮;如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
-
〓 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二十)
2014·4——2014·121、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5本第4分时间:2014年12月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容简介:迈向重器时代——铸铜技术的输入与中国青铜技术的形成(黄铭崇)殷商武丁时期人物「雀」史迹研究(张惟捷)异姓别籍或复姓归宗:以庐江钱氏家族为(于志嘉)2、清华中文学报第12期时......
-
〓 新辨红楼背景在乾隆年间
引言:去年以来出现了一股否定《红楼梦》的作者是乾隆时代的曹雪芹的思潮,舆论界、读书界出现了主张是明末清初的洪升、张岱以及曹頫等奇异说法,并且出版了好几部厚书,如陈林先生、土默热红学等,影响波及港台学界。且其红楼梦写作在明末的学说,又由出版社隆重推出,(系列红楼历史小讲出版了几本,据说还将有五六个)为此,笔者重申《红楼梦......
-
〓 高拱的惩贪对策及其代价
内容提要:明隆庆四年初,高拱复政后,力破嘉隆以来日益盛行的“黩货之习”,共惩办贪案64起,惩处文武贪官169人,仕路为之一清。在惩贪实践中,高拱自身廉洁,贯彻执行了奖廉与惩贪、却贿与惩贪、惩贪与罚酷、惩贪与查勘相结合的方针。由于在惩贪中对大案要案的处理上与次辅张居正存在重大分歧,高拱最终被逐出内阁,张居正升任首辅。关键......
-
〓 试论《满江红》确为岳飞所作
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填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词,这就是:满江红·述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赏析岳飞(110311......
-
〓 中西蛇文化审美
【内容摘要】在人类文化学中,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具有广泛而深刻的象征意义。蛇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否定性形象,在中西方文化中,它固然一般被看做是毒、恶、丑的集大成者,但有时又被赋予善和美的意义。本文拟从中西方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文学描写三方面对这一特定形象作一简要地分类爬梳,以图对其审美形象和文化意义得到较为全面的认识与......
-
〓 刘萨诃研究综述
摘要:文章在描述和分析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的刘萨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无论是资料的考订、汇集和阐释方面,以及通过跨学科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呈现刘萨诃在宗教史、学术史上的意义等其它方面,刘萨诃研究都还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余地和必要。关键词:刘萨诃研究,综述刘萨诃[1]是活动于东晋末到南北朝初期的一位稽胡族的游方僧人。稽胡是魏......
-
〓 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周官有小宰“掌建邦之宫刑,以理王官之政令,凡宫之纠禁又其任也”【1】,宰夫“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2】。伴随西周君主权力和等级制度的确立,维护这一权力和制度、对臣属施行监察成为必要。御史也始设于周,但职非监察,“盖掌赞书而授法令”【3】,至战国时仍......
-
〓 读史札记:《左传》委婉语与中华民族重礼的特征
先秦典籍《左传》中的辞令极具时代特色,其中用了很多委婉语,这种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重礼的传统和特征。卑己尊人 《左传》中体现卑己尊人特点的地方很多。首先是人和人之间用特定的称谓。《左传》辞令当中,敬称和谦称名目繁多,随着谈话者的身份地位和交际场合的变化而不断变换。敬称如“君”、“吾子”、“执......
-
〓 南田画跋
画有用苔者,有无苔者。苔为草痕石迹,或亦非石非草。却似有此一片,便应有此一点。譬之人有眼,通体皆虚。究竟通体皆虚,不独在眼,然而离眼不可也。文徵仲述古云:看吴仲圭画,当于密处求疏;看倪云林画,当于疏处求密。家香山翁每爱此语,尝谓此古人眼光铄破四天下处。余则更进而反之曰:须疏处用疏,密处加密。合两公神趣而参取之,则两公参......
-
〓 港台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十四)
2014·5—61、台湾文学研究集刊第15期出版时间:2014年5月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内容简介:传媒时代的台湾古典诗坛:日治时期「全台诗人联吟大会」的社群文化与文学传播(吴毓琪)从「常夏」到「四季」——日治时期在台俳人眼中的季节感与生活写(1895-1936)(颜杏如)「新体制」下的社会/自我凝视—......
-
〓 窦娥之孝与宋元孝道
【内容摘要】自中华传统孝道形成以来,经过先秦、两汉、魏晋、唐代的演变后,在宋代形成了其独特的特点,即极端化、愚昧化、残忍化。而在梳理孝道的演变史和对宋元时期孝道的形成及特点的探讨后,将《窦娥冤》中窦娥之孝与这一时期的孝道相比较,我们明显地看到了她的孝与该时期的孝有着本质的区别,是宋元孝道中的一个另类。因为,作为儿媳妇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