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清农业中的合伙制——《中国古代合伙制初探》第五章
第五章明清农业中的合伙制关于中国古代农业中的合伙制,因资料缺乏,长期以来研究不够,今堀诚二先生研究清代合伙制问题时,曾指出:古典合伙在清代以后大概扩展到了农业领域,但遗憾的是,没有留下什么记录。所以他未具体探讨,只引用了一些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社会调查材料,简要地叙述了近代农业中合伙生产经营的情况。[1]日野开三......
-
〓 清代两淮盐政改革论纲
一清承明制,除少数地区外,各地基本上都推行晚明的专商世袭卖引纲法,连明代实行票盐法的部分地区,如山东、浙江、河东的一些地方,也都革票行引,以归画一。商收商运,专商专岸的纲法,其弊与日俱深。在清前中期曾因地而异对一些非主要盐区改行过官运、民运等其他形式,以期补救,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仍以纲法为主,“行之为广且久”。纲法得以......
-
〓 关于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几件事
编者按:本文为著名历史学家向达教授于1964年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四年级学生讲课时的讲义,现予发表,以飨读者。三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一盛事。钱曾《读书敏求记》著录巩珍的《西洋番国志》,所作提要有云,“盖三保下西洋,街巷流传甚广;内府之剧戏,看场之平话,子虚亡是,皆俗语之流为丹青耳!”如今脉望馆孤本《元明杂剧》中收有“奉天命......
-
〓 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
引 子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探险家而对于古代地理学及历史贡献最多的,自然要推汉代的张骞和唐代的玄奘了。张骞凿空、开通西域,中西交通自此始盛。后来西方文化流入东土,中国文化之渐次西被,都以张骞为始点。至于玄奘的贡献,又自不同,印度文化自汉末传人中国,经过六朝仍然不脱萌芽时代,印度的学术虽已传人中国,但是都穿了一套美丽的......
-
〓 晚清财政规模估算问题初探
内容提要:当前对晚清财政规模的研究,大多或是直接转引史料数据、或是将史料数据简单分类汇总,极少对既有史料数据及其统计方法进行细致的校核,故在此问题上自清末至今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步。若将一些基础性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如计量单位混杂、重复统计、统计区域缺漏、数据呈报滞后等问题),则可以对晚清的财政规模估算进行重新审视与修正。......
-
〓 柯文教授的清史研究
——三次相聚及其请教的若干问题
在国内开始清史编纂的时候,我不禁想起美国的著名学者柯文(Paul A. Cohen)教授,他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学家,实际上也是著名的清史专家。他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是《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American History Writting ......
-
〓 以世界史视野看清代的历史地位
十七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东西方碰撞与交融”的突然沉寂,使传统中国失去了一个适应新的“世界史整体格局”并从容迈进世界历史的难得机遇。这或许是重新审视清代的历史地位及其与世界史的关系的一条重要线索——当我们今天回首清代历史的时候,有必要从传统中国的文化传承及其演变的长期趋势中去认识它、评价它,而不应该继续坚持传统的思维来观......
-
〓 乾隆—道光年间的北洋贸易与上海的崛起
【内容摘要】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江海关,定制为:南洋海船收泊上海大关,北洋沙船收泊刘河口,并由此形成南、北洋贸易的分隔局面。乾隆二十二年的“独口通商”政策使南洋贸易的发展受到限制,这无疑影响到上海的发展。不过,乾隆中叶开始的北洋贸易的一系列变化则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一,东北豆货输出开禁使北洋贸易得以大规......
-
〓 清代江南棉布字号探析
棉纺织业是清代江南极为重要的手工行业。棉布织成后,需要经过染色、踹光等后整理,才能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棉布的染踹加工成为棉布商品流通必不可少的一环。从事棉布收购、委托染踹加工、大宗批销棉布的商业资本则是布店字号。字号在江南棉布的商品流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字号的内部竞争十分激烈,字号的存在形式较为复杂,字号与踹工之间......
-
〓 明代江南治农官述论
【内容摘要】明代治农官制创始于永乐初年,经宣德至成化间添革往复,由江南一隅推广至全国大部,并基本完善了司府州县各级治农官建置。正嘉以降,江南治农官不断遭到裁省,权力收缩、下移,由官到吏。终明之世,江南治农官先后经历了三次职能转变:宣德二年初次复设后,在永乐以来单纯的提督农田水利基础上,统摄粮长、职兼催粮;宣德六年开始全......
-
〓 乾隆、道光年间的北洋贸易与上海的崛起
【内容提要】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江海关,定制为:南洋海船收泊上海大关,北洋沙船收泊刘河口,并由此形成南、北洋贸易的分隔局面。乾隆二十二年的“独口通商”政策使南洋贸易的发展受到限制,这无疑影响到上海的发展。不过,乾隆中叶开始的北洋贸易的一系列变化则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一,东北豆货输出开禁使北洋贸易得以大规......
-
〓 明清时代的山东盐业
《明清山东盐业研究》,纪丽真著,齐鲁书社2009年11月第一版,30.00元盐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在传统社会里,国家收入“半出盐赋”,盐课是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盐业与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都有密切关系。改革开放以后,明清盐业史研究渐多,成果迭出,但地区性盐业研究多集中在两淮、四川、广东......
-
〓 洪武祖制与嘉靖前期革新
【作者简介】田澍,1964年出生,甘肃通渭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朱元璋研究会理事,甘肃省历史学会理事。出版《朱元璋传》(合著)、《宦官》等3部专著, 并在《文史》、《光明日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1999年被评为“甘肃省跨世......
-
〓 清王朝与“兴亡周期率”
清帝逊位诏书今年是清王朝覆亡的100周年,在这个时候,从清王朝兴盛衰亡的历史中自然容易想到著名的“兴亡周期率”。1945年黄炎培同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谈到的“兴亡周期率”,是大家所熟知的。清王朝同其他历朝历代一样,当然没有也无法“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想当年,满族初兴之时,朝气蓬勃,英勇善战,凭着强劲的民族精神和正确的......
-
〓 广东佛山冶铁和铁器铸造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二章第五节
第五节广东佛山治铁和铁器铸造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矿冶业投资大,使用劳动力多,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较早的部门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但其中采矿和冶炼两者情况不同,历史文献往往矿冶并称,造成一些笼统概念。据我们考察,明后期,在个别地方的铁的冶炼中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在铁矿的开采中则不能作此判断。铁器......
-
〓 洪洞“大槐树”的故事及明初大移民
一、 大槐树的传说及其他在今天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流传着关于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这一传说的内容是: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我们祖先的发祥地,是我们的根。这一传说分布于在今天河北的中南部、山东西部、中部和南部、河南中北部以及安徽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在有些地区,大槐树变成了老鸦窝——一个大槐......
-
〓 苏州、杭州丝织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二章第四节
第四节苏州、杭州丝织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明代后现手工业中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前人已有不少论述。根据我们在导论中所提出的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其中有直接史料可以确证的,还只有两项,即:(1)苏州、杭州的一些丝织品工场;(2)广东佛山的某些冶铁和铁器铸造工场。这一些工场已具有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性质;它们数量很少,......
-
〓 清代前期关税中的书役家人
内容摘要:书役家人的确是征税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人员,他们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他们,税收就不能进行;如果人数过少,还不够用。然而,也正是这些具体征税人员,在税收中利用所掌握的权力,滥征苛收,扰累需索,使国家丢失税款,商民深受其害,影响极其恶劣。由于他们犯罪的成本,远远小于犯罪的收益,政府的制度与法规又不足以震慑邪恶......
-
〓 水旱灾害与清代政府行为
内容提要:清代水旱灾害频繁,造成的社会损失巨大。为与水旱灾害作斗争,清政府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细密周详的官僚体制,并通过兴水利、建粮仓、开捐纳等途径,进行各种补救。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大多能以身作则,作舆论的引导,并从多方面努力,以期取得实效。总体而言,清代的救灾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肯定。关键词:清代;水旱灾害;政......
-
〓 《明清史研究》目录
《明清史研究》,钞晓鸿 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作者简介钞晓鸿,1968年生,陕西渭南人。1997年获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系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2002-2003年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史,近年来侧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