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代的白银性质问题及其流动的考察——基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
【内容摘要】总体来看,明代白银的流通和性质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考察,即:明代中前期的实物货币阶段和明代中后期的贵金属货币阶段。明代白银货币的性质发生重大的变化是与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相伴随的,这一转变也是中国古代货币结构演变史上的重大转折。明代白银性质发生转变的原因尽管较为复杂,但是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发展、变化和......
-
〓 洪洞“大槐树”的故事及明初大移民
一、 大槐树的传说及其他在今天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流传着关于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这一传说的内容是: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我们祖先的发祥地,是我们的根。这一传说分布于在今天河北的中南部、山东西部、中部和南部、河南中北部以及安徽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在有些地区,大槐树变成了老鸦窝——一个大槐......
-
〓 人口增长与中国历史上土地经营制度演化
——对明清时期土地经营制度演化的博弈解释
【摘要】中国历史上的土地经营方式很少受到制度性限制,土地经营制度的演变是人们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口与土地相对价格的变化是中国历史上土地经营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土地经营制度演化博弈模型说明,在未受人口压力扰动下,土地经营制度博弈存在多重均衡,人们选择哪一种土地经营制度依赖于其所处的初始条件;在人口增长......
-
〓 白银与中国——国际契机下的明清货币思想
【摘要】明清时代,是中国历史又一次发生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远非仅仅是一种中国内部社会变迁的变革,而是一种世界整体经济正在建立、发展的变革。然而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尤其是货币思想延续至明清时期,显然无法与当时中国和世界的变革相适应。这内中复杂的原因需要去探讨,但是如何从当时中国迎接国际契机的角度去理解中国明清的货币思想是......
-
〓 清朝统治的合法性、“大一统”与全球化以及政治能力
清朝统治合法性的再阐释所谓“早期全球化”,在赵刚看来与19世纪初叶以后西欧工业革命增长所引起的全球化过程有所不同,1800年前长达300年的时间中,西方势力在美洲地区之外的世界各地并不占上风,恰恰相反,他们是通过接受和遵循非西方社会的地方性游戏规则,才加入到区域性贸易体系之中的。在此期间的全球化进程是西方主导和非西方主......
-
〓 族谱中所见明清佛山家族铸造业
【内容提要】明清时期,佛山铸造业享誉全国,产品遍及海内外,有“佛山之冶遍天下”之称。铁线、铁锅、铁镬、铁钉、铁链、铁砧、铁针、农具、军器和钟鼎等产品以其质量上乘而畅销全国各地。其总体规模、产品种类、销售区域等方面,已跻身国内首位。享誉“天下四大聚”之一和“天下四大镇”之一。佛山之所以在明清时间享有如此突出的城市地位和辉......
-
〓 明清之际的“银荒”与中国的货币体系
摘要: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的“钱荒”,自唐以后,“钱荒”便成为帝国较为棘手的事情。明清之际的“银荒”也是如此,但“银荒”现象也有它自身的特殊性。这一时期的“银荒”问题,一定程度上与国际白银市场供求的不稳定性相关联,这说明明清时代的中国并没有游离于世界经济的舞台之外。加之传统中国社会的货币制度的不健全、管理办法的落后、......
-
〓 清代前期竹木运输量
清代前期竹木在全国的流通,经君健《清代前期民商木竹的采伐和运输》[1]一文,描述十分详尽,不仅包括全国长途贸易的竹木流通,而且还有甘肃、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区性的短途运输。竹木在清代前期的流通量是比较多的,这从政府专门设立征收竹木的税关,就可以得到证明。清代前期设立专门征收竹木的税关有7处,另有5处兼征其他税[2],由......
-
〓 清代前期的粮食运销和市场
清代前期全国范围的粮食流通量是相当大的。本文拟就这一时期的粮食运销和市场问题做一考察。清代前期的粮食市场就全国范围来说,以米谷为大宗,稻米是清朝普遍食用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稻米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数量很大,是南粮北调的主要品种。值得注意的是,在南米北运的同时,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南调北米。例如:陕西汉中的米谷运往湖北;豫南的......
-
〓 评清帮的发源和演变——在泛长三角地区的转化
【内容摘要】清帮是大运河的漕运水手和罗教在杭州附近相结合的产物。漕运空闲时,水手集结于大运河南端,借住罗教庵堂。清政府为禁止秘密结社,扫除罗教庵堂,结果事与愿违,促使水手秘密结社淡化了宗教色彩,在船上进一步帮会化。道光、咸丰年间囚运河阻塞,改为海运,大批漕运水手失业转化到陆地谋生。转化为盐枭集团、土匪等,其中也有反抗清......
-
〓 清代前期沿海粮食运销及运量变化趋势
在清代前期沿海地区民间商品流通中,粮食运销占有主导地位。《备边司誉录》所载《问情别单》,是当地官员与遇海难漂流到韩国的中国商人、船户的问答记录。[1]其中,记载了从万历四十五年到道光十九年中国漂流商船共32例,其中清代前期国内沿海贸易的有28例。在28例中,以粮食运销为目的21例,占75%。这说明以粮食为主导商品,带动......
-
〓 清代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
前人已经对清代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进行了很多研究,但从全国角度研究棉花、棉布运销的并不多,而且一般认为,棉花、棉布这类农产品、农副产品多由农家“自给自足”,也就是作为商品买卖的很少。这与史料中记载的大量棉纺织品及其原料,作为商品在全国的流通相互矛盾。本文准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清代前期全国棉布、棉花的运销状况进行......
-
〓 盐引·公债·资本市场:以十五、十六世纪两淮盐政为中心
【内容摘要】在明朝盐政“开中法”制度下,商人应政府邀请,运送粮食,换取盐引,凭盐引支取、运送食盐至指定地点销售。一方面,从15世纪开始到16世纪初,两淮盐政开中法从漫无预算、个别执行,逐步演变为盐引分类、开中定额,再演变为通盘规划、预先开中。情形一如政府发行公债。另一方面。16世纪初“余盐银”制度的设立,使白银进入开中......
-
〓 清代前期某些农业生产资料的运销
生产资料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所谓农业生产资料的概念也不一定准确,因为大牲畜既是农副、运输业的生产资料,又是手工业的生产资料。如此称谓只是为了论述方便而已。[1]生产资料是清代前期一项重要的商品,对于人们来说,生产资料一般是很难全部自给自足,不买也不卖的,即使在一地有某种生产资料可以自给,但也不能所需用的生产资料全部自给......
-
〓 十九世纪初期中国全国市场:规模与空间结构
【内容摘要】明清中国是否出现了全国市场?这是中国经济史上的重大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西方到来之前的中国经济状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关 键 词】中国;市场;规模;空间结构【作者简介】李伯重,男,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100084)。【原文出处】《浙江学刊》(杭州),2010.4.5—14明清中国是否出......
-
〓 清代前期某些生产资料的运销
生产资料按产业类型可以分为两大类:手工业所需用的生产资料,农副、运输业所需用的生产资料,当然这种划分也并非严格,如:铁不仅是手工业的生产资料,而且还是制造农具的原料。如此划分是为了论述方便而已。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研究手工业生产资料中的铁、油料、染料、生产工具等运销。生产资料是清代前期一项重要的商品,生产资料一般是很难......
-
〓 生态、交通与县际纷争——以清代漳河草桥的修造为中心
【作者简介】程森(1984—),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暨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西安710062)。【原文出处】《清史研究》(京),2010.4.129—14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06JJD770018)。我国南北地区的河流水文差异较大,南方地区受土......
-
〓 清代前期周边地区的粮食运输
周边地区,包括东北三省、蒙古、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居住区。一般来说,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方式与汉族人不同。他们多经营牧业,食物结构以羊、牛肉为主,配以少量粮食。完全不吃粮食的地方虽然也有,但比较少。粮食对于周边地区的人们来说,需求程度不如内地人那么大。或许就是这种原因,在以往对民族地区的商......
-
〓 清代前期全国商贸网络形成
【内容摘要】明清中国商贸网络的特点:第一,贸易路线作为商品流通的载体,十分庞大,是秦王车同轨以来整个封建时代的长期产物。经过先人两千多年的不断筛选和修治,到了清代,这一交通体系已经达到了封建时代可能达到的最为完美的状态。加之,明清以来,沿海运路的开辟与发展,与內地江河、陆路相联系,使原本的交通体系更完善,是史无前例的。......
-
〓 清代前期政府与关税制度
关税制度[1]是以政府为主体制定的一项正式经济制度。在继承明代制度的基础上,政府通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朝,对各关征税与纳税的种种规定不断修改、完善,或重新制定,或作重大修改,形成了清代的税收制度。一、政府制订税收制度的目的与结果从整个清代前期看,税收制度的目的与结果都达到了。政府制定税收制度的目的很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