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原因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六章第一节
第六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迟缓及其历史作用第一节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原因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开始于明后期,比起西欧来已晚了约两个世纪。到清中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农业中,还是微不足道的;在手工业中,亦只占极小比重。经过300多年,直到鸦片战争前,也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比起欧洲,大为落后了。【1】......
-
〓 我的宋以后宗族史研究
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学习中国史的大学生,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我关心中国近世为何落后的问题,试图从社会文化的历史传统中探讨原因。研究生阶段学习清史,进一步接触宗族问题,发现清朝推行以孝治天下,通过乡约宣传“上谕十六条”与《圣谕广训》,宗族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清廷的倡导下,清人建祠堂、修族谱、设族田、立族学,宗族组织发展迅......
-
〓 [清代]商品流通的发展和会馆、公所、行帮的兴起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清代前中用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上)第一节商品流通的发展和会馆、公所、行帮的兴起在第二章第二节考察明代的商品流通时,我们还不能对整个国内市场作出量的分析,因而是从商路的开通、商业城镇的兴起、主要商品的长距离运销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的。本节关于清代市场的考察,则拟对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市场作一量的估计,进行一些数量分......
-
〓 清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作物的推广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清代前中期农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第一节清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作物的推广清代前中期,我国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有了比较显著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也是在手工业生产中。不过,和研究明代问题时一样,我们先在本章中考察农业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然后在第四、第五章中按行业来考察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本章中,首先......
-
〓 明代的白银性质问题及其流动的考察——基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
【内容摘要】总体来看,明代白银的流通和性质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考察,即:明代中前期的实物货币阶段和明代中后期的贵金属货币阶段。明代白银货币的性质发生重大的变化是与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相伴随的,这一转变也是中国古代货币结构演变史上的重大转折。明代白银性质发生转变的原因尽管较为复杂,但是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发展、变化和......
-
〓 广东佛山冶铁和铁器铸造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二章第五节
第五节广东佛山治铁和铁器铸造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矿冶业投资大,使用劳动力多,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较早的部门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但其中采矿和冶炼两者情况不同,历史文献往往矿冶并称,造成一些笼统概念。据我们考察,明后期,在个别地方的铁的冶炼中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在铁矿的开采中则不能作此判断。铁器......
-
〓 洪洞“大槐树”的故事及明初大移民
一、 大槐树的传说及其他在今天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流传着关于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这一传说的内容是: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我们祖先的发祥地,是我们的根。这一传说分布于在今天河北的中南部、山东西部、中部和南部、河南中北部以及安徽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在有些地区,大槐树变成了老鸦窝——一个大槐......
-
〓 官手工业的衰落和手工业中小商品生产的扩大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二章第三节
第三节官手工业的衰落和手工业中小商品生产的扩大我国封建社会中特有的官手工业和与之相适应的匠籍制度,历来是民间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障碍。明中叶以后,官手工业在多种原因下出现衰落,匠籍制度也趋向瓦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业的发展,一些民间手工业开始进入小商品生产的阶段。在这种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某些地区的某些手工业行业中......
-
〓 清代前期抑商问题新探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抑商就成了经济史学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学者们围绕各朝代政府是否推行了抑商政策展开讨论。清代政府执行的是什么政策?对此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政府推行的是抑商政策;另一种则认为政府没有推行抑商政策,两种看法都可以列举出许多史料进行证明,致使清代的抑商问题争论相持不下,很难得到比较一致的结论。然而......
-
〓 清代中期关于漕粮加赋的三次政策辩论
【内容摘要】清代嘉、道两朝江南有漕省份传统漕运体制的危机达于极点,漕粮应否在原额基点上加賦引起朝廷內部争议,“不加赋”的祖制虽一再受到挑战,却未被突破。咸丰以降,大故迭起,中国面临数千年未遇之变局,有漕省份相继更改漕务章程,原来恪守的“不加赋”祖制被打开缺口。鉴于完全依赖河运的漕运旧制支离破碎且已难照旧复原,胡林翼、曾......
-
〓 评清帮的发源和演变——在泛长三角地区的转化
【内容摘要】清帮是大运河的漕运水手和罗教在杭州附近相结合的产物。漕运空闲时,水手集结于大运河南端,借住罗教庵堂。清政府为禁止秘密结社,扫除罗教庵堂,结果事与愿违,促使水手秘密结社淡化了宗教色彩,在船上进一步帮会化。道光、咸丰年间囚运河阻塞,改为海运,大批漕运水手失业转化到陆地谋生。转化为盐枭集团、土匪等,其中也有反抗清......
-
〓 盐引·公债·资本市场:以十五、十六世纪两淮盐政为中心
【内容摘要】在明朝盐政“开中法”制度下,商人应政府邀请,运送粮食,换取盐引,凭盐引支取、运送食盐至指定地点销售。一方面,从15世纪开始到16世纪初,两淮盐政开中法从漫无预算、个别执行,逐步演变为盐引分类、开中定额,再演变为通盘规划、预先开中。情形一如政府发行公债。另一方面。16世纪初“余盐银”制度的设立,使白银进入开中......
-
〓 明朝兴亡:跳不出的荒政死结
中国古代灾荒多发,也留下大量反映灾情的史料。自秦统一以来,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一姓制封建政权不断更迭。造成这种“皇帝轮流坐”的政治局面的社会原因固然很多,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解决得好坏却一直是影响政治天平的决定性砝码。而明朝的兴亡尤具代表性,它兴于饥荒,毁于饥荒,未能跳出中国古代历史的荒政死结。大饥荒的动乱造就了元亡明......
-
〓 清代前期全国商贸网络形成
【内容摘要】明清中国商贸网络的特点:第一,贸易路线作为商品流通的载体,十分庞大,是秦王车同轨以来整个封建时代的长期产物。经过先人两千多年的不断筛选和修治,到了清代,这一交通体系已经达到了封建时代可能达到的最为完美的状态。加之,明清以来,沿海运路的开辟与发展,与內地江河、陆路相联系,使原本的交通体系更完善,是史无前例的。......
-
〓 水旱灾害与清代政府行为
内容提要:清代水旱灾害频繁,造成的社会损失巨大。为与水旱灾害作斗争,清政府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细密周详的官僚体制,并通过兴水利、建粮仓、开捐纳等途径,进行各种补救。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大多能以身作则,作舆论的引导,并从多方面努力,以期取得实效。总体而言,清代的救灾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肯定。关键词:清代;水旱灾害;政......
-
〓 明清工商业、高利贷中的合伙制——《中国古代合伙制初探》第四章
第四章明清工商业、高利贷中的合伙制对明清工商业、高利贷中合伙制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涉及到了,较早的是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和藤井宏,前者有《合本组织的发达——中国近世生业资本的贷借补遗》一文[1],简要地谈到了宋以后包括明清时期的“合本经营”问题;后者研究徽商资本形态时所论述的共同资本,实际上是一种合伙资本,参见《新安商人的......
-
〓 明初对外友好关系与郑和下西洋
十五世纪,在世界历史上出现了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的空前壮举。明初社会究竟出现什么新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郑和下西洋这一震惊世界的历史大事?这一重大事件对中外友谊和世界文明的发展,究竟产生什么影响?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各个方面考证和探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提出有价值的见解,完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郑和下西洋五百八......
-
〓 清前期和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
清朝前期,我国和日本、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亚洲国家交往密切。其中,文化交流占有重要地位。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清代留寓日本的中国人,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影响。朱舜水(1600-1682)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顺治十六年(1659)到达长崎,从此留居日本二十余年。这期间,他参加了《大日本史》的编纂工作。该书参照中国《史记》,采用......
-
〓 清初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的缓慢恢复
顺治元年(1644年),以多尔衮为首的清廷入关,定鼎北京,开始统治全国。在自此而后的70余年间,清政府为着巩固和加强其政权统治,在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方面虽作了种种努力,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进展缓慢,在生产力方面未能有明显的突破。如何评价清朝入关,论者看法颇有分歧。本文拟对清初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缓慢恢复的关系作一......
-
〓 论明遗民之生计
【内容提要】明清易代后,明遗民以“不仕二姓”为政治姿态,而以“体制外”的方式“偷生”于新朝,这就意味着“生计”问题将成为他们遗民生涯的严峻考验。显然地,遗民立场的坚守,“生计”保障是最低限度的考量。然而,作为汉文化的担当者,明遗民毕竟不能沦为逐利之徒,因为他们有更为超越的关怀。职是之故,择业之慎、生计之苦以及治生言说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