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代黄河水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明代的黄河水患是历朝以来最为严重的,不仅泛滥的次数极为频繁,而且受到保漕、护陵等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河道极为混乱,它淤平了河湖,吞灭了良田、村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泛区的生态环境,同时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破坏。在明代统治的270多年里,给下游河淮地区(今豫东、鲁西南、皖北、苏北一带)的人民带来......
-
〓 清王朝与“兴亡周期率”
清帝逊位诏书今年是清王朝覆亡的100周年,在这个时候,从清王朝兴盛衰亡的历史中自然容易想到著名的“兴亡周期率”。1945年黄炎培同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谈到的“兴亡周期率”,是大家所熟知的。清王朝同其他历朝历代一样,当然没有也无法“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想当年,满族初兴之时,朝气蓬勃,英勇善战,凭着强劲的民族精神和正确的......
-
〓 [清代]制茶、制烟、酿酒、榨油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四章第二节
第二节制茶、制烟、酿酒、榨油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农产品加工是商人资本支配生产的一个最广泛的领域。无论是粮食的著、磨,经济作物中的轧棉、榨油、制茶、制烟、制糖,以及除如酯酒、制醋、酱园等,都有商人资本插手其间。在这些产品已经商品化,而其加工业还没有独立成为重要产业部门的时候,商人支配生产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商人支配生产和......
-
〓 清代租佃关系和农村雇佣关系的变化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三章第二节
第二节 租佃关系和农村雇佣关系的变化一 土地占有状况第二章中,我们估计明代初期自耕农占有民田总数的一半左右;而弘治以后,由于官田的扩张和豪绅地主的兼并,佃农激增,租佃关系逐渐占到总耕地面积的70%左右。现在我们探讨一下清前中期的情况。王朝更替,经长时期的农民战争,旧的地主豪强势力被打倒,新的地主豪强势力尚未形成,因而出......
-
〓 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作者简介】韩琦(1958- )男,山东栖霞市人,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天津300071)【关 键 词】美洲白银;中国;经济发展【内容提要】殖民地时期西属美洲生产了大约10万至13万吨的白银;其中向美洲以外地区输出了大约80%以上,这些白银的近一半流入了中国;白银之所以流入中......
-
〓 清代前期的粮食运销和市场
清代前期全国范围的粮食流通量是相当大的。本文拟就这一时期的粮食运销和市场问题做一考察。清代前期的粮食市场就全国范围来说,以米谷为大宗,稻米是清朝普遍食用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稻米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数量很大,是南粮北调的主要品种。值得注意的是,在南米北运的同时,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南调北米。例如:陕西汉中的米谷运往湖北;豫南的......
-
〓 清代前期关税中的书役家人
内容摘要:书役家人的确是征税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人员,他们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他们,税收就不能进行;如果人数过少,还不够用。然而,也正是这些具体征税人员,在税收中利用所掌握的权力,滥征苛收,扰累需索,使国家丢失税款,商民深受其害,影响极其恶劣。由于他们犯罪的成本,远远小于犯罪的收益,政府的制度与法规又不足以震慑邪恶......
-
〓 清代前期周边地区的粮食运输
周边地区,包括东北三省、蒙古、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居住区。一般来说,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方式与汉族人不同。他们多经营牧业,食物结构以羊、牛肉为主,配以少量粮食。完全不吃粮食的地方虽然也有,但比较少。粮食对于周边地区的人们来说,需求程度不如内地人那么大。或许就是这种原因,在以往对民族地区的商......
-
〓 关于明末清初中国农村社会关系的新估计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之十三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初期是中国封建经济史上值得注目的一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期中国某些地区出现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因素,在这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之下,首先看到中国的纺织工业和矿冶工业里,稀疏地萌生着一些新的生产关系的幼芽,其中,由于城市手工业的推动,于是乡村工业也发展起来了。苏州附近的盛泽镇,当成化、......
-
〓 明代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与历史启示
一明朝建立后,经历了明成祖的“靖难”和短暂的“仁宣之治”,国家逐渐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尽管“土木之变”中,50万明军土崩瓦解,英宗被俘,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损伤明朝的元气,恰恰相反,明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进入到多元化社会。当时的多元化社会特征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价值观念诸方面都有所体现,如社会价值标准由单一的官本......
-
〓 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
明代的省级制度,有过两次重大变化:一在明初,由行省而为三司;二在明中叶,由三司而为巡抚。〔1〕在由三司到巡抚的演变过程中,曾出现总兵、巡抚、镇守中官“三堂”并立的局面,镇守中官在内地和边镇事务中,居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地方政治制度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奇特现象。本文拟对镇守中官的设置及革除,镇守中官制度的形成及演变,以及相关......
-
〓 从《聊斋志异》看清初的物质文明
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1640-1715)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文学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则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聊斋》是蒲松龄在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的,也就是康熙十九年(1680)前后。通读细阅此书,可以从中了解清初物质文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侧面。清初玻璃仍很稀罕《聊斋》......
-
〓 清代救灾体制转换与公共管理近代转型——效能分析与基层案例比较
【作者简介】李长莉,195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通过对乾隆江苏如皋饥疫的恶性案例、光绪山东惠民水灾的良性案例与宣统直隶保定新法防疫三个清代救灾案例的比较考察,可以看出由救灾体制所代表的社会危机公共管理体制,在清中后期,伴随社会变动而经历了从传统模式向近代模式的转换。这一转型......
-
〓 [清代]陕西木材采伐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四章第七节
第七节陕西木材采伐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清代乾隆以后,在陕西中南部终南山一带,陆续在冶铁、造纸、木材采伐等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其中尤以商人经营的木厂或称木厢,规模最大,雇工众多。明代中叶以来,我国的资本主义的萌芽主要是出现在生产和商业比较发达的江南和珠江三角洲一带;陕西南部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山区,这里新的......
-
〓 明代通货问题研究——对明代货币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初步估计
【摘要】市场经济首先是货币经济,一国货币存量的大小也就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规模。本文因此企图通过估算明代经济中流通钱币的数量来考察其市场规模。有明一代铸钱很少,银矿开采也不发达,主要依赖前代遗存货币和国外的贵金属输入,其经济中究竟有多少货币流通,因为材料无征,一向无法得知。最近有关窖藏铜钱的考古报告日益增多,本文作者主要利......
-
〓 粮畜农具赊着卖——清代前期农产品买卖中的商业信用
清朝时期,农业、手工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手工业产品、原料交易市场逐步发展起来,参与交易的既有各类商人(包括专业商人、兼业商人、贩运商和小贩等),也有农业、手工业的生产者,使得商业信用关系不仅表现在商人与商人之间,也表现在商人与生产者之间,以及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在各种商业信用关系中,赊销和预......
-
〓 明代赋税征银中的负面问题
【内容提要】明代中后期,白银货币化对明代国家赋税制度具有重大的变革意义,同时也对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赋税征银存在着诸多负面问题。在讨论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时,这一点是不可回避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上与明代国家的货币制度、赋税制度等国家制度自身存在缺陷有关。明清之际的学者在检讨明代赋税征......
-
〓 显学的背后:沈垚西北史地学述论
摘要:本文通过对沈垚西北史地研究经历的回溯,从一个侧面考察了清代学术史上被后人称为显学的道光年间西北史地研究学术活动的进行过程。认为因中国传统学术特点影响、受中国社会条件所限,当时的西北史地研究者缺乏实地考察手段与科学实测技术的支持,他们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走向文献考索,研究中的经世意义有所消减。关键词:沈垚西北史地研究显......
-
〓 琉球如何覆灭成为日本冲绳
【核心提示】众所周知,琉球自古就是个独立国家。晚清时琉球被日本强行割占,并将其改名为“冲绳”。琉球人民对于日本人长期的血腥欺压极度反感,他们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要求琉球独立的运动。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琉球三国明确表示向明朝政府称臣,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属。几年之后,中山国灭了其他两国完成统一,中山国国王被明政府册......
-
〓 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
提要:本文透过耙梳历史文献和运用田野调查,揭示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地方人士在使用各种族群标签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资源的争夺。在明清时期,在珠江三角洲一些乡镇中,涌现了不少强宗大族,他们拥有大面积的沙田、控制市场和庙宇、举办各种士大夫的活动。这些经济和社会活动,是地方上正在攀升的人群使用的文化手段,用以排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