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代学者经学研究借鉴自然科学知识
清代学者经学研究借鉴自然科学知识 2012年12月24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24日第396期 作者:康宇 浏览: 30 次 我要评论 字号:大中小【核心提示】虽然清代学者特别是乾嘉学派大多关注的是经学,但在具体的经典解释中却应用了大量自然科学知识。许多学者甚至为了以实证的形式解释清楚经文典籍中的条......
-
〓 清亡根由再析
今年是清帝逊位诏书颁布100周年。晚清时期,面对着内忧外患,政权风雨飘摇的危急局面,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两手并用的应急措施:一是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进行镇压。二是开展了咸同年间的洋务运动和清末最后十年的新政与预备立宪等。洋务运动和新政、预备立宪,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这是不应该忽视和否定的。洋务运动时期,......
-
〓 清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作物的推广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清代前中期农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第一节清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作物的推广清代前中期,我国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有了比较显著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也是在手工业生产中。不过,和研究明代问题时一样,我们先在本章中考察农业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然后在第四、第五章中按行业来考察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本章中,首先......
-
〓 [清代]上海沙船运输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五章第七节
第七节上海沙船运输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方,航运业是最早形成产业资本萌芽的一个重要行业,我国航海事业早有发展,唯明代以来受海禁政策影响,致多曲折。康熙中,上海的沙船业成为最大的民间海运业,其中亦有资本主义关系出现。【1】惟运输业的生产方式与一般商品生产有所不同。本节首先对沙船业生产力的发展作些历史的概括,然后从两个方面......
-
〓 [清代]商品流通的发展和会馆、公所、行帮的兴起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清代前中用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上)第一节商品流通的发展和会馆、公所、行帮的兴起在第二章第二节考察明代的商品流通时,我们还不能对整个国内市场作出量的分析,因而是从商路的开通、商业城镇的兴起、主要商品的长距离运销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的。本节关于清代市场的考察,则拟对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市场作一量的估计,进行一些数量分......
-
〓 明代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与历史启示
一明朝建立后,经历了明成祖的“靖难”和短暂的“仁宣之治”,国家逐渐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尽管“土木之变”中,50万明军土崩瓦解,英宗被俘,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损伤明朝的元气,恰恰相反,明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进入到多元化社会。当时的多元化社会特征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价值观念诸方面都有所体现,如社会价值标准由单一的官本......
-
〓 《大清一统志》中“滋生男妇大小”考——以江苏为例
【内容提要】本文以江苏左、右布政使司为例,提出并检验了《大清一统志》中“滋生男妇大小”数字来源的一个假说,结果显示“滋生男妇大小”是民数汇报与人丁编审的人工产物。此外,本文认为,《大清一统志》编纂者对相关体例的盲从和对民数汇报、人丁编审制度的陌生共同导致了“滋生男妇大小”这个名词的形成。【关 键 词】大清一统志;滋生男......
-
〓 清代冰雹灾害统计的初步分析
【摘要】冰雹灾害是重要的自然灾害种类。本文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清实录》和各种地方志的记载,力图全面梳理清代自1644年清军入关至1911年宣统逊位为止时间段内的冰雹灾害。在以州县为单位的统计数据中,清代的冰雹发生次数已经超过6000次;从分布朝年来看,以顺治、道光和光绪朝为多,乾隆至道光时期平稳上升的......
-
〓 明代黄河水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明代的黄河水患是历朝以来最为严重的,不仅泛滥的次数极为频繁,而且受到保漕、护陵等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河道极为混乱,它淤平了河湖,吞灭了良田、村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泛区的生态环境,同时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破坏。在明代统治的270多年里,给下游河淮地区(今豫东、鲁西南、皖北、苏北一带)的人民带来......
-
〓 明清之际的“银荒”与中国的货币体系
摘要: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的“钱荒”,自唐以后,“钱荒”便成为帝国较为棘手的事情。明清之际的“银荒”也是如此,但“银荒”现象也有它自身的特殊性。这一时期的“银荒”问题,一定程度上与国际白银市场供求的不稳定性相关联,这说明明清时代的中国并没有游离于世界经济的舞台之外。加之传统中国社会的货币制度的不健全、管理办法的落后、......
-
〓 清朝“存在”多少年?
今年我国将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一段时期以来国际上,尤其是美国也出现了“新清史”的学术热潮。这使得清史再次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我们在回顾清末民初这段激荡人心的历史时,却发现了一个很有基础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清朝在中国历史上到底“存在”多少年?这个问题可谓众说纷纭,......
-
〓 清代前期经济运行概述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了清代前期经济运行的两个特征,并讨论了商品经济对资源配置主体间和资源配置机制间协调发展的调节作用。【关键词】清代前期;经济运行;资源配置;商品经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根本问题,都是要优化资源配置,以求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归宿。如何配置资源就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内......
-
〓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郑和下西洋
[内容提要]本文以欧洲大航海时代为参照,旨在从长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检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人因为对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资源的支配而取得的优势,对于欧洲长期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推进作用。郑和下西洋促进建立的朝贡贸易制度,结果却是中国统制经济的强化与市场经济的弱化。郑和下西洋船队空前庞大,经济意义却无足轻重......
-
〓 16至19世纪前期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生丝、丝绸贸易为中心
【摘要】16至19世纪前期的中国对日丝、绸贸易,前后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究其原因,实不能单从输出的中国一方去找,而还应从输入一方的日本去找,其根本原因则在于随着日本蚕丝生产兴起和丝织生产的发展日方对华丝、绸需求的减少。输日华丝的由盛转衰,实质上反映了中日丝绸生产特别是生丝生产能力的前后变化,反映了日本随着生丝生产的发......
-
〓 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
【提要】明代中后期的1550年代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巨量白银流入有两个原因:贸易顺差和套汇。文章考察了这两个因素形成的机制。与晚明时期类似,当前我国也出现了持续的巨量贸易顺差。究其原因是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政策所致。本文认为,不能简单地评判贸易顺差的优劣,关键是贸......
-
〓 从人口、物价、工资看17-18世纪的国民生活水平
——《清朝乾、嘉之后国势衰颓的经济原因》导读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六篇一、清代人口与国势衰颓之关系经过何炳棣这一代学者的努力[2],大致上已经解决了清代人口数字及计算单位的重大难题,根据葛剑雄的研究,从康熙39年(1700)的1.5亿升至道光30年(1850)的4.3亿。[3]我们察觉到这段时期打破了自西汉末年到明朝末年间,人口变动的常态,由......
-
〓 重评“大明宝钞”——《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三篇
前言早在宋代(960-1279),中国已经发展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宋代初期的纸币(交子),在性质上大抵是近于现代本票(promissory note)的一类,并不是属于严格定义的货币(bank note)。[1]后来,金(1115-1234)、元(1260-1370)两代相相承继了宋代纸币的制度,并加以完善及发展。到......
-
〓 试论郑和宝船
一、导言郑和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受明政府派遣统帅舟师七下西洋。每次出去几万人,几十条大船。这是由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组成的最大的远洋船队。不但到了现在的南洋群岛的主要国家,而且一直到了非洲。郑和的船队每到一地,都以我国的丝绸、瓷器等宝货,或馈赠国王,或换取特产。回国时更邀请各国使......
-
〓 明代中后期的双轨盐法体制
【内容摘要】本文以太仓库为切入点,从开中制与太仓库的收入、余盐与太仓库的收入两方面对明代盐法体制的演变进行梳理,并得出如下结论:嘉靖时期,在既要维持开中祖制、又要解决开中制无法有效满足边镇现实财政需求的情况下,正盐开中输边、余盐纳银解送户部太仓库的双轨盐法体制就此形成;其后直至崇祯,虽时有反复,但它一直是明代中后期盐法......
-
〓 清代的“黄宗義定律”效应
前些年,有的学者针对黄宗羲有关唐至宋明税制改革的议论,提出了一个“黄宗羲定律”。所谓“黄宗羲定律”,指的是历史上赋役改革,都是基于不损害统治者既得利益前提下,在征收方式上所作的某些调整,即“并税式”改革。因为它简化了旧税的繁杂名目,减少运作中的中间环节,所以开始时还是有作用的,但日子一久,各种加派杂税又会出来,于是又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