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代前期杀虎口在中原与蒙古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提要:清代前期杀虎口是西部中原与蒙古经济联系的重要陆路纽带,特别在商品流通方面,作用不可缺少。正是由于这种商品流转的拉动,使杀虎口与归化城及其附近地区的民族经济联系更为紧密,且兼及新疆地区的经济,都获得了较大发展。但这种经济联系,仍处在资源、日用消费品贸易的低水平阶段,经济发展也有局限性。这种状况对现今该地区经济发......
-
〓 生态、交通与县际纷争——以清代漳河草桥的修造为中心
【作者简介】程森(1984—),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暨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西安710062)。【原文出处】《清史研究》(京),2010.4.129—14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06JJD770018)。我国南北地区的河流水文差异较大,南方地区受土......
-
〓 商品经济对明代封建阶级结构的冲击及其夭折——读惠安《骆氏族谱》兼论奴变性质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之十八明代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新的经济因素开始萌发,而旧的势力依然占着统治地位,各种新旧因素相互交错存在。特别是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然而它又处在旧势力的包围之中,难以顺利发展以至夭折。本文以明代中后期福建以及东......
-
〓 招商局与清代漕粮海运关系新说
【内容摘要】招商局与清代漕粮海运之间的关系,历来为研究者重视。传统的观点是,因洋轮入侵,原有沙卫等船遭受致命打击,漕粮海运船只不敷,轮船招商局才得以创设。但当时的木帆船显然还没有沦落到无法完成漕粮海运的地步。最终促成轮船招商局成立的,主要还是洋务派官员政治势力的壮大,借漕粮海运之名,兴办洋务实业。而且,至少在招商局成立......
-
〓 清代十八省的形成
【内容摘要】本文从清官和内阁档案入手,探讨清代“十八省”的形成过程,并揭示了清初的“分省”实际是“地层累积”式建构的产物,其发端就是乾隆晚期官方编撰的一系列志书、政书;“省”与“十八省”并非清代的正式政区,而只是一种应用宽泛的通称,因此清代的官方文件中存着多个“十八省”体系外的省,并且省下有省。另外,本文还揭示了“统部......
-
〓 《明清史研究》绪论
历史既指已经逝去的客观过程,又指人们对这一过程的记录与认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实在的事实是一成不变的,而历史事实的知识则是随时变动的;记录里的历史是印板的,解喻中的历史是生动的。”【1】本书是关于20世纪明清历史研究的学术史,尽管会涉及明清两代客观过程,以各种历史记录载体为依据,但核心是对以往有关明清历史著述、学术研......
-
〓 中国人最先发现新大陆
一张古代的地图证明首次环球航行的是中国人在欧洲人的历史上,那些探险伟大航程的勇敢的水手是英雄人物。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迪亚士(Dias)1488年发现好望角,麦哲伦1519年进行环球航行。但是这些欧洲人认为是常识的东西遇到了麻烦,它可能是不符合实际的。世界和其大洲好像更可能是中国的将军郑和发现的,他的舰队在14......
-
〓 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
明代的省级制度,有过两次重大变化:一在明初,由行省而为三司;二在明中叶,由三司而为巡抚。〔1〕在由三司到巡抚的演变过程中,曾出现总兵、巡抚、镇守中官“三堂”并立的局面,镇守中官在内地和边镇事务中,居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地方政治制度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奇特现象。本文拟对镇守中官的设置及革除,镇守中官制度的形成及演变,以及相关......
-
〓 明清珠江三角洲的燃料供求研究
【内容提要】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燃料是珠三角地区冶铁、煮盐、制陶、制糖、缫丝等传统工商行业兴盛的重要动力,也是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传统燃料主要包括柴薪、煤炭等,尤以柴薪为大宗。由于珠三角消耗燃料庞大,燃料供应由本地逐渐向邻近地区延伸,甚至跨出省界。砍柴烧炭已成为部分山区居民的一种职业,贩运柴薪......
-
〓 清代西藏与南亚贸易及其影响
【摘要】清代是西藏与中央王朝政府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与此同时,西藏先后与南亚的巴勒布、英印度发生着阶段性的贸易关系变化。这种贸易关系的变化及其所形成的贸易格局,呈现出清政府所辖西南边疆的地域人群与南亚地区长期交往的历史图景。把中央王朝政府与边地的关系置于这种贸易格局变化的脉络里考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南亚贸易格局如何......
-
〓 明代嘉靖年间日本贡使的经营活动
——以策彦周良《初渡集》、《再渡集》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提要】日本赴明使者策彦周良在其《入明记》中,所记店铺字招,多达90余个,涵括手工作坊、商店摊铺和生活设施三大类。策彦一行,旨在利用出使机会,大力从事贸易,人数远超明廷定额五倍。策彦两次出使明朝,每次一路收购中国商品,广达丝、绸、书籍等60余种,包括文化用品、工艺品、食品、日常器皿、日用百货、丝毛织物、药材、计时器......
-
〓 明代西域朝贡贸易家族的兴衰——以写亦虎仙家族为例
【摘要】写亦虎仙家族是15世纪后期16世纪初活跃于明代西北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大族。写亦虎仙作为哈密回回首领,充当使臣,周旋于哈密与明朝、吐鲁番之间,得到明廷的厚赏与授职,在甘州、肃州等地积累了大量财富。他被甘肃守臣派往吐鲁番,由于向吐鲁番许下一千五百匹缎子得不到明朝认可,引发甘肃之变,被明朝逮捕。后结纳佞臣,得到明武宗青......
-
〓 重新诠释张居正改革:促明代财政体系转型
【核心提示】万历初年,为了挽救明王朝面临的财政危机,张居正不遗余力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试图重建中央集权财政体系。那么,他要重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财政体系呢?这是以往没有探讨过的,却是一个关键问题。16世纪出现的张居正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财政。财政部《中外财政史研究——惊心动魄的财政史(总报告)》称:“翻开历史长卷,因财政危机......
-
〓 清代江南棉布字号探析
棉纺织业是清代江南极为重要的手工行业。棉布织成后,需要经过染色、踹光等后整理,才能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棉布的染踹加工成为棉布商品流通必不可少的一环。从事棉布收购、委托染踹加工、大宗批销棉布的商业资本则是布店字号。字号在江南棉布的商品流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字号的内部竞争十分激烈,字号的存在形式较为复杂,字号与踹工之间......
-
〓 论清代商业网络传播与国家的社会控制力
——以乾隆时期的伪孙嘉淦奏稿案为中心
【内容摘要】清代乾隆时期的伪孙嘉淦奏稿案一直被视为一起重要的文字狱,本文则探讨伪稿在清代走向鼎盛时期是如何在社会上传播的。笔者认为: 各个层级的商人是伪稿案的主要传播者,他们通过商业中心的商行、会馆获得信息,再通过商业网络将伪稿传向不同区域,成为当时基层民众表达和发泄对清朝统治不满的政治文化心理的一种方式。这种商业社会......
-
〓 清代的“男女并作”
一“男耕女织”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社会一直崇尚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所谓“男耕”,就是男子主外,以耕种所得养活妻儿家口;“女织”则意味着女子主内,在操持中馈外还得纺纱织布,以供衣被日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男耕女织”也不是绝对的,一些生产条件恶劣、劳作艰苦的地方,女子还得与男子一道从事耕作,这就是“男女并作”或“男女并耕......
-
〓 明清时期白银流入量分析
摘要:在中国的明清时期,自16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的280年间,在海上对外贸易中,有大量白银流入中国。通过对前人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粗略的结论:在上述时期,通过海上对外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约有6亿两。流入的日本白银约2亿两,其中约1/3通过中日直接贸易输入,2/3为转口贸易输入。流入美洲白银约4......
-
〓 官手工业的衰落和手工业中小商品生产的扩大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二章第三节
第三节官手工业的衰落和手工业中小商品生产的扩大我国封建社会中特有的官手工业和与之相适应的匠籍制度,历来是民间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障碍。明中叶以后,官手工业在多种原因下出现衰落,匠籍制度也趋向瓦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业的发展,一些民间手工业开始进入小商品生产的阶段。在这种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某些地区的某些手工业行业中......
-
〓 清代前期内陆粮食运输量及其发展趋势
粮食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清代前期粮食成为商品流通中的主导商品,这也是清代前期商品流通的一个特点。商品流通的范围、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粮食运输的状况,所以对粮食运输量的估计,必然有助于深入研究清代前期商品流通的规模、市场状况,以及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等问题。许多学者曾就清代粮食运输问题,做了大量有益......
-
〓 试论清代的荒政
内容提要:清代自然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因此清政府建立了一套非常严密的荒政制度,开支巨大,组织严密,成为历代荒政的集大成者。清代的荒政重点集中于救灾和重建两方面,颇多创新,为清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国力与荒政,存在着天然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可以说,国力决定荒政,荒政亦反映国力。关键词:清代灾害;......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