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经济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名单
中国经济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 (按姓氏笔画排序)名誉会长:王洛林 郑学檬 经君健 赵德馨 董志凯顾 问: 陈支平 李伯重 武 力 韩 毅 会 长:刘兰兮副 会 长:陈 锋 陈争平 李 毅 郑有贵秘 书 长:魏明孔副秘书长:车维......
-
〓 中国古代对矛盾命题的思考
【核心提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波兰学者首先提出一种理念,即某种逻辑系统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不遵守矛盾律。到了六七十年代,巴西和秘鲁学者又提出,在特定条件下矛盾律不再普遍有效,A和非A同时成立,但不可漫无边际地推出其他任何命题。这迅速得到国际学界的认可。令人惊异的是,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公孙龙子•指物论》中就隐含着某种......
-
〓 耕耘学术沃土——纪念彭雨新先生百年诞辰
【作者简介】陈锋,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彭雨新先生是著名的财政经济史专家,湖南浏阳人,生于1912年10月,今年是他诞生一百周年。回忆先生的音容笑貌,恍在昨日。先生之学问,自成一家,博大精深;先生之为人,谦让退避,高风亮节。本文主要概述先生的学术成就,以此纪念彭雨新先生百年诞辰。彭先生早年受过财政学、经济......
-
〓 吴景超的两汉史研究
吴景超(1901-1968年)是一个活跃在20世纪20至50年代社会学界和公共思想界的著名学者,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对汉代历史情有独钟并作出独特贡献的社会学家。有影响的两汉史研究学者据同级同寝室的同学梁实秋描述,早在清华学校求学时期,吴景超“好读史迁,故大家称呼之为太史公”。1928年夏吴景超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
-
〓 学贵在通,识之于变——忆向吴承明先生讨教的几点收获
我直接当面向吴老请教开始于1987年,此前虽然与吴老同在一个研究所工作,但是不在一个研究室,又是后生晚辈,虽然仰慕,但不敢打扰,因此也无缘直接请教。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央档案馆联合编辑“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我承担工商体制卷的选编工作,因为吴老当年正是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简称“中财委......
-
〓 中国考古学的历史主义特征与传统
【英文标题】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rcheology【作者简介】张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市,100871【内容提要】中国考古具有鲜明的历史主义特征,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考古学研究中以历史文献为线索,以考古为实证的证史主义倾向;其二,借助于文......
-
〓 2011年陕西西安秦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秦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秦文化学术讨论会”于2011年10月21-23日在西安西北大学召开。5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学术讨论会。此次讨论会是历史与考古相结合的一次深入探讨,主要采用大会发言的形式,探讨了秦人的蜀道经营、王后陵规制、圣都制度与都城体系、西畴地望、西部文化风貌、汉初政论所塑造的秦形象、......
-
〓 美国汉学家魏斐德:在中国发现历史
魏斐德其人魏斐德其人,恐怕多数人还不是很了解。一说起美国的汉学家与中国学研究,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开拓者、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费正清及其“中国观察”。我最早知道魏斐德,还是通过他的中国友人、著名诗人北岛的随笔《青灯》。文章写于魏斐德从伯克利执教四十年退休之际。后来这篇散文和其它几篇被集成一本书,就......
-
〓 传统时代燃料问题研究述评
人类历史是一部火的燃烧的历史。没有了燃料,人类无法生存;没有了燃料更新换代,人类将止步不前。燃料是最重要的能量载体,在社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时代已然如此,故而研究燃料的历史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目前学界对燃料的关注仍然不够,研究也很薄弱。下面就相关研究成果做一概要的介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一、大区......
-
〓 文学不是奥运会——专访德国汉学家顾彬
【核心提示】中国作家和作品是能够反映中国的部分现实的,但是还不够,不够深。而且,现在的作家不管是生活在哪个城市,不管是住在上海或者是北京,他们写不出来中国城市的味道。他们的作品都写得很抽象,包括王安忆在内,她作品里的上海和具体生活没有连接关系,她写的是一个抽象的上海。但老舍能够写好城市,他写的北京,就写出了北京的味道。......
-
〓 近三十年满族谱牒研究述评
谱牒是以记载某一家族世系传承、繁衍、迁徙为主要内容的档案资料。它不仅仅是重要的家族历史文献资料,而且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近三十年,伴随着区域性经济开发进程的加快,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谱牒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自然也是学者尤为关注的对象之一,而满族谱牒以其特有的区域性、民族性和......
-
〓 2010年中国环境史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 潘明涛,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博士一、前言据笔者统计,2010年关于中国(港澳台地区除外)环境史研究成果共280多篇论文和二十多本专著(注:本文所述成果只限于大陆学界),可谓收获颇丰,拘于诸多因素,此统计数据难免挂一漏万。简言之,本年度中国环境史在区域性断代性综合研究以及理论构建和明细其研究思路,并在......
-
〓 史学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
【核心提示】与传统史学重视上层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自上而下”视角不同,社会史的研究更重视芸芸众生的历史与日常。举凡人口、婚姻、家庭、宗族、农村、集镇、城市、士农工商、衣食住行、宗教信仰、节日礼俗、人际关系、教育赡养、慈善救灾、社会问题等等,均从“社会生活的深处”跃出而成为社会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今年适逢山西大学建校11......
-
〓 吴承明先生的经济史观——武力追忆
吴承明先生的经济史观——武力追忆我向吴承明先生当面请教始于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央档案馆联合编辑《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此后与吴老的交往就多了,向吴老请教的问题多不胜数,这里仅谈几点印象最深的。任何政策都应在特定的历史中看。关于如何认识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经济史研......
-
〓 2011年历史学研究热点
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中,中国的历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综述如下。辛亥革命百年的研究、纪念与反思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由于这一革命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分别举办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各种活动,例如,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杂志报纸的专题研究与讨论、影......
-
〓 考古学的范例变更与概念重构
【作者简介】陈淳,复旦大学文博系。【原文出处】《南方文物》(南昌),2011.2.78~84前言大家都公认,考古学主要是一门从物质遗存来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学科。根据美国科学哲学家欧内斯特·内格尔的看法,科学是组织化的知识体系,是对观察事实的系统解释[1]。对照内格尔的论断来审视当下我国的考古学实践,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
-
〓 农史学科发展与“农业遗产”概念的演进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1]保护项目,农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和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的热点之一,为农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关于“农业遗产”及相关诸概念,目前学界存在不同的意......
-
〓 2009年日本史学界的明清史研究
【作者简介】渡边美季,日本神奈川大学外国语学部(日本横滨)。【译者简介】阿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100732)。【原文出处】《中国史研究动态》(京),2011.1.61—68绪论。首先要说明的是,本稿选取的约120种研究明初至19世纪上半叶(鸦片战争前后)的论著中,有关中国与其他地区关系的研究成果占到半数以......
-
〓 《学术月刊》2011年8月号目录
目录总第507期学界视点中国美学史:学科反思与世界对话(专题讨论)中国美学史:学科性质、提问方式、演进状况………………………………………………………………………张法(5)美是不可分析的——评道禅哲学关于美问题的一个观点……………………………………………………………朱良志(11)“全球美学”与中国美学——中国美学如何与世......
-
〓 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世界史人才
埃及象形文字,识别它具有相当的难度。古英语写的诗歌《贝奥武夫》。要阅读手稿,还有一些当时的书法规则要学习。学科建设,主要是要有优秀人才。这里,我愿就培养世界史学科优秀人才问题,谈一点个人浅见,供大家参考。世界史学科的优秀人才,应该可以从国外吸收一部分(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这方面已经做过一些,以后还可继续扩大这一渠道......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