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术月刊》2011年8月号目录
目录总第507期学界视点中国美学史:学科反思与世界对话(专题讨论)中国美学史:学科性质、提问方式、演进状况………………………………………………………………………张法(5)美是不可分析的——评道禅哲学关于美问题的一个观点……………………………………………………………朱良志(11)“全球美学”与中国美学——中国美学如何与世......
-
〓 中国的美国城市史研究述评
【内容提要】美国城市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新世纪后,呈现井喷式发展局面,并形成了一批从事专门研究的中坚力量。这是美国史研究整体水平提高的结果。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日趋迅速所产生的巨大需求所致。这些研究成果对美国城市发展史的很多层面都有了基本的思考,部分研究成果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可圈可点,但也存在选题重复、......
-
〓 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2011亚洲食学论坛述评
由中国浙江工商大学、北京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承办的主题为“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的2011亚洲食学论坛于2011年8月18日至20日在中国杭州召开。本次论坛是浙江工商大学建校百年的重要学术活动,论坛筹议三年,最后从25个国家食学者的近200篇文章中遴选出了80余篇论文。与会代表对......
-
〓 唐宋法律变革问题研究述评
前言:唐宋变革观与中国法制史研究1922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了“唐宋变革”观,认为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始。这一观点不仅奠定了诸多日本唐宋史学者的研究模式,而且对国际宋史学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相较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史的研究模式,唐宋法律史的研究却是较多地接受了更为强大的思想理论的改造,而受“唐宋变革”观影......
-
〓 如父亦友人生导师——忆恩师吴承明先生
编者按:2010年11月11日,本报“对话”版曾刊发吴承明先生的专访。经济学界不少学者看到这篇专访后,纷纷来电询问先生近况。作为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先生的道德、学问均为典范,对于他的离世,我们表示深深的悼念之情。2011年7月8日,一代经济史学大师吴承明先生走完了94岁的精彩人生。先生谦虚谨慎,为人师表,待人以诚,识人唯......
-
〓 2010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综述
2010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成果在数量上较上年减少,但总体研究水平有所提高,研究方法更具多样化,部分硕士论文值得关注。兹分述如下。总论 本年度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专著主要有陈力的《东周秦汉时期城市发展研究》[①],高婉瑜的《先秦布币研究》[②],朱宏斌的《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③]。一些相关硕士论文值得关注。主要......
-
〓 历史学家戴逸:毛泽东称我们还靠着乾隆吃饭
戴逸戴逸是江苏常熟人,那个江南小城为当代中国人所广知,缘于阿庆嫂的那句台词“听说新娘子是常熟城里有名的美人——”戏词自不足论,但这常熟城里辈出文人却是史实,譬如明清之际领袖东南文坛的钱谦益,譬如康熙朝有“画圣”之称的王翚,譬如先在弘德殿行走后在毓庆宫行走、一身而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的翁同龢……戴逸——时名戴秉衡就出生在......
-
〓 论费孝通的乡村工业化思想
【内容摘要】基于改变农村落后状态和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愿望,费孝通早年就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乡村工业化思想。这一思想是他对中国农村社会认真思考的结果,有着相当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在费孝通的经济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并与小城镇思想、区域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对小城镇思想的提出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是这两种......
-
〓 201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总论述评
一、历史观与方法论彭刚指出,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中关于历史学性质、历史学家工作与过往历史实在之间关系的看法,可以区分为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
-
〓 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若干问题的探讨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100081【摘要】本文在认真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考证指出:延祜元年(1314)至四年(1317)间,鲁明善在安丰路的寿春县编成《农桑衣食撮要》,该书在此时完成并得以刊刻绝非偶然,应与元仁宗所推行的“新政”不无关系。与同一时期流行的《农桑辑要》和《农书》相比,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具有以下......
-
〓 考古学家刘庆柱:考古学的真实境界
【核心提示】现代考古学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突出“透物见人”理念。考古学是“人学”,是研究与“人”相关的科学,离开人,考古学没有任何意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三大考古发现,引发了中国传统史学的革命性变化。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出现,有力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变,使从“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
-
〓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分是一种后设式区分
——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邹诗鹏
【核心提示】所谓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分,实际上是一种后设式的区分。因为其间还有作为社会科学以及技术科学这类既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人文科学的崛起。在这种实际上已经非常复杂的学科分化中,已经很难确定哲学的学科归属了。对于科技与人文这一话题,很多哲学家的著作均有所涉及,海德格尔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来,现代科技根源于形而......
-
〓 华北历史地理与中国社会变迁
——201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受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托,由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由天津市地理学会、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协办的“华北历史地理与中国社会变迁——201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9月22~23日在天津师范大学图书信息中心举行。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主要有中国历史......
-
〓 中国举办第三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
摘要:独家网团队应邀全程报道此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对多位国内外学者做了专访,相关专题节目将以文字、图片和视频方式陆续推出,敬请关注!11月29日至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在京联合召开第三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资本主义危机与社会主义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次隆重集......
-
〓 2010年日本的战国、秦汉史研究
[日]柿沼阳平(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日本东京)撰杨振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100732)编译2010年是战国秦汉出土文字资料研究和海外学术交流取得世界性飞速发展的一年。首先,中国继因红外线图版而使战国楚简释文面目一新的《楚地出土战国筒册(十四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下文均省略中国出版著作的编者名)之后,......
-
〓 理论与方法:近三十年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内容摘要】宋代历史研究领域对理论方法认识的演进,是随着研究者的更新换代不断推进的。当前,在希望学术研究有实质性提高迫切心情的推动下,学界表现出一种明显的“理论饥渴症”。如果不再过分强调史观的政治倾向性,不妨从具体操作的层面去认识“理论”的特性与作用,即它是带有示范作用的研究的工具与方法。无论是从他民族历史研究所抽象出......
-
〓 中国乡里制度研究及展望
中国乡里制度研究及展望赵秀玲岁月联盟:2010-08-12-就古代制度研究而言,研究者多把重心放在县以上政治制度的探讨上,对乡里制度少有关注。其原因有四:一是在大多数朝代乡里不是一级行政政权,它是作为县以下行政权力的一种补充而存在的;二是乡里制度缺乏县以上制度规范性、完整性和条文性的特点,往往有着随意性、零散性和实践性......
-
〓 述往知来:历史与现实交汇下的中国经济史研究
述往知来:历史与现实交汇下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年会纪要杨国安(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武汉大学、三峡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于2012年9月14日—20日在武汉大学和三峡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
-
〓 争鸣,这一年
争鸣,这一年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终特刊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21日第395期2012年,“争鸣”版以学术为立足点,观照现实,重视中国本土经验的理论建构,力争展现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说与观点的交锋,为学界搭建争鸣的论坛,为读者打开一扇明理之窗。本期对一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诸学......
-
〓 环境史的“环境”问题
摘要:关于环境史中的“环境”问题,学界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混乱,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梳理。环境史并非完全等同于环境的历史,学者们在重视环境的同时不应忽视文化。变态与常态环境应给予同样的重视,深入开展常态环境之研究很有必要。环境的丰富内涵需理清,环境的古与今、实与虚、远与近等几组关系都应深入探究。关于环境史的定义、主题、方法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