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学家戴逸:毛泽东称我们还靠着乾隆吃饭
戴逸戴逸是江苏常熟人,那个江南小城为当代中国人所广知,缘于阿庆嫂的那句台词“听说新娘子是常熟城里有名的美人——”戏词自不足论,但这常熟城里辈出文人却是史实,譬如明清之际领袖东南文坛的钱谦益,譬如康熙朝有“画圣”之称的王翚,譬如先在弘德殿行走后在毓庆宫行走、一身而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的翁同龢……戴逸——时名戴秉衡就出生在......
-
〓 2009年明史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曹江红,赵现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100732)。【原文出处】《中国史研究动态》(京),2010.11.11—222009年的明史研究,在研究观点、方法、史料等层面都有推进,传统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新的研究理念、方法的推出显示出明史研究的蓬勃生机。而一些新发现、整理的史料势必会在未来的研究中获......
-
〓 2010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
2010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大约发表近200篇论文,出版的著作有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增订本)[1]、杜建录、史金波《西夏社会文书研究》[2],方健《南宋农业史》[3],姚建根《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4],邵晓峰《中国宋代家具:研究与图像集成》[5],谭景玉《宋代乡村组织研究》[6],王培华《元代北方灾荒与救济》[7......
-
〓 吴承明先生学术生平
吴承明先生,享誉海内外的资深经济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17年1月3日生于河北省滦县,2011年7月8 日15时4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先生1932年考入北洋工学院预科,1934年入清华大学理学院学习化学。1936年秋天转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1940年毕业后供职于重庆......
-
〓 日本“世界历史中的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1年适逢辛亥革命100周年,世界各地举行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日本于2011年12月3——4日及10日分别在东京和神户举办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世界历史中的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该会由“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日本会议组织委员会”筹办。为了有效地利用过去的经验,同时又能充分反映日本学界最新的研究动向和研究成果,组委会......
-
〓 2012年亚洲历史经济学大会综述
广西师范大学541001伦敦政治经济学院2012年9月13日至15日,在日本一桥大学举办了2012年亚洲历史经济学大会(AsianHistoricalEconomicsConference),是为亚洲历史经济学学会(AsianHistoricalEconomicsSociety)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二次国际性大会。(有关A......
-
〓 “五谷丰登”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必要条件
一、问题的提出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文明”?一种概念将文明和文化等同,文明是人类创造的所有成就,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有一种概念将文明与野蛮相对,文明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文明阶段是从野蛮阶段转化过来的;再有一种概念将国家的出现作为文明形成的标志。这些概念多是理论性的,很难从考古学的角度进行探讨......
-
〓 述往知来:历史与现实交汇下的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年会纪要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430072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武汉大学、三峡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于2012年9月14日—20日在武汉大学和三峡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以及美国、日本、印度等地的18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收到论文120余篇。与会学者涵盖了中国经济史......
-
〓 西方地震知识在华早期传播与中国现代地震学的兴起
中国自古以来即留下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地震记载,古人朴素的地震认识也不乏自身特有的思想智慧。张衡创制的候风地动仪,更成为中外地震认知史上不朽的事件。但近现代意义上的地震学却最先诞生于西方。17世纪至20世纪之前,西方的地震学虽然还遗留着许多中世纪的印记,但却逐步走到了中国的前面。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7世纪初期,因欧洲天主教......
-
〓 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和史念海先生的历史观
——“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之一
本文是作者为《史念海全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所作序言。《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者按:史念海先生(1912-2001),字筱苏,山西省平陆县人。终身治学,以历史地理研究、《河山集》(1-9集)等论著享誉海内外学界,诚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地理学的代表人物。陕西师范大学乃先生著书立说、培养专业人才、关心国计民生的地方......
-
〓 岑仲勉对陈寅恪之学术批评及其内在问题
【内容提要】20世纪学术史上,岑仲勉与陈寅恪同被称为中古史研究的两位大师,然岑仲勉对陈寅恪之学术却有一番激烈批评。辨析二者的研究思路和学术方法可以发现,此番批评标志现代文史考据之学内部文献考据与历史考据两条进路的分野。时人以岑仲勉缺乏陈寅恪式的“大判断”来评点其唐史研究,其实恰忽略了陈寅恪从史料考据逼出“大判断”的运思......
-
〓 清华园里忆吴老
吴老仙逝一周年之际,李伯重教授等主编的“清华经济史丛书”[①]即将推出《吴承明文集——经济史:理论与实证》,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清华学长。文集由刘兰兮和吴洪老师汇编,方行先生以耄耋之年亲自审定并作序。主要收录吴老1990年代以来也就是70岁以后的论文,并附吴老与方行先生1982—2004年长达二十多年有关传统经济的讨论通信......
-
〓 良师难遇
——回忆吴承明先生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缘分。荀子说:“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一个人能够遇到好老师,是他一辈子的福气。然而这种福气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如佛家所云:世间万物皆因缘而生,因缘聚则物在,因缘散则物灭。我本人在读书和工作时,有幸得到多位良师的指导,因此我是非常有福之人。......
-
〓 “雒田”问题研究考索
在中国古代,百越族群和稻作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岭南地区百越稻作文化历史上,“雒田”便是为学者所广为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聚讼已久的学术问题。关于“雒田”的记述,最早见于《交州外域记》。《水经注》卷三十七(陈桥驿校释本,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叶榆河”引《交州外域记》:“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
-
〓 2010年日本的五代宋元史研究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本书,即远藤隆俊、平田茂树、浅见洋二编《日本宋史研究的现状和课题》(汲古书院)。该书虽冠以“宋史”之名,其实也包含《五代十国史研究》(山崎觉士)、《辽金史研究》(饭山知保)、《日宋交流史研究》(梗本涉)等内容,本文要介绍的五代、宋、元史研究综述,只有蒙元史不在其内了。这本书本来是在《宁波研究》研讨会(2......
-
〓 多学科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会议综述
【作者简介】李明(1973—),男,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2011年10月23~25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农史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所......
-
〓 产业与金融:2011年河南大学经济史研究国际研讨会综述
2011年8月20日至21日,由东京大学现代中国研究基地、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合办,《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协办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产业与金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举行。会议开始前,复旦大学朱荫贵教授、东京大学田岛俊雄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封越健研究员、台湾暨南国际大学林兰芳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苏少之教授......
-
〓 特立独行朱维铮
在我的朋友中,没有一个像他那样特立独行,遭受非议;也少有像他那样治学,备受称赞,连论敌也不乏褒奖之词。非议的是他的坏脾气,他桀骜不驯,盛气凌人,遇有不合意的,立即拉下脸来开骂,不管不顾,有的学术会议甚至不敢请他参加,就是怕他弄得人下不了台;称赞的是他的功力非凡。他师从经学大师周予同,专治经学史,这是一门头绪纷繁而又古奥......
-
〓 2010年隋唐五代史研究综述
2010年隋唐五代史研究领域共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50余部,成果丰硕,现择要分类综述于下。一、政治中央政治。杜文玉、谢西川《唐代起居制度初探》(《江汉论坛》6期)论述了唐代的各类起居制度,特别指出起居制度被著于礼书及令、敕,从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被长期地执行而不偏废。谢元鲁《唐代诸王和公主出阁制度考辨》(《......
-
〓 一年来整体的世界史研究
2011年,国内世界史学科发展迅速,成绩显著,现从最新动态、重要理论观点与方法、热点问题等角度略述如下。最新动态2011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世界史”成为一级学科,标志着我国世界史研究进入了新时期。为了推动世界史学科的发展,3月、8月、11月,国内世界史学者分别在天......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