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4-25日,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秦汉时期的九原”学术论坛会在包头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内蒙古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名秦汉史专家参加会议,共提交论文40篇。本次研讨会主题涉及6个方面,包括九原地区在秦汉历史上的地位研究,九原地区社会状况研究,秦汉时期九原地区历史人物活动的情况研究,九原地区文物与考古研究,九原地区的民族关系研究,秦直道研究。与会学者围绕议题分3个小组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讨,现将会议研讨内容综述如下:
一、九原地区在秦汉历史上的地位研究。王子今从九原作为“北边”交通重要枢纽的角度探讨了九原的地位。孙家洲认为九原——五原郡,在秦汉时期,一直是中原秦汉王朝与匈奴政权集中角力之地。九原不仅是南北交战的百战之地,也是“款塞”议和的枢机之地。
宋超从秦始皇遣蒙恬北逐匈奴,“悉取河南地”,始置九原郡;武帝时期对匈奴发动的河南与漠南之战;南单于比仿效其祖父呼韩邪单于入五原附汉,移单于庭于五原,与汉合击北匈奴三个方面考察了秦汉时期九原的战略地位。尤佳认为汉初九原地区大部分辖域仍在汉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但直至元朔二年,汉武帝收“河南地”置朔方郡时,该地区很可能才析自云中郡而被独立置为五原郡。雷依群从民族互动的角度探讨了秦汉时期九原地区的历史地位,指出九原优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在历史上成为多民族、多种文化的汇合之地,九原处于北方的核心地带,其文化对周边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侯甬坚通过对秦九原郡境内多道长城的综合考察,来说明九原地区历史地位的重要性。
二、九原地区社会状况研究。宋艳萍指出,从秦以来,朝廷几次大规模移民,对五原地区的经济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一直到东汉后期,五原地区的经济状况不佳,商业、手工业不发达。赵国华指出,因为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加上自然环境的限制,五原经济发展较为迟缓,社会文明相对滞后,故在崔寔任太守期间,仍要从因地制宜人手,积极发展社会经济,改善民众基本生活。但从客观历史来看,五原社会和经济的开发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北部边区的稳定,关系到东汉王朝的治乱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马利清认为,九原地区以至整个长城地带在±地利用方式上,随着南、北不同政治势力的消长,反复上演着“胡化”和“汉化”的拉锯战,这几乎成为这一地区历史发展的一个固定模式。
三、秦汉时期九原地区历史人物活动的情况研究。吕宗力从三个方面对九原皇帝卢芳事迹做了考证。姜维公将秦汉时期九原名人分为本地名人、守令、驻军将领和寓居名人等四种类型,并论述了他们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王绍东认为,崔寔在五原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缓解人地矛盾取得成功治理,源于他对移民开发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将移民开发的重要意义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郝建平认为,崔寔在五原太守任上所取得的成绩既得益于其仁爱清廉为吏的家风影响,也与其重视边疆开发、发展经济的思想有关。徐华认为刘歆排挤徙任五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汉哀帝的妥协、外戚以及宿敌的排挤,儒者之间的纷争不过是一个掩盖的借口。其事应系于汉哀帝建平二年秋季。崔文恒通过梳理《史记》、《汉书》的有关记载,认为司马迁考察九原郡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111年的冬天。赵凯以九原吕布为中心考察了汉末地望观念下的并州势力,指出以吕布为代表的并州豪杰和以王允为代表的太原世族之结合,缘于他们是“州人”。吕布与凉州董卓、幽州刘备的结合,缘于他们是“边地人”。吕布的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地望观念。他的先成后败,也与这种地望观念息息相关。吴小强对九原与扶苏思想的改变作了探索,认为奉父命赴上郡监军的公子扶苏目睹秦暴政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能不引起反省,其具有儒家色彩的仁孝思想在上郡和九原地区最终形成。
四、九原地区文物与考古研究。陈晓露从墓葬形制、随葬品、享堂、壁画、石碑五个方面对张龙圪旦Ml的文化属性作了分析,认为该墓葬在营造时突出了对墓内祭祀空间的重视,体现出这一东汉后期中国丧葬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其文化属性应为汉墓。张海斌从麻城古城北城是直道起点九原城、汉代的直道从昭君坟渡口过黄河、九原汉墓的特点三个方面探讨了九原地区秦汉时期文物考古的问题。魏坚、郝园林基于田野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麻池古城作为九原郡郡治所在进行了研究。郑先兴对上窝尔吐壕汉墓出土绿釉陶樽浮雕图像作了释读。韩国河认为包头地区的汉墓,已经建立了西汉中期至东汉晚期的年代框架,对其特征分析也与五原郡乃至边疆历史变迁划上了等号。但是,汉墓年代的划分以及特征的解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东汉中期墓的区分,匈奴族属墓葬的厘定,乃至整个大河套地区汉墓特征反映出的汉文化发展进程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斟酌和分析。
五、九原地区的民族关系研究。李迎春对东汉前期汉匈双方围绕五原地区控制权展开了激烈争夺的情况进行了论述,指出对五原地区的控制、利用是东汉得以基本解决匈奴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王海对九原在秦汉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的浪潮中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进行了探讨。王文涛认为呼韩邪归汉是汉匈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而西汉宣帝和东汉光武帝时的两个呼韩邪都是“叩五原塞”归附汉朝,“五原塞”是见证汉匈关系发展的重要地点。龚留柱对汉匈冲突的性质及深层原因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九原位于秦汉帝国的“北边”,见证了汉匈两大民族的历史性冲突。
六、秦直道研究。王子今、刘华祝从交通史的视角考察了秦的桥梁建造技术,推知当时应当已经有黄河浮桥沟通南北,而使得九原与云阳实现高效率的交通连接。张在明从考古研究的角度对直道进行探讨,并论及直道的遗存现状、修筑意义及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徐卫民提出从直道线路到区域研究的扩展,从建造时代到使用时代的延伸,直道相关联的关系、影响研究三个方面重新构建秦直道研究的视野。
重视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是我国当代学术研究的重要特征。本次学术论坛会就是一次对秦汉时期九原历史文化进行集中研讨的盛会,对相关诸多宏观、微观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论坛的圆满成功,对推动秦汉时期九原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地开发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