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兴发:夜郎是彝族先民建立的国家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80 期3版“独家报道”文章之一。学术界有种说法,认为夜郎是彝族先民建立的国家。在彝文文献中,有大量关于夜郎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对于夜郎研究,除汉文历史文献,对彝文文献资料的梳理和援引也十分重要。本报记者就夜郎族属、彝文文献的应用等问题采访了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白兴发。夜郎族属来......
-
〓 《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目录
《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李庆新著,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4月内容提要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经济史、中外关系史专题研究新作,对秦汉至六朝时期岭南与东南亚海上交通、唐朝市舶制度、郑和下西洋与朝贡体系、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考古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作者比较详尽掌握相关中外文献资料,并与田野考察、考古发现相结合......
-
〓 百年情殇下的历史真相
斯蒂芬尼·巴尔切夫斯基叙述了一个在灾难发生一百年后仍在人们心中回荡的集体记忆……值得赞颂的是,相比只在上面住了几天的乘客,她花了更多时间讲述建造、驾驶和操作泰坦尼克号的男男女女,因为是他们赋予了泰坦尼克号生命。这些记忆值得被纪念,向她致敬! ——丹尼尔·艾伦·巴特勒(Daniel Allen Butler......
-
〓 职业分化——《江村经济》第八章
1.农业——基本职业在消费过程中,没有必要把该村的居民进行分类,但在生产过程中,则有职业的区别。根据人口普查,有四种职业:(1)农业;(2)专门职业;(3)渔业;(4)无业。这些职业类别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没有被划入农业的人也可能参与部分的农业活动。除去无地的外来人以外,对几乎所有居民来说,农业是共同的基本职业。区别仅仅......
-
〓 [明清时期]家庭收支概况——《中国家庭史》第四卷第三章第二节
要细致地讨论明清时期家庭的收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各个家庭经济状况千差万别,且不论资料是否允许,即便有足够资料,我们也无法在有限的篇幅中对_丁^差万别的情况作出一个完整的说明。当然,若有完整的数据,就平均值作一计算和说明,倒是简便可行,但在历史上,毫无疑问,不可能找到这样的数据。所以......
-
〓 中外学者剖释苏联解体——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选辑
苏联解体与世界格局李慎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巨大逆流、灾难和反动,是人类历史发生的大曲折、大逆转。第一,苏联解体给俄罗斯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1.经济领域:国内生产总值急遽下降,现代工业大国变成原材料附庸。2.社会领域:分化混乱、人口锐减。3.社会治安领域:犯罪猖獗﹐罪犯逍遥法外。4.国家职能领域:严......
-
〓 《华北的农村》第三章园艺的分类
园圃者,种菜之所也。古人果木为园,菜蔬为圃,实有分别,后来园圃就相浑了。华北一带都说园,如果木园、菜园,说圃字时就很少了。按泛泛的说,菜园也是农业,似乎无需另谈,可是不然,可以说是完全两事,不但艺完全不同,所种的物完全不同,而其对物质取用的目的,也大不一样,所以自古对此就特别重视。例如《说文》曰种菜曰圃,《周礼·天官·......
-
〓 栽培植物——《中国农学遗产要略》(四)
狭义的农业,一切操作过程,只是将野生植物驯化栽培为“作物”,以提高它们的质与量,供给人类的需要。从生存期限的长短来说,人类首先栽培的野生植物,多数是一年生和所谓“二年生”、与少数多年生“宿根”的草本植物。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栽培驯化比较迟些。从应用方面来说,最初主要的是作为主食的粮食,蔬菜果品,以及一些纤维作物,然后发展......
-
〓 黄河流域水源亏损分项计算——《制度性干旱》附文一
一、浅层地下水(一)水位变化1、80年代中期以前浅层地下水位确定80年代中期以前黄河流域的浅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的数据,未见准确数据。但根据一般的生活经历、取水机具使用情况、特殊历史事件推算,黄河流域的浅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当在2.0~4.0米间,取平均数为3.0米。说2.0米,是因为经常“掘墓见水”。说4.0米,其一是因......
-
〓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序
我国有两大高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就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这两大高原都是当今世界上地学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但两大高原成为热点地区的时间有很大不同。青藏高原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成为我国和世界地学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而黄土高原在此之前的很长时期里,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在黄土高原的研究中,出现了几个成为......
-
〓 新中国开发新疆的特殊道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地区的屯田始于汉代,此后历代中央政权,都曾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为更好地发展经济,保卫边疆,党中央决定于1954年正式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它成为巩固边疆重要的基石。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与发展(一)屯垦戍边与西域中国自古就“以农立国”,随着疆域的不断拓展,在新开辟的边疆地区进行屯垦(......
-
〓 [宋元时期]家庭生计的安排——《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三章第二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第二节家庭生计的安排我国古代农民的“家庭生计”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的物资设备和条件,如田地、房屋、生产生活用具、衣食及其他消费资料;二是基本的生产与生活技能和经验知识;三是日常生产生活的全部制度性与习惯性安排。[1]后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其他章节叙述,这里只考察第一个方面的内容。一、修房......
-
〓 [隋唐五代]家庭生计——《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五章第三节
第五章家庭生计第三节家庭生计现代社会我们常有中产阶级的提法,这是包括收入和职业身份、教育水平混合在一起的一个社会分层概念。古代社会的层级与现代不同,在某种程度上,政治社会身份与经济地位相分离的现象比较突出,就是说最贵者有时不一定最富,最富者也未必最贵。唐朝初年《氏族志》和《姓氏录》的编修,就是官方试图用政治手段强行确定......
-
〓 生态与人类文明——《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第二章
提要:生态文明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本章从世界范围介绍生态演变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顺生态规律者昌,逆生态规律者亡!”这是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条定律。古埃及、古巴比伦、中美洲玛雅文明等古文明之所以失去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在历史的遗迹中,其根本原因是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系统。几千年的历史表明,中国的生态演变也......
-
〓 《中国家庭史》第二卷《隋唐五代时期》目录
《中国家庭史·隋唐五代时期》,张国刚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作者简介:张国刚,l956年生,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中国......
-
〓 杂种: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中国农业的发展
一、中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拥有上万年的历史。中国农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养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同时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也给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事实不可争辩地说明,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但中国农业的问题至今依然没有解决。靠什么吃饭?谁来养活中国?[1]一直就是个问题。毫无疑问......
-
〓 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内容提要】唐宋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拥有财富和良好文化教育的新的社会阶层崛起。这就是“富民”阶层。“富民”阶层一经崛起,迅速成为社会的中间层和稳定层,极大地改变了唐宋社会的阶级关系、经济关系,以及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使整个社会呈现出流动性、市场化和平民化的显著特征,从而使唐宋社会有别于汉唐的“豪民社会”。“......
-
〓 清明节自唐代起盛行祭品五花八门”赶时髦”
4月4日又是一年清明节。清明节从唐代开始盛行,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举家出行,祭祀祖先。然而,随着千奇百怪、价格不菲的祭祀用品越来越多,清明节的文化内涵逐渐被异化,变得浅薄低俗。对此网友呼吁,花钱买奢侈祭品祭祀先人的同时,更应孝敬在世的亲人,千万别在将来的清明节因自己做得不够感到后悔。清明节祭品“......
-
〓 《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叶显恩序
中国学术界,历来注重农耕经济的研究,海洋经济研究明显地滞后。这无疑是受制于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半大陆半海洋的国家。中国既有大陆性的传统,即具有注重农耕,实施官僚政治和皇权专制的特点的农耕经济;又有海洋性的传统,即重视商业,富有冒险进取精神的海洋经济。这两种经济在中国既有交叉发展,又有先后发展的过程。大陆农耕经......
-
〓 关于封贡体系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内容摘要】封贡体系的概念命名、指导理论与维系动力机制是封贡体系理论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看似毫不相关,实则密不可分;看似无足轻重,实则内在地左右着封贡体系的研究趋向。而国內外学界相关的认识、理解恰恰混乱不清。基于封贡体系的实际组成、运作情形、规律,重新强调封贡概念,确认华夷现在封贡体系理论框架中的基础性地位,凸显中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