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方山区经济开发的历史进程与空间展布
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提要】历史时期南方山区经济开发的进程,可区分为三个阶段:(1)自原始稻作农业起源,至2世纪末,南方山区的经济形态以采集渔猎为主、原始种植农业为辅;(2)自六朝至北宋末,低山丘陵地区的河谷、山间盆地逐步被开垦成农田,局部地方形成了梯田,建设了中小型农田水利,但刀耕火种性质的烧畲仍是......
-
〓 红色文物:激情燃烧岁月的永久记忆
本报独家报道小组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88期5版“独家报道”文章之一。 西藏的“红色遗迹”是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领导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历史见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激情燃烧岁月的永久记忆,也是“老西藏精神”的浓缩。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到来之际,记者在拉萨实地参观了记录西藏和平解放历程的红色文化遗产。......
-
〓 中国“封建”经济:发展还是不发展?
史料多了,证明经济发展的史料不难找,反证经济不发展的史料也随处可得。在古代王朝政治体制下,在发展的同时,并存或隐含着不发展的因素,从来没有出现过所谓理想的发展状态,制约经济正常发展的祸患始终消除不掉。查看一下“文革”结束后开展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问题再讨论”,或许后人觉得甚为可笑。那时为了批判和深挖“封建专制主义”......
-
〓 中国人的“国民性”及观念的现代化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Chinese People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nception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天下观、伦理观、义利观等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达到前人没有达到的理性高度——在我们国家,不断有人讨论一个问题,即中国人的“国民性”。也......
-
〓 《江村经济》前言
这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因此,本书将说明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这种小范围的深入实地的......
-
〓 “国家”驾驭“社会”的政治术
过去我们习惯于用大而化之的语言来概括中国历史的特征,例如“长期停滞”,例如“东方专制主义”。由于近几十年史料广泛开发,社会经济史、社会生活史、地区社会史乃至宗族、家族史的研究,已经从对中央政权的过度关注,转而深入到考察城、镇、乡的社会场景,人物的考察也从皇帝为首的政治精英扩展到士、农、工、商等平民阶层。眼睛由上向下,“......
-
〓 说宰相
“宰”、“相”之称,分别见于殷、周、春秋之时,但连称则始于战国。如《韩非子·显学》:“宰相必起于州部。”秦汉以后,宰相制度确立,自此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历代统治事务中发挥了仅次于君主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宰相设置的必要性所谓宰相,在中国古代除辽朝外一直不是正式官名,而只是约定俗成的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一个或数个经过精选......
-
〓 “世界历史”与世界史学科定位
【英文标题】World History as a Branch of Historiography【作者简介】俞金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100006【内容提要】 世界史学科定位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对世界历史概念的界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者们一直在界定世界历史概念。......
-
〓 论中国古代士大夫及士风和名节——以宋朝士大夫为中心
一、对以士大夫为中心史观的异议目前,在中华古史的研究中,盛行一种以士大夫为中心的史观。笔者从与不少研究生的谈话可知,他们受目前的史学思潮影响,至少对士大夫的关注远甚于对劳动大众的关注。依笔者可能不很准确的观察和臆断,时尚的史学思潮似有两个特点:一是关注点似集中于士大夫,而不是劳动大众;而对士大夫的观念似又集中于官宦,对......
-
〓 翻车起源献疑——水车起源和发展丛谈(三)
翻车的起源,一般追溯到东汉末年的毕岚和三国的马钧。史载马钧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1]从“其巧百倍于常”(着重号为引者所加,后同)看,马钧只是改进了翻车,翻车原已存在,而且似乎也不是太过希罕,起码在洛阳是这样吧。改进了什么?“百倍”似涉夸大,但起......
-
〓 天下概念成立的再探索
一、前言“天下”与“中国”概念是探究东亚王权的两个关键词。其中关于“天下”概念与制度,长期以来就是史学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更引起学者的高度关注。① 天下研究的原因多端,而我个人作为研究者之一,目的在于探讨传统中国的政体为何。今人惯用“国家”、“帝国”一类的概念以定义或称呼传统中国的政体。但古人却自称为“天下”。故我才说“......
-
〓 城市化、城市边缘群体与伊朗伊斯兰革命
内容摘要: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巴列维国王发动“白色革命”,自上而下地推行一揽子经济改革计划,包括土改、工业化、扫盲、扩大世俗教育、限制宗教势力等。此后的伊朗,在石油繁荣的带动下,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化迅猛推进导致伊朗阶级结构嬗变。一方面,两大传统精英阶层乌里玛和巴扎商人的中心地位丧失而......
-
〓 中国野生稻的古今分布——《中国稻作史》第一章(二)
第一章中国稻作的起源、传播与分化二、中国野生稻的古今分布现在全世界稻属(Oryza)的“种”(Species)数经过定名并得到认可的约有20~25个。其中栽培稻只有两个种,即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和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其余都是野生稻种。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公认的是“普通野生稻......
-
〓 我对“科学史”的理解
一个满怀治病救人理想,只知处方用药、操刀割疣之技的医学院校学生,却在离开校门之后步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科学史。作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员,并在二十余载光阴荏苒之后成为中国最高级别科学史研究机构的管理者,他对该学科持有怎样的认识与情感呢?科学史有何用:一个关于意义的追问我曾问过许多人:科学史有何用?或者......
-
〓 水利灌溉在傣族历史上的作用——《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境研究》第五章
傣族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东亚水稻栽培大约出现于公元前7000年到4000年的中国长江以南及东南亚地区,这里的居民中有包括今傣族在内的古代百越族系[1]。西双版纳是水稻的发源地及种植水稻最早的地区之一,他们在刀耕火种的基础上,实现了种植早稻向栽培水稻的发展,是水利灌溉起着关键性作用;犁耕农业,兴建堤坝,为母系......
-
〓 我国有哪些农业遗产——《中国农学遗产要略》(一)
我们祖国,在农业生产上有一个先进的、丰富的、完备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这个体系是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它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还无法肯定。但是,一定比文字记载的历史古老得多,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它集中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经过成万年的累积,逐渐充实、改进、提高,臻于完备。以它作指导,加上勤劳质朴的农民们坚韧不移的努......
-
〓 汉籍所载希腊渊源的“女人国”传说
一在南北朝至隋唐时代的中国典籍中,“拂菻”是一个新出现的名称。百余年来的研究证实,它指的是由罗马帝国演化而来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在这一时期的汉籍记载中,颇有一些与“拂菻”相关的事物,“女人国”传说便是其中之一。《法苑珠林》三九云:“案《梁贡职图》云,(拂菻)去波斯北一万里,西南海岛有西女国,非印度摄,拂懔年别......
-
〓 天下概念成立的再探索
一、前言“天下”与“中国”概念是探究东亚王权的两个关键词。其中关于“天下”概念与制度,长期以来就是史学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更引起学者的高度关注。① 天下研究的原因多端,而我个人作为研究者之一,目的在于探讨传统中国的政体为何。今人惯用“国家”、“帝国”一类的概念以定义或称呼传统中国的政体。但古人却自称为“天下”。故我才说“......
-
〓 中国化激进主义生成谱系探寻
一、中国化的激进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是一对“孪生”姊妹。事实上,直到l790年保守主义思潮的奠基人柏克发表“法国革命感想”之前,尽管激进主义已经兴风作浪,但它还是没有为世人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激进主义真正得到学理阐释还应当从《法国革命感想录》开始,激进的法国大革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不断革命的谱系。不过,一个说不清、道不明......
-
〓 13世纪产业革命及其影响初探
所谓13世纪产业革命,亦称第一次产业革命,是指发轫于13世纪,以水力漂洗坊的普遍出现为标志的英国毛纺织业技术革新。由此不仅导致英国毛纺织业生产和海外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英国毛纺织业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国外学者对该课题多有研究,虽然结论不尽一致,但成果颇丰,引人注目(1)。在国内学术界这基本上还是......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