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千秋关塞遗山野铁马金戈知何去
时过境迁,关中四关作为古来征战要塞的历史地位已经消散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关中四关跨越了其历史使命最辉煌的时刻,已经归于宁静。关中四大关塞——东潼关、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重要关塞,见证了过往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岁月。如今,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它们又经历着怎样的变......
-
〓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阶梯。”【1】在古代社会,等级制的存在发展是由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本文试就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做一点探讨。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西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
-
〓 对“大水荒”以往成因的否定和“社会制度成因”的提出
——《制度性干旱》第二章
为什么中国北方会在短短20年内水源全面枯竭?各种学说虽莫衷一是,但主流的观点均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降水减少,气温增高;2、工业与城市用水增多;3、森林植被减少。“雨下少了,水用多了,自然就缺水了”,答案多么“简明”啊!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表层,不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就难免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本文认为这些因素不仅不......
-
〓 《华北的农村》目录
《华北的农村》讲农工讲园艺,讲百谷讲百菜,齐如山的华北是风去雨去人不去的华北,农村是月散星散民不散的农村。就资料而言,固然弥足珍贵,就闲情来看,也相当开阔眼界。我们同在一个农业大国,却曾经疏远了华北的农村,那辽阔坦荡的大平原…… 由于观察与思考,出于识见与境界,在楼韵里,研究农村的学者多了,在犁影中,关爱农村的绅士多了......
-
〓 寻找古昆仑山——困扰中国学者两千三百多年的一个伪命题
引言众所周知,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圣地,海内外华人共祖的轩辕黄帝乃昆仑山之神。可是,这块圣地究竟在哪里?从2300多年前的屈原开始,就已经发生了疑问。此后,雄才大略、驱匈奴于万里之外的汉武帝;开创“康乾盛世”、奠定中国现有版图基础的康熙大帝,都曾动用国家的力量予以追寻,却并未取得令人信服的定论。此外,上至开创中国史书......
-
〓 [明清时期]家庭消费——《中国家庭史》第四卷第三章第四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第四节家庭消费家庭消费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概念,既指日常生活所需的开销,也包括文化、教育、娱乐等力‘面的支出。在这里,我们主要考察前一个方面的内容,即家庭在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而其他的内容则留待下一章《家庭生活》中再予讨论。一、衣衣虽然在“衣食住行”中列在第一位,但其重要性,似乎远不如食。在前引方行......
-
〓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译者的话、目录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冀朝鼎著 朱诗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译者的话《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一书,是冀朝鼎同志的遗著,早在三十年代用英文写成。作者以高度的概括力,通过对我国古代水利事业发展过程的阐释,提出了我国历史上基本经济区这一重要的概念。作者广征博引中外群书,特......
-
〓 论家国一体问题
内容提要:在中国和西方古代君主制社会中,都有“君主是民之父母的思想”发生、流传。但西欧的这种思想没有中国的强烈,因为西欧国家还有教会,教皇、神甫、牧师等独占了民之父母的称谓和地位,使得国王被称为民之父母的机会减少。中国君主力量强大,特别是宋代之后,明清王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专制君主制,皇帝、官僚被称为民之父母的情况大为增......
-
〓 《中国水泥业的发展:产业组织与结构变化》中文版序言、目录、后记
中国水泥业的发展:产业组织与结构变化[日]田岛俊雄,朱荫贵,[日]加岛润编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3 中文版序言 《中国水泥业的发展:产业组织与结构变化》一书,为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基地组织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是集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十多位学者,采取分工合作......
-
〓 踏访“三少民族”昔日狩猎渔牧人的安居生活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96期4版“独家报道”文章之一。“这里有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千里松涛,婀娜多姿的白桦林中出没着獐狍熊鹿,朵朵白云掩映鹰击长空,千山万壑间飘来潺潺流水……”这个诗一样的地方,便是我国东北“三少民族”聚居地。“三少民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北边陲和三江流域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及鄂温克族的统称。千百年来,......
-
〓 再访震泽
早在30年代,我在开弦弓村作调查时,就曾跟着村里的航船来到震泽。今天,再到震泽,已经60年过去了,瞬息间一个甲子,岁月不饶人。现在的我只能坐在车里观看市河,站在楼顶遥望慈云塔了。虽说是已进入暮年,我依然在想怎样做好进一步发展震泽这篇我一直想做而未了的文章。这次先提出几个问题,算作是开头,供做实际工作的同志参考。一慈云塔......
-
〓 两宋之人对东南围湖利弊的认识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节两宋之人对东南围湖利弊的认识东南地区圩田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围湖成田。杨万里《诚斋集·江东集》称:“圩田元是一平湖,凭伏儿郎筑作圩。”王祯《农书·田制门》称:“围田,筑土作围,以绕田也。盖江淮之间,地多薮泽,或濒小,不时濞没,妨于耕种,其有力之家,度视地形,筑土作堤。环而不断,内容顷亩千亩,皆为稼地。……复有‘......
-
〓 蚕丝业——《江村经济》第十二章
蚕丝业是这个村里的居民的第二主要收入来源,这是太湖一带农民的特点。农民从事家庭蚕丝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近十年来,由于上面已讲过的原因(第二章第3节)有所衰退,并引进了蚕丝业的新改革。蚕丝业的衰落深深地影响了农村人民的生活。政府和其他机构已经作了各种尝试来控制这个变化,以减轻或消灭其灾难性的后果。我们所研究的村庄,是蚕......
-
〓 论草原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文化交流大通道,千百年来,围绕着这条大通道,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东西方文化以此为纽带碰撞、融合、升华,对人类文明的产生,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商贸通道的雅称,以丝绸贸易为商品流通标识。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有4条:其一为“沙漠丝绸之路”,从洛阳......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二)
二、朝贡与私商贸易唐承隋祚,对外持开放态度,发展友好关系。武德五年,唐高祖赐书高丽王高建武云:“朕恭膺宝命,君临率土,祗顺三灵,绥柔万国,普天之下,情均抚字,日月所照,咸使乂安。方今六合宁晏,四海清平,……方申辑睦,永敦聘好”[1]。尤其唐朝皇族颇染胡族血统,李昞、李渊、李世民三代,皇后孤独氏、长孙氏、文德氏,皆为胡姓......
-
〓 雪域高原人文日新
——蒸蒸日上的西藏文化事业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88期4版“独家报道”文章之一。2011年,西藏迎来和平解放60周年。本报“西部纵深行”特别报道小组奔赴雪域高原,深入西藏各地,拜访学术界、文化界及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亲身感受人民群众的观念变迁,体验西藏社会的巨大进步。在西藏的每一天,记者都被所见所闻深深打动,为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取得的巨......
-
〓 踏访“三少民族”昔日狩猎渔牧人的安居生活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96期4版“独家报道”文章之一。“这里有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千里松涛,婀娜多姿的白桦林中出没着獐狍熊鹿,朵朵白云掩映鹰击长空,千山万壑间飘来潺潺流水……”这个诗一样的地方,便是我国东北“三少民族”聚居地。“三少民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北边陲和三江流域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及鄂温克族的统称。千百年来,......
-
〓 我对“科学史”的理解
一个满怀治病救人理想,只知处方用药、操刀割疣之技的医学院校学生,却在离开校门之后步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科学史。作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员,并在二十余载光阴荏苒之后成为中国最高级别科学史研究机构的管理者,他对该学科持有怎样的认识与情感呢?科学史有何用:一个关于意义的追问我曾问过许多人:科学史有何用?或者......
-
〓 贵德县境内的明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军事防备体系的典范,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历史上大部分王朝均修建过长城,我省贵德县河东镇上刘屯村西和周屯村分别残留着一段明长城遗迹,刘屯的长城在文献中屡有提及,是明代河州卫最西面的一道防御线,与管理今天黄南、海南部分地区的必里卫共同组成明代河州卫最西面的防御体系,周屯的长城则是在2008年进......
-
〓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导论
一、立项目的水是生物之源,地球没有水,就没有一切生物,也就没有人类本身;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植物就不能生长;森林是天然水库,毁了森林即断了水源。西双版纳是水稻的发源地及种植水稻最早的地区之一[1]。傣族是一个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民族,在与大自然的长期相处过程中,傣族人民深刻认识到: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源,没有水源就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