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意蕴析论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意蕴这一事关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性重大问题,尽管也时常被人们提及,但似乎始终并未引起主流学界的足够重视。之所以如此,恐怕是因为我们不能正视,甚至不愿承认这一差异。而其中更为深层的原因,恐怕是文化自信心的缺乏。承认并正视这种差异,这既是民族文化自信心的一种体现,也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创新的一个基本前提。......
-
〓 从亚细生产方式看中国古史上的井田制度
——《中国土地制度史论要》第二章
一井田制是我国历史上极重要的土地制度,它应该是世界历史上土地所有形式中的重要的范例。那么,井田制是怎样的一种土地制度呢?大体古老的人类,从经营农业的一开始,就有个规划的问题。《诗·大雅·公刘》篇说,“既景乃冈,相其阴阳,……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周礼·大司徒》篇也说,“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然后“辨其山......
-
〓 踏访“三少民族”昔日狩猎渔牧人的安居生活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96期4版“独家报道”文章之一。“这里有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千里松涛,婀娜多姿的白桦林中出没着獐狍熊鹿,朵朵白云掩映鹰击长空,千山万壑间飘来潺潺流水……”这个诗一样的地方,便是我国东北“三少民族”聚居地。“三少民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北边陲和三江流域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及鄂温克族的统称。千百年来,......
-
〓 国家视野下的传统史学
【内容摘要】现代国家视野下的传统史学,名义上是一种“国家史学”,实际上是一种“朝廷/政府史学”。中国史学的直接源头是国家记事。历史意识的强化是历史编纂产生的内在基础。现实社会的权力中心也是历史书写的中心,帝王将相中心观决定历史书写的面貌。王朝史编纂成为主流,官修处于垄断地位,政府控制着国史的编纂与传播。国家史学保证了史......
-
〓 拜占廷史凸显历史连续性
无论对一个民族还是某个地区,代代相传的历史发展都表现出强烈的连续性。正是在连续发展的历史中文明传统得到继承,也是在持续不断的历史发展中,表现为“断裂”的变革才得以发生。东罗马(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就表现出突出的连续性。人类历史发展如大江东去,虽蜿蜒曲折、聚散无常,却奔流不息、一泻千里。无论对一个民族还是某个地区,代代相传......
-
〓 当代地域商人群体与古代商帮的差异
【内容摘要】商帮是明代至近代中国社会由亲缘组织、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结合而成的封建经济组织,是“他称”“他在”意义上的“客帮”;当代所谓“粤商”“闽商”“申商”“浙商”等则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当代地域商人群体,是一种“本称”“本在”意义上的非帮群体。当代地域商人群体内含古代都市经济、近代工业经济和当代草根经济三种经济元素......
-
〓 “云端”争夺战
有句话叫“神马都是浮云”。2012年,这句调侃的话也许会变成很严肃的现实。如果说1945年改变世界的是一朵“蘑菇云”,那么今后改变世界的可能是另一朵云。尽管“云计算”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讲还很陌生,但它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并且对国际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第一次用活字印刷术印制了《圣经》,使......
-
〓 两汉的土地制度——《中国土地制度史讲稿》第三章
第十节本章概况假如我们要把中国古代中世纪史上土地所有制的衍变划分一下段落的话,那么我以为,应该从大体上划为三段。三代井田为一段,井田瓦解至唐中叶均田瓦解为又一段,均田瓦解至鸦片战争又为一段,实际上这第三段一直绵延到土地改革的前夜。这样划分的根据,主要是从土地的公有制跟私有制“谁战胜谁”,以及私有制逐渐深化的角度上来考虑......
-
〓 夜郎文化 资源共享
——访贵州省政协原主席、著名作家龙志毅
在贵州夜郎学术研究中,有这么一位人物不可忽视,他集官员、作家、学者于一身,既是夜郎研究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坚定的参与者。他就是贵州省政协原主席、著名作家龙志毅。日前,一向很少面对媒体的龙志毅在贵阳的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82岁的龙志毅,听力不太好,但对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答复。谈到自己对夜郎的研究,他谦逊地说,在......
-
〓 文艺复兴时期缘何盛行物文化
2月2日,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家玛丽·拉文(Mary Laven)在其最新研究“虔诚的物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虔诚的物文化.l400–1600”(Objects of Devotion:The Material Culture of Italian Renaissance Piety,1400—1600)中,......
-
〓 佐利克:华尔街喊你回家吃饭
大道国学者夏商先生曰: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金融风暴以来,中国便成为“救美国”、“救欧洲”和“救世界”的“大富翁”。直至今天,在中国还没有把西方发达国家拖出泥潭时,曾任美国副国务卿、美国海军学院教授、高盛集团国际副总裁、高盛投资银行副董事长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先生,却不远万里给《2030年的中国》改革“送药方......
-
〓 [隋唐五代]居家过日子——《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五章第一节
第五章家庭生计第一节居家过日子一、农家生活哲学《颜氏家训》是现存最古老的治家资料,本书第一卷附录已经对此有所论述。该书的治家思想一般来说反映了士族之家的情况。敦煌文书中也有许多童蒙类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普通大众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其中《武王家教》通过武王与太公的对话,比较多地涉及家庭治理中的一些原则。主要是“十恶”、......
-
〓 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列维纳斯
在现代德国哲学中,胡塞尔是主体性哲学的有力支持者。他继承了笛卡尔和康德的主体性思想,而且比他们走得更远。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的哲学观念》等著作中,他进一步提出了本质直观的方法以及本质直观和个体直观的关系。普遍必然性来自范畴直观。范畴直观以个体直观为基础,但是在质性上又不同于个体直观,它以观念作为自己的意向对象。在对......
-
〓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目录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王明珂著,台北:允晨文化,民86初版(允晨丛刊:65)作者简介王明珂,1952年出生于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及历史研究所(1983)毕业,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1992)。现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会任教于师范大学、政治大学与东吴大学等校。主要研究范围:中......
-
〓 改革30年,打工者仍然感谢毛主席三线建设留下的红利
虽然才是龙年春节刚刚过完的正月初四,从四川到北京的火车上却早已挤满了扛着大包小包出去讨生活的打工者。一张张疲惫却又充满着期待的脸庞上仿佛洋溢着对新年工作的憧憬,隐隐地也暗含着离乡的忧愁——与亲人温存不过几天,如今又要为生计远赴他乡……中国中西部的农村已经伴随农业合作化的解体,逐步走向萧条和死亡。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和地域......
-
〓 《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前言
世纪之交,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全球性最重大最急迫的问题,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内外有识之士警呼: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将是21世纪最具爆炸性、灾难性的问题。”自20世纪后期,生态、环境恶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深切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和行动。中国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无论是水土流失、植被毁坏、土地......
-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结构、规模与亲属关系——《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第六章第二节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第二节家庭结构、规模与亲属关系种种迹象表明:魏晋南北朝的家庭发展出现了某些异动,这首先表现在家庭的结构与规模上,其次表现在家庭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上。具体来说,文献中不断出现的“千丁共籍”、“百室合户”以及“累世同居”之类记载,给我们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即当时的家庭结构比秦汉时代要复杂,家庭规模有......
-
〓 农业文化遗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稻田养鱼为例
一、环境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工业化也成为的主旋律,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了以石油武装起来的,以机械化、化学化和能源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农业,迅速获得巨大的效益。尽管因为机械、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大量使用,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满足了因为迅速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对粮食的需求。......
-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发展的复杂形势——《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第六章第一节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公元2世纪末叶,中国社会种种矛盾全面爆发,阉竖乱政、外戚专权、胡狄侵扰和声势浩大的黄巾战争,通过内部腐蚀、骚乱和外部冲击,最终摧毁了东汉王朝。从此,中国家庭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并且非常独特的演变阶段,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其主线而言,魏晋南北朝家庭的历史发展,也许仍可认为是遵循着战国秦汉以来的一......
-
〓 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
【内容摘要】20世纪的100年是中国移民通史的一个特殊时段。20世纪的移民运动的发生与发展,呈现出十分突出的阶段性特征,反映出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剖析与研究这个世纪移民运动特征及其社会历史背景,对于中国移民通史的研究以及认识中国社会內在发展规律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词】20世纪;中国;移民运动;阶段性特征【作者简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