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隋唐五代]家庭生计——《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五章第三节
第五章家庭生计第三节家庭生计现代社会我们常有中产阶级的提法,这是包括收入和职业身份、教育水平混合在一起的一个社会分层概念。古代社会的层级与现代不同,在某种程度上,政治社会身份与经济地位相分离的现象比较突出,就是说最贵者有时不一定最富,最富者也未必最贵。唐朝初年《氏族志》和《姓氏录》的编修,就是官方试图用政治手段强行确定......
-
〓 秦汉时代普通民众的家庭生计——《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第五章第四节
第五章秦汉时代的家庭面貌第四节普通民众的家庭生计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生产与消费单位,其生计方式既与家庭制度和形态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到特定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国家政治(特别是赋税徭役政策)等多种因素的严重影响和制约。同一时代的普通家庭的生计,通常会表现出某些共性,但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地位、职业类型、劳动能力等等的不同,具体......
-
〓 宋金的对立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九章
第九章宋金的对立与运河北宋帝国崩溃以后,自隋以来的大一统的帝国遂长期分裂为南北两个政治组织。这时金国占据了淮河以北的土地,南宋则只保存着淮河以南的半壁河山。宋金既然以淮河为界,在政治上互相对立,运河遂被切为两段,不复是连络黄河与长江的水道。这样一来,运河在过去数百年间连系南北的作用便完全消失,从而陷于长期废弃的状态了。......
-
〓 礼仪、习俗与气候变迁和环境演变关系的思考
——《江汉论坛》2011年第8期环境变化与社会变迁笔谈之三
【作者简介】潘晟,男,1975年生,江苏常州人,历史地理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天津,300387。一、目前利用历史文献资料研究气候变迁与环境演变存在的区域局限自从竺可桢开创利用历史文献资料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科学方法以来,无论是气候的冷暖序列重建,还是干湿序列重建,都得到了十分深入的讨论,在文献的认......
-
〓 “大分流”的文化成因说评析
【摘 要】美国学者格里高利·克拉克把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崛起,和中国等亚非国家的持续落后所形成的所谓“大分流”,归因于所谓文化因素,即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各国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和企业管理水平,而劳动态度和管理水平则决定了劳动效率,从而决定了各国经济的不同走向和发展水平。他在进行中国和英美比较时使用了191......
-
〓 论古代河西走廊屯田对绿洲生态的影响
关键字:河西走廊;屯田;绿洲生态;影响摘要:古代河西走廊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始屯田到清道光五年(1840年)至,历数一千九百多年,大规模的屯田促进了河西走廊政治、经济的发展,但这一系列的屯田过程中由于忽视了生态效应及相关的生态建设,造成绿洲植被萎缩减少,河流下游尾闾湖泊萎缩甚至干涸;过度的屯田及不合理的耕作方......
-
〓 中国历史上的救灾思想与政策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灾害的博弈中,产生了一系列针对农业生产特征,维护社会再生产的救灾、抗灾的思想、政策与措施,可以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为救荒而事先建立的仓储制度;救荒的国家赈济措施;政府的实蠲和灾赈;政府用以恢复生产的政策措施。【关键词】救灾;抗灾;以工代赈;农贷;华洋义赈会【作者简介】刘方健(1954一),男......
-
〓 清代市场研究的成果与课题
【作者简介】山本进,日本九州大学教授;【译者简介】廖敏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前言本书是对于从清初到开港前后的中国国内市场构造和变迁,及与之相应的国家经济政策的研究。从鸦片战争开始,由于西欧列强进入中国,中国国内市场在19世纪末,从属性地被编到世界市场之中。但这并非意味着开港前的中国是停滞的、自给......
-
〓 山西传统耕犁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内容摘要】山西地区农耕文明悠久,地理位置独特。在历史、地理、人文、民间习俗的共同作用下,山西传统耕犁形制多样,适合山西不同地域特点,在中国传统农具大家庭里,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内容。【关键词】山西;耕犁;特点;成因【作者简介】胡泽学(1964—),男,湖北红安人,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所长、研......
-
〓 《中国土地制度史讲稿》导论
第一节土地制度史的对象土地是跟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自然物。马克思说“土地是人类伟大的实验场所,是提供劳动工具和劳动材料的仓库,是社会的住处和基础。”【1】这些话,主要是就土地的自然性格而说的。但,也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更多次地阐述过的,自从最早的人类把地球表面的一个部分看做是他们共有的或者集体所有的财产以来,土地这......
-
〓 中国古代合伙制的起源及初步发展——《中国古代合伙制初探》第一章
第一章中国古代合伙制的起源及初步发展———由战国秦汉至隋唐五代关于中国古代合伙制的起源,日本学者日野開三郎、草野靖在探讨唐宋“合本”的由来时,首先引用了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牙“同贾南阳”的故事,认为这是合本经营的原初形态,但是对这种合本究竟是不是合伙这一点则未下断语[1],其后今堀诚二对中国古代合伙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
〓 《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导论、结语
导论自城市诞生以来,它就和农村一样,是承载人类不同社会群体的广阔而绵长的大舞台。无论是在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中,还是东西方社会千差万别的变化下,城市总是以领先而活跃的经济、更系统而完备的管理、更绚丽而多彩的文化以及无比富庶的物质生活和更加高远的精神境界走在时代的前面,在历史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农村社会那种相对......
-
〓 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嘉陵江流域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国家正在进行旨在治理、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天保工程”,嘉陵江流域系治理的重点区域。摸清流域环境变迁的过程、原因、规律,可以对现代嘉陵江流域的经济开发与长江上游地区的环境保护提供历史借鉴。同时,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是交通建设,而历史交通地理的......
-
〓 “道德经济”主宰中世纪欧洲经济组织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经济界提出探讨企业伦理问题的需求,从而掀起一场蔚为大观的企业伦理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道德经济”的复兴。早在中世纪,“道德经济”就曾主宰过欧洲经济组织达数百年之久。在宗教成为生活必需的中世纪,教会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从出生施洗到结婚典礼,再到死后葬礼,每个人都与教会紧密,相连。教会为......
-
〓 中国古代环境卫生的治理及其特点
广州南越王宫遗址发掘的水井。左图是渗水井,右图是食水井。渗水井井底遗留有过滤的沙和煤渣,进行污水的净化处理;食水井外围专门铺设了圆形槽沟,防止泥沙流入。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认识到地理位置、环境、水质等与健康长寿有密切关系。如《左传》等书就有关于水土影响人体健康的论述。《左传·成公六年》云:“土薄水浅,其恶易觏,……于......
-
〓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作者简介、目录、后记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作者简介吴太昌1947年12月出生,江苏如皋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经济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主要代表作:论文《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垄断活动述评》、《抗战时期国民党国家资本在工矿业的垄断地位及其与民营资本比较》、《略论中国封建......
-
〓 从临时领导到最高酋长:社会-政治组织的演化
郭子林译[1]内容提要:酋长是拥有一种特殊社会-政治地位的个人。酋邦则是政治制度中的一种,它拥有双层级的管理结构。而早期国家是三层级的,它是跨区域的一种社会-政治组织,拥有权力集中的政府,用以规范复杂分层社会的社会关系。从游团、村落、酋邦到早期国家,社会-政治组织的演化是进化性质的结构变化。在最早的人类社会中,为应对各......
-
〓 《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绪论
第一节本卷的基本内容和编写主旨本卷叙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中国家庭的起源、发展演变。远古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此漫长,占去了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在此期间,社会形态和文化阶段经历了多次巨大跨越,中国家庭亦起源于此一时期,并在此间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变迁,其中需要梳理的问题十分复杂、头绪繁多。而与以后时代相比,有关这一时期家庭历史......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八)
八、南海贸易与岭南社会经济变迁20世纪初叶,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中唐以后出现的前所未见的经济社会变迁,这种变动与宋代相衔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向近世转变的观点。1910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的命题;其后,宫崎市定对内藤氏的观点加以阐述与完善,形成系统的宋代“......
-
〓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序
序一马曜本书是高立士同志所著《西双版纳傣族的历史与文化》的续编,着重论述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环境保护与水利灌溉的关系。傣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傣族的水崇拜与图腾信仰以至民族节日等文化艺术,都和水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水利灌溉,水稻栽培就无法进行,而要保持水源,就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傣族“垄林”文化就是这......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