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导论
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劳动力产出或产值的提高。显然,在农业人员占大多数的国家,如此的变化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也是现代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应区别于不附带劳均产出增加的总产量上升,譬如,来自耕地抑或单位面积劳动投入扩增的总产量上升。后者即我所谓“没有发展的增长”,乃是中国明清以来至少六个世......
-
〓 秦汉时代家庭的结构和规模——《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第五章第一节
第五章秦汉时代的家庭面貌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时代,这个时代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社会和文明历史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自汉代以降,中国人口中的绝大多数被称为“汉人”,他们的语言文字也被称为“汉语”和“汉字”,这几点已经足可说明问题。在中国家庭史上,秦汉时代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将春秋战国视为中国古代家......
-
〓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重要贡献(下)
少数民族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贡献少数民族在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中不仅创造了宗教信仰、伦理制度、生死价值观等精神体系,也留下了承载这些精神价值观的物质载体,这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各式各样的建筑。坐落在西藏拉萨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是藏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布达拉宫集藏式传统碉房石木结构和中原汉式殿堂及尼泊尔高原之都的印式风格为一体......
-
〓 春秋战国个体家庭生计模式的形成——《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第三章第四节
第三章春秋战国:传统家庭模式的奠基第四节个体家庭生计模式的形成春秋战国社会大变迁,不仅导致了家庭形态、结构和亲属关系的变化,家庭生活状态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周代封建制下,社会结构是固定的,每个家庭的生计来源也是固定的,其情形正如春秋时人概括的那样,是“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第九章人、物流与蒙古社会
近代东部内蒙古地区的耪青制度是从华北随移民传人东蒙的,由于宽松的人地关系、地权变化等因素,这种制度得到很大的扩展。在这种制度下,精耕细作的汉农业文化在蒙地获得了推广。在耪青传播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社会流动,各种类型的移民都在流动,同时也有蒙古游牧民和流民的固定。社会流动的第一波浪潮是在东蒙的南部地区,发生在清代,耪青......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八)
八、南海贸易与岭南社会经济变迁20世纪初叶,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中唐以后出现的前所未见的经济社会变迁,这种变动与宋代相衔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向近世转变的观点。1910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的命题;其后,宫崎市定对内藤氏的观点加以阐述与完善,形成系统的宋代“......
-
〓 蛇—玦—珥:——再论天人合一神话与中华认同之根
红山文化蛇形耳坠,潘昱龙/摄以蛇贯耳的物证:荆州楚墓出土铜戈上的珥蛇之神。2011年笔者摄于荆州博物馆佩戴人面蛇身耳饰的神人形象,台北故宫藏龙山文化玉圭新石器时代蛇形玉耳玦,私人藏品三门峡虢国墓出土西周鱼尾龙纹玉玦 2011年5月29日,辽宁省考古工作者在凌源市三家子乡河南村的田家沟红山文化墓葬中发掘出一批五千年......
-
〓 生态与人类文明——《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第二章
提要:生态文明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本章从世界范围介绍生态演变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顺生态规律者昌,逆生态规律者亡!”这是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条定律。古埃及、古巴比伦、中美洲玛雅文明等古文明之所以失去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在历史的遗迹中,其根本原因是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系统。几千年的历史表明,中国的生态演变也......
-
〓 重农与轻商的中西比较
摘要:重农轻商为同处农耕文明世界的早期中西产业思想共同的基调和取向。重农的合理性蕴含了轻商的合理性。可是,轻商的合理性在早期中西方之间呈现出重大分化。早期西方产业思想保持了一般轻商观的历史合理形态,在中国,一般轻商观却演化出极端的抑商主张并主导了秦以后的古代产业思想。抑商主张是否合理只能通过动态的比较研究给出判断。在思......
-
〓 考古发掘中所见的中国原始稻作——《中国稻作史》第一章(三)
第一章中国稻作的起源、传播与分化三、考古发掘中所见的中国原始稻作据考古学界的意见[1],中国历史地理在某种意义上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面向海洋的东南地区和面向亚洲大陆腹地的西北部地区。由稻作文化孕育的东南部地区对中国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诸种特征的形成过程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东南地区各类型的文化在形成中国古代灿烂文化中常......
-
〓 到香港和广州——《四千年农夫》第三章
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些“古老”农民是如何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内以低廉的价格供应数百万人的吃和穿,他们的民族依靠这些“古老”农民的辛勤劳动维持了几千年。现在。我们渴望见到这些“古老”农民在田地里工作的样子。目前太阳仍然在赤道南方,每天往北移动12英里,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定了下一班轮船,马不停蹄地赶往香港,照这样安排行程,我们恰好......
-
〓 世界史研究的新进展
——2012年终特刊:历史学之三
2012年,是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结合继续夯实中国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关注国内外前沿热点问题,在域外新知介绍、跨学科研究等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同时,这一年,地下考古、文献资料、海外鲜见资料的发掘与梳理,都较往年有较大增长。这是历史学认识论、方法论高度自觉性的体现,说明中国历史学逐渐汇入世界学......
-
〓 古代农业文献及其和现代香料与药材种植的关系
【作者单位】Asian Agri-History Foundation, Secunderabad 500 009, Andhra Pradesh, India (email: ynene@satyam.net.in)【翻译】魏露苓(华南农业大学)印度自从吠陀时代起,就有丰富的农业遗产。在许多地区,农民们都仍然延袭着古......
-
〓 我国封建社会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 封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第一节 我国封建社会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从我国封建社会的整体经济活动来看,无论从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到宏观经济的调节;从对经济关键领域的直接控制或经营,到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参与与限制;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经营者,政府尤其中央政府均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必然影响了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方......
-
〓 丝绸文化——《四千年农夫》第十三章
东方另一个伟大的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最了不起的行业就是丝绸生产。可以说,东方的丝绸是世界上最精致、最美丽的纺织品。丝绸业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它于公元前2600年起源于中国,原料是一种已经被驯化的野生昆虫蚕吐出的丝。迄今为止丝绸业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每次运往美国西海岸的丝绸价值都超过了100万美元。 人们还会......
-
〓 迈步田野之间——《四千年农夫》第八章
3月31号早晨八点,我们搭乘上海到南京的火车前往位于上海西面、离上海32英里的昆山考察那儿的土地。火车一等座的票价则是1.6元,二等座的票价是80分(墨西哥币),三等座票价是40分,换算成我们的货币则分别是每英里2美分、1美分和0.5美分。这儿到南京的距离是193英里,乘坐二等座的费用是1.72美元,换句话说,每英里不......
-
〓 论日本的历史反思与自我国际定位
【编者按】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0年9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主办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世界史)“二战后东亚与欧洲历史反思与和解进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承办,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与中国日本史学会协办。来自中国、......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4期目录
目录·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和史念海先生的历史观/萧正洪(5)记忆中的筱苏(史念海)先生/葛剑雄(8)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忆先师筱苏先生/王社教(10)史门问学记/李令福(12)《后汉书》对研究西汉以前政区地理的史料价值及相关文献学问题/辛德勇(18)乌氏考/郑炳林 吴炯炯(37)秦汉九原......
-
〓 丁颖教授在稻种起源问题上的探索及贡献
【摘要】一生致力于稻作学研究的丁颖教授,自20世纪20年代因发现野生稻而开启中国栽培稻种起源的研究,数十年,不断丰富材料和方法,论证中国栽培稻种起源于华南,纠正了“中国栽培稻起源于印度”的错误。本文旨在探寻丁颖教授在中国稻种起源问题上探索的每一个脚印,展示他的解答思路与贡献。【关键词】丁颖;中国稻种起源;探索历程中国稻......
-
〓 寻找古昆仑山——困扰中国学者两千三百多年的一个伪命题
引言众所周知,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圣地,海内外华人共祖的轩辕黄帝乃昆仑山之神。可是,这块圣地究竟在哪里?从2300多年前的屈原开始,就已经发生了疑问。此后,雄才大略、驱匈奴于万里之外的汉武帝;开创“康乾盛世”、奠定中国现有版图基础的康熙大帝,都曾动用国家的力量予以追寻,却并未取得令人信服的定论。此外,上至开创中国史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