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永远的怀念(一)
又是一年岁末,循例作一次告别。 你敬仰过的,你感动过的,你亲近过的,你疏离过的,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那些人,最终都要有这一次告别。 往途已过山一程,水一程,前路还有风一更,雪一更。我们在这里告别,也将从这里启程。 ——编者刘浦江(1961-2015)1月6日,辽金史名家、北京大学教授刘浦江因病在京逝......
-
〓 相交半生的一位“真人”——怀念杨志玖师
刘泽华与杨志玖(左)王玉哲(中)九十年代合影 我今天参加纪念杨志玖先生百年冥诞和隋唐宋元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感到非常高兴,也引起我对先生深深的怀念和敬意。我听觉差,是个“聋子”,前面诸位讲了一些什么,没有听见,下边我说的是不是和你们有一些重复,就不好顾及了。 先生的学术贡献由出席会议的诸位专家讲,我只说一点个......
-
〓 走近文艺家·李树建:苦思冥想才会出现奇思妙想
他是豫剧“十万大军”领军人物之一,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百万粉丝。他说,“艺术创作靠花拳绣腿不行、靠投机取巧不行、靠自我炒作不行、靠大花轿抬人更不行,只有勤奋”。他认为,汗水比泪水更有价值,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2月5日,小年刚过,记者在北京见到了正准备参加央视春晚戏曲大联欢节目彩排的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为......
-
〓 开学了,先生走了——追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共党史学家张静如
张静如 赵朝峰摄/光明图片“还是有些突然。”得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静如8月29日晚逝世的消息,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树荫教授难以自抑。张静如被称为“李大钊研究第一人”,是中共党史学史研究的首倡者,以率先建构党史学科体系享誉学界。“有人说,学问有两种,一种是把谁都不懂的东西讲得谁都懂,另一种是把谁都懂的东西讲得......
-
〓 张伯驹:雅擅清裁,古欢独契
“予之烟云过眼,所获已多。故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稊园诗社、蛰园律社与瓶花簃词社张伯驹三十岁开始收藏书画、学戏、填词,到了四十虚岁时,收藏书画与京剧两项,已然达到巅峰,完全称得上是第一流之收藏家与“天下第一名票”。如同命运安排一般,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占领北平,......
-
〓 段文杰:大梦敦煌六十年
在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百年之际,他被授予“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特殊贡献奖”;今年8月,在他从事敦煌艺术保护研究60周年和90华诞的时候,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政府又将为他举办纪念活动,并授予他“敦煌艺术保护研究终身成就奖”。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满头华发的老者,段文杰为自己钟爱的敦煌艺术研究事业倾注了整整60年的心血。在他和几代敦煌......
-
〓 杭立武与故宫国宝——摘自《台北故宫》
杭立武,是伴随着文物去往台湾的人,他是20世纪中国文化学术界的重要人物。不管是基于什么原因造成了六十多年前的那次颠沛和迁移,不管当年在什么样的政治气候下给他一些评判,他都为保护这些中华文明的古物,倾尽了自己的心力,值得我们去怀念和记述。 杭立武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生,跟故宫的文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名字......
-
〓 费孝通与“魁阁时代”学风
张昌山 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主要从事民国学术文化史、档案文献、口述历史诸领域的研究工作,出版《中国文件学》等专著,主持点校刘文典著《杜甫年谱》,倡导“滇云八年”学术论域,主编“滇云八年书系”。 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发展历程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魁阁时代”,费孝通是其重要的开创者。费孝通和这一时代的学风对时下如何......
-
〓 常玉:世间不常遇
近年国内美术展览和出版物,对20世纪初期的美术家有了相当广泛的介绍。张弦、关紫兰、沙耆这些曾经被冷落、被淡忘的美术家终于跻身中国艺术史的行列,使关注中国现代美术的人们深感欣慰。但欣慰之余,仍然感到有所不足,不足之一就是一些流寓海外但保持着中国身份的美术家,仍然未能“回归”故土。其中最令人惋惜的就是画家常玉。常玉1900......
-
〓 任继愈与林志纯的学术交往
任继愈 复 林志纯 短笺2016年是任继愈先生(字又之,1916—2009)诞辰一百周年,国家图书馆举办系列活动纪念、庆祝。任先生是一代大家,在哲学、宗教、历史等方面均有建树,并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理论体系。自年初以来,任先生生前学友从各个方面回忆先生为人治学,笔者在阅读林志纯先生(笔名日知,1910—2007)学友手札和......
-
〓 传统苏绣,如何绣出新花样——非遗传承人张美芳和苏绣创新之路
【莫让“绝活”变“绝唱”·关注传统工艺振兴】走进苏州刺绣研究所原所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美芳的苏绣艺术创新中心,迎面便是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创意,张美芳刺绣的《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柔韧至极的蚕丝却将金核子对撞爆发的强大冲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不仅赢得李政道的充分认同,还被吴冠中等著名画家赞为“神品”。......
-
〓 走近文艺家·周大新:把读者拉入小说,与主人公同悲欢
至今难改乡音的他有一个很朴实的想法:“我只是想着怎么让故事看上去像真的。因为既然写的是现实,只有让读者觉得故事真的在发生,他才会有兴趣读完一部20万字以上的长篇小说。”有人说周大新是一个“时代书记官”——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湖光山色》讲乡村变改,之后以三年一部的速度写着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讲老年,刚刚出版的新书《洛城......
-
〓 走近文艺家·王铁牛:为历史留影像,为世界传递美
当今的艺术流派纷繁多元,王铁牛坚定地走在现实主义道路之上,坚持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把美传递给世界。大量的写生是现实主义画家必备的功课。他说:“一个成熟的画家必须是写生高手。很多人走‘捷径’,画照片,实际上在艺术上走不远。”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陈列着几百幅展现革命历史和时代成就的画作。顺着流淌的历史长河行......
-
〓 文创人物志·单霁翔: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
单霁翔,1954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在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期间,曾先后主持过故宫筒子河保护整治、圆明园遗址保护整治、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项目,取得了良好实施效果。2012年1月,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2014年9月,单霁翔获得国际文物修复学会颁发的......
-
〓 尹小林:古籍数字化是我的事业和理想
“古籍数字化是现代学术研究的基础。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深入的古籍整理工作,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势在必行,它必将大幅度地提高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效率,将学者的时间和精力从艰苦而繁琐的爬梳、翻检工作中解放出来,推动人文学术研究的发展。”万寿寺万寿阁三层,尹小林用PPT向第五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会议代表们介......
-
〓 秋雨霞光忆罗明
罗明是新中国接受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中的杰出代表。他青年时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他几乎亲历了半个多世纪中罗关系中的所有重大事件,除长期担任两国领导人之间互访、会见和会谈的高级翻译,出任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之外,他还关注中国文学和文化在罗马尼亚的译介,尤其在罗马尼亚对华关系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方面开展了卓有......
-
〓 纪念民间经史学者戴维
戴维2011年12月23日,父亲打电话告诉我47岁的堂兄戴维因患肝癌经多方治疗无效离世的消息。戴维1965年出生于湖南浏阳山田枫林,1981年考入浏阳一中,那时他就开始偏爱古文,搜求古代典籍,广泛阅读,开始钻研先秦诸子,宗教哲学。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写在丝帛上的《德》和《道》两篇文章,与传世的《道德经》貌似......
-
〓 十年司马,千年华章
永州,一座具有厚重历史的文化名城。在浓郁的现代气息中,时光似乎在永州古城——零陵区慢了下来,整座小城依旧保留着浓浓的古色古香。玉带般的潇水河穿城而过,秀山丽水间,是一座千年的浮桥古渡——霞客渡。古渡东岸多古巷,水晶巷、总督巷、鼓楼巷……每条小巷皆为青石古道,颇似京城的胡同,犹如条条毛细血管,密布于小城青秀的躯体里。巷内......
-
〓 莫砺锋:南宋末年的两个状元
闲览龚延明、祖慧编撰的《宋登科记考》,在南宋理宗朝的进士名单中看到两个熟悉的姓名:文天祥和留梦炎。留梦炎,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理宗淳祐四年(1244)状元及第。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祐四年(1256)状元及第,陆秀夫、谢枋得是其同榜进士。文、留二人都是状元出身,都担任过宰相,但他们在历史......
-
〓 浮生杂记:空谷灵雨许地山
许地山与其港大同事郊游照(港大档案馆版权所有并提供使用)许地山就聘任陈寅恪事致港大校长的两封信(港大档案馆版权所有并提供使用)许地山就聘任陈寅恪事致港大校长的两封信(港大档案馆版权所有并提供使用)许地山就聘任陈寅恪事致港大校长的两封信(港大档案馆版权所有并提供使用) 在滚滚商潮及俗流中打滚的国人,不知道还有多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