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人书事:祖父刘文介与孟晋斋藏书
我与祖父刘文介(号眉盦)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尽管我从小在他身边长大,但祖父去世时(1968年),我还不满13周岁。45年后的今天,回忆起祖父的种种往事,大多都已印象模糊了。脑海里剩下的只有一个不思量自难忘的画面,那便是家里的书,铺天盖地的藏书。 从小便觉得家里书多,有满满的一房间。那个房间有18平方米,朝北......
-
〓 秋雨霞光忆罗明
罗明是新中国接受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中的杰出代表。他青年时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他几乎亲历了半个多世纪中罗关系中的所有重大事件,除长期担任两国领导人之间互访、会见和会谈的高级翻译,出任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之外,他还关注中国文学和文化在罗马尼亚的译介,尤其在罗马尼亚对华关系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方面开展了卓有......
-
〓 思想独立 精神自由——记忆中的王元化先生
王元化(右)与本文作者交谈 因为写作《顾准传》的因缘,通过知名学者、顾准胞弟陈敏之先生介绍,我认识了顾准的许多老战友、老同事、老部下,如骆耕漠、徐雪寒、吴敬琏、赵人伟、董辅礽等,元化先生也在其中。在与这些老同志接触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顾准生前身后的感人往事。 在上海“孤岛”时期,元化先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接......
-
〓 朱自清的“胃”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逝世。一年后的8月18日,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用掷地有声的语言赞扬了朱自清的铮铮硬骨:“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
-
〓 闻一多:负重前行 弘毅致远
1946年7月11日,“抗战七君子”之一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昆明街头。4天后,闻一多在云南大学致公堂举行的李公朴追思会上,发表了痛斥国民党特务、呼唤新中国的气壮山河的“最后一次讲演”;会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西南联大教师宿舍门前。 闻一多以生命诠释了何为不畏强暴、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何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士人......
-
〓 大家·谭元寿:高调门唱戏 低调门做人
2012年,85岁的谭元寿最后一次登台演出《定军山》。光明图片2010年10月,京剧老生流派经典演唱专场在京举行,“谭门三代”谭元寿(中)、谭孝曾(右)、谭正岩(左)同时亮相舞台。光明图片/视觉中国谭元寿在京剧电影《沙家浜》中饰演郭建光。光明图片在戏曲界,谭家是绝无仅有的传奇。谭元寿的高祖谭志道,是谭家入京剧行的第一代......
-
〓 在钞票上“绣花”——记钢版雕刻工艺美术师刘大东
5月28日,记者走进在北京印钞有限公司举行的刘大东雕刻绘画艺术展。展览大厅正中央,一幅长12米、宽6米题为《民族魂》的巨幅油画跃入眼帘。只见画面上黄河飞流直下,在壶口形成瀑布,奔腾咆哮,发出振聋发聩的低吼。但是走近一看,就会发现这幅油画与普通油画有些不同,原来画中所有的下笔都是一条条直线,仿佛刀刻一般。“这幅画将油画与......
-
〓 温德先生:出生入死保卫清华
温德在北大朗润园在西南联大,温德和他的猴子他是清华北大的一个传奇。他叫温德,1923年来到中国就再也没有离开过,1987年在北大承泽园走完了漫长的百岁一生。他是中国北伐、抗日、内战和“文革”激荡六十年的亲历者;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最传奇的洋教授。与历史大事件共沉浮,希望渐次熄灭,这是温德的命运。他置身......
-
〓 “以后切勿自称曾及吾门”—1943年马一浮在复性书院遭遇的“熊孩子”
都说做一名老师是挺幸福的职业,如孟子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多么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但有时也会让人心累,特别是遇到顽劣学生不认真学习不说还会扰乱教学秩序甚者会在校内外闯出祸端。近两年来,每逢教师节总会在朋友圈中刷屏的照片是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张剧照,孙悟空跟随菩提老祖修道被赶下山时最后的镜头,配有台词:“日后你惹出......
-
〓 顽童学者唐德刚
昨天,唐德刚先生的骨灰洒入太平洋。他在《晚清七十年》末尾曾有豪言:这个民族终有一日迈过“历史的三峡”,到那时,“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我们在喝彩声中,就可以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了”。莫非,他早就择定了归寂处?读唐德刚愈久,愈能读出海外华人内心深处的寂寞。这种寂寞,是一种身在局外、牵挂局......
-
〓 翰墨往事:梅兰芳的画家朋友
梅兰芳和齐白石在一起。 京剧大师梅兰芳拥有许多画家朋友,受他们影响,他也热爱书画艺术,并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准。早在1913年11月,梅兰芳首次赴上海演出时,就结识了吴昌硕等一批绘画名家。当时梅兰芳才20岁,名气还不是很大,邀请他的上海丹桂第一台许少卿特地安排他和京剧老生王凤卿同台演出,又邀请了一大批包括“海派”领......
-
〓 “宽严”与高拱的教学智慧
高拱,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他是明嘉靖、隆庆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裕王(即后来的明穆宗)出阁讲读,高拱首任其侍读讲官,后来升任侍讲学士,共九年。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拜太常寺卿,任国子监祭酒。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他在......
-
〓 纪念民间经史学者戴维
戴维2011年12月23日,父亲打电话告诉我47岁的堂兄戴维因患肝癌经多方治疗无效离世的消息。戴维1965年出生于湖南浏阳山田枫林,1981年考入浏阳一中,那时他就开始偏爱古文,搜求古代典籍,广泛阅读,开始钻研先秦诸子,宗教哲学。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写在丝帛上的《德》和《道》两篇文章,与传世的《道德经》貌似......
-
〓 季羡林与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
季羡林先生(1911.8.6-2009.7.11)开启了北京大学的东方学研究,为我国东方学研究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先生1946年回国,当年北京大学决定建东方语文系,聘先生为系主任、教授。建系之初,教员4人,语言4种;1949年夏,前南京国立东方语专等并入 语种增至9种1,、学生增至60;1950年至1953年又从各地招......
-
〓 爱国一书生——学界追思历史学家何兹全
2月21日,来自京内外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历史学者聚集在北京师范大学,追思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六天前,这位在学术领域创榛辟莽的老人溘然长逝,走完了101载人生路。“择善而固执之”,追思会上,学者们频频提及何兹全最爱的这句话。“固执”于自己选择的“善端”,正是何兹全为人、为学、为师的最好写照。 守学术之“善”——“唯物史......
-
〓 《中华读书报》年度人物·葛剑雄:“冷眼热言”的建设者
年度学者:葛剑雄 近年来频繁在公共话题领域发声尤其是每年两会上有着“活跃”表现的葛剑雄,很容易让人忽略掉他的年龄,事实上,这位复旦特聘教授已经70岁了。 1978年,已经在上海古田中学当了13年教师的葛剑雄报考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以全系第一的分数拜入谭其骧先生门下,两年后成为业师学术助手,陪伴......
-
〓 走近文艺家·刘子微:京剧艺术创新的弄潮儿
她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角色,用自己的方式为京剧带来新的色彩和活力,先后两次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水上灯》《母亲》《生活秀》《美丽人生》等。 戴着一对闪闪发光的耳环,时髦的发型让人眼前一亮,说话时带着笑意,声音似铃铛般清脆,浑身散发着一股子爽......
-
〓 偶然入了王元化门下的吴琦幸
吴琦幸和王元化在一起 知青、编辑、记者、作家、学者,比起大部分人来,吴琦幸的身份更显多元和复杂。但对于他而言,之前的都是人生经历,最后的“学者”才是他的身份。1970年,17岁的吴琦幸下放到江西农村当知青,三年后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考入上海师大中文系。1976年毕业,被安排在上海农业展览馆担任编辑。1979年被调往......
-
〓 鲁迅的“抗战”
鲁迅先生是1936年10月19日去世的,距离全面抗战爆发的1937年7月7日,还有1年多的时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先生没有经历全面抗战,也就没有在此期间有所作为。但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文化界的、大中小学里的、地方武装的“民间抗战”,从来没有停止过。 鲁迅就是文化界......
-
〓 沈应珍:世纪笔工的传承与坚守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湖笔的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卜家堰村东山庄自然村,我们见到了百岁老人沈应珍。“做毛笔,要128道小工序哩!”老人将湖笔的故事娓娓道来。称其师者不计其数“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在小小的善琏镇,乃至方圆30里以内,家家户户会制笔。出身于制笔世家的沈应珍,10岁就开始接触制笔,短短......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