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家·张立文:中国哲学要“自己讲”“讲自己”
学人小传 张立文,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中国哲学史专家、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革命史专业,1960年毕业留校,分配在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任教。2009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主要学术著作有《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
-
〓 天留一磬击新声
今年是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诞辰410周年,以“集千古智”为主题的纪念方以智诞辰410周年文物展,日前在安徽省博物院开展。 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龙眠愚者,“明季四公子”之一,是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比肩的杰出思想家,曾发誓要“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梁启超称方以智“有许多新理解,先乾嘉学者而发明......
-
〓 大家·同心同行·吴玉章:立身语言文字事 救国图强一片心
吴玉章一生起伏跌宕,充满传奇。他不仅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致力于革命斗争,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知识分子。吴玉章广泛涉猎多个学科领域,尤其在语言文字学、历史学、教育学等方面著述颇丰,他的学术著作、治学理念、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走上革命道路吴玉章青少年时期就树立了救国救民的理想,但他寻找光明的道路却是艰难曲折的。1......
-
〓 在钞票上“绣花”——记钢版雕刻工艺美术师刘大东
5月28日,记者走进在北京印钞有限公司举行的刘大东雕刻绘画艺术展。展览大厅正中央,一幅长12米、宽6米题为《民族魂》的巨幅油画跃入眼帘。只见画面上黄河飞流直下,在壶口形成瀑布,奔腾咆哮,发出振聋发聩的低吼。但是走近一看,就会发现这幅油画与普通油画有些不同,原来画中所有的下笔都是一条条直线,仿佛刀刻一般。“这幅画将油画与......
-
〓 走近文艺家·陈美兰:盛开在婺剧舞台上的一朵幽兰
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的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有《白蛇前传》《穆桂英》《昆仑女》《梦断婺江》等,两度获得梅花奖,两度摘得文华奖,还被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等。从艺40多年的她,在最红的时候,主动退居幕后,甘当婺剧传承的铺路石。如今,她的艺术生命正在......
-
〓 爱国一书生——学界追思历史学家何兹全
2月21日,来自京内外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历史学者聚集在北京师范大学,追思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六天前,这位在学术领域创榛辟莽的老人溘然长逝,走完了101载人生路。“择善而固执之”,追思会上,学者们频频提及何兹全最爱的这句话。“固执”于自己选择的“善端”,正是何兹全为人、为学、为师的最好写照。 守学术之“善”——“唯物史......
-
〓 千古风流人物,只识苏轼
大江东去,淘尽风流无数;赤壁江边,临风而立千年。转过烟云之身,遨游的飞仙,风姿不减。一、宦海沉浮中兴致昂扬东坡是四川眉山人,蜀山文化孕育了东坡汇纳百川的性格,天府之国的安逸使其有了超越崇山的渴望,使其挣脱离开了蜀地。东坡20岁中进,深受欧阳修赏识,被选为待宰相。他勤政爱国,不畏强权,反对新法;不以己悲,关注民生,力保“......
-
〓 学人小传:何光荣
何光荣,号蒙山,1923年生,江西新余人。经史学专家。自幼接受儒家经典教育,1946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先修班,次年转入教育系学习。1949年3月参加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1956年9月以“调干生”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先后任教于北京长辛店铁路中学、中央教育行政学院(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
-
〓 《中华读书报》年度人物·葛剑雄:“冷眼热言”的建设者
年度学者:葛剑雄 近年来频繁在公共话题领域发声尤其是每年两会上有着“活跃”表现的葛剑雄,很容易让人忽略掉他的年龄,事实上,这位复旦特聘教授已经70岁了。 1978年,已经在上海古田中学当了13年教师的葛剑雄报考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以全系第一的分数拜入谭其骧先生门下,两年后成为业师学术助手,陪伴......
-
〓 田伯平:笔墨当随时代新
四月的北京,午后的阳光照进茶馆,暖暖的,惬意的等待中,田伯平信步来到我们面前。疲惫写在这位现任北京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脸上。“365天,天天都在忙,每天都有活动,甚至一天有几场,北京书协我是秘书长,在这个位置上,换上谁,都会照样忙。”田伯平很健谈,“开场白”京腔京韵,简单、直爽,刚才还有些困顿的氛围被......
-
〓 “京胡圣手”燕守平:一生甘做演员的“托儿”
快人快语,思维清晰,爽朗真切,乐观豁达,这是燕守平给人的第一印象。近日,笔者来到北京东四环外燕守平的寓所,跟这位75岁的“京胡圣手”进行了一个下午的长谈。随着交谈的深入,越发觉得,他像与之相伴60多年的京胡一样刚劲有力,在“懂行的都不太愿意多说话”的戏曲音乐界,其观点颇有穿透力。小时候,燕守平唯一与“艺术”沾点边的记忆......
-
〓 高居翰:中国艺术的翰墨知音
高居翰近照高居翰著作高居翰著作 美国时间2014年2月14日下午2时,被誉为“最了解17世纪中国绘画的美国人”的高居翰(James Cahill)教授,在加州家中安详去世,享年88岁。之前不久,高居翰教授的好友、同为中国美术研究权威的牛津大学苏利文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先后谢世,让艺术史研究的同仁们闻讯不胜......
-
〓 消失的和永不消失的·傅璇琮:为学界办实事
2016年的中国学界,随着傅璇琮、杨绛、陆谷孙三位文化老人的相继离世,一时竟有山颓梁坏,风泣月悲之感,似乎这个冬天也因此显得格外寒冷。但是,这个冬天又并不寒冷,因为三位老人的著述和思想将与世长存,他们的情怀、风骨和品格也永远为世人追忆,他们的精神之火必将代代相传,予人以永恒的温暖。资料图片2016年1月23日,著名学者......
-
〓 追思·罗国杰:儒者爱兰
罗国杰 资料图片 罗老师走了。 两个多月前,他刚刚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殊荣。那时,他身体状况已是日益孱弱,他却把1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作学生奖学金。 “他就是这样,永远心系学生,是真正的师者。”他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焦国成今天一直在罗先生家收拾遗物,心情沉重。 在罗国杰教......
-
〓 黄药眠:面向着文学的海洋
【大家】 他是诗人,从小沐浴在岭南诗风中,青年时期因诗歌才华崭露头角,得到成仿吾赏识,成为创造社的一员;他是文化战士,他创作的诗歌、小说深度介入“文艺大众化”“文艺民族形式”“文艺主观论”等论战,发出革命者的呐喊;他还是文艺学学科的开拓者,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文艺理论教研室,编写了第一个高校文学概论教学大纲,主持了新......
-
〓 吕成芳:终我一生 传播昆曲
吕成芳 资料图片 苏州平江路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寻找“苏州的味道”。在平江路上的伏羲会馆,记者邂逅了一场独特的昆曲演出。演的是《牡丹亭》的折子戏,只见一位身着昆曲戏服的女子,裙袂飘逸,水袖翩翩,表演的同时,却穿插讲述着自己对戏文、动作和吴文化的理解,偶尔插科打诨讲些笑话,情绪到了,还常邀请台下的观众上台......
-
〓 做学问要“会搭架子”——王力先生对建构中国语言学系统的不懈追求
学人小传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早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大、岭南大学任教,曾任中山大学及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54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汉语史稿》《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
-
〓 陈云与古籍整理出版
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陈云在主持中央财经工作、倡导和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方面卓有建树,他对文化教育事业也极其重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他发表过多次谈话,作过一系列批示,对推动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谈话和调研 1977年5月,陈云到杭州修养......
-
〓 国学大师钱穆的一生
“为钱家保留几颗读书种子”“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钱穆的故乡在江南水乡无锡的七房桥。父亲钱承沛考中秀才后,因体弱多病,无意科名,但对两个儿子却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读书入仕。钱穆7岁那年,被送到私塾读书。12岁时,41岁的父亲撒手尘世。孤儿寡母,家境贫困不堪。母亲宁愿忍受孤苦,也不让孩子辍学,她说:“我当遵先夫遗志,......
-
〓 青灯黄卷笔犹健——晁福林先生与先秦史研究
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端,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的基石,孕育着中华文明的特质,培植出中华民族的基因。同时,又因其年湮世远,相关传说长久流传,富有浪漫神秘色彩,研究者往往需要旁收博采,廓清重重迷雾,才能求得先秦史的真相。尽管如此,古往今来,仍有无数学人为之倾倒。到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史学从传统向现代过渡,先秦史研究更加迸发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