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山仰止,遗范难追——追忆白化文先生
1999年我在北大昌平园读大一时,春季学期上李国新老师的“中文工具书”。课余时间,我受园区学生会委派,邀请李老师代表信息管理系为全园学生开设一次学术讲座。李老师谦逊而坚决地推辞了,同时又郑重推荐白化文先生,说这可是咱们系的老前辈,学问大得很! 当时我们全班同学都十分敬服李老师“玉树春风里,英发授教时”的学者风度,而令李......
-
〓 傅璇琮先生印象:汲古得修绠 绩学若灵光
编者按:傅璇琮(1933-2016),1933年11月生,浙江宁波鄞州区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因院系调整,入北京大学就读中文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7年落入“反右”彀中,遂离开北京大学,先后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从事编辑工作。曾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国家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副组长,唐代文学学会......
-
〓 万里路万卷书——记著名秦汉史专家王子今
从插队知青、铁路装卸工到大学生,从大学教授、学科带头人到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教授的学术道路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延伸。他用自己的才华、勤奋和丰硕成果,铺就了一条多彩的学术轨迹。“母亲,给我以强力的支持” 1977年,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 这一年高考,规定的报名年龄是25岁以下,同时也招收高中1......
-
〓 满宠:算无遗策 不输孔明
满宠绘像提到三国人物,论智谋超群,人们首推诸葛亮,其实,和诸葛亮同时代的魏将满宠,同样极具韬略。《三国志》作者陈寿对他的评价是“立志刚毅,勇而有谋”;而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立志刚毅”,这在满宠青年时期即显露了出来。青年满宠担任许县令,曹操宗室亲戚曹洪的手下宾客在许县多次犯法,被满宠收捕治罪,连曹洪......
-
〓 学人小传:戴逸
戴逸,1926年9月出生,江苏常熟人。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国史学会会长。1944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铁路管理系,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48年进入华北大学学习,后留校任教。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一直在该校执教。曾任中国史学会会......
-
〓 杀蠹的芸香——闻一多国学研究的价值取向略论
“杀蠹的芸香”是闻一多晚年对自己国学研究的自况,见于1943年11月25日致臧克家的信中。他说:“你想不到我比任何人还恨那故纸堆,正因恨他,更不能不弄个明白。你诬枉了我,当我是一个蠹鱼,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虽然二者都藏在书里,他们作用并不一样。”自况以明志,形象地表达了他在国学研究中的新变和国学研究的终极目的。闻一多......
-
〓 不以中医治病,却用中医治学——陈寅恪的“中医观”
作为中西文化兼通的文化大师,陈寅恪对中医药的态度值得注意。大致而言,他认为中医治病确实有效,但因为没有相应的理论体系,所以他不相信中医,尽管他出身于一个中医世家。陈寅恪的“中医观”比较集中体现在《寒柳堂记梦未定稿》的《吾家先世中医之学》中,他特意用一节篇幅论述其祖上数代皆精通中医并成功治愈不少名人之事:吾家素寒贱,先祖......
-
〓 梁启超在1927
梁启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在1916年段祺瑞内阁倒台、梁氏随之辞去财务总长前的20余年间(1895—1916),无论在清末领导戊戌维新、立宪保皇,还是在民初组织进步党、政学系,梁氏总是身处时代政治舞台中心,为大众瞩目。1916年之后的10余年(1916—1929),梁氏虽远离政治旋涡,更多从事著述、讲学,......
-
〓 有谱·有料·有信——薛天纬先生的李白研究和唐诗研究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薛天纬先生的李白研究与唐诗研究,正如这太白佳句,境界阔大,气象万千,而又存乎一心,自出机杼。 今年春秋八十的薛天纬先生从攻读研究生起即追随著名李白研究专家安旗先生,矢志李白研究,孜孜矻矻,黾勉以求,将李白研究融入其生命,以李白研究作为其人生价值的重要依归......
-
〓 走近文艺家·范小青:生活扑面而来,你想躲也躲不开
她被称为文坛“劳模”,自25岁发表处女作后,40多年里写了20多部长篇,400多部中短篇。她从苏州小巷出发,不断拓展小说创作的边界,给当代文坛带来《城市表情》《城乡简史》《灭籍记》等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从开始写作,她就一直聚焦现实、关注底层,总有写不完的东西。问其原因,她说:“因为我就是他们,他们就是我。” 提起......
-
〓 戴逸:涓水洪流汇清史
“我在人民大学接受了教育,工作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吴老的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很大,他是我心中的旗帜。”2013年12月17日,著名历史学家戴逸荣膺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深情追忆老校长吴玉章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已越一甲子的岁月里,戴逸先生毕力于清史,“可说是寝于斯,食于斯,学于斯,行于斯。清史是我的理念之归宿,......
-
〓 鲁卿叔孙豹父子宁死不行贿 孔子及后人赞扬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小国夹在大国之间,不但受到敌对国的打击,也要受到盟主的压制,卿相稍有不慎就有丧身亡国的危险。鲁国时为列国,属十二诸侯之一,算是个三流国家,长期追随晋国,与齐、楚等国为敌。叔孙豹是鲁桓公之后,其家族世代为卿,负责鲁国的外交工作。春秋后期,贿赂横行,大国之卿公开向小国索贿。叔孙豹和他的儿子叔孙婼与盟主晋......
-
〓 文学家的婚礼
仪式感是人们内心对一件事情郑重的外在表现。婚礼可以说是人生仪式中最为繁复而又最为简单的仪式,因为它将开启漫长的家庭生活而繁复,又因为它的内核是爱情而简单,因为相爱而走入婚礼的“殿堂”,一切都变得简单了许多。 闻一多虽然主张恋爱自由,但是婚姻却是父母之命。据闻黎明的《闻一多传》,婚前,闻一多提出三个条件:“不祭祖、......
-
〓 红学大家周思源:文化热皆因精神危机
周思源著有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文明太后》上下卷、《吴大帝孙权》、《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等。并发表了评论性文章百余篇。 1年就成了红学家当时只发表了3篇论文、也未参加红学会的周思源,却因为北京电影制片厂老厂长汪洋的一句话,被媒体和外界生生拽进了红学家的队伍。谈起人生的际遇,周思源感叹道:“人生往往身不......
-
〓 走近大家:九十老头儿黄永玉
黄永玉(右)青年时与沈从文的合影黄永玉在他的“万荷堂”CFP黄永玉作品:《山鬼》黄永玉作品:《猴票》黄永玉作品:《大欢喜佛》黄永玉作品:《齐白石像》 “表叔(沈从文)是个很规矩的老实人,一辈子朴素的生活和工作。他不像我。我是盐,他是棉花,如果历史是雨的话,他将越来越重,而我将越来越轻。我是经不起历史淋浴的,因为我......
-
〓 “宽严”与高拱的教学智慧
高拱,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他是明嘉靖、隆庆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裕王(即后来的明穆宗)出阁讲读,高拱首任其侍读讲官,后来升任侍讲学士,共九年。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拜太常寺卿,任国子监祭酒。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他在......
-
〓 “伟大之图”酝酿于伟大心灵
《愚公移山》草稿 一九四〇年五月,徐悲鸿在大吉岭小住。 在南亚次大陆,大吉岭是难得的避暑胜地。印度的夏季炎热而漫长,英国殖民当局官员和其他有钱人,总是连家带口,离开蒸笼似的城市,到这里远望群山,享受凉爽的空气。因此,大吉岭虽然偏远,别墅与客栈却不少。 而徐悲鸿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他到这个边远小镇,绝不......
-
〓 《侯马盟书》惊天下 《古币文编》照九州——追忆考古学家张颔
张颔工作照 资料图片 图①侯马盟书 资料图片 图②侯马盟书 资料图片百年学人颔首问道今世终成大典,一代巨擘搁笔西游谁来再续盟书。1月18日17时27分,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山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长、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颔,因病医治无效在太原病逝,享年98岁。年近九旬的著名书法家林鹏撰写的挽联“侯马盟书惊......
-
〓 为了人民的文艺——萧殷的意义
萧殷是谁?——萧殷,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文艺批评战线重要的评论家,曾作为《文艺报》创刊初期三位主编之一;暨南大学中文系的创建者,曾为中国海外归侨子弟中文高等教育铺平了道路;广东省作协成立70年来在中国文学界领风气之先的代表之一,不仅曾以《论文学与现实》等大量接地气、蕴民气、有骨气的著述开创了中国文学评论新境界,更以近......
-
〓 我眼中的名人·周其凤:但求无愧我心
周其凤 湖南浏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及液晶高分子方面的研究。他提出的“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科学概念得到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认同与赞赏。曾任吉林大学和北京大学校长。 刚刚参加完两会回来的周其凤院士,西服的一角还别着一枚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徽章。我开玩笑地问他,这是为开两会才戴的吗?他爽朗地笑着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