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问与心态
1941年秋,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王叔岷被北大文科研究所录取为研究生。于是他背着一包书、抱着一张古琴,怀着“奇书十万卷,随我啖其精”的心情,兴冲冲地来到四川南溪县李庄板栗坳。 来到李庄,王叔岷首先拜见了兼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的中研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并将自己写的一首五古抒怀呈傅斯年指导。傅斯年翻翻,便询问......
-
〓 2022永远的怀念(八)
钱正英(1923-2022) 2022年10月22日,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著名水利和电力专家钱正英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钱正英1923年7月4日出生于上海。1939年进入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并入上海同济大学)学习,194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1952年兼任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第一......
-
〓 学人小传:唐弢
唐弢(1913—1992),原名端毅,笔名风子、晦庵、韦长等。浙江镇海人。作家,文学史家。16岁考入上海邮局任邮务佐,1933年起发表散文、杂文,曾参加1938年版《鲁迅全集》编校。上海解放后,被选为邮政工会常务委员兼文教科长,后进入高校、文化部门工作。1959年,调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今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 王瑶:最有精神魅力的人文学者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王瑶先生。我们上研究生时王先生才65岁,但感觉他是“老先生”了,特别敬畏。对不太熟悉的人,先生是不爱主动搭话的。我第一次见王先生,由孙玉石老师引见,那天晚上,他用自行车载着我从北大西门进来,经过未名湖,绕来绕去到了镜春园76号。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烟丝香味,挺好闻的,满头银发的王先生就坐在沙发上,......
-
〓 宁可先生的学术贡献
宁可像 著名历史学家宁可先生于2014年2月18日永远离开了我们。先生一生谦虚乐观,淡泊名利,把毕生心血献给了钟爱的史学事业和教育工作。他强调从事史学研究的人,首先要做一个真正的人,要有良知和史德,要有社会责任。这不仅是先生的行为准则,也通过他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所有受过他教诲的人。 宁可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
-
〓 指尖绣出中国精彩——刺绣艺术大师何晓霞的故事
“为纪念路易·巴斯德诞辰200周年,恳请您用高超的中国刺绣艺术为这位法国微生物学家绣制一幅画像,届时恭候您的光临”……一个来自法国的邀约,让湖州师范学院何晓霞刺绣学院院长何晓霞的暑假忙碌不已。法国的刺绣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最著名的法国刺绣坊自1858年创始以来就以和巴黎时装周相互交融而声名远扬。法国人缘何要舍近求远,到......
-
〓 回忆曹慕樊老师
曹慕樊老师(1912—1993),号迟庵,四川泸州人,生前为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早年金陵大学毕业,师从刘国钧先生,受目录学。1946—1947年,在四川乐山五通桥中国哲学研究所(附设于黄海化学社),师从熊十力先生,治佛学及宋明理学。1947—1950年,受重庆北碚勉仁文学院(创办人梁漱溟先生)之聘,为中文系副教授。......
-
〓 杨仁山先生小传
杨文会,字仁山,生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死于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清末著名的佛教居士。中国佛教发展到清代,已日趋式微,高僧难得,学理无新。乾嘉时期,一部分理学家,如彭绍升(尺木、际清)、罗有高(台山)、汪缙(大绅)等,对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力予以提倡,被后人称为“理学别派”(......
-
〓 人物·翘楚·叶舒宪:攻玉·炼金·释文明
多年以后,黄悦依然记得那个深秋傍晚的场景。同门六七人,从京城各处冒雨赶到位于北太平庄的盛世情书店。每人背个大书包,由一位个子不高、步履匆匆的男子打头。他们不像读者,更像是前来歇脚的“苦行僧”。 带头者是“师傅”叶舒宪,后面跟着的是他在社科院文学所的硕士、博士。 进了书店,大家很少说话。叶舒宪像往常一......
-
〓 李育中:百岁之童 写意人生
(李育中家属提供)图片来源:CFP李育中手迹 书法诗40年后重画鲁迅像 2013年6月28日,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李育中先生走完了103岁的生命历程,在广州安详辞世。7月4日下午,在广州银河殡仪馆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许多人从各地赶来送先生最后一程。在送行的人群中,有来自各个方面的领导和知名人士,......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周作人1943年写《怀废名》,其中说到废名和熊十力争论的故事:一日废名与熊十力论僧肇,两人大声争论,忽而静止,进去一看,则他俩已扭打在一处,不一会儿废名气哼哼地走出,但到了第二天,废名又来与熊翁讨论别的问题了。◎夏志清在北大做助教,专心治学,细读勃雷克全集和参考书两三遍,慎重下笔以勃雷克为题作论文,获得留美奖学金。夏......
-
〓 传统苏绣,如何绣出新花样——非遗传承人张美芳和苏绣创新之路
【莫让“绝活”变“绝唱”·关注传统工艺振兴】走进苏州刺绣研究所原所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美芳的苏绣艺术创新中心,迎面便是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创意,张美芳刺绣的《金核子对撞科学图像》,柔韧至极的蚕丝却将金核子对撞爆发的强大冲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不仅赢得李政道的充分认同,还被吴冠中等著名画家赞为“神品”。......
-
〓 王勃创作时喝什么
王勃字子安,是初唐杰出的诗人。他既有改变六朝诗歌纤巧绮靡弊病的意识,也有自觉的审美追求,所作诗歌骨气端翔,语言明净,生气饱满,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但是关于王勃创作时到底是饮墨还是喝酒的细节,一直聚讼不休,实有必要加以辨别,以正视听。据《新唐书·文艺上》王勃传记载:“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
-
〓 鲁卿叔孙豹父子宁死不行贿 孔子及后人赞扬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小国夹在大国之间,不但受到敌对国的打击,也要受到盟主的压制,卿相稍有不慎就有丧身亡国的危险。鲁国时为列国,属十二诸侯之一,算是个三流国家,长期追随晋国,与齐、楚等国为敌。叔孙豹是鲁桓公之后,其家族世代为卿,负责鲁国的外交工作。春秋后期,贿赂横行,大国之卿公开向小国索贿。叔孙豹和他的儿子叔孙婼与盟主晋......
-
〓 古远清:学界的“拼命三郎”
2022年12月27日,古远清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此前几天,他的夫人古炽珍刚刚辞世。听到老友夫妇双双离世的消息,我不禁悲从中来,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之中。 我与古远清相识四十年了,第一次见面是1984年在兰州参加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的时候。此前,他在武汉,我在北京,我们未有过交集。这次年会开了八天,会后又去......
-
〓 张海鹏:“学问之道在乎经世致用”
张海鹏近照。资料照片 满屋满眼都是书,从地板几乎垒到了天花板——走进张海鹏先生的办公室,小心穿过“书山”间的“小径”,方在一个老式沙发上坐定。 满头银发的张先生精神矍铄,丝毫看不出长差归来的疲惫。提及这次采访,他忙说:“对不住,前段时间都在山东忙2015年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事情,这会头一回在亚洲开,是我们目......
-
〓 任凭风浪大 稳坐钓鱼台——吴玉章一篇诗稿
春日即事有感 浩气充天地,静观事变来; 任凭风浪大,稳坐钓鱼台。 昨晚读北京晚报见朱德同志登叠綵山赠徐老诗及徐老、谢老和诗。言为心声,诗以言志。今晨醒时兴致盎然。自从去年九月九日我国击落美帝U—2飞机以来,世界风云极大,我国进退裕如,无往不利。这更证明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正确伟大,毛泽东同志的思......
-
〓 高梦旦:承前启后的“老商务”中流砥柱
高梦旦 胡适晚年与秘书胡颂平说起旧时商务印书馆的高梦旦先生,他从前还写过《高梦旦先生小传》。文章是因一事所发,胡适写道:“高的爱女因盲肠炎手术失误而致死,这位老人却没有一句埋怨的话。”胡适说:“高先生的作人,最慈祥,最热心,他那古板的外貌里,藏着一颗最仁爱暖热的心。”其实,庶几胡适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他们可以相互砥......
-
〓 吕福克的苦吟与推敲:以翻译为径展示诗意中国
德国汉学家、翻译家吕福克是当代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唐诗德译者之一。在笔者对他进行的一次访谈中,吕福克称自己与唐诗的结缘纯属“偶然”。在大学期间,他学的是日耳曼语言文学、英国语言文学以及比较文学,本打算毕业后去中学任教,却因在西班牙学习时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留学生对他进行的汉字启蒙而开始学习现代汉语。后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
-
〓 他影响了中国——摘自《陈云全传》
他是中共的“红色掌柜”,他的一生同党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他每每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发挥重要作用,他不居功,不自恃,淡泊名利,低调得近乎神秘。“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是他一生经验的高度概括。“摸着石头过河”是他的名言。 陈云手稿弄清遵义会议之迷 长征途中,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