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傅璇琮印象:其学百代者,品量亦百代
【核心提示】傅先生的学术造诣和学术境界,除了取决于他的才华与勤奋之外,与他过人的品量也是分不开的。我追随傅先生多年,对他的长者之风感受至深,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如何对待学术,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前辈、同侪与后学,如何应对学术环境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学术开始复苏,历经30年的曲折发展,逐渐走上了正......
-
〓 活成了传奇的乐黛云先生
一名女性被人称为先生,一定不同凡响。她肯定在某个领域作出了出类拔萃的贡献,且德高望重,具有独特的风范和魅力。无疑,我们的老师乐黛云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位先生。当年汤先生还在世时,每次我去看乐老师,汤先生开门见到我时总是会向屋里喊一声:“乐先生,小高来了。”连汤先生都称呼乐老师为先生,可见,她的先生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乐先生一......
-
〓 邢福义的国学研究与家国情怀
邢福义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之一,也是国学大家。他在《光明日报·国学版》上,曾刊发文章20余篇,后连同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结集为《光明语学漫议》,由商务印书馆2020年出版。 邢先生的国学类文章大致可分四方面内容:其一,语言学与国学的关系,如《语言研究的“向”和“根”》《国学精魂与现代语学》等......
-
〓 宗福邦:毕生年华,尽付冷门绝学
荣誉和赞美“我们应该积极准备编纂一部《汉语大词典》,这部‘大词典’应该包括古今词汇,尽可能顾到汉语的历史发展。但是由于种种限制,这部‘大词典’还不可能严格地按照历史原则编纂。(主要因为汉藏系语言的比较研究尚无显著的成绩,汉语各个时期的历史面貌还不清楚。古代文献未能通解的还不少。许多古书的真伪问题、著者问题、撰作......
-
〓 翻译型的研究家与研究型的翻译家—梁志学的德国古典哲学翻译与研究
梁存秀(1931—2018),笔名梁志学,是我国著名的德国哲学翻译家、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60年以后,曾担任《哲学译丛》责任编辑,《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自然辩证法》常务副主编,主持翻译并出版多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并撰有相关的研究专著。梁志学先生既是翻译型的研究家,也......
-
〓 冰壶秋水二孟先生
二孟,也称东孟南孟。东孟即山东孟我疆(秋);南孟即河南孟云浦(化鲤)。据《明史·列传》记载:“化鲤自贡入太学,即与秋道义相勖,后为吏部郎中,而秋官尚宝,比舍居,食饮起居无弗共者,时人称‘二孟’。”张阳和曾作“二孟歌”以记之。清人黄宗曦在《明儒学案》中也说:“二孟先生如冰壶秋水,两相辉映,以绍家传之不坠,可称北地联壁。”......
-
〓 学人小传:晁福林
晁福林,1943年出生于河南杞县。先秦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196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著有《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夏商西周史丛考》《上博简〈诗论〉研究》等。...
-
〓 新闻人物:黄永玉的幽默
黄永玉 资料图片记者与黄老第一次的见面是在五年前,在他的“万荷堂”。而这次,在7月28日举行的《黄永玉全集》首发仪式上,面对记者他依旧可爱幽默,不同的是这次他没抽烟斗。 首发式上,黄永玉说:“我没有什么可讲的,就因为我是湖南画家中还活着的最老的一个,所以就给我出了这样珍贵的一本书,我很感谢!”如此简短的发言让所有......
-
〓 也谈鲁迅的出版观
鲁迅以其犀利的目光,很能看到社会的不足之处,但他看世界的主旨还是希望社会光明。在出版方面,鲁迅尤其看它是新文化和光明的象征,希望出版成为一种向新和向上的力量。出版的基本功能与定位鲁迅的一生是为书籍的一生,还有过自己的出版活动。早在晚清的1903年,在东京求学的鲁迅就自费印行过自己的翻译作品即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后来一......
-
〓 学人小传:阎宗临
阎宗临,1904年出生,1978年去世,山西五台人。历史学家。1929年入瑞士弗里堡大学学习,1936年获博士学位。1937年回国,先后在山西大学、广西大学、桂林师范学院、中山大学等校任教。1950年回山西大学任教。著有《杜赫德的著作及其研究》《近代欧洲文化之研究》《欧洲文化史论要》《巴斯加尔传》等,主要著述被整理......
-
〓 杜甫不作海棠诗,引多少猜测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著名诗人;海棠乃是蔷薇科名花。名人写名花,妙笔国色一相逢,本应产生绝妙的诗篇。事实上杜诗虽然取材广泛,诗料无所不入,却并没有对海棠的书写,可以说杜甫与海棠了不相涉。而对于杜诗何以不写海棠,文人们有许许多多的猜测,从这个意义上说,杜甫与海棠又有密切的关系。最早发现这个问题的,是晚唐诗人郑谷。他在《蜀中赏......
-
〓 大家·同心同行:一寸丹心图报国——田汉的精神求索
田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也是了不起的诗人,还在电影、音乐、书法等领域颇有造诣。田汉的一生,不断追求光明,不断奋斗创造,不断探索前进。在他身后,留下了60余部话剧歌剧、20余部戏曲、2000余首诗歌。少年诗心最是真1898年,田汉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小山村,父亲为他取名寿昌。他家境清寒,......
-
〓 马玉萍:守好老调 唱出新曲
河南坠子是以坠胡为伴奏,运用河南方言演唱的民间说唱艺术,是地方曲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谈起河南坠子,绕不开一个人,她就是当代坠子名家、“马派”坠子创始人马玉萍。她6岁学艺,10岁登台,一唱就是80多个春秋;她对“老腔老调”进行创新性演绎,将亲切动人的坠子乡音唱到海内外。 2022年,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上......
-
〓 范用的出版品格
范用,笔名叶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编辑家、出版家。1938年入三联书店前身之一——汉口读书生活出版社做练习生,翌年入党。1959年起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任三联书店总经理。1985年底离休后仍发挥余热,继续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直至病逝。所谓出版品格,即出版与人格的有机结合。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出版人,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2......
-
〓 李一氓:坚守古籍整理出版之路
李一氓 1981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刊发了《国务院关于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通知》:“国务院决定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为五十三人,李一氓任组长,周林、王子野任副组长,另聘三十四人为顾问。”当时,第一届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19位成员只有二人健在,小组工作已停顿多年。时年78岁的......
-
〓 敬话鬼谷子
10多年前,我受邀写18集电视连续剧《鬼谷子》的时候,曾在鬼谷子修行的云梦山深入生活半月有余。在此之前,我只听说鬼谷子是位神仙级的人物,没想到在春秋战国时期那几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全是他的门生:如杰出的军事家孙膑和庞涓,著名的说客苏秦和张仪,包括那个以自荐留名青史的毛遂,以及为秦始皇去东瀛寻仙丹的徐福……当时震得我......
-
〓 俄罗斯儒者李福清——海外当代汉学家见知录之二
俄罗斯学者接触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是从小说开始的。最早在俄罗斯出版的中国古典小说是1763年发表在《学术情况通讯月刊》12月号上,题为《中国中篇小说》,是从英国著名作家Oliver Goldsmith编的《世界公民或中国哲学家的来信》英文本转译的。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俄罗斯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以苏联时代的五十年代成果最丰,涉及......
-
〓 王扶林:把古典名著写进中国电视史
有人说,作为导演有一部代表作都实属难得,而王扶林导演却创造了电视剧史上多个奇迹——他导演的9集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开创了中国电视连续剧的先河;执导的87版《红楼梦》、94版《三国演义》,接连成为中国电视连续剧史上的扛鼎之作…… 多年以后,年逾九旬的王扶林深居简出,游离于大众的视野之外,过着波澜不惊的晚年生活。但......
-
〓 朝廷之外的李鸿章——摘自《李鸿章传》
李鸿章被西方誉为晚清第一名臣,本书以独特视角透析了这位中国晚清“名人”的一生,作者运用史学方法,评价人物力求客观、公正。同时,本书辅以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传》,让读者有机会全面了解这位大清国“糊裱匠”的真实人生。下议院的大厅里总有许多精彩的典礼场景,每天由权杖引导,在牧师和秘书的陪同下,斯皮克先生的队伍会从大厅......
-
〓 寒夜中的火光——记巴金的抗战岁月
从28岁到42岁,著名作家巴金人生中的这一段“黄金时期”是在抗战中度过的。战火蔓延,吞噬一切,然而,不能摧毁的是巴金和同胞们的意志。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巴金就坚定地表示:绝不能苟安,“只有抗战一条路”。他义正辞严地宣布:“对于危害正义、危害人道的暴力,我发出了我的呼声:‘我控诉!’”在颠沛流离的动荡岁月中,巴金创作了总......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