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学锴:下笨功夫,做真学问
洋洋三百万字的《唐诗选注评鉴》,是刘学锴先生75岁时开始撰写的。他不顾年高笔颤,历时四载,一笔一画在稿纸上写成此书。2013年初版后,每次重印,刘先生都会对已发现的疏失进行修改。2019年的新版也不例外,86岁的他,又新增修订400余处。了解刘学锴学术生涯的人,对他以如此高龄成此巨帙不会感到意外。刘先生曾说:“哪怕就是......
-
〓 傅璇琮先生的学术思想
在当代学术界,傅璇琮先生是为人熟知和敬重的学者。他在数十年古代文学研究中取得的累累硕果,久为海内外学者所瞩目。从上世纪60、70年代的《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资料汇编》,到80年代的《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唐代科举与文学》;从与友人合作的《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到组织国内数十位学......
-
〓 梁启超缘何称“湖北为中国文化枢纽”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与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晚年淡出政坛,潜心学术,又古道热肠,频繁赴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刮起了阵阵旋风。1922年秋,应著名教育家陈时之邀,他在武昌中华大学讲演时,纵论“湖北为中国文化枢纽”,震聋发聩,当年的《申报》《大公报》等全国各大报刊纷纷刊载。长期以来,学界有关梁启超的出版物,不是对此次演讲语焉......
-
〓 学人小传:聂石樵
聂石樵,1927年生,2018年去世,山东蓬莱人。文学史家。1949年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195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国诗经学会顾问、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著有《聂石樵文集》(13册)。...
-
〓 走近文艺家·贾广健:融入自然 花鸟传情
他熟练掌握花鸟画的三种技法和形态——写意花鸟、工笔花鸟、没骨花鸟,尤以工笔花鸟画著称。他笔下的花鸟画,一枝一叶、一羽一喙,都描绘着生命的细微之处。在他看来,作为一个花鸟画家,保持对自然的鲜活的感受特别重要,因为“不同的花鸟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气质,万物有灵,万物有情”。 你见过雪景荷花吗?众所周知,荷......
-
〓 新闻人物·冯骥才:斜杠“80后”
3月11日,冯骥才迎来了他的80岁生日,当天,他去看望了105岁的母亲,吃了一碗面,合了几张影。有出版社在公众号上发布了他的近况,获得了数万阅读量和近百条留言。长长的留言甚至汇成了一部浓缩的冯骥才个人史: “《一百个人的十年》真是不忍二读的经典”“印象最深的是老先生《珍珠鸟》这篇课文”“《俗世奇人》(全本)看了3......
-
〓 “人民伦理学”的探究者与践行者——周辅成伦理思想研究
周辅成(1911—2009年),我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他一生在伦理学方面著述颇丰,先后编辑《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下卷)和《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西方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关于人性论人道主义选辑》两部大型编译作品,为中国现当代伦理学学科及其教研体系的重建作出了奠基性的学术贡......
-
〓 何其芳与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
何其芳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同时也是古籍整理出版方面的专家,他对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组织名家整理古籍何其芳是我国第一届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他与所长郑振铎等人一起,于1953至1957年间,精心组织策划了......
-
〓 中医周超凡:行医六十载 人生渐展开
学人小传周超凡,1936年生,浙江省平阳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系。1963年毕业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1985年调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建立中医治则治法研究室并任主任,是中医治则治法领域的开创者与学术带头人。主编《中医治则学》《周超凡临证用药......
-
〓 文豪们的茶缘
萧艺 作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春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滋味鲜爽,香气馥郁,深受众人青睐。特别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且受虫害侵扰少,更是茶中佳品。茶,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物品,而文人与茶的情缘,也多见诸文学作品。 鲁迅先生爱喝茶,有一次买了二两好茶叶,开首泡了一......
-
〓 曾国藩与黎庶昌的师徒情谊
作者简介:赵永刚,山东邹城人,文学博士,贵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黎庶昌(1837—1897),号莼斋,贵州遵义人。生于耕读仕宦之家,祖父黎安理,官山东常山县县令,父黎愷,由进士起家,历官云南巧家同知。黎庶昌六岁而孤,体弱多病,命运坎坷,但是平生未尝废学。在兄长的指导下,年十四五,赋诗撰文,便能犁然成诵。同治元......
-
〓 思想启蒙与学术摆渡:对出版家张元济角色定位的新认识
张元济是中国最早认识到出版工作对于社会进步重要性的思想家。张元济(1867-1959)具有多种身份角色,集出版家、教育家、爱国实业家于一身。但是,张元济的身份与角色又决不仅限于这些。对张元济更多的角色身份做进一步的探论,既是实事求是之所必要,也有助于张元济研究和出版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思想启蒙者自晚清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
-
〓 王志清:我师傅璇琮
我之为学,最大的不幸是出非名校,从无名师。虽然,所幸的是还有不少大儒硕彦垂青于我。傅璇琮先生,就是一个视我为嫡出而我视为业师的文坛大匠。我2000年10月,才调入高校,一切都迟了,成为一个迟入的学界“古惑仔”。拙著《纵横论王维》绪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来迟了”。因为学非正门,是个野路子,是个玩文字的杂家,且自甘于文字杂耍......
-
〓 为人生的文学与为文学的人生——向郑振铎、何其芳致敬
郑振铎1958年去世,那年我刚出生;何其芳1977年去世,那年我刚刚考上大学。我从清华大学来到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每到两位先贤诞辰的整日子,都会参加或组织各种形式的纪念会、研讨会,还组织文学所科研人员前往福建、重庆等地拜谒两位前辈遗迹,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弘扬他们的学术传统和革命精神。1933年,北平立达书店约请靳以......
-
〓 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
2000年前后,王先生买菜归来时的照片。自此以后,由于市场上的原料越来越差,王先生对做饭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小了。(田家青/摄)王世襄先生(陈光俊/摄) 作为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得意的唯一入室弟子,田家青从游王世襄先生30余年,亲炙其深厚学养和大家风范,所记皆为第一手材料,文字流畅易读,京腔韵味浓郁,人物刻画灵动,幽默......
-
〓 怀念我的父亲——抗战诗人田间
田间1938年在西北战地服务团 编者按: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众多诗人、作家,先后投入到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之中。被闻一多先生称为“擂鼓诗人”的田间(1916—1985),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田间创作的抗战诗歌如同“一声声的鼓点,不只鼓的声律,还有鼓的情绪”,成为抗战文学的经典。在本版9月1日推荐的“纪念中国人民......
-
〓 国学大师黄侃的读书法
读书是一件雅事,也是一件平常事,在好书之人那里,读书与穿衣吃饭等同,皆是人生不可或缺之务。历史上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特点,有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洒脱,亦有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的谨严。近代的中国学人里,颇不乏读书种子,黄侃就是其中翘楚。 黄侃字季刚,在音韵、训诂、文字和词章之学上皆可称一代......
-
〓 智海观澜:白纸的“诉说”
一张白纸,平平无奇,然而,古往今来,一些名人在上面用尽心思、做足文章,不仅展现了超群的智慧,也留下了动人的美谈。 赵匡胤一张白纸的圣旨。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派曹彬为主帅、潘美为副帅,前去攻打南唐。临出师时,曹彬跪请皇上圣谕,如果将领在外不服从军纪,犯了事将如何处置?宋太祖似乎早有所料,从怀中取出一个......
-
〓 古远清:学界的“拼命三郎”
2022年12月27日,古远清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此前几天,他的夫人古炽珍刚刚辞世。听到老友夫妇双双离世的消息,我不禁悲从中来,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之中。 我与古远清相识四十年了,第一次见面是1984年在兰州参加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的时候。此前,他在武汉,我在北京,我们未有过交集。这次年会开了八天,会后又去......
-
〓 人物·大家·草婴:一辈子一件事
▲草婴在翻译《托尔斯泰小说全集》。资料图片资料图片资料图片资料图片2006年,草婴(左二)获得“高尔基文学奖章”,并被授予俄罗斯作家协会荣誉会员。资料图片 2015年8月,上海。 细雨迷蒙中的华东医院,裹着一层神秘和素穆。大门左侧第一幢楼的病房内,住着很多白发苍苍、行动迟缓的老人。但是,他们的每一道皱纹里都......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