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陪同戴季陶访印人选之波折——钱锺书等人被列为随访人员的前前后后
作为对1939年印度国民大会主席尼赫鲁访华的回访,以及因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实行不合作主义,英国政府对印殖民统治处境艰难,英方希望利用中国和印度间的悠久文化关系,派人前往劝说缓和双方的冲突,于是1940年10月至12月,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对印度情况颇有研究的戴季陶,以私人性质访问印度,并顺访缅甸。陪同戴季陶访问的......
-
〓 翘楚·张巨龄:依然憧憬壮如花
资料图片 拜访张巨龄先生之前,我在资料里读到了他的很多身份——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中国回族史学家,也是《光明日报》高级编辑、原《光明日报·语言文字》专刊主编,更在大学当过教授,著述颇丰。该怎样才能最接近一个真实的张先生呢?带着些许忐忑,我按响了北京南城富卓苑一处居所的门铃。随后,便是四个多小时的详谈,推心置腹,......
-
〓 诗,让我们心灵不死——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的诗词教育观
叶嘉莹 本报通讯员 陆阳摄 读古典诗词究竟有什么用?叶嘉莹一言以蔽之: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她坚持中国传统的“诗教”之说,认为诗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 近日,位于南开大学的“迦陵学舍”如期封顶,漂泊一生的叶嘉莹终于有了一个“家”。在她的规划中,这个“家”是讲授和研究诗词的地方。叶嘉莹说,自己要做的......
-
〓 巢峰的出版品格
█巢峰同志是极具魅力的出版家,其特点是政治魅力和文化魅力同在。可以说,这份魅力也是那一代出版家共同的特征,即善于把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出版专业工作的实际完美地结合起来。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出版系统来了一批经历过革命战争洗礼的文化名人和干部,他们长期在不同的出版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其中不少同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上海......
-
〓 待驱逐仇寇 复神京 还燕碣
卢少忱近照 宫苏艺摄 2014年9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曾经参加入缅作战、如今已是93岁高龄的卢少忱,应邀参加此次座谈会。 闻听总书记的讲话,卢少忱顿时心潮......
-
〓 千古谜团“瘗鹤铭”——孟宪章收藏轶事
《瘗鹤铭》拓本 约莫1962年前后,以买名帖好帖为骄傲的孟宪章买了一本《瘗鹤铭》拓本。三年后,1965年的一天,孟宪章又发现了另一本《瘗鹤铭》的老拓本。孟宪章花了8块钱买下了这本《瘗鹤铭》,这足以算是当时的奢侈品消费了。买下书后他又闲逛至西城一家名叫“梦雅堂”的书铺(今地处琉璃厂),书铺经理注意到他手上的《瘗鹤铭......
-
〓 汪荣祖:叶嘉莹的诗学及其贡献
叶嘉莹手书(南开大学文学院张静提供)1981年,出席杜甫学会会议时叶嘉莹与缪钺教授(中)、金启华教授(右)合影 1943年,叶嘉莹(二排右一)与同学在顾随先生家中留影 我专治史学,虽幼年时曾得前清诗人许承尧门人吴博全先生的指点,略辨音韵,然于迦陵叶嘉莹先生博大精深的诗学,唯有管窥而已。即使是管窥,也不可能论......
-
〓 沉痛悼念栾贵明先生
...
-
〓 “天下第二行书”这样诞生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堪与王羲之分庭抗礼。他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这篇短小而涂抹狼藉的祭文,不仅仅因为书法而为人所称颂,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曲英雄的悲歌。今天笔者尝试从史料和文辞的角度,帮助读者更好了解这件书法名作。祸起范阳,称兵犯顺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758年祭奠亡侄颜季明的文稿,记载了颜氏族人在......
-
〓 季羡林:散文的大树四季常青
【追光文学巨匠·纪念季羡林诞辰110周年】 生于1911年的季羡林,活了将近一百岁。他从年轻时开始发表散文;晚年更是笔耕不辍,成为少有的丰收季。用“四季常青”概括他的散文创作与思考,可以说并不为过。读他的散文时,我的眼前常晃动着四季常青的古老松柏,那就是季羡林给我留下的清晰形象。1.小情与大爱 世上往往离不开......
-
〓 学人小传:谢无量
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文史学家。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后执教于四川存古学堂、东南大学、中国公学、四川大学等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有《佛学大纲》《中国妇女文学史》《中国大文学史》等。......
-
〓 著名红学家文史专家冯其庸先生逝世 享年95岁
著名文史专家、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冯其庸,1月22日12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1月19日,冯其庸50年前手抄的《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刚刚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冯其庸先表示:“我对这部抄本《红楼梦》真爱到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冯其庸有深厚的小楷功底,这部《石头记》抄本前面部分有明显的晋唐书风......
-
〓 丹青与美食
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不少关于画家与美食的佳话。古代的苏轼,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与美食有着不解之缘。其中,元代画家倪瓒与美食的关系尤为特殊。倪瓒是“元四家”之首,字云林,他撰写过一部《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书中收录了大约50种菜肴和面点的制作方法,其中一道佳肴做法独特,以倪瓒的字命名,被称为“云林鹅”。清代诗人袁枚......
-
〓 日记中的夏承焘:平生不作难言事,且向灯前直笔书
我20来岁时,读夏承焘先生的《天风阁学词日记》(以下简称《学词日记》)初编,心中有一个疑惑:日记始自1928年7月20日,其时夏先生尚不到而立之年,做起词学专业来,何以如此老到? 夏先生曾自述“三十前后,始专攻词学”,但从《学词日记》发端,便不见初入门者的生涩。他似乎不需要一个适应期,但见如鱼得水、有条不紊,不断......
-
〓 古史撷趣:冯京拒聘“国丈婿”
状元及第 于水作赵匡胤开国之后,奉行“文以靖国”的理念,使宋代文化空前繁荣,后人称誉“宋朝是文人的乐园”。宋代科举的盛况,远超唐朝。特别是到科考的最后冲刺阶段,皇上亲临殿试,钦点胪传,并诏令举行隆重的仪式。赐宴琼林后,新科进士们由宫廷卫士清场开道,披红簪花,跨马行街,公卿以下无不驻足观望。场面之红火,情景之壮观,就连凯......
-
〓 高手在民间·洪建华:妙刀可生花
洪建华自小就被徽州古建的雕刻深深吸引,16岁投笔捉刀,秉承徽派传统雕刻工艺至今,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竹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夫妻二人将挖掘、抢救、保护、传承、创新徽州竹雕视为毕生的己任务与追求,投资建设徽派雕刻博物馆,传习徽州竹雕技艺,传播徽派竹雕文化,在非遗保护传承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洪建华的作品传承了明......
-
〓 悼念季塔连科
惊悉“汉学泰斗”于2016年2月25日病逝,甚是悲痛!多日来,睡梦中萦绕着季塔连科的音容笑貌——往事一幕幕出现在眼前。我和季塔连科相识于50多年前,我们是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也是中俄友好关系的见证人和亲历者。记得去年11月20日召开的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会上,季塔连科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因身体原因未能来上海领奖......
-
〓 王扶林:把古典名著写进中国电视史
有人说,作为导演有一部代表作都实属难得,而王扶林导演却创造了电视剧史上多个奇迹——他导演的9集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开创了中国电视连续剧的先河;执导的87版《红楼梦》、94版《三国演义》,接连成为中国电视连续剧史上的扛鼎之作…… 多年以后,年逾九旬的王扶林深居简出,游离于大众的视野之外,过着波澜不惊的晚年生活。但......
-
〓 中华学术正脉的守护者——记姚奠中先生的学术思想与实践
姚奠中 姚奠中先生是章太炎先生最后一位弟子,也是当代少见的博学鸿儒。他淹贯经史子集,艺精诗书画印。冯其庸先生对他的评价是:“雄才博学百年身,四海堂堂第一人”“论学于今推独尊,章门一脉赖传存”。霍松林先生也说:“姚老奠中先生雄才博学,其人品学问书艺均为当代典范。”周汝昌先生的评价是:“姚奠中先生身为鸿儒,而通于艺者......
-
〓 集腋成裘终成史——记吴山先生
我和吴山先生的结缘,始于《中国历代美容·美发·美饰辞典》的编辑出版。那是2011年前后。最初是这个选题内容吸引了我:市场媚俗的现代美容理念推广类图书很多,但又有多少人会想到通过古代这条偏僻的路径去发掘寻绎美容文化的真正内涵及价值呢?由此自然而生一种亲切的信任之感。此后,又有《中国历代玩具辞典》的出版合作。在和吴山先生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