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像太阳一样,把光均匀地照耀每一个学生—写在陆士清教授九十华诞之际
陆老师是当代文学评论家,台港暨海外华文学研究专家,学术成果丰硕,九十高龄仍笔耕不辍。他享誉学界,德高望重,但他在学生面前,从来不谈自己成就,自始至终把自己当平凡之人,反而对我们这样的学生,总是如此尊重。这样一种低调与谦和,应该不仅仅是他的文字到了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更是他的境界和人格,具备了一位真正导师才具备的人格魅力......
-
〓 沉痛悼念著名古文学大家陶敏先生逝世!
2013年元月17号上午七点五十五分,著名学者陶敏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5岁。陶敏先生1938年12月出生,湖南省长沙县人。1955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58年3月被划为右派分子,安排到学校修膳组劳动。1959年9月毕业,分配到东北劳动。1978年9月从四平收割机厂调到湘潭师专外文科,任外国......
-
〓 学人小传:冯其庸
“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三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其平生书破万卷,路行万里,追随玄奘,十上天山。近年来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首届“吴玉章......
-
〓 烽火读书声——抗战时期的学校与教育
杨振宁西南联大入学表李政道西南联大入学表邹承鲁西南联大入学表北大红楼 在抗日救国的呐喊声与杀敌声中,还有另一股隐忍强劲的大潮在集结行动。一批批的青年与导师们冲出沦陷区,去建造战火纷飞下的另一座校园。这是一部中华民族在危亡关头用文化的武器进行拼搏的历史,里面的人、学校、思想、言行、著作都闪耀出迷人的风采与巨大的光芒......
-
〓 美学教授农家书屋办学——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夏昭炎
“在农家书屋办学就是‘种文化’,让中老年人学时事政策和现代知识,让孩子们有个‘第二课堂’。”夏昭炎说,“乡村之美主要在于自然,但诗意的美却离不开文化。”今年85岁的夏昭炎是全国道德模范、湖南科技大学原文艺学教授。退休后,夏昭炎回到老家——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居住。十多年来,他与老伴儿杨莲金在家乡崇文兴教、涵......
-
〓 春来犹发旧时花——合肥张家四姐妹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精致的家具、考究的装饰、细致的花边,以及历经岁月之后稍许的斑驳,都令人遐思,指尖过处似乎可以触摸到那个年代的温度。侧立的镜子巧妙地映出对面的女子,她手托香腮,似乎正在思量棋局。镜中还有对弈的人柔美的背影,盘发的模样已难看清,想来定然雅致。女子面容清丽,手拿茶杯,眼睛凝视着面前的棋局......
-
〓 一位被视为“间谍”的日本朋友——鲁迅与内山完造
内山完造(左一)与鲁迅(右二) 一则造谣的微信 有一条微信在朋友圈里疯传,着实吓了我一跳。那标题是:《鲁迅承认内山完造是日本间谍》。鲁迅在哪里“承认”过呢?作者从鲁迅《伪自由书·后记》中援引了一段奇文:“内山书店是日本浪人内山完造开的,他表面是开书店,实在差不多是替日本政府做侦探。他每次和中国人谈了点什么话,马......
-
〓 胡适营救王若飞
1931年7月底,王若飞、吉合和潘恩普三人从莫斯科出发经库伦(现乌兰巴托)回国,准备组建中共西北特别委员会。10月,来到包头,住在复成元街泰安客栈。在与乌兰夫接上关系,传达了党对绥远工作的指示后,由于潘恩普的叛变,于21日晚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先是被关在包头警察局暗室,12月上旬被移送到绥远省政府所在地归绥(今呼......
-
〓 《中华读书报》2021年度作家·王安忆:我对想象的活动始终没有倦意
一把刀,故事从谁讲起?千个字,写到哪里结束?莫言看过王安忆的《红豆生南国》之后作了一个精妙的比喻:“我看王安忆的小说经常产生联想,仿佛在观察一匹织锦或者丝绸,打开漫长的画卷,上面图案一会儿是牡丹,一会儿是凤凰,图案在变化,具体针法不变……千针万线,一丝不苟,一条跳线都没有”。某种程度上,这评价可视作王安忆多年来......
-
〓 新闻人物·学者杨义:一位真正的读书人和写书人
杨义 资料图片学术大师、写作劳模……在日前召开的《屈子楚辞还原》新书发布及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多位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给年届70岁仍勤奋耕耘在学术一线的学者杨义冠以这样的称呼。“杨义是一位可敬的学者,他始终把学术研究、创新视为生命的全部。在当下很多人把学术视作工具的时代,杨义的执......
-
〓 傅璇琮:《学林漫录》忆旧及其他
我于1951年秋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求学,至1952年8月,随我国高等学校院系大调整而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年后毕业留校,担任浦江清先生主讲的“宋元明清文学史”课的助教。本以为就此可以在大学教学和科研的坦途上前进了,不料在1958年年初,因所谓的“同人刊物”问题,与乐黛云、褚斌杰、裴斐和金开诚等人一起被诬为“右派集团”而......
-
〓 王尧:依然白发一书生
(资料图片)20世纪80年代初,王尧(左二)同于道泉教授(右二)在一起 (资料图片)1985年,王尧与东噶活佛(右)在当时的西德慕尼黑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耄耋之年的王尧先生,刚刚送走陪伴自己60年的老伴。在这个不太适宜的时间,记者敲开了他的家门。屋里有些凌乱,中央文史馆的工......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高亨,吉林人,1923年秋考入北师大,1924年秋又考入北大,1925年秋考入清华国学院,1926年夏毕业。毕业论文《韩非子集解补正》深得梁启超嘉奖。梁先生对高说:“陈兰甫开始把《说文》带到广东,希望你开始把《说文》带到东北。”梁赠高对联曰:“读书最要识家法;行事不须同俗人。” 任中敏年轻时住在南京龙蟠里......
-
〓 策展说:穿越两千年,去领略岭南的味道
近日,“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的330余件(组)的珍贵文物,均出土于南越王墓、南越王宫及广州地区其他秦汉考古遗址。展览力图通过广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发掘成果,从中华文明的塑造构建、基因传承、融会交流等角度,在秦汉时期统一盛世的视野之下系统展示岭南地区辉煌的古代历史文化面貌与特色。饮......
-
〓 钱锺书在文学研究所点滴
马靖云女士1956年调入文学研究所,一直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直到1988年退休。她在文学研究所工作30余年,曾长期协助所长何其芳工作,担任的是学术秘书的角色,虽然不从事学术研究,但对文学所人、事了解极深,掌握了很多学人的一手信息。马靖云最近出版的《文人相重》(北京出版社2020年1月版)汇集了她多年来陆续写就的一些回忆文......
-
〓 程派薪传功臣李文敏
李文敏 20世纪80年代,李文敏第一次以京剧教师的身份出现在媒体视野,不过当时她是被隐藏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简称北戏)京剧78班群像报道的背后。随着李文敏教学影响不断扩大,“教学名师”“非遗传承人”等荣誉实至名归,李文敏才真正从幕后走到台前。一个见证过京剧繁荣的时代宠儿,一个拥有氍毹梦想的梨园后代,五十余年年......
-
〓 三十余载跨国情——蔡元培与但采尔的交谊
蔡元培(1868—1940)学贯中西、友结四海,与杜威、罗素、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萧伯纳等世界名流都有交谊,而他交游最长、情谊最深的一位外国学者名叫但采尔。但采尔(Teodos Wilherm Danzel,1886—1954),德国莱比锡大学博士,汉堡大学教授,民族学学者,著有《文字的起源》《文化与初民宗教》......
-
〓 第25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
主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承办:中华读书报 是怎样一种力量,让一位84岁的老人用28年的坚持,自费十几万元为村里建起第一座书屋?“一个学校,不能没有图书馆,娃娃爱看书,终身受用!”一句平实的话语,抒发着一位用生命播撒文化种子的乡村贤达朴素的心声。在他的带动下,5000人的村庄走出了400位大学生。 冯强文......
-
〓 马勒:为唐诗谱曲的交响乐大师
1911年5月18日午夜的维也纳,古斯塔夫·马勒溘然长逝。在这位走过51年人生历程的音乐家身后,留下了他的9部交响曲和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大地之歌》以及声乐套曲《悲叹之歌》《漫游者之歌》《少年魔号》和《亡儿之歌》《吕克特歌曲》。在这些作品中,马勒继承了自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一直到舒伯特、勃拉姆斯和舒曼的交响乐传统......
-
〓 王云五,何许人也?
他的挚友胡适先生说:“此人的学问道德在今日可谓无双之选”;他的学生金耀基先生说:“他自十四岁做小学徒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工作,一生做了别人三辈子的事”;他曾经的部下胡愈之先生说:“他既没有学问,而且政治上也是一个很坏的人”;也是他曾经的部下茅盾先生说:“他是官僚与市侩的混合物”……我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新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